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单位“刻”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是哪个国家最早使用这个说法。

作者&投稿:枞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天中哪个国家的时间最早~

基里巴斯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Kiribati),简称基里巴斯。
基里巴斯是世界上唯一地跨赤道而又横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交叉点上的国家。
基里巴斯位于太平洋上,其所属的莱恩群岛是全球唯一使用UTC+14时区的地方,这也使得基里巴斯成为全球一天当中最早开始的国家。

扩展资料
基里巴斯,是一个太平洋岛国。全国共有33个小岛,分成吉尔伯特群岛、菲尼克斯群岛和莱恩群岛三大群岛,拥有世界最大海洋保护区。基里巴斯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
由于世界各国家与地区经度不同,地方时也有所不同,因此会划分为不同的时区。正式的时区划分,其中包括24个时区,每一时区由一个英文字母表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基里巴斯

时间是物理学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t。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s,在1967年召开的第13届国际度量衡大会对秒的定义:铯-133的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这个定义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绝对零度时是静止的,而且在地面上的环境是零磁场。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定义的秒,与天文学上的历书时所定义的秒是等效的。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毫秒ms、分min、小时h、日(天)d。
现代宇宙学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可言。(“之前”是描述时间段的词语,用在这里本没有意义,只是形象描述)
“永远向前”指时间的增量总是正数。
时间表达物件的生灭排列。“时间”简称“时”。
中文名
时间
外文名
time
表达式
t=S/v
提出者
托尔斯泰
应用学科
物理学
适用领域范围
广义哲学,物理,天文学,宗教,文学,历史
适用领域范围
全世界
注 音
ㄕˊ ㄐㄧㄢ
拼 音
shí jiān
目录
1 概念
2 定义
▪ 基本概念
▪ 相对时间
▪ 绝对时间
▪ 与空间关系
▪ 与平行宇宙关系
▪ 时间形式
3 时区划分
4 授时系统
5 标准时间
6 时间单位
▪ 刻
▪ 更
▪ 点
7 相关
▪ 成语
▪ 名言
▪ 散文
▪ 歌曲

概念
编辑
时间沙漏
时间[1] 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时间概念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例如月球绕地球周期,地球绕太阳周期,地球自转周期,原子震荡周期等。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是人们认知的一种错觉。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从一个奇点处开始,这也是时间的起点。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2] 中提出:不能把时间、空间、物质三者分开解释。时间与空间一起组成四维时空,构成宇宙的基本结构。时间与空间在测量上都不是绝对的,观察者在不同的相对速度或不同时空结构的测量点,所测量到时间的流逝是不同的。广义相对论预测质量产生的重力场将造成扭曲的时空结构,并且在大质量(例如:黑洞)附近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比在距离大质量较远的地方的时钟之时间流逝要慢。现有的仪器已经证实了这些相对论关于时间所做精确的预测,并且其成果已经应用于全球定位系统。另外,狭义相对论中有“时间膨胀”效应:在观察者看来,一个具有相对运动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比自己参考系的(静止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慢。
就今天的物理理论来说时间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也没有量子特性。一些至今还没有被证实的,试图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结合起来的理论,如量子重力理论、弦理论、M理论等,预言时间是间断的,有量子特性的。一些理论猜测普朗克时间可能是时间的最小单位。
根据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所解出广义相对论中的爱因斯坦方程式,显示宇宙的时间是有一个起始点,由大爆炸开始的,奇点没有“之前”一说,讨论在此之前的时间是毫无意义的。而物质与时空并存,只要物质存在,时间便有意义。
爱因斯坦认为:“现在、过去和将来之间的差别只是一种错觉。”时间倒流或回到过去,其实是建立在一个不存在的逻辑基础上的。(注明:在基本的物理学定理中没有时间概念,时间不参与计算,这并不表明其不存在,物种衰老、昼夜更替都证明其真实存在,切莫误解其意;相对论中,粒子的很多运动,裂变、聚变,互相之间都是这种关系,互为倒放的关系。)

定义
编辑

基本概念
从广义上讲:当一个点相对于某坐标系运动时,其运动所形成的直线或线段或曲线就是相对于该坐标系静止的点的时间之一。每个点对应多个时间。相对于某一个时间,静止的点开始运动速度越快时间越慢,当速度与该时间中运动的点一样时时间停止,速度超越该点时相当于正回到过去。

