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知识教学的几个误区

作者&投稿:宗政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改~

一、新的语文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运用不同于以往的方法策略。在这一点改革上,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新课标下的核心,则需要重点去培养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摒弃旧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观念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表现在教学课堂上,同时也要跨出课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把课堂和生活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对语文教师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知识扩大化而不只是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借助一些新型教学工具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教学等。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要联系未来,让他们的语文知识不仅受用于现在,更重要的是能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使他们的语文素养有一个本质上的提高。
二、新课标下转变教学观念
1.教师角色的转换。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也应是新型的教师。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这种时候就应该主动转换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与学生们像朋友一样融为一体的大哥哥大姐姐了;教师要主动融入到学生们中间去,在与学生共同讨论中去教给学生知识。教师转变自身角色,运用新型的教育理念才能与学生更好地交流,从而促进他们知识的接受与理解;才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标对教育的新要求;才能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也可以使学生尽快的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以及明确新课标对他们自身的要求。
2.教师教学理念的转换。首先,教师应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上,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索中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新课标下对教师的要求是,把课堂回归到学生自己的手中,教师交给其学习的方式,从而使学生自己去学习;同时,教师要秉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看到学生们的个性与自身需要,这样才能够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
3.教师教学课程的转换。教学课程的设计包括了学生和教师这两类人,在一定程度上,他们都共同参与了课程的设计,新课标下,教学与课程应充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我们的课程设计,使教学与课程在相互促进中得以共同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能局限在课本中,应本着创新的态度去品读教材,鉴赏教材,在其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交给学生实用的课程知识,以此来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也锻炼他们的自身能力,使学生们在新的教学课程下爱上学习,同时也爱上对语文的学习。
4.教师教学对象的转换。新课标下,学生的发展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内容,注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师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和特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看到每位学生的优点与缺点,用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的优点要加以赞赏并鼓励其照着自己喜欢的方向继续发展;对学生的不足要悉心劝勉其改正,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改正不足。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对待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使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新课标下的教学对象的转换所带给他们的影响和收获。这一点可以促使每位同学都可以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发挥优点、改正不足中去共同提升自己,从而也有利于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1.构建创新性课堂教学。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本着创新的原则,初中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创新的特点,如:教法和学法的创新。语文教学,需要的是活跃的语文课堂,初中语文教学在充分发挥创新的基础上必然会带动学生与教师的学习、参与教学课堂的热情,使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有激情。
2.构建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课堂。新课标下的新型教学课堂应更妙地把学生和教师充分联系在一起,让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传递知识,摒弃传统的“教师独讲、学生专听”的教学理念。初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学生去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中交流自己的思想以获取更大的收获。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与思维能力。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对当代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充分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学理念、教学课程以及教学对象,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前提下,构建创新与师生交流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锻炼自身能力,学习最为有趣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则变的更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做好课堂改革,以一个全新的教学课堂来使初中语文教学迈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从而受益于学生,也受益于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课堂。

