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文言文怎么说

作者&投稿:淫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古文哪些字表示肯定或一定

"夫””盖”固定句式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何……为 相当于“为什么要……呢?” 见……于 相当于被动句 以……为…… 相当于“把……(当作)……”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1.不亦……乎 这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型,它是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可译为“不是……吗”或“不也是……吗”.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 (2)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被夷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2.何以……为(恶用……为、奚以……为) “何”是疑问代词,“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为”是语气助词.“何以……为”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颛臾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2)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王刘邦也醒悟了,于是又骂道:“大丈夫安定诸侯,就是真王了,要假王做什么?” 3.何……为 “何”是疑问代词,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可译作“为什么”或“怎么”;“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放在句尾,可译作“呢”.如: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如今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这种情势)怎么能告辞呢? (2)今牛,禽兽耳,更何问为?(马中锡《中山狼传》) ——这牛不过是禽兽而已,又为什么问(它)呢?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记》) ——上天让我灭亡,我为什么要渡江呢? 4.何……之有 这是表反问的惯用型,其中的“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它的宾语.可译为“有什么……的”或“有什么……呢”.特别注意,“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宾语中心的定语.如: (1)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宋国有什么罪? (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这好比把肉投给饿虎,有什么功效呢? 5.何……之…… 在古汉语中,这是一种常见的惯用型,用来表示反问,这里的疑问代词“何”放在句子的开头,作全句的谓语,为了强调反问的内容而把它提到了主语之前.作主语的“……之……”不是单词,而是词组,其中的“之”是词组中的一个助词.如: (1)何得车之多?(《庄子·列御寇》) ——得到的车(这么)多是为什么? (2)何许子之不惮烦?(《孟子·腾文公上》)。

2. 古文中表肯定的词

"夫””盖”

固定句式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何……为 相当于“为什么要……呢?”

见……于 相当于被动句

以……为…… 相当于“把……(当作)……”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1.不亦……乎

这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型,它是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可译为“不是……吗”或“不也是……吗”。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

(2)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被夷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2.何以……为(恶用……为、奚以……为)

“何”是疑问代词,“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为”是语气助词。“何以……为”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颛臾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2)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王刘邦也醒悟了,于是又骂道:“大丈夫安定诸侯,就是真王了,要假王做什么?”

3.何……为

“何”是疑问代词,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可译作“为什么”或“怎么”;“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放在句尾,可译作“呢”。如: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如今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这种情势)怎么能告辞呢?

(2)今牛,禽兽耳,更何问为?(马中锡《中山狼传》)

——这牛不过是禽兽而已,又为什么问(它)呢?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记》)

——上天让我灭亡,我为什么要渡江呢?

4.何……之有

这是表反问的惯用型,其中的“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它的宾语。可译为“有什么……的”或“有什么……呢”。特别注意,“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宾语中心的定语。如:

(1)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宋国有什么罪?

(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这好比把肉投给饿虎,有什么功效呢?

5.何……之……

在古汉语中,这是一种常见的惯用型,用来表示反问,这里的疑问代词“何”放在句子的开头,作全句的谓语,为了强调反问的内容而把它提到了主语之前。作主语的“……之……”不是单词,而是词组,其中的“之”是词组中的一个助词。如:

(1)何得车之多?(《庄子·列御寇》)

——得到的车(这么)多是为什么?

(2)何许子之不惮烦?(《孟子·腾文公上》)

3. “我一定用尽全力,努力拼搏”用文言文怎么说

我一定用尽全力,努力拼搏。

用文言文:

吾必竭力而搏,(wú bì jié lì ér bó )

吾:【吾属】我辈;我等。【吾子】指自己的儿子。对平辈人的一种亲切的称呼,可译为“您”

必:决定,肯定:“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 固执:“毋意,毋必”。 果真,假使:“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竭:尽,用尽:竭诚。竭尽。竭力。竭泽而渔。

力: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力气。力量。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力。生产力。控制力。

而: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

搏:对打:搏斗。搏击(奋力进击)。搏战。搏膺(捶胸,表示愤怒)。肉搏。拼搏。

扩展资料:

还可以为

今不多言矣,吾当倾力而为(jīn bú duō yán yǐ ,wú dāng qīng lì ér wéi )

今:现在:今天。今生。今世。今番(这次)。古为今用。今是昨非。 古昔 。

不: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

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多。多年。多姿。多层次。多角度。多难(nàn )兴(xīng )邦。多多益善。多行不义必自毙。 数目在二以上:多年生草。多项式。多义词。多元论。 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多余。一年多。

言: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矣:文言助词(a.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如“由来久矣”,“悔之晚矣”;b.表示感叹,如“大矣哉”)。

吾:我,我的:吾身。吾国。吾辈。 姓。

当:充任,担任:充当。担(dān )当。当之无愧。 掌管,主持:当家。当权。当政。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当时。当代。当初。当今。当即(立即)。当年。当街。当院。 面对着:当面。当机立断。首当其冲。 相称,相配:旗鼓相当。当量(liánɡ)。 应该:应当。理当。老当益壮。

倾:斜,歪:倾斜。倾侧。倾塌。倾圮。倾跌。 趋向:倾向。倾心。倾慕。倾注。左倾。右倾。 倒塌:倾颓。倾覆。倾轧(y?)(在同一组织中互相排挤)。

力: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力学。作用力。保守力。 用极大的力量:尽力。力挫。力挽狂澜。

而: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 ◎ 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为: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变成:成~。 是:十两~一斤。 治理,处理:~政。 被:~天下笑。




定的文言文
4. 定在古文中的多意 1.安定,稳定:正家而天下定矣.《易经》2.停止:我戍未定.《诗经》3.固定不变:乃五迁,无定处.《史记》4.决定:君亟定变法之虑.《商君书》5.约定,预定:来盟,前定也.《谷梁传》6.规定:图德而定次.《荀子》7.审定: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尚书》8.聘定,...