相对时间
即实时间,用实数表示的时间。指不在额外维运动的点所形成的时间。

绝对时间
即虚时间,用虚数表示的时间。指在额外维运动的点所形成的时间。

与空间关系
空间使事物具有了变化性,即因为空间的存在,所以事物才可以发生变化。空间是没有能量的事物,即当事物能产生变化时,变化产生的能量已经和阻碍的能量相互抵消。[3] 点在空间中变化对点的描述称为被描述点相当于该点的时间【该点运动到某一位置时,被描述点都会有唯一的对应位置,称为此时被描述点的位置】
被描述点可以随时间变化位置不变,可知时间与被描述点的位置有函数关系。

与平行宇宙关系
从广义上讲:平行宇宙就是宇宙在高一维度的空间中多出来的方向上有差值的平行时空。相邻的宇宙在多出来的维度【坐标】上有着不为零的最小差距。多出来的维度便是相对于宇宙的虚时间,可以通过穿越平行宇宙穿越虚时间。[4]

时间形式
直线时间:在直线上运动的点所形成的时间。
线段时间:在线段上运动的点所形成的时间,即时间段。
时间点:在某一位置上的点所形成的时间。
零时间:始终不动的点所形成的时间。
不存在时间:
相对不存在时间:不是相对于能在最高维度上运动的点的虚时间。
绝对不存在时间:相对于能在最高维度上运动的点的虚时间。
其它形式时间:在曲线、抛物线、折线等上运动的点所形成的时间。

时区划分
编辑
将地球表面按经线划分的24个区域。当我们在上海看到太阳升起时,居住新加坡的人要再过半小时才能看到太阳升起。而远在英国伦敦的居民则还在睡梦中,要再过8小时才能见到太阳呢。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各自采用当地的时间, 对于日常生活、交通等会带来许许多多的不便和困难。为了照顾到各地区的使用方便,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将本地的时间换算到别的地方时间上去。有关国际会议决定将地球表面按经线从东到西,划成一个个区域,并且规定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1小时。在同一区域内的东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阳升起的时间最多相差不过1小时。当人们跨过一个区域,就将自己的时钟校正1小时(向西减1小时,向东加1小时),跨过几个区域就加或减几小时。这样使用起来就很方便。现今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由于实用上常常1个国家[5] ,或1个省份同时跨着 2个或更多时区,为了照顾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将1个国家或 1个省份划在一起。所以时区并不严格按南北直线来划分, 而是按自然条件来划分。例如,中国幅员宽广,差不多跨5个时区,但实际上在只用东八时区的标准时即北京时间为准。
区时:一种按全球统一的时区系统计量的时间。每当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就是中午12点钟。但不同地方看到太阳当头照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例如,上海已是中午12点时,莫斯科的居民还要经过5个小时才能看到太阳当头照;而澳大利亚的悉尼人早已是下午2点钟了。所以如果各地方都使用当地的时间标准,将会给行政管理、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等带来很多不便。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天文学家就商量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将全世界经度每相隔15度划一个区域,这样一共有24个区域。在每个区域内都采用统一的时间标准,称为“区时”。而相邻区域的区时则相差1个小时。当人们向东 从一个区域到相邻的区域时,就将自己的钟表拨快1小时.走过几个区域就拨快几个小时。相反当人们向西从一个区域到相邻的区域时,就将自己的钟表拨慢1小时.走过几个区域就拨慢几个小时。在飞机场等交通中心.常将世界各大城市所对应的区时,用图表示出来,以方便旅客。
中国时区(民国时期)
中国共分五个时区:1.中原时区:以东经120度为中央子午线。2.陇蜀时区:以东经105度为中央子午线。3.新藏时区:以东经90度为中央子午线。4.昆仑时区:以东经75(82.5)度为中央子午线。5.长白时区:以东经135(127.5)度为中央子午线。1949年后,改用北京时间。

