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气侃侃

作者&投稿:謇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如何判断文言文中所表达的语气

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几个: 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

如:夫将者,国之辅也。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矣:(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

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

如: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可疾去矣,慎勿留。 3、乎:(1)用在句尾表示疑问语气。

如:壮士,能复饮乎? (2)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祈使语气。如:天乎!吾无罪。

/子其行乎? (3)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

4、者:(1)表停顿语气。如: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2)用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昔者吾舅死于虎。

(3)用在句尾表疑问。如:无差,谁为多与者?(《狱中杂记》) 5、耶:(1)用于句尾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如: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然则何时而乐耶?(2)用于句尾疑问中略带测度,相当于“吗”。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3)用于句尾表反问,相当于“吗”。

如:呜呼!州县者真驿耶?(4)用于句尾表感叹,相当于“啊”。时耶,命耶?从古如斯。

2. 请问用古文语气说话要注意些什么

第一,注意古人的各种尊称和谦称。

从文言文里可以看出故古人说话对别人喜欢用尊称,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对一般人,则有“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台端、孺人、大人、兄台”等等至于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而对自己和自己的加人喜欢用谦称,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

第二,注意语气的委婉。

古人用委婉语较多,大致有以下几种用法:

(1)避粗俗。

例:即阳为病狂,卧便利。(《汉书·玄成传》)

“便利”是大小便的委婉说法,因为大小便是人的羞耻之事,不便明说,用便利来代替大小便,即保

护了别人的面子,又使自己显得有教养,毫无粗俗之气。

(2)避忌讳。

古人的忌讳比现代人要多,单单一个”死“字就有很多的委婉说法,即避讳,又表示了对死者的尊敬。

例:放动乃徂落。(《孟子·万章上》)

一旦山陵崩 ,长安君何以自讬于赵。(《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徂。(诸葛亮《出师表》)

百岁之后,归于其居。(《诗经·唐风·葛生》)

前三个词语都是对皇帝“死”的委婉说法,与一般委婉语不同,除了避忌讳之外,还有尊君的意思。

第四个委婉语,则通常人都可以用。还有“仙逝”、“归道山”、“仙去”等等,也是“死”的委婉词。

(3)避冒犯

古人在提及皇上的时候,总是用委婉的言辞陈述己意,不敢“冒渎天威”

例:不说“皇帝年轻”(因为年轻往往意味著不懂事、阅历浅),而说“陛下富於春秋”(《史记·李斯列传》)

不直说“太子年少”,而说“太子方富於年”(枚乘《七发》)。

(4)交际辞令

古人在交际过程中,比较注重礼貌语言。比较常见于《左转》《春秋》这些先秦书籍中

其实古文的语气要看什么年代的,阁下老夫这种比较没有文采的常见于明清时期的口语

3. 文言文中“其”表示哪三种语气

1 表示揣测,可译为“大概“”或许” 例子:例子: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孟子 庄暴见孟子》2 表反诘,可译为“难道” 例子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3 表示祈使语气,表请求或命令,可译为“还是”“可要” 例子: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左传 肴之战》 文言文中“其”字用法及其意义 一、“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在句中作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他们)”“它(它们)”。如: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其”作“乃华山之阳”的主语,相当于“它”,代指“华山洞”。②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其”与“为文”构成主谓短语,相当于“它”,代指“仆碑”。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两个“其”分别作分句主语,前一个相当于“它”,代指上文的“山洞”;第二个“其”相当于“他们”,代指上文的“游人”。④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与“求思”构成主谓词组,相当于“他们”,代指“古之人。二、“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或方位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他们的)”“它的(它们的)”。

以下五句中的“其”,都可译成第三人称代词“它的”。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其下”指山的下面。②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其文”指“仆碑上的文字”。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其左右”指“山洞的两旁”。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其深”指“山洞的深处”。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其传”指“古书的传说(文字)” 三、“其”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自己)”、“我们”或“我的(我们的)”。

如: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指代上文的“余与四人”,只能译成“我们”。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指的是“我(自己)”。

四、“其”作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个别的人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数,一般都是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其址”指那个地方,“其后”指从那以后。②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其院”指那个禅院。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其好游者”指那些爱好游赏的人。④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其欲出者”指那个要求出来的人。五、“其”作副词,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表示反诘的语气,可译为 “难道”。

如:其孰能讥之乎?“其”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岂”,可译为“难道”。六、“其”作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舒缓语气。

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其”是助词,无实在意义,可不翻译;“既其出”可译为“出洞以后”。

“其”字除了上述用法外,另外还有一些用法,下面补充说明:(一)“其”活用作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如: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触龙说赵太后》) 该句译为:我认为太后替长安君考虑的短近了,所以认为你的疼爱(长安君)不如(疼爱)燕后。“其”作第二人称代词来解。

