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投稿:皇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写了边关战士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任用,建功立业的决心。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原文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814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雁门太守行

形象地反映了爱国将士为保卫雁门而洒下鲜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的珍爱之情。敌方虽大兵压境,但守城战士终于保住了雁门,赢得了胜利后,又鼓起勇气追歼敌人,“半卷”和“霜重”写出了行军的急促和环境的艰苦。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誓死报效祖国的决心。
原诗:
《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释:
1、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2、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摧:毁。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3、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迎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向:向着,对着。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开:打开,铺开。
4、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5、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6、临:逼近,到,临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7、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8、报:报答。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意:信任,重用。
9、玉龙:宝剑的代称。君:君王。
释义: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扩展资料:
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这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在《雁门太守行》里,这些特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体现。
仅以后两句为例,看看他如何注意设色和造型。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玉龙”,唐人用以称剑。
黄金、 白玉, 其质地和色泽, 都为世人所重。“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惜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李贺(唐代诗人)

1、《雁门太守行》抒发了诗人赞美边关战士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及诗人渴望得到任用,建功立业的决心。
2、《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注释
黑云压城头,城墙像要塌陷一样;盔甲映着日光,金鳞似的闪亮。
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边的泥土在夜色中凝聚着紫气。
寒风半卷着红旗,轻骑驰向易水;天寒霜凝重,战鼓声低沉不起。
为了报答国君招用贤才的诚意,手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4、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作说法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年)。
5、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六岁。


雁门太守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原文如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

《雁门太守行》的主题情感和名句赏析
这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雁门太守行主旨及诗意
改写后的文章:在《雁门太守行》这首诗中,诗人李贺以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浓墨重彩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壮烈与边塞的苍凉。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如同一幅紧张而威武的画面,黑云象征着敌军的气势汹汹,而甲光与日光的对比,则突显了守军的坚韧与决心。接下来,“角声满天秋色里,...

<<雁门太守行>>李贺 主旨是什么???
主旨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表达了将士边城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雁门太守行》出自唐代诗人李贺 原诗如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白话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

《雁门太守行》表达了什么情感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那么网友们还知道《雁门太守行》表达了什么情感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2、 首句写景又写事,...

雁门太守行的中心思想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写出了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原文: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出自: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释义: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

燕门太守行的翻译及原文
燕门太守行的背景 1、从历史背景来看,李贺所处的时代是唐朝中期,这是一个政治较为稳定但社会矛盾仍然尖锐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惨烈场景,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从文化背景来看,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许多优秀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等都在这一时期出现。2、从个人背景来看,李贺是一...

雁门太守行尾联用了什么典故?引用这个典故,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合。”这句话中的“射雕处”是指《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黄蓉曾在此处射雕的地方。这个典故代表着郭靖忠诚坚定,英勇正义的品质,表现了登高远望、回首往事的情怀,同时也传达出诗人领导麾下有才干而又有担当的远大抱负。即使行路千里,也要坚定...

雁门太守行写了什么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元谋县19829064996: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急啊!!! -
门士疏痛:[答案] 1.边关战士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 2.作者渴望得到任用,建功立业的决心 (我自己备课总结的,大该是这样)

元谋县19829064996: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急 -
门士疏痛:[答案] 1.边关战士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 2.作者渴望得到任用,建功立业的决心 (我自己备课总结的,大该是这样)

元谋县19829064996: 李贺雁门太守行描写了一副怎样的场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门士疏痛: 李贺《雁门太守行》描写的画面: 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

元谋县19829064996: 雁门太守行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门士疏痛:[答案] 诗意写的是战士报效国家的决心,也可以引申为诗人表达“士为知己者亡”的思想感情.

元谋县19829064996: 雁门太守行的主旨是什么 -
门士疏痛: 雁门太守行的主旨是:这首诗用奇丽的色彩点染战斗的气氛,讴歌了战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原文:...

元谋县19829064996: 雁门太守行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门士疏痛: 表达诗人: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将士,正表现了他对当时叛乱不定、国无宁日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热切希望朝廷能重用贤才,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元谋县19829064996: 雁门太守行中 塞土燕脂凝夜紫 作者使用浓艳的色彩有何作用?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门士疏痛: 塞上燕脂凝夜紫:长城附近多紫色泥土,所以叫做“紫塞”.燕脂,即胭脂,深红色.这里写夕晖掩映下,塞土有如燕脂凝成,紫色更显得浓艳.之所以使用浓艳的色彩是因为诗人为了追求奇,他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态上着力,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起到新奇构思,丰富形象的效果.整首诗反映了作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但又得不到赏识的一种“英雄无用”的悲哀.

元谋县19829064996: 雁门太守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门士疏痛: 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可以看出作者欲报效国家,忠君护军的思想感情

元谋县19829064996: 雁门太守行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
门士疏痛: 表现了他对当时叛乱不定、国无宁日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热切希望朝廷能重用贤才,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元谋县19829064996: 雁门太守行全诗主旨是?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门士疏痛: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运用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贤才的典故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