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在在文言文中有第三个人的意思?

作者&投稿:红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是什么意思?~

我们读过《论语》的都知道,《论语》中有这么一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段话的意思是: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为什么是“三人行”呢?为什么不是两人行,四人行或者八人行,十人行呢?其实这个“三”是个虚数,不代表具体就是三个人,或者说不是具体是几个人,而代表是极多的意思,也就是很多人。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数字中“三”使用的是比较多的。就比如《道德经》中有这么一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当然这个“三”也不是具体的数字,包括前边的“一”和“二”都不是指具体的数字。根据一些学者的解释,应该是这个意思:道是独一无二的,也就是道是唯一的,这是一的意思。道有可以分为阴阳两面,这是二的意思;三就是阴阳相合,阴阳相合就可以生成宇宙万物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经常用道“三”数字:比如说: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我数三声,就如何如何;还有在电视中会有听我“三”声号令;还有在古代战争中,号令“三”军。
在《左转:庄公十年,曹刿论战》中有这么一段话:“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这里边这个“三”应该是个实数了,就是具体指三次击鼓、三次进攻了。
而我们很多文言文,及成语当中的“三”都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就比如:举一反三,火冒三丈、挑三拣四,三令五申等等。有一些俗语当中的“三”也不是指具体的数字,比如:此地无银三百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寸不烂之舌;等等
但是,很多成语中和俗语中的“三”可以理解为具体数字,比如:再一再二不能再三;事不过三;三山五岳;三教九流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数字“三”就有特殊意义了。就比如“小三”。“小三”这词我没有具体深究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是它代表的就是破坏家庭的第三者,一般多指女人。其实,这个也不具体指示第三者,有可能是第四、第五者,甚至更多者,都泛指小三。
因为,感情这个东西,本就是只能容下两个人,多了就不稳定,不和谐了。

1、本义,名词(本义只见于古文):衍生万物的天、地、人。
例: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东汉·许慎《说文》
白话释义:三是衍生天、地和人的源头。
2、数词:二,四之间的正整数。
例:三,数名。——北宋·陈彭年 丘雍《广韵》
白话释义:三是数学名词。
3、形容词:众多的。
例: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话释义: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4、副词:多多地,一再地。
例:鲁仲连辞让者三。——西汉·刘向《战国策》
白话释义:鲁仲连多次推辞坚决不接受。
组词解释:
1、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见柴曰:“汝狡兔三窟,何归为?”
2、事不过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3、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三”是特殊指事字。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二”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三,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造字本义:名词,衍生万物的天、地、人。一 ,代替混沌太初的整体;二 ,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三,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三人一般泛指多人,不仅仅是指具体三人。得根据上下语境来看,除非有特别指定。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释义: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能做我师父的人。
这里的三人,就不仅仅是指三个人了,而是泛指多人。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释义:现在有三个人,一个勇敢,一个半勇敢半胆怯,一个胆怯。
在特定的设定中,三人就是指三个人。

古文中“三”不是确定的数字,是约数,代表的是多个的意思。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数字与实际含义不一样.它们有乘法关系,有除法关系,也有加法关系和约数.下面这些是什么关系呢?它的实际数字又是什么呢?

1.年华二九正青春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3.脱逃者未及百一

4.老身今年六十有六

5.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答:1.二九 ---即是十八的意思,十八岁正当青春年少

2.三五--- 即十五,农历十五月亮最圆,是为明月.

3.百一 ---百一即百分之一,逃脱的人还不到百分之一

4.六十有六 ---六十六岁了,老身指老年妇女.

5.十二---是虚指,是很多的意思,就象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样,并不是就能变七十二样,是很多的意思,也是虚指.
所以三人应该没有第三人的意思

“三”在文言文中通常是虚指的,并不是指就是三。三人在文言文中就是指比较多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里的三人并不一定就是三个人。

三并不是只多个人,是指许多人
三人:许多人
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般来说表示虚数。




在文言文中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有哪些?请举例说明最...
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例: 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我忘记了拿尺码。”“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

在文言文中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有哪些?请举例说明最...
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 我忘记了拿尺码。”“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公输》——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但我不说。“我”用于句末,代替说话之人,作宾语。3、余闻而愈悲。《捕蛇...

人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例子:、老~、读~ 2。 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 例子:文艺工作~、共产主义~ 3。 (书面语)用在数词或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 例子:、二~必居其一 4。 (书面语)用...

一个人在在的文言文怎么说
“默默”,文言词语可以意译为“匿声”。“守护”文言词语可以是“看”。“一个人”,可内以是“人一”。“在背后一直默默守护一个人”用文言容文可以这样说:惯匿声,于暗看人一也。3. 思念一个人用文言文怎么表达 1、《凤求凰》两汉:司马相如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翻译:一日不见她...

