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西厢记》的全文翻译哪里有?急求!

作者&投稿:藩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第一章 扶柩寄寺
话说在山西河中府(今永济县西南的蒲州镇)的东边,有一座寺庙,叫做普救寺,乃大唐则天娘娘所建的香火院,后来荒废倾圮了,由崔相国重新修建。武座庙宇,规模宏大,非同小可。高大的山门,庄严肃穆,楼阁殿堂,各占地势,错落有致。山门前一大片空场,可以容纳上万人,那是老相国当年修造时,特地开辟出来准备用来给百姓赶庙会用的。此寺自从重建以来,香火还算兴旺。凡是到蒲州的过往客商,都要到这里来游览随喜。
那普救寺的方丈法本长老,年纪已七十有余。未出家前是个饱学之士,满腹经纶,文章盖世。按说取举人中进士不在话下,无奈命运多舛,考了七八十来次,总是名落孙山,弄得心灰意懒,看破红尘。得当年崔相国引荐,剃度在这普救寺出家。如今主持本寺,一心礼佛,成了有道高僧。
话说这一天,法本长老正在方丈内打坐静修,却见法聪小和尚从外走进来,向前合十禀报,说:“启禀师父。”法本长老微开慈目,问道:“何事?”法聪道:“崔老相国府上管家崔安在外求见。”长老听得是老施主的家人前来,忙答道:“有请。”法聪转身出门,不多时,领了一位年过半百、须发略呈花白的老人进来。那老家人趋前一步,低头道:“崔安奉夫人之命,叩见长老。”长老忙起身回礼,道,“管家少礼,请坐。”崔安原是个家人身分,崔相国府上家规极严,所以不敢放肆无礼,恭立不坐。长老问道:“管家到此,有何见教?”崔安道:“我家相爷不幸去世,老夫人扶了灵柩打算回博陵老家安葬,因为眼前兵荒马乱,路上极不太平,到此河中府,再也不能前行。老夫人特打发小的前来,意思是想在主刹暂且寄住,等路上稍微平静些再走,请老方丈给予方便。”说罢,呈上名刺,上写:“未亡人崔门郑氏敛衽”。长老接过名刺,说道:“阿弥陀佛!管家哪里话来。想此寺本是老相爷当年修造的,寺内一切,均是老相爷所赐,但住无妨。请转禀老夫人,容贫僧出迎。”崔安闻言,急忙转身前行,赶紧去回禀主人。法本长老带了知客诸僧,亲自到山门迎接。
那崔老夫人娘家姓郑,嫁入崔家,丈夫是本朝的相国,着实煊赫一时,享过一番荣华富贵。年纪其实也并不老,才五十开外,保养此丛野得又好,真可谓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只是因是相国夫人,身分尊贵,又加上当了寡妇,因此虽在中年,大家却都称她为“老夫人”。
崔老夫人有一子一女,儿子叫欢郎,今年只有七岁,并非亲生。因为老夫人自生了女儿以后,再也没有生育过,觉得膝下无儿,未免遗憾,女儿最后总是要嫁出去的,那么老相公就没有继承人了。因此,就在同族中领养了一个小男孩,取名为“欢”,取“承欢膝下”的意思。为了称呼方便,也是表示喜爱,故又加上一个“郎”字,一家人都叫他欢郎。女儿叫莺莺,年方一十九岁,生得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兼且性格温柔,为人贤惠,而且天生聪明,多才多艺,无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针黹女红,秋千蹴球,样样都会,号称才郑空女。她父亲在世之时,已经为她定下了亲,是许配给她的表兄郑恒——礼部尚书的长子为妻。