文言文中一定怎么说
文言文中的一定可以用“必”“定”来替代,如“吾必杀之”“定不辱命”等。沈阳华英高考复读学校网站常常发布文言文学习资料,对于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多积累,多练习,最终掌握。希望你能够通过华英的网站得到提升!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言文中“定”字解释为安定的句子和出处
(3) 平定 [put down]行略定秦地。——《史记·项羽本纪》

定文言文
1、作形容词,意思是安定、安稳。例如: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2、固定。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3、作动词,意思是平定。例如:天下已定。——汉· 贾谊《过秦论》王...

一定能 用文言文怎么说?谢谢
现代汉语的“一定”,文言文用单音节词表述,有:必、定等。这里的“能”包括了主客观两方面的情况,文言文分别用“可”、“能”。如客观的:“可使以其技鸣。”主观的:“夏礼,吾能言之。”那么,用文言文表述现代话“一定能”,需要根据条件,分别表述为:定可、必可;定能、必能。

高中文言文实词 定,独,笃,度,断,夺的解释 例句 出处 词性 要详细...
靡所定处。——《诗·大雅·桑柔》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诗·小雅·采薇》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以待阴阳之所定。——《礼记·月令》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3. 又如:定...

古文中"更定"的定是何义
是日更定矣” 是:代词,这.日:天.更定:指初更时分,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是停止结束的意思.翻译:这天晚上八点左右.

文言文上定而后能静
据说先秦的时候是真正的言文一体的,人们都讲文言文,那么,当时处在人类文明的少年时代的人们,讲起话来肯定也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对于这句话的第二句,朱子是这样解释的:“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 知之,则志有定向。 静,谓心不妄动。 安,谓所处而安。” 一开始以为知止就是知道停止,懂得...

那就这么定了文言文怎么说?
【现代文】那就这么定了 【文言文】则此定矣

文言文表示确定
“宜”在文言文中可以表示“应该” 拼音:yīng gāi 用于建议,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表示推测,说话本人对现象的认知具有不确定性,或是对自己所说的不自信。 不宜有所过。(“宜”应该;“过”拜访。)——《史记·魏公子列传》 造句: 1、我们应该坚决反对男尊女卑的思想。 2、你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应该受到...

万全县15394668064: 满意.肯定,确定,认同,用文言文怎么说 -
其苛骨刺:[答案] 满意:足矣;肯定:必然;确定:固然;认同:然,诺. 有些词只有用在句子当中,与句子一同翻译出来,方能显其意.

万全县15394668064: 肯定,不会文言文 -
其苛骨刺: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肯定”用文言文可以意译为“确”.“不”文言文词语能够用“非”.“会”用文言文词语可以是“能”.“肯定不会”用文言文可以这样说:确,非能也.

万全县15394668064: 古文哪些字表示肯定或一定???急!!! -
其苛骨刺: "夫””盖” 固定句式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何……为 相当于“为什么要……呢?”见……于 相当于被动句以……为…… 相当于“把……(当作)……”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

万全县15394668064: 文言文中判断语气和肯定语气有什么区别? -
其苛骨刺: 这个问题几句话说不清楚.恰好,最近我整理了一份材料,专门讲古文句式的,但愿对你有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万全县15394668064: 也用文言文怎么说(也文言文怎么说我也这么认为)
其苛骨刺: 句末表示:1、判断语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这种用法在古文中最多.2、表陈述或解释语气,如雷霆乍惊,宫车过也.3、表疑问或反诘语气.例: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句中表示语气停顿,如其闻道业亦先乎吾.句中句末用也都表示肯定、感叹语气.如古之人人不余欺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万全县15394668064: 如何识别文言文中的各种句式? -
其苛骨刺: 其实从不同角度去分类就有不同的分法.比如:从语气看就有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肯定句、否定句.如果你只是应试,建议就不用去深究.我们上古代汉语通论时也只是讲了三种....

万全县15394668064: 文言文的几种句式详解,尤其是倒装句的几种形式 -
其苛骨刺:[答案]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

万全县15394668064: 文言文中判断语气和肯定语气有什么区别?例如“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这句话是判断语气还是肯定语气? -
其苛骨刺:[答案] 首先,你的界定范围有点不对.语气中,我们通常不说判断语气或是肯定语气,尤其是没有判断语气这种说法. 从句式上来看,叫做判断句.这句话就是判断句的范畴.判断句最简单的鉴定方法就是,看句子中能不能译为“是……”或“不是……”.能译...

万全县15394668064: 初中文言文中哪些字词翻译始终不变? -
其苛骨刺: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常常组合在一起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表示一定的意义,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古汉语中称之为固定结构.现就初中文言文中出现的固定结构例说如下: 1.“不亦……乎”表示反问,用委婉的语气,表达肯定的看法,可译...

万全县15394668064: 古代人说话时是说文言文还是白话文?
其苛骨刺: 文言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