人有文言文
1. 以文言文 人有卖骏马者..的作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译文 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

有人的文言文
(《晏子春秋》) (二)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 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 例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人主在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史记·项羽本纪》 10、通“注”(zhù)倾注。 酌玄酒,三属于尊。--《仪礼·士昏礼》 水属不理孙。--《周礼·考工记·匠人》。郑玄注:“属,读为注。” 3. 所以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史记...

文言文在
《石灰吟》:“要留青白在人间。” 【在事】居官任职。 【在野】⒈平民处于山野无闻之地。⒉不居官;不当政。 【在意】放在心上。 2. 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例句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在文言文中"没有人"用哪个字表示
无人。。。

“他”在文言文中有哪些翻译
在文言文中,“他”可以翻译为“他”、“其”、“彼”、“其人”、“人”、“夫”等。其中,“他”和“其”多用于叙述中提到的人或事物,例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和“吾其还也”。“彼”则多用于对称,例如“彼此”、“你死我活,彼胜此败”。“其人”则多用于形容某人的品德或特征,...

广东省17022964227: 三人在在文言文中有第三个人的意思? -
生关济生: 三人一般泛指多人,不仅仅是指具体三人.得根据上下语境来看,除非有特别指定.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释义: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能做我师父的人. 这里的三人,就不仅仅是指三个人了,而是泛指多人.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释义:现在有三个人,一个勇敢,一个半勇敢半胆怯,一个胆怯. 在特定的设定中,三人就是指三个人.

广东省17022964227: 第一二三人称在古文中的代词? -
生关济生: 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 二,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三,第三人...

广东省17022964227: 第三人称他在文言文中用什么代替? -
生关济生: 人称代词: (1 )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 a 它们都可作定、主、宾语. b “吾”一般只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 c 而在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 d “朕”先秦时意同“我”,秦朝后,是皇帝自称. (2 )第二人称,有“女(汝)、尔、若”. a 它们可作主、定、宾语. b “而、乃”一般只作定语. (3 )第三人称, a “彼”出现率不高,一般作主语,个别用作宾语,仍有指示性,有轻蔑意味. b“之、其”出现率很高,“之”只作宾语,“其”只作定语. (4 )第一、二人称代词后,加“侪、辈、属、曹”表复数.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广东省17022964227: 由三个人组成文言文咋说 -
生关济生: 古人是这样说的:有人三.

广东省17022964227: 其在初中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在哪些文言文中 -
生关济生: “其”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与例句: 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 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 ②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 ③其夫呓语.(其:她的.) ④吾有卿之名,而无...

广东省17022964227: 古文中第三人称\"他\"是用什么词表示的? -
生关济生: “之”作第三人称代词时一般作宾语,意思是“他(她/它)”,如“求之不得”.也有作指示代词,定语,意思是“这”,如“之二虫又何知?”其,既可作主语、宾语,“他”,如“知其不可而为之”,又可作定语,“他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还可作指示代词,“那”,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彼,和“其”相似,也可作“他”或“他的”,为一般用法,用于尊长者或伟人较不礼貌.如“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也可作指示代词“那”,如“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厥,“他的”,如“大放厥词”、“厥功至伟”.

广东省17022964227: 为什么“三人行”才“必有我师” -
生关济生: 可以理解为三人是指多人,也可理解为“即使有三个人在一起,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为孔子在这里有所限制,至少连同自己要有三个人.为什么不说“两人行必有我师焉”?因为两人就没有选择,也可能其中一个人就是自己的死对头.结论,把其中的“三”坐实求义,未尝不可.

广东省17022964227: 古代文言文中“三”的意思 -
生关济生: 是的,三不是一个具体的次数,而是表多次!

广东省17022964227: 文言文中的十有三人是什么意思 -
生关济生: 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数字与实际含义不一样.它们有乘法关系,有除法关系,也有加法关系和约数.下面这些是什么关系呢?它的实际数字又是什么呢?1.年华二九正青春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3.脱逃者未及百一 4.老身今年六十有六 5.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答:1.二九 ---即是十八的意思,十八岁正当青春年少 2.三五--- 即十五,农历十五月亮最圆,是为明月.3.百一 ---百一即百分之一,逃脱的人还不到百分之一 4.六十有六 ---六十六岁了,老身指老年妇女.5.十二---是虚指,是很多的意思,就象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样,并不是就能变七十二样,是很多的意思,也是虚指.

广东省17022964227: 三人越谷!!!!!!文言文!! -
生关济生: 原文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