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发展史

作者&投稿:颛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水稻的发展历史?~

* 水稻历史资料 *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史记·夏本纪》关于"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表明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和自然作斗争,疏治"九河",利用"卑湿"地带发展水稻。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犁的应用,开始走向精耕细作,同时为发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渠(公元前445~前396年)、四川都江堰(公元前256年)、陕西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等。西汉时四川首先出现了梯田。6世纪30年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专述了水、旱稻栽培技术。晋《广志》中并有在稻田发展绿肥,增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种稻技术已有一定水平。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六百多年间,江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中心地区,太湖流域为稻米生产基地,京能军民所需大米全靠江南漕运。当时由于重视水利兴建、江湖海涂围垦造田、农具改进、土壤培肥、稻麦两熟和品种更新等,江南稻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拼作栽培体系。水稻挽救了中华文明 水稻种植,在中国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农业,大约在北宋的时候兴起。自从宋朝从越南引进优质品种的占城稻之后,水稻真正担当起了承载中华文明的重任。 水稻是一种喜爱水热性气候,需要大量水资源的作物,非常适合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种植。这种作物产量非常高,农民撒下去的种子通常可以收获二十倍左右的稻谷。这与小麦四倍于种子的产量相比显然是非常可观。再加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可以种植两季甚至三季,这意味着同样面积的土地,可以种植的水稻要比小麦多出好几倍。这对于因为粮食危机不断陷入动乱的古代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音。 更重要的是,种植水稻的土地不需要休耕,只需要每年适当补充养料就可以持续不断地耕种,产量也不会降低。比起种一季就得休耕一两年的小麦来说,更是大大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再加上水稻常年浸泡在几十厘米深的水中生长,避免了麦田反复灌溉使水分大量蒸发造成的盐碱化问题,地力衰老的周期大大延长,无形中也延长了农业生产衰落的周期。 从北宋开始,中国古代王朝的经济重心便正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与小麦农业一同衰落的中华文明也在水稻农业中重获生机,避免了重蹈古埃及和两河文明覆辙的命运。 一千年前的分水岭 如果把宋朝看作是小麦经济和水稻经济的分水岭,我们会发现,水稻接掌中国农业之后,中国统一王朝的更迭周期要比过去延长了。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开始算起,到北宋建立之前,中国一共经历了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十个时代更迭,历时1180余年,平均每个朝代只有100多年的时间。如果把南北朝和五代十国那几个短命王朝分开计算的话,这个数字还要更小。 而从北宋到清朝灭亡,一共有北宋、南宋、元、明、清五个王朝,历时950余年,平均每个王朝接近二百年。可见北宋以前朝代更迭非常频繁,这与黄河流域的小麦农业不无关系。而北宋以后以长江流域的水稻生产作为帝国生存的基础,显然大大改善了帝国的健康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宋之后的五个王朝中,元朝存在时间最短,只有70年,这一方面与蒙元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有关,另一方面很可能也因为元朝统治者来自草原,将统治的重心放在了北方,而忽略了转移到了南方的经济中心。 从历史上的人口数据来看,北宋以前中国人口从未超过六千万,但是北宋以后人口急剧增加,达到一亿,到清朝末年达到了四亿。作为人口增长的基础,主要粮食作物发生变化无疑具有决定性意义。 从小麦到水稻的转移给中国政治的格局也带来深刻的变化。北宋以前的三千余年间,中国的人口、经济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繁荣,相对于北方游牧民族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游牧民族虽然屡次南侵,却始终不能深入到帝国的纵深地带,从来没能在中原站稳脚跟,很快就被赶回北方草原。 但北宋以后,由于经济重心转移到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南迁,使中原地区变得空虚起来,从此给了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机会。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恩怨就是这种状 况的写照。随后,蒙古和满族也都先后成为了中国的统治者。这在北宋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我们也错过了机会 在世界历史上,一个时代的危机,往往可以成为开启下一个时代的契机。古代西欧的人们与北宋以前的中国人一样,常常面对粮食供应不足的危机。自从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分裂成为大大小小的民族国家,长期缺粮使他们内乱频繁,战争不断。他们不像我们这样幸运,并没有水稻来救急,于是便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解决生存问题,包括大力发展工商业,用工业产品从远方换来粮食。饥饿让欧洲脚踏实地地走向了世界,并最终找到了工业化的道路。 相比之下,我们似乎很幸运,在我们的文明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在我们的祖先面临饥饿的时候,我们利用水稻这种植物成功地应付下来,使历史发展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从此我们仍然呆在家里继续着自己的生活,祖祖辈辈守着一亩二分地,因为我们相信,只要想尽办法精耕细作,这块土地上的植物就能够生长出养活我们的果实。无论是商业还是工业都显得没什么必要,甚至是不务正业,我们始终守着最让人感觉踏实的农业。于是,机会在贫瘠的小麦田陇中到来,很快又从肥沃的水稻沟渠中流走了。