授时系统
编辑
授时系统是确定和发播精确时刻的工作系统。每当整点钟时,正在收听广播的收音机便会播出“嘟、嘟…….....”的响声.人们便以此校对自己的钟表的快慢。广播电台里的正确时间是哪里来的呢?它是由天文台精密的钟去控制的。那么天文台又是怎样知道这些精确的时间呢?我们知道,地球每天均匀转动一次,因此,天上的星星每天东升西落一次。如果把地球当作一个大钟.天空的星星就好比钟面上表示钟点的数字。星星的位置天文学家已经很好测定过,也就是说这只天然钟面上的钟点数是很精确知道的。天文学家的望远镜就好比钟面上的指针。在我们日常用的钟上,是指针转而钟面不动,在这里看上去则是指针“不动”,“钟面”在转动。当星星对准望远镜时,天文学家就知道正确的时间, 用这个时间去校正天文台的钟。这样天文学家就可随时从天文台的钟面知道正确的时间。然后在每天一定时间,例如,整点时,通过电台广播出去,我们就可以去校对自己的钟表,或供其他工作的需要。
天文测时所依赖的是地球自转,而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使得天文方法所得到的时间(世界时)精度只能达到10-9,无法满足二十世纪中叶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需求。一种更为精确和稳定的时间标准应运而生,这就是“原子钟”。世界各国都采用原子钟来产生和保持标准时间,这就是“时间基准”,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和媒介将时间信号送达用户,这些手段包括:短波、长波、电话网、互联网、卫星等。这一整个工序,就称为“授时系统”。

标准时间
编辑
格林尼治时间:亦称“世界时”。格林尼治所在地的标准时间。不光是天文学家使用格林尼治时间,就是在新闻报刊上也经常出现这个名词。我们知道各地都有各地的地方时间。如果对国际上某一重大事情,用地方时间来记录,就会感到复杂不便。而且将来日子一长容易搞错。因此,天文学家就提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且又方便的记录方法,那就是以格林尼治的地方时间为标准。格林尼治是英国伦敦南郊原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所在地,它又是世界上地理经度的起始点。对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以格林尼治的地方时间记录下来。一旦知道了格林尼治时间,人们就很容易推算出相当的本地时间。例如,某事件发生在格林尼治时间上午8 时,中国在英国东面,北京时间比格林尼治时间早8小时,我们就立刻知道这次事情发生在相当于北京时间16时,也就是北京时间下午4时,即从东+8个时区,加8个小时。

时间单位
编辑
其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顾炎武《日知录》:“自汉以下。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废……然其(指杜元凯注)曰夜半者即今之所谓子时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哺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一日分为十二,始见于此。”
北宋时开始将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分十二时辰为二十四,称“小时”。


大约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100刻,在漏壶箭杆上刻100格。折合成现代计时单位,则1刻等于14分24秒。“百刻制”是中国最古老、使用时间最长的计时制。
到了汉代,在使用“百刻制”的同时,又采用以圭表测量太阳射影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太阳方位计时”法。圭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所以才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俗语。圭表所测得的每一太阳方位,渐渐有了一个固定的名称,这就是时辰的来历。到了隋唐,“太阳方位计时”正式演变为“十二时辰计时”。“百刻制”与“十二时辰计时”并用,使得中国古代的计时制趋于完善。
明末清初,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在采用十二时辰的同时,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由于百刻制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不好计算,又先后改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才正式规定一昼夜为96刻,每个时辰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和下四刻。
中国古典小说常有“午时三刻开斩”的说法,如《西游记》第九回:“却说魏征丞相在府,夜观乾象,正萟宝香,只闻得九霄鹤唳,却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着他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午时三刻,按照的计时方法,是差十五分钟到正午12点。按阴阳家说法,此时是阳气最盛,而现代天文学认为正午最盛,两者说法略有不同。午时三刻是古代重罪犯人行斩刑的时辰,此时开刀问斩,阳气最盛,人死后的阴气会立刻消散,罪大恶极的犯人,被斩后“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罪刑轻者,可在正午开刀行斩刑,让其有鬼做。所以,“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以显示老龙罪行极重。


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其对应如下:
一更天:戌时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时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时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时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时 03:00 - 05:00
“鼓角”、“钟鼓”都是古时用来打更的器具。


古代使用铜壶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更分为五点,所以,一点的长度合24分钟。如《西游记第九回:“却说那太宗梦醒后,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点,太宗设朝,聚集两班文武官员。”“三更两点”就是指深夜11:48;“五鼓三点”就是指凌晨04:12。
望采纳

  当然是中国。据梁代的《漏刻经》称,漏刻起源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从记载和考古证明,严格意义上的漏刻起用于汉代。

