古代人以“刻”为计时单位,“午时三刻”具体是几点_

作者&投稿:巨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人都说“午时三刻,斩首。”那午时三刻到底是指几点啊?12个时辰分别是指几点到几点啊?~

很高兴为您解决问题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 「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 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 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 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 (以24小时制回答)午时三刻大约是11点45分。 以一日一百刻来计算的话可知午时三刻是11点43分12秒。 (一刻为14分钟24秒,大约为15分钟。)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浅说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和福建广东的闽南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

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不用说了,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诗词中所常用的漏壶,即刻漏制记时法,最早出现于西汉,将一昼夜平分为一百个等分,也称百刻记时制。昼夜的比例是40:60,冬夏相反。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从上而下互相迭放的组合。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份,一昼夜共有二十四份,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更”是一种在晚上以击点报时的名称。从酉时(今之晚上七点)起,巡夜人打击手持的梆子或鼓,此称为“打更”。七点至九点一击,为一更;九点至十一点两击,为二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三击,为三更;一点至三点四击,为四更;三点至五点五击,为五更;此时天亮了,不再打更。夜半或半夜之说一般是泛指,如《夜半歌声》,没有实指某点时唱,而是一段时间唱。若要实指,就得在半夜之前后加字,那就有实指了,如三更半夜,实指了三更。又如过了半夜,实指“过了”,这时就有说法了;夜的一半在何时点,在正三更处,即子时四刻,现之零点正。另外,在古军队营寨里也有打更的,不过击打的,不是木制的梆子,而是金质的,叫做“金柝”。



附历代记时制:
殷武丁时12段记时:白天:夙、旦、明(大采)、占、食日(大食)、日中、昃、小食、小采(上半段);
夜间:小采(下半段)、会、(木+凡)、夕。

殷禀辛至文丁时16段记时:白天:夙、旦、朝(大采)、食日(大食)、日中、昃、郭兮(郭)、小食、萌小采、莫
夜间:会、昏、(木+凡)、夕、寤。

秦16段记时:平旦、日出、食时、莫食、东中、日中、西中、日昳、哺时、下市、黄昏、人定、夜半、鸡鸣

秦12段记时: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11点45分。

古代自唐以后将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午时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但是这种午正三刻并非是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最接近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是午初三刻,即现在的十一时四十五分。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百刻制(清以后改为1日96刻),《说文》:“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即每刻14分24秒,午时三刻约当日11点45分。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创始时间不晚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前222)。应用机械原理设计的计时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

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此外,还有应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据日影方向测定时间)计时的日晷,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午时三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计时器



午时三刻指的是11点45分左右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 「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 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 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 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 (以24小时制回答)午时三刻大约是11点45分。 以一日一百刻来计算的话可知午时三刻是11点43分12秒。 (一刻为14分钟24秒,大约为15分钟。)

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共计100刻;一昼夜24小时1440分钟,每刻14.4分钟,三刻就是43.2分钟,即43分12秒。“午时三刻”就是中午11点43分12秒。

一天有12时辰,一个时辰有8刻。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一刻是15分钟。
午时是11点到13点,所以午时三刻是11点45左右,该吃饭了。

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


古代人是怎么计时的
最初用漏壶计时,一昼夜有一百“刻”,故古人言中的“刻”和我们现在说的一刻钟在时间长短上有出入,直到清代改一百刻为九十六刻,一刻才完全等同现在说的十五分钟。“一盏茶”、“一炷香”明清小说中常用“一盏茶”和“一炷香”来表示时间。中国人自古就有喝茶的习惯,所以用喝茶的时间来计时是很...

1刻钟是多久?
1刻钟是15分钟。中国古代是用一天12个时辰计时。一个时辰是八刻,所以一刻钟是十五分钟。以前我国没有今天这样的钟表,古代计时的工具叫“铜壶滴漏”。它是靠铜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的。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铜壶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

古代里一刻钟、一个时辰、一炷香是多长时间
2、一个时辰:2小时 时辰是中国传统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3、一炷香:大约三十分钟 古时指"一炷香"的时间也就是两刻钟左右即大约三十分钟。 一盏茶指喝...

古时候每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多少刻?
刻字————古时候是用漏壶计时的。漏壶分播有两个水壶和接水壶,播种水壶分为两到四层,都有小孔,可以滴水,最后流入接水壶。接水壶里有个箭头,刻了100分钟。箭头随着蓄水逐渐上升,露出了刻数以示时间,而一天24小时一夜就是100分钟,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以看出,每...

