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为何要降清,为君父报仇还是贪图荣华富贵?

作者&投稿:长孙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吴三桂降清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还是顺应形势?~

俗语说得好,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话形容的便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但是这句话到底实用不实用呢,具体情况只能由他来说,但是从我们今天当时的社会来分析,吴三桂降服清朝,虽然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可能,但是很大的程度上也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毕竟当时清朝统治强盛,军力强盛,而明朝内忧外患,孤立无援,作为边疆将领,吴三桂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以及未来发展所考虑。

明朝当时十分混乱,边疆实力也明显下降,而朝廷内部还有宦官当政,民族企业黎子昌也是攻破了长安,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正式的统治,作为正式降临的孤山,吴三桂绝对不会投降迫害完自己皇帝的李自成,他意识到这次农民起义队伍必将会面临失败,而有能力,并且足够有希望成为未来国家主人的的是在山海关外面的女真部落,也就是说清朝,他提前看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引清兵入关,打着为明朝皇帝崇祯帝报仇的名号,冲冠一怒为红颜,可能当时真有陈圆圆事件,但那并不是引发事件的主要因素,可能这是事件发生的一个噱头而已。

冲冠一怒为红颜,一说这句话,我们想起的就是吴三桂与陈圆圆,但是如果我们细细想来,如果那只是一个幌子,却引发了这样的大事,或者说是后人们为三桂迎清兵入关的一个个噱头呢,毕竟历史上为了美人而放弃江山的人并不是大多数的。

并非如此。实际上是李自成对吴三桂的父亲动粗。这一下吴三桂心里就打算盘了。好家伙我现在有兵权在手,我对你李自成还有用呢,你都敢我父亲,这要等你真坐稳了皇位你能对我好吗?而且现在的形式,你应该是百般拉拢我,而不是制造摩擦啊,可见你李自成也没什么远见,不可能成大事。所以,本来决定投降的吴三桂一下子和李自成撕破脸。当然,这与他得到了多尔衮的秘密支持分不开。吴三桂本来的想法是,借多尔衮的兵干掉李自成,之后把关外的土地割让给清。自己拥立明朝后裔做皇帝,这样,他上有复国之功,中有拥立之功,下有讨逆之功。必然权倾朝野。新皇帝不过就是可傀儡罢了。另外,他反对李自成时打出的旗号的是为君报仇。不是媳妇被抢了。当时听说陈圆圆被刘宗敏抢走之后他确实说过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有何面目活于世上的话。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其实主要是他看透了李自成。

史海争鸣19:吴三桂降清之谜

吴三桂像

吴三桂降清,为清廷最终吞并全国起到了直接而巨大的作用。吴三桂也因此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那么,吴三桂究竟要降清呢?历史上对此一直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起到吴三桂,不得不说到一代名妓陈圆圆。陈圆圆是“秦淮八艳”之一,“容辞闲雅,额秀颐丰”,几经辗转,她来到了吴三桂身边,倍受宠爱。

按明朝的制度,军中是不能携带姬妾的。无奈之下,吴三桂只得撇下陈圆圆,领兵奔赴北方前线,镇守山海关。

在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降了闯王李自成。

远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听闻北京失陷,寝食难安,给其父写了第一封信:

“闻京城已陷,未知确否?大约城已被围。如可迁避,出城不可多带银物,埋藏为是,并祈告陈妾,儿身甚强,嘱伊耐心。”

没等到回信,吴三桂更为焦急,又写了第二封信:

“得探京城已陷,几拟即退驻关外??陈妾安否,甚为念。”

这次吴襄收到了信,谎称陈圆圆已赴辽东,细心的吴三桂发觉不对劲,连忙来信质疑:

“惟来谕陈妾骑马来营,何曾见有遗迹?如此青年小女,岂可放令出门,父亲何以失策至此?”

