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尾联用了什么典故?引用这个典故,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投稿:卫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合。”这句话中的“射雕处”是指《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黄蓉曾在此处射雕的地方。这个典故代表着郭靖忠诚坚定,英勇正义的品质,表现了登高远望、回首往事的情怀,同时也传达出诗人领导麾下有才干而又有担当的远大抱负。即使行路千里,也要坚定不移地领导百姓,追求自身的理想和事业。同时,亦表达了忧国忧民、慷慨激昂、雄心壮志的情感。

《雁门太守行》尾联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所用典故是战国时燕昭王修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英才。
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一是对知遇之恩的热烈回报,表达出自己强烈的知恩图报之情;二是对伯乐的渴盼,暗藏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们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雁门太守行尾联用了什么典故?引用这个典故,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使用了”黄金台“这个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原诗:《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雁门太守行尾联用了什么典故?引用这个典故,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的在最后一联他运用了典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而“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为延揽人才,在国都修建台,而上面放有黄金,后有郭隗、剧辛等人才至燕国。所以世称“黄金台”,今天在易水河东南。《雁门太守行》典故因此而来。用典赏析是:雁门太守行中典故“临易水”既表明交战...

《雁门太守行》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
尾联: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雁门太守行尾联用了什么典故?引用这个典故,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合。”这句话中的“射雕处”是指《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黄蓉曾在此处射雕的地方。这个典故代表着郭靖忠诚坚定,英勇正义的品质,表现了登高远望、回首往事的情怀,同时也传达出诗人领导麾下有才干而又有担当的远大抱负。即使行路千里,也要坚定...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是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借用典故是:《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

雁门太守行的尾联,作用了几个典故,具体是什么?
雁门太守行的尾联典故 黄金台:《上古郡国图经》“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姬平)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玉龙”,唐人用以称剑。 黄金、 白玉, 其质地和色泽, 都为世人所重。“龙”,是古代传说中的...

雁门太守行用了哪些典故?
典故:“黄金台”是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的典故,玉龙,唐人用以称剑。燕昭王礼贤下士,筑黄金台,终遂所愿,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无奈。出处:《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原文: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雁门太守行》尾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_百度知 ...
主要是引用(典故)。表达感情我个人认为有两种:1.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2.也是李贺自身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

雁门太守行和登楼两诗尾联在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大诗人李贺的诗歌,描绘了悲惨壮烈的战斗场景,最后一句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登楼》是唐代杜甫创作的诗歌,尾联是“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运用诸葛亮的典故,表现了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

雁门太守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
《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效忠国家,平定...

清城区19395356768: 《雁门太守行》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 -
陆骨甘悦: 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玉龙”,唐人用以称剑. 黄金、 白玉, 其质地和色泽, 都为世人所重.“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借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尾联: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清城区19395356768: 雁门太守行最后一句什么典故 -
陆骨甘悦:[答案] 战国时期,齐国大败燕国,将燕国洗劫一空.燕昭王即位,设台置金,(称为“黄金台”)招揽贤才,得乐毅.乐毅也不负所望,通过变法,使得燕国迅速崛起,并且还领兵占领齐国七十余城.最后这一句是说报答知遇之恩的意思.

清城区19395356768: 雁门太守行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陆骨甘悦:[答案] 运用了 用典 的手法,“黄金台”是一个典故.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O(∩_∩)O

清城区19395356768: 雁门太守行尾联作者多次用典故借以表达什么情感 -
陆骨甘悦:[答案] 原文: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清城区19395356768: 雁门太守行颈联和尾联个用一个典故,分别有什么作用? -
陆骨甘悦:[答案]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材. 玉龙:指宝剑. 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 其不借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

清城区19395356768: 《雁门太守行》尾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
陆骨甘悦:[答案] 主要是引用(典故).表达感情我个人认为有两种:1.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2.也是李贺自身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

清城区19395356768: 雁门太守行共分为哪四个联?这是一首___(体裁) -
陆骨甘悦:[答案] 雁门太守行分为:首、颔、颈、尾四联.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

清城区19395356768: 雁门太守行中有哪2处典故 -
陆骨甘悦: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 雁门太守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清城区19395356768: 《雁门太守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陆骨甘悦: 1、《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2、原文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