三亚一中 张雪莲【摘要】新课程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设想、方案,是教师将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起点。在新课程背景下,由于不能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致使教学设计不自觉地走入一些误区。为此,老师们务必深入学习理论,以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以教学目标支配教学行为,同时着重处理好几个关系: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师生对话和学生文本对话的关系、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关系。【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设计 关系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前,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任何一位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都务必做好两项最基本的工作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前者比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是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误区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如教师由过去的传道、受业、解惑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又如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质疑、探究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再如老师把成功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等。应该说,这些变化是可喜的,教育观念的更新使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反思,学会了重新认识自己及自己的教育对象,于是一些设计独特、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的教学设计出现在我们面前。你看这边,语文课变成了模拟法庭,小法官们正在唇枪舌剑地辩论谁该为焦仲卿、刘兰卿的死负责;你看那边,讲台上站着的,不是老师,是学生,他们在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而老师,成了学生中的一员,正热情洋溢地参与小组讨论。新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开阔了视野,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然而,静下心来,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让人忧患的东西:实例一:教室里一片热闹声,原来这节公开课上的是《孔雀东南飞》一课,学生们在辩论谁该为焦仲卿、刘兰卿的死负责,师生情绪是高昂的,可令人不解的是,整堂课,除了演课本剧,就是讨论、辩论,却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根本没有打开课本。实例二:不少公开课,学生除了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活动,整堂课阅读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往往是学生要读书了,又被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或活动给打断。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老师们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一知半解,是不能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勇于创新却糊涂地割断了传统,于是在茫然、困惑中不自觉地走入误区:过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略教师的主导性地位;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忽略其工具性;过分强调师生间的对话而忽略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分强调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而忽略其仅起辅助性作用。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应着重处理好几个关系课程改革带来的正是这样一种半是欢喜半是忧的局面,喜的是老师们有了要更新教育观念的意识和行为,忧的是我们的教学行为诠释的却是被误解了的教育理念。对新理论的一知半解、片面理解或全然不解致使教学行为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如上述案例,倘若以三维目标来检验,便会发现其设计者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并未到位,《新课程标准》指出,三维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且三个方面相互渗透,注意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维目标一改过去的单一式目标,构造了一个全面育人的框架,这给了我们教学设计正确的导向。我们不但要以目标来指导实际的教学行为,还要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关系,不能人为地将其割裂,亦不能厚此薄彼,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三维目标的整合,应该是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的。以教学目标指导教学实践,同时从教学实践反思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以教学理论支撑教学设计,同时从教学实践中领悟教学理论的可行性,勤于反思,这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利的。此外,为避免教学设计再步入以上误区,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应着重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1、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两者均不可偏废,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过去语文教学中以工具性为筹码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机械化、技术化的训练,它使语文的情感因素和价值因素被淡化或削减,缺少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生命意识。这种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千人一版,缺乏灵动和个性化。也许我们以前太过于偏重语文的工具性,所以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就对其弃之如敝履,而把语文的人文性抬到无与伦比的地位甚至唯一性的地位。上述案例中学生一味地讨论而将课本弃之一边就是典型的重人文轻工具的表现。倘若任其发展下去,也许若干年以后,当我们的学生写字时错字满篇,造句时语法漏洞百出,写作时结构混乱不堪时,我们又要反过来对语文的人文性教学进行批判了。其实,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一样,都属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者缺一不可。语文课既不是政治课也不是哲学课。离开语言文字的运用,人文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同样,忽视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便成为没有灵魂的文字游戏。注入了人文精神的语文才会成为最具生命活力的学科,在读写听说训练中渗透人文教育,方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2、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地位,更要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地位。我们既反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僵化式教学,也反对教师一味追求表面化、形式上的教学。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强调自主探究,突出了开放意识、民主意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表现欲都被激发出来。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得到了初步而有效的改变。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在展示出一片曙光的同时,也给人留下一分忧虑:学生活动成为一种时尚,文本尚未充分解读,便左邻右舍或几个学生合围而坐,展开讨论,还有当堂辩论,动作演示,声乐熏染等等,课堂变得热闹起来,而教师却退缩到旁观者的地位或盲目地跟着学生走,完全放弃必要的讲解和传授。这不禁令人深思:这种过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忽略教师主导性,甚至否定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这应该是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吗?不是,断然不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满堂闹的状况,是我们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的认识和做法出现了偏差,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解读导致的教学行为。应该说,过度地突显教师的主导地位,还是完全放弃教师自在教学中应有的主体性,都无法实现教学的最好效果,也无法实现学生最大的发展。任何教学活动必须体现二个主体,且教师要非常贴切地处理好二个主体的位置和距离,教师的主导性要体现在导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发展训练上,要导学生的学习态度、组织纪律、注意力、兴趣、意志、情绪情感、智力活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提高上。学生的主体性则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讨论和质疑,体验和表达,实践和操作,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这二个主体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学生最大的发展。3、师生对话和学生文本对话的关系语文教学离不开一篇篇的文章,稍用心的语文老师都会知道,真正会学语文的人应是会读书,能思考的,而思考的过程,便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过去满堂灌的语文教学野蛮地剥夺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权利,而只是把教师的阅读思考强加给学生,这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提出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一种教育进步,老师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教育对象,开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然而我们看到的却又是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满堂灌忽而变成满堂闹,师生对话多了,学生活动多了,课堂热闹起来了,读书声却少了甚至不见了。学生们感兴趣的是老师设计的一个又一个活动,一个又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而课本却被弃之一边。这不禁让人思考:我们在给予学生民主互动的同时是否又剥夺了他们阅读思考的权利呢?新课程理论提倡互动学习,然而我们是否将互动单纯地理解成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呢?笔者认为,所谓互动,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凭借教材这个载体,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意义。在敞开心灵的真诚对话中,品尝教材的滋味,呼吸教材的气息,把握教材的价值,感受语文学习的内在乐趣,享受灿烂丰富的文化精神。在这过程中,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交流活动仅为一种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学生完成阅读与思考的任务,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研究文本,完成与文本的首次对话与交流,并在课堂上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置生动的教学情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走入文本最终完成与文本的对话交流并获得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上的升华的过程。这当中,默读、朗读、品味语言、感受形象、领悟情感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架空文本,仅凭粗略的阅读印象就进行没完没了的讨论,看似热闹,形似生动,其实是粗浅、浮躁的教学行为。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展示课,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没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就不能算是一节完美的课。有的老师要准备一节公开展示课,首先考虑的是哪一节课做课件方便,哪些素材好找,利于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倒是把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等备课内容放在了制作课件之后;有的老师为了让课件更漂亮,把课件的背景做得花里胡哨,学生在课堂上纯粹是欣赏风景,心思根本不在教学内容上。其实,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已,内容与手段,孰主孰次,不言自喻。诚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展延伸了教学空间,同时,运用集音响、文字、美术、动画、影视等于一体的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既可化抽象为形象,有利于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又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但是,多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的,首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为了操作课件,组织课堂教学,只能拘于三尺讲台,而不能走到学生之中,减少了亲和力,无形中疏远了与学生的关系,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另外,教师围绕课堂教学设置问题在学生思考或探究后答案会在屏幕上显示,所以有时学生因怕回答错了或因知道屏幕上最终会显示参考答案而不愿主动思考问题,等着接受屏幕上所传达的信息,这样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使课堂教学模式变成一种借助于高科技的变相的满堂灌。此外,插图、动画或影片容易让学生分心,关注课堂之外的东西,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再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同一个读者,反复品味揣摩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段文字,心中的林黛玉也会有所变化。这正是语言的模糊性和富有魅力的体现。如果播放电视连续剧,让演员的形象来代替语言的描述,那就大为逊色了。由此可见,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是利弊共存的。我们要扬长避短,一方面要利用多媒体的优点为语文教学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尽量避免它的缺点带来的不良后果。多媒体教学只能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它不应该也不可能代替教师进行全程教学。因此,笔者建议在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最好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制作一些花费精力少、内容简单、短小精悍的课件。这样在应用时不但能够灵活自如,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且也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知能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传统语文教学无可企及的教学效果。课程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设想、计划、方案,是教师将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起点,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桥梁。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地避免那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倾向。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编)3、《新课程的教学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