一个时辰四刻是源于哪个朝代? 从哪个朝代或那些年演变为八刻? 谢谢!
一个时辰四刻的最早史书记载源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74年。在中国的封建统治历史上,时辰一直都是四刻,直到西方计时法引进国内的近现代,才开始使用一个时辰八刻的计时法。时辰与日晷的诞生是分不开的,古代人利用日影来定时刻的计时器。日晷的种类很多,根据晷面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地平式、赤道式...

古代的一个时辰分几刻?
一个时辰是八刻。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一个时辰又分为八刻,一刻约15分钟。

一天24个时辰,古时一个时辰是多少刻钟,分别叫什么?
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一个时辰是8刻钟。一个时辰是2小时,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5分钟。

请问古代是怎样记时的?
目前关于碑漏的详细记载只有在南宋薛季宣的《浪语集》中有,其发明人为唐代僧人文诰。此次制作这个碑漏则完全依照书中记载,共花了半年多时间,由钟鼓楼文物保管所与苏州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合作完成。不过古时以竹为曲筒,铸铜为丸,现在改成铜制曲筒、钢球。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计时工具则是元朝...

时间的单位“刻”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是哪个国家最早使用这个说法。_百 ...
将漏和刻结合起来,就产生了测时设备——漏刻。据梁代的《漏刻经》称,漏刻起源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先有漏后有刻,即起初以漏多少壶来计量时间,这样十分麻烦且计时难以准确,于是节制漏水速度并在壶壁上刻有标志的漏壶就出现了。从记载和考古证明,严格意义上的漏刻起用于汉代。汉代许慎的《说文...

一时三刻是什么意思?一刻时间是多少分钟?
时、刻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一、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

蕲春县17044365037: 古代午时三刻是几点 -
戴心消炎: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 「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 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 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 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 (以24小时制回答)午时三刻大约是11点45分. 以一日一百刻来计算的话可知午时三刻是11点43分12秒. (一刻为14分钟24秒,大约为15分钟.)

蕲春县17044365037: 古时说的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 -
戴心消炎: 关于午时三刻 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 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该在十一点44分左右

蕲春县17044365037: 古代人都说“午时三刻,斩首.”那午时三刻到底是指几点啊?12个时辰分别是指几点到几点啊? -
戴心消炎:[答案] 很高兴为您解决问题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 「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 平均每个时辰...

蕲春县17044365037: 古时的午时三刻是几时几分? -
戴心消炎: 午时三刻是指如今的中午12点45分 午时是11~13时 一刻为15分,故三刻为45分 ...... 在字典里的午时三刻只说了它是指12点,却没说几分 于是再去找了找答案 看到以下解释 :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刻」原来指的就是计...

蕲春县17044365037: 古代午时三刻是什么时辰? -
戴心消炎: 我国古代自唐以后将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午时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 午正三刻约当日12点45分.

蕲春县17044365037: 午时三刻到底是什么时候?
戴心消炎: 古人把全天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代表两个小时.譬如,早上1:00到3:00为丑时,3:00到5:00点为寅时,5:00到7:00为卯时,依序推断即可一目了然了.其中每个时辰计有四刻. 半个小时是一刻. 午时一般约合...

蕲春县17044365037: 午时三刻是指什么时候? -
戴心消炎: 12点45分

蕲春县17044365037: 古时候是怎么划分时刻的? -
戴心消炎: 古代计时单位是:时,更,点,刻.时也称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古时与现代时对照 23:00 - 01:00 子时 01:00 - 03:00 丑时 03:00 - 05:00 寅时 05:00 - 07:00 卯时 07:00 - 09:00 辰时 09:00 - 11:00 巳时 11:00 - 13:...

蕲春县17044365037: 古时候的 午时三刻 是现在的几点几分?
戴心消炎: 古时候的 午时三刻 是现在的11点45分.

蕲春县17044365037: 古人说的“午时三刻”是现在的()时,“半夜三更”是()时. -
戴心消炎: 子时是现在的夜里11点到1点,即(23时)至(1时). 写出三种古代人晚上计百时的工具(鼓)(滴漏)(更夫打更). 午时三刻是差一刻到度正午,具体说就是相当于现版在的11点45分,古时候在午时三刻处斩犯人,因为这个时刻阳气最盛. 古代人晚上计时的工具有:沙漏、水权漏(也叫滴漏)、香火、蜡烛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