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生抱桥而亡"出自什么典故?

作者&投稿:哈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尾生抱桥而亡"出自什么典故?

尾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为情而死的青年,“尾生与女子期于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 ——《史记-苏秦列传》 战国时代,九月十一,杭州,断桥畔,尾生站在桥畔,望着桥下的流水,依然是那样的波光粼粼、如同湖面上撒下了无数的碎银。水涨了,那女子也没来,尾生就傻等,一直抱着柱子到水把他淹没掉。唉,呆,当然,这是一个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爱情故事,后人誉为守情有义的典范。
《史记-苏秦列传》中首倡信若尾生:“今有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得此三人者以事大王,何若?”王曰:“足矣。”苏秦曰:“孝如曾参,义不离其亲一宿于外,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王哉?廉如伯夷,义不为孤竹君之嗣,不肯为武王臣,不受封侯而饿死首阳山下。有廉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行进取于齐哉?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⑥,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有信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却齐之强兵哉?”
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也提到了尾生守信的故事: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
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老夫为义而亡,出自什么典故

启登临帝位后,有扈氏不来归从,启前往征伐,于是启与有扈氏“大战于甘(甘,有扈氏南郊地名,今陕西户县西南)”。《尚书·甘誓》即这一战争中夏后启的誓师辞。《淮南子·齐俗训》评论说:“昔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是说有扈氏首领为维护传统而亡,虽号为“知义”,却违背了历史潮流,实不“知宜”。夏后启誓辞说:“有扈氏咸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罚!”他命令“六事之人”遵命各尽其职,并宣告:“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弩戮汝!”,夏后启可以行使其国君的权威,以天帝化身和国君的身份统帅六卿,亲自执行“天罚”。结果有扈氏灭亡。可见有扈氏与夏后氏都是禹的后代,为黄帝后代,有扈氏被夏后启“剿绝其命”于公元前2208年左右。就算禹封有扈氏并赐姓,但四千两百年前就已经遭剿绝,自此之后再没有有扈氏记载。再说有扈氏是生活在陕西南部,与河北北部的易水无关。萍谱说易氏是炎帝神农氏和四兵共工之裔,而有扈氏是黄帝后代。因此,易氏不可能源自有扈氏。

"掩目而捕燕雀"出自什么典故?

主薄陈琳曰:“不可!俗云:‘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家大事乎?”(《三国演义》2回)

"圆木为枕"是出自什么典故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对西夏、辽国采取割地忍让政策,并上《上哲宗乞还西夏六寨》。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退居洛阳的时候,着手写《资治通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时刻警惕自己不要贪睡。头枕在这样一块圆木头上,进人梦乡后,身子只要稍微一动,“警枕”就会滚动,将自己惊醒。惊醒后的司马光立即起床,继续握笔写书。

"破釜沉舟"出自什么典故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请问"夜郎自大"是出自什么典故?

是成语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随候珠"出自哪个典故?

随侯珠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随国(也称作“曾国”)的珍宝,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或“随和”。
随侯珠的传说
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相关的成语
随珠和璧(又作“随珠荆玉”):形容珍宝中的极品。
随珠弹雀:比喻做事不当,得不偿失
历代文献所载
《搜神记》的描述:“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室”
《淮南子》:“随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张衡《西京赋》:“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
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宋代陈洙《厥水》:“厥涢双水绕城隅,高谊曾闻季大夫。九十九冈风俗厚,人人况已握灵珠。”
旧《辞海》“随和”条目注释:“随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宝也,故随和并称。”

典故”尾生抱柱”是什么意思?

尾生抱柱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与圣人孔子是同乡。尾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受到四乡八邻的普遍赞誉。有一次,他的一位亲戚家里醋用完了,来向尾生借,恰好尾生家也没有醋,但他并不回绝,便说:“你稍等一下,我里屋还有,这就进去拿来。”尾生悄悄从后门出去,立即向邻居借了一坛醋,并说这是自己的,就送给了那位亲戚。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就以乡里老大的身份,批评尾生为人不诚实,有点弄虚作假。尾生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帮助别人是应该的,虽然说了谎,但出发点是对的,谎言不也有美丽的吗?
后来,尾生迁居梁地(今陕西韩城南)。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私订终身。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那一天,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不料,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吼,雷鸣电闪,滂沱大雨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
城外桥面,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顾茫茫水世界,不见姑娘踪影。但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终于被活活淹死。再说姑娘因为私奔念头泄露,被父母禁锢家中,不得脱身。后伺机夤夜逃出家门,冒雨来到城外桥边,此时洪水已渐渐退去。姑娘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她抱着尾生的尸体号啕大哭。阴阳相隔,生死一体,哭罢,便相拥纵身投入滚滚江中,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幕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此事《汉书·古今人表》、《艺文类聚》等书均有载。《史记·苏秦传》更以“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誉之。后人遂用“尾生之信”、“尾生抱柱”等喻指人坚守信约,忠诚不渝。三国·魏·嵇康《琴赋》:“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玉台新咏·古诗八首》:“朝登津梁上,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汤显祖《牡丹亭》:“尾生般抱柱正题桥,做倒地文星佳兆。”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反观新新人类的“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婚恋观,不亦如同儿戏乎?□吴咏青

"白驹过隙"究竟出自什么典故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比喻时光匆匆

"射幸"一词出自那个典故

李广射虎
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尾生抱桥而亡"出自什么典故?
尾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为情而死的青年,“尾生与女子期于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 ——《史记-苏秦列传》 战国时代,九月十一,杭州,断桥畔,尾生站在桥畔,望着桥下的流水,依然是那样的波光粼粼、如同湖面上撒下了无数的碎银。水涨了,那女子也没来,尾生就傻等...