这一门亲事其实并不能算数,因为既没有问名纳彩,也没有六礼三端,只凭了当年老相爷一句话,就算定局了。之所以联姻,一来是现任相国对现任尚书,符合门当户对的条件;二来女婿是中表亲,中表联姻,亲上加亲,也可以说是老夫人一千促成的。可是女儿莺莺小姐一直不满意这门亲事。主要是因为郑恒不但人物长得猥琐,而且肚里一包草,斗大的字不识得一箩筐,看到四书五经,脑袋就发胀。终日里只知和一班闲人斗鸡走狗,眠花宿柳,十足一个纨绔子弟。由于是中表亲,郑恒的这些劣迹也传到崔府,大家都认为小姐如果嫁给郑家少爷,简直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白白糟蹋了一位绝世佳人。对于这些,莺莺小姐也知道得很清楚,却不敢违抗。所以一直自怨命薄,每每暗自掉泪,只好听天由命。因为父亲去世,孝服未除,所以尚未完婚。小姐有一个贴身丫环,名叫红娘,年方一十五岁,是小姐奶娘的女儿,从小就侍候小姐。那红娘生得五官端正,讨人喜爱,又是千伶百俐,铁嘴钢牙,善于鉴貌辨色,而心地却十分善良,颇有丈夫气。莺莺小姐和红娘从小一块儿长大,感情深厚,如同姐妹一般,所以小姐十分信赖她。
再说老夫人,只因相爷去世以后,一来官场势利,人在人情在,往日那些常来常往、奔走门下的所谓知交,现在一个个都如同陌路人一般,不来欺侮孤儿寡母就算是厚道的了;二来“长安居,大不易”,京师的花费太大,实在也呆不下去了;三来相爷的灵柩也得运回故乡博陵,叶落归根,入土为安,所以举家搬迁。老夫人坐在青泥油壁车里,感慨万千。回想当年相爷在世之日,童仆如云,一呼百诺,门生故吏,夤缘奔走,门庭若市,好不威风。如今返乡,冷冷清清的只有五六个人,今非昔比,好不凄凉!老夫人思前想后,忍不住长叹一声,滴下两行清泪来。这时,崔安前来回禀道:“禀老夫人,老方丈亲自出迎!”
老夫人从伤感中醒过来,忙用汗巾擦了擦泪水,由贴身丫环春香搀扶着,下得车来,入眼便看见普救寺山门前的一百零八级台阶,石级尽头处,只见法本长老头戴毗卢帽,身披绣金线大红百衲袈裟,率领僧众在山门列队相迎。老夫人一手搭在春香的肩头上,缓步踏上台阶,走走停停,直到山门,倒也不见气喘。
长老见老夫人上来,踏上一步,双手合十顶礼,说道:“阿弥陀佛!老夫人驾临山寺,不胜荣幸之至!老袖迎接来迟,还请老夫人恕罪!”老夫人连忙答礼,说道:“罪过罪过!惊动法驾,有劳出迎,愧不敢当,折煞老身了!”长老说道:“老夫人一路辛苦了,请进寺用茶!”欢郎是和奶娘同车的,他瞧见母亲下车,早就跟着下来了。小孩子到了一个陌生地方,样样都觉得新鲜,东看看,西望望,一跳一蹦。转眼一溜烟爬上一百零八级台阶,站在老夫人身边。
老夫人回头看见欢郎在旁,说道:“欢郎!去告诉姐姐,让她和红娘下车,进寺安歇。”
欢郎应声道:“是!”走下台阶,来到一辆翠幄青绸车旁,高声叫道:“姊姊,娘叫你们下车来,到寺里去休息。”
其时,小姐见马车停了下来,就知晓已经到了普救寺,只是因为未听到母亲召唤,不敢随便下车,也不敢向车外张望,所以仍然安坐车中,显得十分稳重。
红娘这小丫头就不那么安生了,终究只有十四五岁,一派天真的小孩子气,虽然因为小姐不曾下车,自己也不敢下车去,却耐不住好奇心的驱使,早在那里偷偷掀开帘子,借着那条一寸来宽的缝隙,不住地向外张望了。此刻听得欢郎叫唤,连忙回身对小姐说道:“小姐,小姐,老夫人命我们下车去呢,快快下车吧。”
莺莺瞪了红娘一眼,曼声斥道:“急什么?傻丫头!”说着,微微弯腰,轻挽湘裙,缓缓移