  漏刻是我国最古老的测时设备。漏,是漏水的壶,借助水漏出的多少来计量时间的流逝,是守时设备;刻,是带有刻度的标尺,用来标明漏水所反映的具体时间,是报时设备。将漏和刻结合起来,就产生了测时设备——漏刻。据梁代的《漏刻经》称,漏刻起源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先有漏后有刻,即起初以漏多少壶来计量时间,这样十分麻烦且计时难以准确,于是节制漏水速度并在壶壁上刻有标志的漏壶就出现了。从记载和考古证明,严格意义上的漏刻起用于汉代。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称:“漏,以铜(铜壶)受水;刻节,昼夜百刻。”由此推知,汉代是以刻来计时的,当时的一刻略小于I5分钟,这与今天我们称15分钟为一刻钟有一定的联系。

  漏刻又称水钟。在机械钟没有出现以前,它一直是宫廷测时的主要设备。在汉代,出现了带有补偿壶能保持恒定水压的漏刻。张衡时,将有虹吸管的漏刻与浑天仪连接起来,制造出了自动水运浑天仪。唐代,一行和尚还把漏刻改造成能自动报时的“自鸣钟”。到了宋代,燕肃利用漫流原理制造出莲花漏,才使漏刻的制造形成定式,并沿用了数百年。

  国家测绘局
  http://www.sbsm.gov.cn/science.php?col=82&file=764

  “刻”是怎样的单位?

  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

  “漏刻”中的“漏”指漏壶;“刻”指刻剑。漏刻是一种比日晷用途更大的计时器,它可以用来计时、守时,而且不受夜晚和天气变化的限制。

  最早的漏壶很简单,就是一把带提梁的壶,在壶的下边留一小孔,箭秆上有刻度。看水退到哪一刻度就知道是什么时间。

  经过不断改进,漏刻的结构日臻完善。我国目前现存最完整的一件古代计时漏刻,是元代所造,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这套漏刻由四个漏壶组成,安放在阶梯式的坐架上,高2.64米。由上而下,最上层的漏壶叫做日壶,第二层的叫做月壶,第三层的叫做星壶,最下层的叫做受水壶。日、月、星壶的下部都有一个滴水龙头,水依次沿龙头下滴。在受水壶铜盖中央,插着一把固定的铜尺,自上而下刻有子到亥时,共十二时辰。另外还有一个木质的浮箭,固定在浮舟上,紧靠铜尺,指向时辰刻度。

  漏刻在中国古代计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到近代西方钟表传入并在中国推广,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http://www.time.ac.cn/time/qu13.htm

(四)参考资料

时间单位时、分、秒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任何客观存在的物质都会持续一定的过程。例如,从种子发芽到长叶、开花、结果,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个过程的持续性,就是物质的时间属性。因此,同长度等一样,时间也是客观存在的一种量。

白天和黑夜的自然循环、四季的变化等等是人类最早建立起来的时间观念。人们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又需要根据时间更好地进行生产劳动。人类逐渐利用日影的移动、燃料的燃烧、物质的流动等原理制成了早期的计时工具。例如,我国在夏代(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就创立了立杆测影的方法。根据杆影的方位变化,确定不同的时间。日晷(读作guǐ)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计时器。日晷有一根固定的臂或针,还有一个刻有数字和分度的盘,将盘分成许多份,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古代人还利用某些物质的流动现象来计时,如利用水从带有漏孔的容器或漏壶中流出的量来计量时间。我国古代的刻漏是在竹木制的刻箭上,按其一昼夜在水面上浮沉的长度,分刻成100个间距,每个间距即为一刻,故有“百刻”之称。自西汉起用12个时辰来表示一昼夜的变化,每一时辰合今天的2小时。十二个时辰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名。从夜间十一时起到一时为子时,夜一时至三时为丑时,其余类推。

古埃及人表示一昼夜的变化是把白天定为10小时,夜晚定为12小时。由于四季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的长短不一样,后来把一昼夜变化均匀地分为24小时,每小时为60分,每分为60秒。这种计时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成为全世界公用的时间计量单位。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统一计量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1960年,经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正式把“秒”作为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也把秒作为时间的基本单位,并选定非国际单位制的时间单位天(日)、〔小〕时、分作为辅助单位。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换算关系



〔小〕时
天(日)
s
min
h
d

1分=60秒
1〔小〕时=60分
1天(日)=24〔小〕时

注:〔 〕里的字,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

( )内的“日”字为天的同义语。

人民教育出版社

古代计时器介绍

人类的日常生活、科研、导航及测绘等等工作都要花费时间.任何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自然现象都可以用来测量时间.