接连三封来信,其中心话题都是“陈妾”,吴三桂对陈圆圆挂念至此,尔后的“冲冠一怒”,也是势在必然的了。

所说,李自成手下的将领刘宗敏,闻得陈圆圆的美貌,逼迫吴襄将其交出。吴襄推说,陈圆圆已追随吴三桂去了辽东,因气候不适,病死在途中。

刘宗敏哪里肯信,直接带兵抄了吴襄的家,将陈圆圆带走。

消息传到吴三桂的帐中,吴三桂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拔剑砍断案角,狠狠地说道:“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有何面目见天下人?”

于是他转而向清廷借兵,着六军披麻戴孝,打着为大明王朝和崇祯帝报仇的旗号,与李自成在山海关大战,李自成兵败后逃离北京。

尔后吴三桂就正式投降了清廷,成为清廷吞并全国的开路先锋。

吴伟业《圆圆曲》一出,吴三桂因为爱妾被掳而降清,真是“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似乎已成定论。然而也有人认为,对于像吴三桂这样的将领来说,女子不过是他们玩物而已,吴三桂对陈圆圆现宠爱,也改变不了陈圆圆的妓女出身,以及她被当作礼物送来的卑贱小妾身份,断不至于影响吴三桂作出叛降异族的决策,这可是要背负千来万代的骂名的!再说,刘宗敏是李自成最为忠实的部属,曾在危难中杀妻从李,也不太可能会如此不明大义,任性胡来,为一女子而妨碍李自成招降吴三桂的大局。人们之所以在陈圆圆这个弱女子身上大肆渲染,一方面是出于文艺创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吴三桂投靠异族做了汉奸的贬斥和揶揄。

一代名妓陈圆圆

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北京后,实行了一项追赃助饷的政策,对原先明王朝的大小官吏严加拷打,对其追逼银两助军。吴三桂之父吴襄已经投降,而且其子吴三桂在外握有重兵,但目光短浅的李自成仍旧对其追逼不已。

时人所著的《辽东海州卫生员张世珩塘报》载:

“有闯贼在北京捉拿勋戚文武大臣,拷打要银,将吴总兵父吴襄夹打要银,止凑银五千两,已交人,吴襄打发旗鼓傅海山将京中一应大事,一一诉禀,吴老总兵(吴襄)已受闯贼刑法将死。吴总兵闻之,不胜发坚。”

据当时文献记载,李自成拿下北京之后,曾以礼招吴三桂来降,吴三桂也确有归顺之意。当他带兵走到了永平,听到了父亲被大顺军拘捕夹打,索要二十万两白银的消息。吴三桂算准了里程日期,估计自己到京之时,父亲已死;又想到李自成以礼相招,不过是诱捕自己的计谋而已。于是他停止前进,转而求助于清兵。

后来吴三桂回忆这段事也说道:“值闯贼构乱,召卫神京,计不能两全,乃乞师本朝,以雪君父大仇。”

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吴三桂所谓的为君父报仇是假,为自己保位才是真。对于他来说,不是忠孝不能两全,而是无忠无孝。

他的父亲吴襄归顺了大顺之后,曾充当说客,写信给吴三桂,劝他归顺新政权。吴三桂非常生气,立即回信,说要和父亲断绝父子关系:“儿与父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之旁,以诱三桂,不顾也。”

正也是为此,大顺军才以他全家性命相胁,吴三桂置之不理。结果,他全家数十余口被杀。

自从他充当清廷南进的急先锋之后,不遗余力的剿杀反清军民。永历帝被俘后送到昆明,吴三桂为了献媚清廷,竟将永历父子用弓弦勒死。如果吴三桂真心为了大明朝廷,又何至于做到这一步呢?