待月西厢下,迎风夜半开。指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诗名?译文?
名字:明月三五夜 全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译文:在月光下痴痴地等待,看到墙上的花影拂动,喜以为是等待的伊人到来。 写月下约会,热切等待情人到来的心情,兴奋而迷乱。这是小说《西厢记》中,崔莺莺小姐写给张生的一首诗古代情诗。

红楼梦中的《王宝甫西厢记》到底是什么书
《王宝甫西厢记》一般指《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中国戏曲剧本,作者王实甫。此剧以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为题材,用宫调中的《仙吕·八六子》为基调,创作了五十折。《西厢记》的剧情通常被概括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全剧共四本二十一折,通过张君瑞和崔...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是哪些?
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为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我们所说的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指的是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以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写张生在普...

长亭送别是谁写的?具体出自哪里?
《长亭送别》是元代诗人王实甫写的,选自《西厢记》。 作品原文: 西厢记・长亭送别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旦唱)...

"实甫见知于花拖"有什么典故?
“实甫见知于花拖”出自徐渭《题自书杜拾遗诗后》。典故:王实甫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西厢记》描写书生张生在寺庙中遇见崔相国之女崔莺莺。两人产生爱情,通过婢女红娘的帮助,历经坎坷,终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结合的故事。因此男女主人公为崔莺莺和张生。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用了谁的诗...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有“碧云天,黄花地”即由此句化出,此句已成为描写秋景的千古名句。接着,作者平视远眺——“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二句。浓郁的秋色和绵延秋波尽融其中,就在秋色与秋波相连的天涯尽头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在作者的...

中国四大戏曲是什么
中国四大戏曲即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 。《长生殿》和《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发展上的两个高峰,在中国戏曲中也同样具有很高的地位,与《西厢记》和《牡丹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剧,一直深得广大人民喜欢。

高手请进:《长亭送别》的课文译文
《长亭送别》是王实甫《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我要最精华的全文翻译。谢谢各位高手指点~~解析: 长亭送别》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崔莺莺主唱,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随着戏剧场面的转换,作者刻意安排了...

王实甫写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的写作背景,情感及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长亭送别》是王实甫《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是全剧中最动人的一折戏,它脍炙人口,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唐宋以来,折柳送别习俗十分盛行,而这一折戏却写送别张生的别情,表现了崔莺莺与张生的依依惜别之情,它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优美著称的。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元代杂剧作家...

西厢记的反封建思想和积极的社会意义
《西厢记》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争。《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在于其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

湘阴县13561069138: 西厢记全本原文翻译 -
栾玲他卡: 元杂剧的语言艺术可分为本色派和文采派.前者语言朴素无华,生动形象,以关汉卿为代表;而后者,辞藻华美,富有诗意,典型作品为王实甫的《西厢记》.《西厢记》可谓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

湘阴县13561069138: 求西厢记(长亭送别),双双燕和鹊桥仙的古文翻译! -
栾玲他卡: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就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湘阴县13561069138: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全文 -
栾玲他卡: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湘阴县13561069138: 求“叹岁华若箭频换.深院有谁能见.夜来初得同相荐.便门阑、瑞烟葱茜.” 译文 -
栾玲他卡: 《玲珑四犯》作者 杨泽民 朝代 宋代 体裁 词--------------------------------------------------------------------------------韵胜江梅,笑杏俗桃粗,空眩妖艳.尽屏铅华,天赋翠眉丹脸.门闭昼永春长,看燕子、并飞撩乱.叹岁华若箭频换.深院有谁能见....

湘阴县13561069138: 王西厢:“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 的庞儿罕曾见.则著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 在半天. -
栾玲他卡: 谜面出自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折》:“[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軃着香肩,只将花笑拈.”《西厢记》全剧写的是西洛才子张君瑞在普救寺遇到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一见钟情,经几番挫折之后,终在崔莺莺的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得成好事. 本谜面是写张君瑞初见崔莺莺时,为崔莺莺美丽的容貌所倾倒,感叹象崔莺莺这样美丽的人儿罕曾见,由此扣合谜底“崔真美”,崔指崔莺莺,“真美”是肯定说法,不容置疑.如此扣法,简洁明快.

湘阴县13561069138: 王实甫《西厢记》全文? -
栾玲他卡: http://www.cnread.net/cnread1/gdwx/w/wangshipu/xxj/http://www.white-collar.net/child/cartoon/xxj/index.html 西厢记 (连环画系列丛书)本著根据王实甫原剧编写,由惊艳、许婚、退贼、酬简、听琴、就欢到草桥惊梦,描写张生和崔莺莺的曲折爱情故事,经由红娘协助,终能冲破礼教藩篱而缔结良缘.情节细致婉转,文词优美动人,被后世誉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

湘阴县13561069138: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什么意思 -
栾玲他卡: 意思是:相思的泪水使九曲黄河都泛滥起来,怨恨能将华岳三峰都压低. 出自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原文节选: 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

湘阴县13561069138: 明代《童心说》的全文翻译???谢谢!!! -
栾玲他卡: 李贽(明)《童心说》及译文 龙洞山人叙《西厢》[1],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

湘阴县13561069138: 西厢记现代文 -
栾玲他卡: 《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所作.原名《会真记》,写了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剧情大致是: 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