"尾生抱桥而亡"出自什么典故?
1. 尾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为情而死的青年。2. “尾生与女子期于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尾生抱搭激好柱而死。” ——《史记-苏秦列传》3. 这是一个关于尾生的古老爱情故事,后人誉为守情有义的典范。4. 在《史记-苏秦列传》中,苏秦首倡信若尾生,并以他为守信的典范。5. 班固...

"尾生抱桥而亡"出自什么典故?
尾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为情而死的青年,“尾生与女子期于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 战国时代,九月十一,杭州,断桥畔,尾生站在桥畔,望着桥下的流水,依然是那样的波光粼粼、如同湖面上撒下了无数的碎银。水涨了,那女子也没来,尾生就傻等,一直抱着柱子到水...

尾生之信解释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尾生的翩翩少年,与他心仪的姑娘相约于桥下会面,但姑娘因故未能赴约。后来天降大雨,河中涨起了洪水,而他仍恪守信约,坚持不走,抱着桥中石柱,直至溺死。水退后,姑娘匆匆赶来,见此情景悲痛不已,也殉情而死。这个故事在《史记·苏秦列传》和《庄子》中都有记载,后《国策·...

古代的人的诚实的事例(简短的)有哪些?
尾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为情而死的青年,“尾生与女子期于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 ——《史记。苏秦列传》亦存抱柱心,洪波耐今古。莫从桥下过,恐忆少年侣。《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是《庄子》中一个...

尾生抱柱是成语吗?
古典成语、尾生抱柱:解释: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有谁知道古人信守承诺的故事(要简短)
一诺千金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 季布曾经是项

有个故事讲古时有个人为了如约等到人,直到被水涨淹死
春秋,尾生 尾生抱柱.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00012.html

关于桥的故事与传说?急~
词目 尾生抱柱 发音wěi shēng bào zhù 释义 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词目 枕席过师 发音zhěn xí guò shī 释义师:军队。军队从桥上...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中的疑问
1、诗人这里模仿了女子的语气:(你)常存尾生抱柱般坚守信约, (我)就怎么也不会登上望夫台。2、还有一个解释说:常存尾生抱柱般坚守信约, (我)怎么也想不到会有登上望夫台的命运。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761286.html ...

大安市13664508649: 尾生抱柱而死 的译文 -
纪健多糖: 尾生抱柱(wěi shēng bào zhù) 解释: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尾生抱柱而死的可解释为:因坚守信约而死.

大安市13664508649: 古人云“尾生为爱情魂断蓝桥”的真实故事内容是什么? -
纪健多糖: 尾生与心仪的女子相约蓝桥底下约会,女子迟迟未到,正值河水涨潮,为不失信,尾生抱桥柱坚持等候,最后溺水身亡.

大安市13664508649: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在,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尾生为守信而死的故事流传千古.“伤心桥下春波绿,曾就惊鸿照影来... -
纪健多糖:[答案] 宋·陆游 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大安市13664508649: 尾声的典故是什么? -
纪健多糖: 尾生抱桥而亡!! 尾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为情而死的青年,“尾生与女子期于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 ——《史记-苏秦列传》 战国时代,九月十一,杭州,断桥畔,尾生站在桥畔,望着桥下的流水,依然是那...

大安市13664508649: 尾生抱柱 什么意思? -
纪健多糖: “尾生抱柱”又称“柱下期信”,是一则古人重诺言、讲诚信的故事.典出《庄子·盗趾》:“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意思是讲,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与一女子相爱,情深意切.一日,两人相约在某...

大安市13664508649: 尾生之信解释 -
纪健多糖: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尾生的翩翩少年,与他心仪的姑娘相约于桥下会面,但姑娘因故未能赴约.后来天降大雨,河中涨起了洪水,而他仍恪守信约,坚持不走,抱着桥中石柱,直至溺死.水退后,姑娘匆匆赶来,见此情景悲痛不已,也殉情而...

大安市13664508649: 尾生之约怎么讲?? -
纪健多糖: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是《庄子》中一个哀怨凄婉的爱情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痴心汉子和心爱的姑娘约会在桥下,可心上人迟迟没来赴约,不幸的是大水却涨上来了,这个痴情汉为了信守诺言坚...

大安市13664508649: 信如尾生 出处? -
纪健多糖: 出处:《庄子·盗跖》原文:“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说的是春秋时期有一位叫尾生的男子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后用尾生抱柱一词比喻坚守信约.信如尾生是对尾生的引申应用.

大安市13664508649: 抱柱而死的意思是什么? -
纪健多糖: 又称尾生抱柱,出自《庄子·盗跖》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屋生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相约于河桥之下,女子一直到河水涨潮时都没有来,而尾生则宁愿抱梁柱而死都不愿失约. 尾生忠于爱情,信守约誓,但头脑僵化,不知变故,故抱柱而死. 后以此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特别多用于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

大安市13664508649: “蓝桥尾生”是什么
纪健多糖: 《史记.苏秦列传》:“尾生与女子期于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这是一个哀怨凄婉的爱情故事.一个叫尾生的青年和心爱的姑娘约会在桥下,可心上人迟迟没来赴约,不幸的是大水却涨上来了,尾生为了信守诺言坚持不肯离去,最后抱桥柱溺亡.他们约定的地点叫蓝桥.尾生所抱的梁柱,也和他一道成为守信的标志.《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在陕西蓝田县的兰峪水上,称为“蓝桥”.从此之后,人们把相爱的男女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