采纳哦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野生稻驯化和栽培技术的进步,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我国栽培的水稻属亚洲栽培稻,其祖先种为多年生的普通野生稻。
宋代水稻栽培种植有了提高,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逐渐得到推广。
明清时期,南方已经可以种植双季稻、三季稻。在长期栽培中,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我国古代稻作技术。
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发掘报告,我国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炭化稻谷或茎叶的遗存。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遗址和桐乡罗家角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遗存,已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
古人栽培水稻的历史遗迹,以太湖地区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最为集中,长江中游的湖北省次之,其余散处江西、福建、安徽、广东、云南、台湾等省。
新石器晚期遗存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东也有发现。出土的炭化稻谷已有籼稻和粳稻的区别,表明籼、粳两个亚种的分化早在原始农业时期已经出现。
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犁的应用,开始走向精耕细作。同时为发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渠、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等。
我国水稻原产南方,大米一直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民的主粮。魏晋南北朝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更促进了南方水稻生产的迅速发展。唐宋以后,南方一些稻区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稻米的供应基地。
水稻

水稻的发展史:

1、1964年,袁隆平先生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开展不育系选育研究。

2、1973年,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杂交稻配套成功。杂交稻的培育与应用,使我国水稻生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1987年,袁隆平提出发展杂交稻的战略目标,并指出杂种优势利用与植株形态改良相结合可作为培育我国超级杂交稻的重要技术路线。

4、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等机构提出了超级稻这个概念并启动了超高产育种计划。

5、1996年,我国农业部组织实施了“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开展株型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杂交稻研究。



水稻的繁殖方式:

进行催芽首先的第一步就是晒种,选择一个天气晴朗将水稻种子暴晒一两天,但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在种子放置在水泥地上,这样会将种子直接晒死,最好准备一块苫布,将种子均匀的摊在上面,晒种时是不是翻动下,确保晒得均匀。

晒种可以增加种子的透水和透光性,还有杀菌的作用。晒种完成后,将种子放置在一个干燥、阴凉的地方放凉备用。

晒种后就是开始选种,选种主要是选取优质的种子,剔除劣质种子,这样在播种后才能使秧苗生长健壮、整齐。可用清水选种,先将种子浸泡在水中,待种子吸水后会下沉,而空壳种却会上浮,这样就可选取颗粒饱满的优质种子,提高发芽率。



* 水稻历史资料 *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史记·夏本纪》关于"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表明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和自然作斗争,疏治"九河",利用"卑湿"地带发展水稻。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犁的应用,开始走向精耕细作,同时为发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渠(公元前445~前396年)、四川都江堰(公元前256年)、陕西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等。西汉时四川首先出现了梯田。6世纪30年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专述了水、旱稻栽培技术。晋《广志》中并有在稻田发展绿肥,增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种稻技术已有一定水平。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六百多年间,江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中心地区,太湖流域为稻米生产基地,京能军民所需大米全靠江南漕运。当时由于重视水利兴建、江湖海涂围垦造田、农具改进、土壤培肥、稻麦两熟和品种更新等,江南稻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拼作栽培体系。中国稻种资源丰富,到明末清初《直省志书》中所录16个省223个府州县的水稻品种数达3400多个。另外在育秧、水肥管理等方面也都有了新的进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在继承和发展过去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使稻作生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至1984年全国水稻栽插面积达3317.8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为5370.0千克,稻谷总产量达到17825.5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加约29%、170%和266%。

水稻作物在我国龙山文化时期已经大面积种植,也就是说驯化完成。近千年中选育的品种很多,但是产量提高很慢。我国的袁隆平院士研究的超级稻是一个飞跃。回答完毕。


水稻的发展史
水稻的发展史:1、1964年,袁隆平先生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开展不育系选育研究。2、1973年,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杂交稻配套成功。杂交稻的培育与应用,使我国水稻生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3、1987年,袁隆平提出发展杂交稻的战略目标,并指出杂种优势利用与植株形态改良相结合可作为培育...

我国水稻有什么样的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野生稻驯化和栽培技术的进步,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我国栽培的水稻属亚洲栽培稻,其祖先种为多年生的普通野生稻。宋代水稻栽培种植有了提高,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逐渐得到推广。明清时期,南方已经可以种植双季稻、三季稻。在长期栽培中,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并形成独具...

水稻的发展史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史记·夏本纪》关于"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表明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和自然作斗争,疏治"九河",利用"卑湿"地带发展水稻。距今约4200余年前...

稻谷的来历
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我们的祖先早在一万多年以前已经开始驯化和栽培野生稻,而在距今七千多年以前水稻生产技太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

稻米的历史情况如何?
我国是稻的发源地之一,种植水稻已有7000多年历史,稻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我国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稻生长的最北限是中国的黑龙江省呼玛,最高可以在2500多米的澜沧江高原上种植,台湾、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欧洲南部地中海...

中国大米的历史和发展
1. 大约在5万年前,在云南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的稻属植物,这表明亚洲最早种植稻谷的地区应该是云南地区。2. 湖南道县与江西万年县考古发现,约一万三千多年前人类开始种植食用稻谷,而在新石器时代以前,人类应该是口腔咀嚼全稻原谷。3. 在长江下游发掘的河姆渡遗址中,存在稻作证据,这证明大米历史上...