在语文学科中,语文知识是基础,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语感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缺乏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目标则无从说起。但在实际教学中,语言知识教学又出现了新误区,处于边缘化。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面临着这一尴尬局面。对此,笔者对语文知识教学的误区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关于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争论,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观点渐渐占据上风。另外,“新课标”要求教师不宜刻意追求知识的完整与系统。然而,作为基础阶段的课程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是否需要讲授完整而系统的知识呢?在教学过程中,哪些知识需要系统地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应该强化知识教学还是淡化知识教学?实际上,在语文知识教学中,学生若只是了解语法知识,则难以理解语言难点。其次,学习语法并不只是理解语言难点,其目的在于规范语言运用。如讲授语法,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的某一句话,而是让其学会识别语病,学会修改语病,并避免在运用中出现语病;而讲授修辞知识,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活用语言,运用修辞,让书面表达更形象、生动。想实现这一目标,单纯了解语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注重实践运用。可见,语文知识教学并不等同于文学文化常识教学,利用实践活动组织知识教学。
当前,语文知识教学的现状如下:有的教师因僵硬地遵循“课标”中“不刻意追求知识教学的完整与系统”的要求,因而碰到拓展性、严肃性的知识时或举棋不定,或浅尝辄止;有的则讲解得似是而非,其原因在于教师自身知识的缺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认识到知识的完整与系统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教。这就需要注意如下几点: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并不是照搬语文知识系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合理而有效的训练方法,将语文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利用实践活动组织知识教学。
二、知识教学停留在静态范畴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知识概念,不少教师仍是在静态范畴中进行理解,认为语文知识仅仅是语法、字词、修辞、句篇等基础性知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对语文知识的概念进行了修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还是侧重于静态范畴,还是围绕字音与字形、修辞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但是,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语文知识的内涵也需要不断更新,但这正是当前知识教学所欠缺的。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其知识包括文体知识、读写知识、修辞知识、语法知识等。以修辞与语法为例,其知识体系的建构往往追求知识的“好懂”与“精要”,这一方向是正确的,然而实用性不高,仍局限于“理论语言学”,动态式的知识运用远低于静态式的语言知识识记,即没有结合读写等实践活动来激活语文知识,引导学生推敲字词、活用修辞、揣摩句式等。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把语文知识与语感、语文实践相对立。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观点,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事实上,语感和语文知识虽然是不同层面的概念,但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其中,语文知识是课程层面,注重建设课程内容;而语感属于学习经验,注重达到课程目标;语文实践是教学层面,注重教学过程,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可沟通“语感”与“语文知识”的关联。
三、忽略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转换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特点更明显而特别。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其课程内容就是知识本身。但对于语文课程而言,缺乏自足性,需要统一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如此才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自身价值与教育功能。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侧重于教授知识,忽视了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换。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哪些知识能够向语文能力转换?哪些属于赘余知识?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与努力。
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在研读课文环节,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是:本课文属于小说,需要讲透“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境,品味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人物描写方法,或者是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又或者让学生续写故事。虽然这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与技能的有效途径,但若篇篇文章都如此讲授,会使得教学生硬,无法引起学生阅读与鉴赏的兴趣,难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因此,若要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换,教师需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突破“三要素”的限制,紧扣学生提问,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提出了不少问题,如:为何还要给“叔叔”小费呢?为何“我”没有当场就叫“叔叔”呢?文中的小孩是作者吗?围绕学生的提问,调动讲授叙述策略、叙述者以及叙述角度等知识,有助于学生感悟人物命运,理解文本的主题,促进读写技能的提高。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适当引入“知识活水”,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转换。另外,在新课程背景下,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而不少教师侧重情感因素的发掘与培养,甚至将知识教学与情感培养对立起来,这也是语文知识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学语文语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思考]
首先是时间上的欠缺,现在学科繁多,语文课的时间少得可怜,大量的阅读似乎有点强人所难,而且用反复练习来发现某一语法规律并掌握它显然是愚蠢的做法,并且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发现的每个语法规律都是正确的。以大量阅读来提高语法,只是一厢情愿的“人治”;只有用语文的规律法则来指导教学,依本靠法,才是...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现代文)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本课题想通过积极构建新的课外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学初,结合学生的阅读现状及课标为中年段学生...