吴三桂唯一考虑的即是他自身的安全和地位。

明王朝覆亡之后,他处于清廷和大顺王朝之间,一支四五万人马的军队,用来自立自保是远远不够的。但用来作政治投机,做讨价还价的筹码还是绰绰有余的。他曾一度打算投靠李自成,以保护其家业和地位,但当他听说大顺军在京城中的所作所为后,知道大顺政权没有长久的眼光,不愿意自投罗网。

吴三桂迎接清兵入关

而清廷则出于扩张政策的需要,优待降将,许以高官,委以重任。吴三桂出于自身利益和切身安然的考虑,降清亦是势在必然,所谓的“忠孝”二字,不过是其卑劣灵魂上的一块遮羞布而已。

有人认为,吴三桂的降清,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下的权宜之计,前有李自成“率精锐十余万,东攻三桂于山海关,以别将二万骑从一片石绕出关外夹击之。”后有交战数十年的宿敌清廷,他倚关自重的那点人马,不过是夹在两块巨石之间的一枚鸡蛋罢了,转眼之间,就会变成碎片。形势迫使他不得不作出选择:要么联清抗李;要么联李抗清。由于李自成的大顺军执行了错误的虐待、拷掠明朝降官的错误策略,实际上已经堵塞了他归顺李自成的通道。哪怕是仅仅为了生存,他也不得不走上联清抗清的道路。至于投降,不仅仅不是他的初衷,更不是他的结果。这一派认定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是明清松锦大战之后,许多明廷的名将如李永芳、洪承畴等人纷纷降清,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也来相劝,但都被他严词拒绝,这表明他确无降清之意。

二是在李自成的威逼之下,吴三桂准备实行联清策略时,曾写信给多尔衮时说:“我国与北朝(清)通好二百余年。今无故遭国难,北朝应恻然念之??速选精兵,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将裂地以酬。”(《清世祖实录》)从这封信也可以看出,吴三桂想的是借兵、联合,事后以割让国土相酬,并无投降之意。

三是清兵入关后,如出山猛虎势不可挡,其局面已远非吴三桂所能控制的。但他仍然“传檄远迩”,提出“周命未改,汉德可思”,“试看赤县之归心,仍是朱家之正统”等口号。进京之前,他一再声言“吾将奉太子归位”,并要求“凡我臣民为先帝服丧,整备迎候东宫”,为复辟明王朝摇旗呐喊。此时,他还俨然独立于清军之外。

四是他在清军的追迫之下,不得不接受多尔衮的命令:西行追贼。但他仍然招揽人才,广植党羽,训练将士,囤积大量的财力物力,随时准备与清廷叫板。尔后,他以“平西王”的名义经营云贵,并于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举兵叛清,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称帝。由此可以看出,吴三桂并非真心投降,而是要乘机恢复汉家天下。

多尔衮的影视形象

但也有人认为,吴三桂是真心投降清廷的。他们的理由如下:

一是他有投靠清廷的实据。吴三桂致书乞兵后,多尔衮给他的回函是:“伯(指吴三桂)遣使致书,深为喜慰,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爵为藩王,国仇可报,身家可保。”吴三桂并未对此进行驳斥和拒绝,反而含糊其辞地催促多尔衮赶紧行动。

二是他有受命和受封的实情。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直接受多尔衮指挥,史书上更有“命三桂军先锋”,“命三桂以步骑二万前驱追贼”,“檄三桂??前驱追贼,勿入京”等记载。最后,他还接受了“平西王”的爵位,为清廷坐阵西南。

三是他有追剿南明政权的实恶。清人入主北京后,吴三桂多次拒绝与南明政权合作,反而继续为巩固清廷政权与之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史书记载:“破流贼、定陕、定川、定滇、取永明王与缅甸”,最后他还亲自绞杀了永历帝。

由此看来,吴三桂的确是真心投降清廷的,为清廷立下了不世奇功,也获取了巨大的利益。之所以吴三桂会和清廷闹翻,最终也走上了反清的道路,不过是因为清廷实行了削藩政策,他自感身危,不得不放手一搏的结果。但这丝毫不能减轻他降清灭明的罪责,他的汉奸之名是怎么也洗脱不了的。

永历帝殉国处。永历帝被吴三桂所绞杀




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为何要降清,为君父报仇还是贪图荣华富贵?_百度...
吴伟业《圆圆曲》一出,吴三桂因为爱妾被掳而降清,真是“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似乎已成定论。然而也有人认为,对于像吴三桂这样的将领来说,女子不过是他们玩物而已,吴三桂对陈圆圆现宠爱,也改变不了陈圆圆的妓女出身,以及她被当作礼物送来的卑贱小妾身份,断不至于影响吴三桂作出叛降异族的决策,这可是要...