古代稻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稻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亚洲稻的原产地之一,其驯化和栽培的历史,至少已有7000年。我国古代在稻的栽培技术方面有很多经验,如火耕水耨、轮作和套种等,成为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并且推广至东亚近邻国家。此外,先民对稻资源的利用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在...

水稻和小麦的历史
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西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年-18000年。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在古埃及的石刻中,已有栽培小麦的记载。人们从古埃及金字塔的砖缝里发现...

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水稻的?
我国是从3500年开始种植水稻的。我国北方发现较为完整的古灌渠表明:3500年前辽西人已经开始种水稻。位于辽宁西部的阜新市紧靠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多风少雨,十年九旱”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然而这个干旱少雨的地方3500年前竟是“灌溉水渠纵横交错、稻浪翻滚”的地方……考古专家在该市的阜新蒙古...

中国杂交水稻发展史,给我国带来什么贡献
袁隆平于1964年在我国开展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在1973年便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这是杂交水稻历史性的一次突破,而在2020年杂交水稻双季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了1530.76kg,在杂交水稻的发展史中,袁隆平的功不可没,因此他也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呼。一、中国杂交水稻发展史 1、在1964年...

黄冈市19312697088: 谁知道大米的具体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孙傅盖雷: 大米的具体发展历史:大米历史上教早的种稻人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早在7000年前,中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十九世纪未辊式米机被发明,碾米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二十世纪中期喷风米机问世,碾米效果得以较大的改善.

黄冈市19312697088: 我国水稻种植有多少年的历史? -
孙傅盖雷:[答案] 相传神农氏教会农民种稻的技术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国家,而稻在3000多年前,就是中国人的主要粮食,时代约在商朝,当时... 透过文字可以看出中国种稻的历史相当悠久是无容至疑的,但有不少学者依然希望找出最早的水稻或旱稻品种,亚洲有很多...

黄冈市19312697088: 我国水稻种植有多少年的历史 -
孙傅盖雷: 稻在3000多年前,就是中国人的主要粮食,时代约在商朝,当时稻这个字,只有类似“臼”字的字形,后来周朝种稻较为普及了,就加上了如稻穗挺立般的“禾”字.在金文当中,臼的上面加上了“爪”,形如迎风打稻,用手舂米. 1995年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里,发现了四粒黄色的稻谷,测定年代为公元前一万年前,据知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谷.此外在长江下游河姆渡也曾出土有约7000年前的稻种残留物;广东英德出土的约一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硅质体.

黄冈市19312697088: 植物 水稻的资料 -
孙傅盖雷: 水稻属于禾本科稻属,是一个极其古老的作物.据考古发现,水稻在我国的种植历史至少有7000年左右.世界上的栽培稻有2个种即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其中亚洲栽培稻种植面积大,遍布全球各稻区,所以称之为普通栽培稻.大量事实证...

黄冈市19312697088: 中国培育水稻的历史有多长?
孙傅盖雷: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大量的稻谷、稻壳和稻叶.稻壳、稻叶不失原形,有的稻叶色泽如新,有的稻壳上连稻毛也清晰可辨.经鉴定,这些稻谷已有6700~69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稻谷.

黄冈市19312697088: 水稻最早是哪个国家的? -
孙傅盖雷: 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 100多年.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发现,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 距今 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谷、...

黄冈市19312697088: 中国历史上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变化情况如何?谁是巨大贡献者? -
孙傅盖雷:[答案]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史记·夏本纪》关于"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表明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和...

黄冈市19312697088: 水稻是谁发明的 -
孙傅盖雷: 要说是谁发明的,这个真不好说.应该是远古时期,原始人类茹毛饮血的时候,也在不断的征服大自然,不断的尝试各种可以食用的植物,然后发现某种植物(野生稻)可以通过人工栽培的方式获得种子来食用,比其他植物的果实更容易获取,然后就开始有目的的人工栽培了.这个应该就是水稻的来历,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一个长期过程的产物,不是某一个人发明肌福冠凰攉好圭瞳氦困的.至于袁隆平,只是现代人通过基因技术改良水稻品种的一个专家,谈不上是他发明的水稻.

黄冈市19312697088: 简述我国古代水稻种植情况的发展变化,并说明原因. -
孙傅盖雷:[答案] ( 1 )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人已种植水稻.南朝时期,水稻栽培种植有了提高.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期不断推广种植.南宋时,水田增加,苏湖地区稻米产量很大.明代南方种...

黄冈市19312697088: 杂交水稻的发明时间 -
孙傅盖雷: 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由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发明.获1981年国家发明特等奖.该项发明是利用普通野生稻的雄性不育株作母本,矮杆籼稻为父本,经过连续回交,育成二九南一号、V20、珍珠97等保持系及其同型不育系.通过广泛地测交筛选,选育一批优良恢复系,完成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配制南优二号、三号;籼优二号、三号,V优6号等杂交组合,还研究出一整套有关杂交稻繁殖制种和杂种一代的高产栽培技术.1980年,该发明作为中国第一项农业技术转让给美国. 转载于《龙城青年》杂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