如何打造好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导语:在新课程背景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根据自己的实践,探索出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语文高效课堂模式。 如何打造好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学生主体观,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识观、学生观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

初中作文教学模式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摒弃旧的传统教育观念,真正确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运用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生活作文的指导时,鼓励学生提问“为什么”,比如“这件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叙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会...

浅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外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我们进行的作...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导语:在新课程背景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根据自己的实践,探索出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语文高效课堂模式。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1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策略 只有学好语文,才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基于此,初中阶段作为学好语文的关键...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评语文课
来自浙江宁波市李兴贵中学的经验(一)评课的理念传统的评课只注重教师的教学行为,以甄别鉴定为导向,造成教研活动中的公开课过分做作,与平时的家常课相去甚远。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是学生,教师的行为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调节,评课与教学应该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受评价影响的教学与受...

初中语文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论文 范文 一: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的构建 方法 摘要:语文教学是初中的重要课程,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有全面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初...

初中语文在新课程下如何评课
一、初中语文新课程听评课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微观背景下,如何指导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听课评课活动呢?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首先,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其次,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熏陶、...

沧州市15082966468: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
繁侨盖爽: 初中教学改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因此我们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目前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

沧州市15082966468: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初中语文教学 -
繁侨盖爽: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 答:第一、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 第二、创设丰富的语文学习情境; 第三、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第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第五、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第六、精心设计语文课堂小练习; 第七、多种教学手段巧妙运用,相得益彰.

沧州市15082966468: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
繁侨盖爽: 1.确立目标——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2.实施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 教法实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1 教师教学不能贪多求全.3.2 教师教学要讲究方法,"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渔".3.3 让学生学会摘录.

沧州市15082966468: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
繁侨盖爽: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新课标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

沧州市15082966468: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有效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
繁侨盖爽: 突破课堂四十分钟的局限,利用初中语文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课堂教学在力求学好教材的基础上,还应该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土地上.

沧州市15082966468: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繁侨盖爽: 新课程一个特征就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而不是以往那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在语...

沧州市15082966468: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流程怎样,即课堂模式 -
繁侨盖爽: 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课堂需要重视学生的自学和自己接受,不能再用老办法来“填鸭”了.老师要更加幽默和风趣了哦

沧州市15082966468: 如何运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繁侨盖爽: 在新课程实验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能积极、有效地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其次,要引导和组织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最后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探究、大胆探究.只有坚持这样的三位一体,才能真正培养出有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人才.

沧州市15082966468: 如何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
繁侨盖爽: 高效语文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一节课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方面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