(二)“其”表示特指若干中的一个,有“其中”的意思。如: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该句译为: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干脆走开了,其中的另一只狼像狗似地坐在(屠夫)面前。“其”作“其中”来解。

(三)“其”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还可以表示疑问、测度、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还是”、“可要”等。

如: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其”用在“如……何”的前面,有加强疑问语气的作用,可译为“又”。②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其”表示测度的委婉语气,可译成“大概”、“或许”。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其”表示告诫、期望的语气,可译为“可要”。④吾其还也。

(《崤之战》) “其”表示商量的语气,可译为“还是”。(四)“其”作副词,表时间,有“将”、“将要”的意思。

如: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经·七月》) 该句译为:赶紧修理好房子,将要开始播种各种谷物了。

“其”解释为“将要”。(五)“其”作连词,表假设,做“假如”、“如果”来解;表选择,做“是……还是”来解。

如:①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狱中杂记》) 大意是:如果遇到执行凌迟这种刑罚,刽子手便对犯人说:“你依我,给我若干钱,我就先刺心,叫你一下子便死;不然的话,我把你四肢剐尽,你心一下子死不了,叫你受罪。

“其”相当于“如果”。②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策》) 意思是:你认为秦国是将要救韩国,还是不救呢?“其”相当于“是……还是”。

4. 文言文文学常识:判断语气、确定语气、解释语气如何区分

判断语气和确定语气类似 都是 也放在句尾 者也句型 要区分要看句意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里的“也”是句末语气词 表肯定语气,意思是“那草木繁茂而幽深秀美的地方,就是琅琊山”

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这里的“也” 表示解析语气 是说做亭子的人 是山里的僧人智仙。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里的“也”是句末语气词 表示判断语气 说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不是。。。 而是。。。”所以是判断语气

5. 文言文语气助词都有哪些

文言文语气助词有:耳、矣、以、焉、之、乎、者、也、夫等。

一、耳 ěr

释义

1、耳朵:~聋眼花。~闻目睹。

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银~。

3、位置在两旁的:~房。~门。

4、姓。

5、而已;罢了:想当然~。技止此~。

二、矣 yǐ

释义

1、用在句末,跟“了”相同:由来久~。悔之晚~。

2、表示感叹:大~哉。

三、焉 yān

释义

1、跟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善莫大~。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有今日?。~能不去?。不入虎穴,~得虎子?

3、乃;于是: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4、表示肯定的语气:有厚望~。因以为号~。

5、姓。

四、乎 hū

释义

1、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相同:王侯将相宁有种~?

2、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然~?否~?

3、表示揣度,跟“吧”相同:成败兴亡之机,其在斯~?

4、表示祈使,跟“吧”相同:长铗归来~!

5、动词后缀,作用跟“于”相同:在~。无须~。出~意料。合~规律。超~寻常。

6、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迥~不同。确~重要。

7、跟“啊”相同:天~!

五、夫 fū fú

释义

[ fū ]

1、丈夫(zhàng·fu):~妻。~妇。姐~。姑~。

2、成年男子:匹~。一~守关,万~莫开。

3、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渔~。农~。轿~。

4、旧时服劳役的人,特指被统治阶级强迫去做苦工的人:~役。拉~。

5、姓。

[ fú ]

1、指示代词。那;这:独不见~螳螂乎?

2、人称代词。他:使~往而学焉。

3、a)用在一句话的开始:~战,勇气也。

b)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人定胜天,信~。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形容“言谈的成语”有哪些?
释义: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2、放言高论[fàng yán gāo lùn]出处:宋·苏轼《荀卿论》:“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译文:我曾经阅读《孔子世家》,看他的言语文章,沿沿都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释义:指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3、侃侃而谈[kǎn kǎn...

肯定文言文怎么说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

看文言文对语文有好处吗
学习文言文能借鉴古代名家写作技巧。古代作家所写的诗文,无论是立意、构思、取材、剪材、用典、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以及叙事、写景、记人、抒情、析理、言物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古代作家尤其是十分重视文章的意境、结构和语言,通过文言文学习,揣摩取法古代名家,对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中国有影响...

文言文而的用法和意义是什么?
2、连词(表平列,如“多而杂”。表相承,如“取而代之”。表递进,如“而且”。表转折,如“似是而非”。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3、表(从……到……):从上而下...

我还在努力用文言文怎么说
1. “我一定用尽全力,努力拼搏”用文言文怎么说 我一定用尽全力,努力拼搏。用文言文:吾必竭力而搏,(wú bì jié lì ér bó )吾:【吾属】我辈;我等。【吾子】指自己的儿子。对平辈人的一种亲切的称呼,可译为“您”必:决定,肯定:“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 固执:“毋意,...