我们先来看看人类如何从以地球自转作为计时标准,进而以机械钟、石英钟、乃至原子钟作计时工具,这一过程用了3500多年.

公元前1500年,出现的日晷是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工具,埃及人首先开始使用这项技术,然后在整个地中海地区普及开来.日晷是以太阳投向刻度盘的阴影为基础的.通常由铜制的指针(晷针)和石制的圆盘(晷面)组成.

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会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就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可以来显示时刻.

在公元前1400年,出现的漏壶(沙漏或者滴漏)是第一个摆脱天文现象的计时仪器.它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滴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古代人设计的“五轮沙漏”通过流沙从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初轮边上的沙斗里,以此来驱动初轮,从而带动各级机械齿轮的依次旋转.最后一级齿轮带动在水平面上旋转的中轮,中轮的轴心上有一根指针,指针则在一个有刻线的仪器圆盘上转动,以此来显示时刻,这种古老的显示方法几乎与现代时钟的结构完全相同.

(IMG:http://images.anhuinews.com/articleimage/200305/1052787204264.jpg)
全套铜漏壶

(IMG:http://mail.jjyz.net/yzls/zglstp/Zs026116.jpg)
漏壶

(IMG:http://www.craftschina.net/product/up-img/danieg-2005511195645.jpg)
沙漏

很长的几个世纪里,人们对时间的把握,用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工具.除了上面的这些方法以外,有人还利用流速均匀的滴水,发明水钟;利用点燃的香,人们分出了“一炷香”、“两炷香”等时间间距.但这些时间概念都不是精确的.

铜壶滴漏,是我国现存最大和最完整的古代计时器。它是在元代延佑三年由广州冶铸工人冼运行等人铸造的。漏壶由大小不等的竹铜壶组成。第一壶名“日天壶”,高75.5厘米、口径的外沿74厘米、内沿68.2厘米、底径60厘米,容量217升。第二壶名“夜天壶”,高58.5厘米、口径的外沿59.5厘米、内沿54.5厘米 、底径53厘米,容量117升。第三壶名“平水壶”,高55.4厘米、口径的外沿51厘米、内沿44厘米 、底径39厘米,容量63升。第四壶名“受水壶”,高75厘米、口径的外沿38.5厘米、内沿32厘米、底径31厘米,容量49升。4壶依次安放于阶梯式座架之上,通高2.64米。各壶皆有铜盖,第一、二、三壶下端均装有龙头,龙口滴水,依次滴注储入受水壶中,受水壶的铜盖中央,插铜尺1把,长66.5厘米,尺上刻有十二时辰,自下而上为子至亥时。铜尺前插放一木制浮箭,下为浮舟,随着水位提高浮箭逐渐上升,显示时刻。所以又称“刻漏”。

据《广州府志》载:“昼漏卯初一刻(按:5时15分)上水,夜漏酉时一刻(按:17时15分)上水,水加一刻则箭浮一刻,水与壶平,而昼夜箭刻尽。”“日天壶”外侧刻楷书铭文,上列监造官员及工作人员共20人,表示对这天文仪器制作的重视。此漏壶原放在广州城垣的拱北楼上(原址在今北京路),用以报时。清咸丰七年 ,拱北楼火灾,漏壶失落。咸丰十年,两广总督劳崇光悬赏购得,但“夜天壶”已略有损坏,其盖与“日天壶”、“平水壶”两盖均补铸,“夜天壶”盖上铸有“大清咸丰十年冬月吉日,两广总督劳崇光重修”字样。重修后漏壶置于抚署退思轩。同治三年, 拱北楼重建完成,复置原处。1919年,广州拆城筑马路时,又移置于越秀山镇海楼上。1959年,原件调给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现在广州博物馆陈列的是复制件。铜壶滴漏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

公元一世纪

中国(东汉)

恩 中国吧


古代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1、时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和亥十二个时辰。2、更:全夜分五个更。3、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4、字:刻以下为“字”。5、秒:秒为古时间单位,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6、忽: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

古代的时间单位和现代时间是怎么换算的?
除了时辰之外,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还有更、点、刻更:一夜(晚七点至早五点)分为五更,一更合两小时点:一更分为五点,一点合24分钟刻:起初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刻合14.4分钟,后来因为12时辰不能被一百整除,清朝顺治年间改为一昼夜96刻,一刻合15分钟,跟现在说的一刻钟一样了。一天有12个...

