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问政孟子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汪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件事情简单来说就是魏惠王为了治理好魏国曾向孟子问询治国之策。进入战国时期之后,天下诸侯之间的纷争进一步加剧。在此社会背景下的魏惠王,自然也就十分关心魏国的发展,于是便有了“问政孟子”事件。孟子于公元前320年从滕国去到魏国,而梁惠王在见到孟子的第一面便问:“亦将有以利吾国乎?”除此之外,梁惠王还就当时魏国国内发生的饥荒情况对孟子进行了问政。

当时梁惠王在处理饥荒时,总是将河西、河东的灾民以及粮食来回调动。也就是说,河西弄饥荒时就将此地灾民转移至河东,同时又以河东粮食救济河西。反之,也是同样的操作。孟子在听完这一描述之后以战争作为比喻,认为这种做法相当于“在战场上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或五十步而止”。这也正是“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历史典故的由来。

魏惠王接着又问孟子如何才能将国家治理好。孟子则回答说:“不剥夺耕种时间,不使用过密的渔网捕鱼,不一直砍伐木材,这样就可有吃不完的粮食,捕不完的鱼以及用不完的木材。”之后,魏惠王又问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魏国在战争上一雪前耻。魏惠王十分好战,其在位期间魏国曾经与其余诸侯国多次爆发战争。而在与秦、齐、楚三国交战时,魏国更是连连失利。其中与秦交战时魏国丧地七百里,而与齐对战时魏惠王的长子更是战死沙场。魏惠王认为这些经历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为此他才会向孟子询问一雪前耻的办法。

然而孟子给到魏惠王的回答却未提及具体的报复措施,他只是劝诫魏惠王应当“施仁政,行王道”。也正是因为这样,魏惠王并未对孟子给予重用。而就在孟子来到魏国的第二年。魏惠王便逝世了,而继惠王之后即位的人则是魏襄王。孟子对于魏国这位新国君并无好印象,他甚至还觉得魏襄王不适合当国君。碍于这一坏印象,孟子决定离开魏国,转而回到了齐国。

魏惠王虽问政于孟子,但是实际上他并未得到太多有益提议。而魏国也同样未能给予孟子施展抱负的机会,而待他重返齐国之后也仍旧未能得到太多重用,所以他之后又先后前往宋、鲁两国出游。



是想让孟子帮自己解答一些问题,也想让孟子解答自己的困惑,还想让孟子处理一些朝廷事件,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看看孟子的忠心程度。

意思就是孟子也是非常有头脑的,再加上魏惠王比较关心国家的一个具体情况,所以他就询问一下自己治理国家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问题。

我觉得他问政孟子的意思就是想通过孟子的回答来看看他如今统治的国家怎么样。


寡人之与国也孟子与梁惠王对话表现了什么?有哪些思想主张
本文的主旨及思路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本文主旨.因为只有实行仁政,...

《孟子》梁惠王:保民而王
《孟子》梁惠王上(1) 五 【原文】 齐宣王[1]问曰:“齐桓、晋文[2]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3],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

孟子是怎么样批评梁惠王在寡人之于国也里
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但同样是逃跑”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翻译
《孟子答梁惠王》全文为: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

孟子见梁惠王时,主要谈了什么问题?
齐宣王不想和孟子见面,分手了。他 "配合 "着问孟子,要想在天下为王,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孟子说,"保民治天下",只有保护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的君主才能做天下的国王。齐宣王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护人民吗?孟子说当然可以。齐宣王问孟子,你为什么认为我可以保护人民?孟子告诉齐宣王,你不忍...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和梁惠王讲了个怎样的故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的授业恩师是孔子的嫡孙子思的学生 孟子曾效仿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列国。历史上曾有一段著名的“孟子见梁惠王”的故事 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给我的国家带来了什么好处和利益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 ‘利’?其实,只要有‘仁义’就够了。大王为一国之君,说:‘对我...

梁惠王上强调的是什么运用类比手法劝说国君做简要说明
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

始作俑者的意思
楚威王六年,魏惠王在徐州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故而改元重新纪年。这标志着楚国的霸主地位丧失。楚威王对此愤怒不已,“寝不寐,食不饱”,于次年率领大军伐齐,赵、燕两国乘机出兵攻齐。魏惠王曾经问政于孟子。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对梁惠王的疑问是如何分析的?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 ...
孟子批评统治者的虐政,从反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前两段已经把行王道的道理讲得十分透彻,这一段照应文章的开头。梁惠王口口声声说“于国尽心”,可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哪里谈得上“尽心”呢?“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

茂县13979301595: 魏国时期,孟子给梁惠王提出建议后,发生了什么 -
庄质美罗: 魏惠王问怎样才能治好国家.孟子说;只要不去剥夺农民耕种的时间,粮食就吃不完;不拿过密的鱼网去捕鱼,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木材有定时,木材就用不尽.这样老百姓就感到满足了.他还说: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

茂县13979301595: 孟子为什么要劝梁惠王 -
庄质美罗: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见梁惠王》两章与孟子游魏关系密切. إ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梁惠王说:...

茂县13979301595: 读《资治通鉴》札记之:什么才是宝 -
庄质美罗: 齐威王封即墨大夫而烹阿大夫,使得齐国振兴;魏惠王摒商鞅不用,令魏国日渐衰亡.今天,两位君主在郊区打猎遇到一起了.田猎,是古代君王必须的一项活动.一是君主可以走出深宫锻炼身体;二来,田猎又一种郊游、交友活动;三则可以...

茂县13979301595: >翻译《孟子 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
庄质美罗:[答案]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③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茂县13979301595: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 -
庄质美罗: 第一章 王何必言利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

茂县13979301595: 五十步笑百步的译文 -
庄质美罗: [译文] 梁惠王(即魏惠王)说:[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耳矣:等于说[而已矣".[耳"表示限制语气.[矣"表报道语气.合用后表示确乎如此的陈述语气):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

茂县13979301595: 求《孟子.梁惠王上》翻译 -
庄质美罗: 原发布者:百度—百家号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孟子梁惠王上》其实也是主要是孟子为了让梁惠王做仁君冬菇食,而这个也是主要是在春秋时期的一个记载,那么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孟子梁惠王上原文...

茂县13979301595: 孟子游说结局原因,孟子游说了梁惠王后,为什么 -
庄质美罗: 当时,对于这种游说的名士,各个国家的君主都比较重视和礼遇,以表示自己爱才,使得贤士更愿意来自己的国家.所以,表面功夫还是要做足的,虽然魏惠王未必认为孟子说得是对的.魏惠王是魏国由盛转衰的君主,但是这个人还是有一定的能力和胸襟的,算不上太差劲的君主.

茂县13979301595: 《孟子》二章 翻译 -
庄质美罗: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

茂县13979301595: 《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的疑问是什么? -
庄质美罗: 魏惠王自认为自己的德行很高,对于百姓也施行德政,为什么最终魏国人数没有减少,国力也不强.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