语文文言文分层技巧
至西郊,有人众塞途,一青衣人据高阶侃侃而谈。小二谓余生,此即先生之驴。余生细审,彼除所言驴事外,止脸、鼻、唇处尚余驴状,依稀得辨识。 余生归茅舍...(1)词语解释题: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只表语气。 第三、古代专有名词等,理解句子的含义。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雅(简明。

...娓娓而谈、信口开河、夸夸其谈、理直气壮、侃侃而谈、胡编乱造、无...
侃侃而谈: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胡编乱造:指没有根据、不合情理地胡乱编造。无稽之谈: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海阔天空:阔:辽阔。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无所不谈:...

三个描写说的词语有哪些词语
不言而喻、 对牛弹琴、 侃侃而谈、 开门见山、 淋漓尽致、 三缄其口、 期期艾艾、 一针见血、 一言九鼎、 口干舌燥、 之乎者也、 夸夸其谈、 旁征博引、 恰如其分、 捕风捉影、 指手画脚、 转弯抹角、 絮絮叨叨、 察言观色 3.形容说的成语有哪些 滔滔不绝 滔滔:形容流水不断。 象流水那样毫不...

形容善于言辞的四字词语
形容口才的成语 :能说会道、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巧舌如簧、妙语连珠、伶牙俐齿、口齿伶俐、对答如流、娓娓而谈、谈笑风生、侃侃而谈、花言巧语、辩口利辞、天花乱坠、斗唇合舌、大辩不言、辩才无碍、满舌生花、油嘴滑舌、唇枪舌剑、三寸之舌、铜唇铁舌、娓娓动听、舌战群儒、夸夸其谈、...

形容很会聊天的四字成语
侃侃而谈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口吐珠玑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 形容说话有文采。 口齿伶俐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 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夸夸其谈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口出大言 说大话。 形容说话狂妄。 慢条斯理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

武安市15538276848: 侃侃而谈的侃侃是什么意思 -
林蕊宁泽: 读音侃侃而谈 ( kǎn kǎn ér tán )中文解释【释义】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一般形容滔滔不绝、旁若无人地谈论或演讲

武安市15538276848: 侃侃而谈的侃是甚么意思 -
林蕊宁泽: 【解释】: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出自】:《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示例】:却历来不曾见过象这位蛮子般的那么~,旁若无人的气势. ◎郑振铎《桂公塘·3》【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武安市15538276848: 侃侃而谈是什么意思? -
林蕊宁泽: 【释义】 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出处】 《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实例】 郑振铎《桂公塘》:“却从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子般的那么旁若无人的气概.”

武安市15538276848: 侃侃而谈是什么意思
林蕊宁泽: 侃侃而谈 kǎn kǎn ér tán 〖解释〗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示例〗却从来不曾见过象这位蛮子般的那末~,旁若无人的气概. ★郑振铎《桂公塘·三》

武安市15538276848: 侃侃而谈的意思 -
林蕊宁泽: 解 释 侃侃:本为刚直之意.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一般形容滔滔不绝、旁若无人的谈论或演讲. 出 处 《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

武安市15538276848: 侃侃而谈的词语 -
林蕊宁泽: 侃侃而谈 【拼音】:kǎn kǎn ér tán 【释义】: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例句】:却从来不曾见过象这位蛮子般的那末~,旁若无人的气概. ★郑振铎《桂公塘·三》

武安市15538276848: 侃侃而谈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
林蕊宁泽: 褒义词【解释】: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自】:《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示例】:却从来不曾见过象这位蛮子般的那末~,旁若无人的气概. ◎郑振铎《桂公塘·三》 【近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娓娓而谈 【反义词】:闭口无言、吞吞吐吐、张口结舌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武安市15538276848: 什么是侃侃而谈 -
林蕊宁泽: 解 释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 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郑振铎《桂公塘》:“却从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子般的那么~,旁若无人的气概.”

武安市15538276848: 侃侃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侃侃而谈这个词? -
林蕊宁泽: 我觉得应该读“tiao(二声) kan(三声) " 侃侃:从容不迫、娓娓道来 调侃:用言辞嘲弄、戏谑 侃侃是形容词,调侃是动词 调侃中的侃用的是侃的另一种意思:(漫无边际的)说,如:侃大山

武安市15538276848: 珝每进讲,反覆开导,词气侃侃,闻者为悚.的翻译 -
林蕊宁泽: 刘珝每次进御讲学时,都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开导,讲得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听的人都很佩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