...那么一个时辰又分多少刻呢? 一刻是多少时间?
刻是用沙漏的计算,一个时辰就大约分为4.167刻,一刻是14.4分钟。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

时间的单位是什么?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与维度关系 与四维空间 从广义上讲:在四维空间三维...

古代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1. 时间单位“刻”:在古代,一刻钟通常是指漏壶中水滴下落一定时间所对应的时间单位,相当于现代的十五分钟。2. 时间单位“柱”:古代的“柱”也是一种时间单位,指的是一刻钟的时间,大约为十五分钟。它常用于各种仪式和活动中,以确保时间的准确性。3. 时间单位“刻日”:刻日指的是特定的日期...

古代的时间单位是什么
1. 时:古代的时间单位,一天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和亥。2. 更:夜晚被划分为五个更,每个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3. 刻:一个时辰被划分为八个刻,每个刻相当于现在的十五分钟。4. 字:刻以下的时间单位称为“字”,用于更细致地划分...

古代的时间单位是什么?与现在的时间单位是什么关系?
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

时间的单位是什么?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时间系统 格林尼治时间 格林尼治时间:亦称“世界时”。

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
古代计时单位有时,刻,更 时是指时辰,古代一天有十二时辰,对照今天就是两小时 刻是时刻,古代一昼夜是96刻,一时辰8刻,一刻15分钟 更是另一种计时方法,一更为一个时辰,两个小时

时间单位都有什么啊?
时间的单位是什么

张北县15536087126: 古代时间单位 -
占广八味: 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浅说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

张北县15536087126: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来记时,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
占广八味: 用天干地支来记时,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刻

张北县15536087126: 秒分钟小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
占广八味: 1960年以前,CIPM(国际计量大会)以地球自转为基础,定义以平均太阳日之86400分之一作为秒定义.即1 Second = 1/86400. 小时的来历是十二星座在夜空转动等分一夜.

张北县15536087126: 古代详细的时间单位(古代人的时间单位)
占广八味: 1、 时: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2、刻:古代使用漏壶计时.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

张北县15536087126: 分钟这个单位是什么时候有的 -
占广八味: 分钟起源分钟(单位)这个时间单位是何时发明或提出的??? 问题补充: 人类将一天定为24小时的时候又是什么时候(具体时间)???(例如公元3世纪或公元200年等)一天为何分为24小时,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时期.第一种解释是手...

张北县15536087126: 古代计时仪器漏和刻是怎样发明和使用的? -
占广八味: 漏和刻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是古人发明的诸多计时工具中最有代表性仪器,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早期多为泄水型漏刻,水从漏壶孔流出,漏壶中的浮...

张北县15536087126: 我国人们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什么? -
占广八味: 太阳来计日古人利用太阳.对于古人来说,他们最早的时间单位可能是“日”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古人又是怎么划分一天的呢?古代人把一天用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2个时辰来表示,每个时辰是现在的两个小时.用光阴来计时古人是用太阳光的影子来计时的.日晷就是古代人的太阳钟

张北县15536087126: 时,分,秒的由来短一点 -
占广八味: 十分秒的由来是很古老的一个传说.传说古老的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做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系统,直接系统就有时分秒的传输. 时分秒表示的符号分别为: 1、时——h 小时是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闰秒外,一小时一般...

张北县15536087126: 时间的单位(时分秒)是怎样来的? -
占广八味: 时间单位时、分、秒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任何客观存在的物质都会持续一定的过程.例如,从种子发芽到长叶、开花、结果,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个过程的持续性,就是物质的时间属性.因此,同长度等一样,时间也是...

张北县15536087126: 时间单位的由来 -
占广八味: 时间单位是7种基本单位之一,长度、时间、质量、物质的量、光照度、电流 和(热力学)温度 是七种基本单位. 本词条中时间单位以时间从大到小列. (中国篇)古时没有时钟,先民们过着“晨光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耕生活.在年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