“六军恸哭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什麽典故?
一、“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清初诗人吴伟业(字骏公 号梅村)的《圆圆曲》,意思是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吴三桂)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二、原文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典故,"冲冠一怒为红颜"是说谁的典故
它不是靠夸张取胜,而是一针见血以事实胜雄辩,“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一事实是吴三桂本人也不敢正视的。 为一已私情牺牲民族大节及全家性命,其行径比较《史记》中为护璧冲冠一怒的蔺相如和将行剌秦王“怒发上指冠”的荆轲,毕竟太卑微,出以吴三桂口吻的“红颜流落非吾恋”,辩解显得无力,“哭罢君亲再相见”的...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冲冠一怒为红颜 典故是?
它不是靠夸张取胜,而是一针见血以事实胜雄辩,“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一事实是吴三桂本人也不敢正视的。 为一已私情牺牲民族大节及全家性命,其行径比较《史记》中为护璧冲冠一怒的蔺相如和将行剌秦王“怒发上指冠”的荆轲,毕竟太卑微,出以吴三桂口吻的“红颜流落非吾恋”,辩解显得无力,“哭罢君亲再相见”的...

历史上真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情吗?
李成栋也做过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情。1、李成栋是个经历非常复杂的人。我们都熟悉吴三桂,却很少有人熟悉李成栋。其实这个人在明末历史上的地位也非常重要,而且他的一生非常复杂。他原先是李自成部下高杰的手下,也就是农民起义军。后来高杰把李自成的媳妇儿邢夫人拐跑了以后,李成栋也就跟随高杰投降了南明...

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哪个典故
出自《圆圆曲》,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一首七言歌行。典故:陈圆圆曾入宫,后为崇祯帝田贵妃之父田弘遇所得,又转赠给辽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为妾。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陈圆圆被俘。吴三桂出于私恨,遂引清兵入关,反攻北京,复得陈圆圆。此诗通过明末清初名妓陈圆圆与吴三桂的聚散离合,反映了...

"冲冠一怒为红颜"是说谁的典故
出自吴梅村的《圆圆曲》,讲的就是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说的就是吴三桂因陈圆圆而背叛。当吴三桂领兵赴京朝见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人,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被闯王抄了。”吴三桂说:“没关系,我到后就会归还。”又问:“我父亲好吗?...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谁?
01 吴三桂 诗句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相传李自成起兵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直接导致了明朝的覆灭。陈圆圆出身于货郎之家,母亲早亡,育于姨夫家,从姨父的姓“陈”。...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不是吴三桂?全诗是什么?
指的是吴三桂 作品内容 年代:清 作者:吴伟业 作品:圆圆曲 内容: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夭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

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意思是什么?
”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出自清代吴伟业的《圆圆曲》。简介: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太仓(今属江苏)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

万载县13587297292: 吴三桂为什么要投靠清朝 -
征航腐植: 因为吴三桂不服李自成,而且吴三桂是被逼投靠清朝的,不是从一开始就自愿的.吴三桂本来是要投降李自成的,但是去投降的途中有人报信说吴三桂的爸爸被李自成的人打个半死,陈圆圆也被李自成的人给抢走了.理性来说,抢他老婆揍他爸...

万载县13587297292: 吴三桂为何要引清兵入关. -
征航腐植: 有人认为,吴三桂让清军入关时的初衷只是为了借清军而消灭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或使两者两败俱伤,更有向多尔衮要求立明朝太子(明思宗的儿子朱慈烺)为皇帝.当时并没有投降之意,只是后来的局势发展导致身不由己,不应影响他做为爱国英雄的地位 也有人认为,在动荡的明清交际时代,吴三桂不过是忠于他和他家族的利益行事,所谓汉奸评价实在太过苛刻.更有人指撰写“圆圆曲”讥讽吴三桂的吴梅村本人,最后竟然自己去做到清廷的国子监祭酒侍讲,在道德高度上实在没有资格去写诗辱骂同样是投清的吴三桂.

万载县13587297292: 吴三桂为什么要叛国?
征航腐植: 吴三桂为人狡诈多变、心计深沉,出生于军事世家又极富政治斗争经验,常使自己处于明末清初大量历史事件的紧要关头,并在其中扮演着胜负手的角色.从崇祯十七年京师被围由山海关逡巡不入间接导致明亡,到转变政治立场投靠清军击溃大...

万载县13587297292: 吴三桂为什么要放清兵入关?难道他真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还是有别的原因? -
征航腐植: 吴三桂投靠清朝是有自己的考量,当时李自成坐拥百万之众,吴三桂投靠他只不过是明朝的败军之将,在新的大顺朝廷中必然不受重用;而清朝当时只有40多万人,并且被挡在关外,若是投靠清朝,不仅是带大开山海关之功归顺,且清军因此实力大增,他在清势力内的地位和前途便会得到很大的保障.陈圆圆之说大多都是无聊之辈的信口开河,此女在历史上留下的不过只是些只言片语,冲冠一怒为红颜只能算是种夸张说法.

万载县13587297292: 为什么吴三桂要引清兵入关,有没有诗句证明 -
征航腐植: 有诗“冲冠一怒为红颜,恸哭六军皆缟素”,说的是吴三桂为了爱妾陈圆圆被霸占一怒之下降清,但事实上吴三桂降清并不是因为陈圆圆,而是出生草莽的李闯进北京城之后迅速腐化加上李闯对北京城内的前明遗老遗少们残酷的压榨政策使得本来还在权衡吴三桂开始倾向于降清,而后家人被杀、爱妾被霸占,此时李闯在未稳定吴三桂心思的时候进军北上意欲同清军作战,这让吴三桂陷入迷雾之中,以为李闯北上是为了先剿灭自己再同清军作战,权衡再三之下吴三桂选择了降清,而吴三桂降清出乎大大地出乎清军统帅的意料,更让清军主帅喜出望外,后来李闯在天时不利依然同清军决战溃败,出现连锁反应一溃千里最后被灭.

万载县13587297292: 吴三桂为什么要反明归清,遭千古骂名?他配不配英雄二字? -
征航腐植: 李自成抢了他的女人,他的家产,杀了他父亲,他能不报仇吗?他不是英雄,因为他引清兵入关,当了汉奸,可他毕竟是男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我相信你会和他做的一样.

万载县13587297292: 吴三桂后来为什么有要反清复明? -
征航腐植: 当时吴三桂镇守山海关北京城被李自成破了,吴三桂变成孤军,投降李自成或大清都是可能的. 小说和野史都说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是说他是因为陈圆圆.不知是否确有其事,但我想即使这事是真的,以吴三桂一代枭雄的性格,应该也不...

万载县13587297292: 明朝后期,满清入关,为何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
征航腐植: 并非如此.实际上是李自成对吴三桂的父亲动粗.这一下吴三桂心里就打算盘了.好家伙我现在有兵权在手,我对你李自成还有用呢,你都敢我父亲,这要等你真坐稳了皇位你能对我好吗?而且现在的形式,你应该是百般拉拢我,而不是制造摩...

万载县13587297292: 吴三桂为什么会降清?
征航腐植: 满清趁明朝内乱,开始占领明朝地盘.李自成进北京之前,清兵几乎已全部控制了辽西地区.明宁远总兵吴三桂退守山海关.李自成进北京初期,曾命吴三桂之父吴襄写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