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鞭尸的典故

作者&投稿:太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伍子胥鞭尸的典故来自中国历史上的故事。

主要讲述了伍子胥为了报杀父之仇而掘开楚平王的墓地,鞭打其尸体泄愤。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鞭尸”,用来形容报怨泄愤的行为。

在春秋时期,伍子胥的父兄因为正直的言论被楚平王所杀害,伍子胥为了报仇,逃离了楚国,并最终帮助吴王阖庐攻破了楚国的郢都。然而,楚平王已经去世,伍子胥无法直接向他报仇。于是,伍子胥决定掘开楚平王的墓地,将他的尸体拖出来鞭打,以泄愤。

据说,伍子胥鞭打楚平王的尸体三百下,左脚踩在平王尸体的肚子上,右手挖出楚平王的眼睛。这个行为被视为一种极端的报复行为,表达了伍子胥对楚平王的仇恨和愤怒。

这个故事后来被广泛传播,并演变成了成语“鞭尸”,用来形容报怨泄愤的行为。在中国历史上,鞭尸这种行为并不罕见,但伍子胥鞭尸的故事因其特殊的背景和情感色彩而备受关注和讨。

带典故的故事推荐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故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刘邦是沛公,项羽的叔父项梁曾经救过刘邦的命。鸿门宴上,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但项伯也舞剑,挡住了项庄的攻击。最后刘邦借故离开,得以逃脱。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两位历史人物的智慧和勇气,更在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赋予了深远的寓意,成为了后人描述一切表面在进行,暗中进行另外计划的事情的成语。

2、高山流水

这个故事来自中国古代的《列子·汤问》。故事中,俞伯牙弹琴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钟子期听后,准确地分辨出琴声中的高山和流水。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知音之间的默契和欣赏,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友谊、知音的经典象征。




伍子胥简介资料,伍子胥怎么死的,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典故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是春秋末期的吴国大夫和军事家,本名员,字子胥,原籍楚国椒邑(今安徽省阜南县)。他因其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被楚平王杀害而逃至吴国,后来成为吴王阖闾的重要臣子,对吴国的军事和政治都有重大贡献。他参与建造了姑苏城(今苏州),并在吴国与楚、齐等国的战争中...

伍子胥的故事
后来又同孙武一道,率兵攻取楚国,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尸,以报仇恨 伍子胥的典故故事有哪些 伍子胥一夜白了头的故事:伍子胥是楚国人,姓伍,名员,字子胥。楚平王听信谗言,计杀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伍子胥携楚太子建之子胜逃奔他国,被楚兵一路追杀。 伍子胥二人碾转到了离昭关六十里路的一座小山下,从...

伍子胥盗过哪些墓
开始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原因是当年楚平王为防止陵址被人知晓,下令把参与修陵的工匠全杀掉了。经一个侥幸逃脱的老工匠指点,伍子胥顺利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尸体挖了出来,用鞭子抽打解恨,一直抽了三百下才住,此即“鞭尸三百”典故。另有一说,伍子胥抓到了楚平王的儿子楚昭王,对其进行严刑...

关于五子偦的厉史成语故事
经一个侥幸逃脱的老工匠指点,伍子胥顺利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尸体挖了出来,用鞭子抽打解恨,一直抽了三百下才止住,此即“鞭尸三百”典故。另有一说,伍子胥抓到了楚平王的儿子楚昭王,对其进行严刑拷打,逼他说出了父陵的下落,伍子胥方得手。 此事《史记》上亦有记载,但司马迁觉得伍子胥的行为过分了,称“怨毒...

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典故?
这句话是"同仇敌忾"的典源,但把"同仇"与"敌忾"合为成语则是在公元前506年。当时,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率吴国的军队攻破楚国的都城后,掘开楚平王的墓,刨出尸首,用钢鞭把楚平王的尸首打得稀烂,这就是"伍员鞭尸"的典故。伍子胥还不解恨,又要找楚平王的儿子楚昭王讨还血债。伍子胥有个...

孙武和伍子胥为什么刎颈之交?
断交的原因 伍子胥与孙武断交主要是因为两人对于战争目的不同。伍子胥发动攻楚之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报楚平王的杀父杀兄之仇。当吴军以弱胜强,放入郢都后,伍子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楚平王的尸体,鞭尸报仇。孙武战争的目的在于攻楚是为了吴国争霸,消除楚国的危险,实现吴国的安宁,也就是以战止战。

伍子胥鞭尸给我们的启示
专诸和要离这两大历史著名的刺客都跟一个人的故事有关系,这人就是伍子胥。伍子胥是春秋楚国人,比孔子大八九岁,祖上世代为楚国大夫。他爷爷伍举就是给楚庄王讲“有一只鸟...”的故事的那个人,和楚庄王整出了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为楚国的强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铸就了春秋五霸的...

伍子胥的典故
伍子胥的典故有:一夜白头、七星龙渊、千金报恩。一夜白头讲的是伍子胥携楚国太子建之子胜逃奔他国,被楚兵一路追杀。扁鹊的弟子东皋公为了帮助他,把二人带进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连七日,却不谈过关之事。伍子胥在等待时,一夜之间白了头。最终在东皋公朋友的帮助下,顺利逃出昭关。千金报恩讲的是...

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
《淮南子·泰族训》和《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亦有此说。如果鞭尸楚平王那么《春秋》怎莫会放过他?而且爱国诗人屈原也赞美伍子胥。《公羊传·定四年》“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如此美誉伍子胥,我认为不会有鞭尸行为。其实说伍子胥鞭尸是鞭荆楚平王之坟三百。吴军占领...

伍子胥打马过乌江的典故故事
老相国一听,大惑不解,而伍子胥连连拱手道:“失敬!失敬!”伍子胥的谜语其实回答了老相国的谜语 可以从伍子胥的谜语中的“霜有雪没有,箱有柜没有。”这句看出答案。霜没有雪是相,箱没有柜也是相。所以这个谜底是:相 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原因 伍子胥之父兄为楚平王所害,他立誓要报仇,逃...

兴安盟13151767865: 伍子胥鞭尸 - 搜狗百科
何净吲哚: 公元前484年,灾难降临到伍子胥头上,那位被伍子胥推荐的吴国太宰(类似总理)伯噽诬陷伍子胥勾结齐国,夫差赐剑令伍子胥自杀,伍子胥临死前对属下说:“我死后挖出我的眼睛悬挂在吴国都城的城楼上,我要看看越军是怎么灭亡吴国的!”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更是气得发疯,下令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袋子抛入江中

兴安盟13151767865: 鞭尸比喻什么?
何净吲哚: 比喻报仇雪恨.典出《史记.伍子胥列 传》:春秋时,楚国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杀害.伍 子胥发誓要报此仇,他逃到吴国,帮助吴国攻打楚国.这时 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开他的坟,把尸首弄出来“鞭之三百”. 唐.元稹《楚歌十首》之三:“岂料奔吴士,鞭尸郢市门.”

兴安盟13151767865: 掘墓鞭尸是什么意思?
何净吲哚: 指报仇泄愤.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春秋时,伍子胥(即伍员)的父兄被楚平王杀害, 他立誓要报仇.后逃往吴国,辅佐吴王阖庐,带吴兵攻进楚 国首都.他把仇人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里掘出来,用鞭子狠 狠抽打了三百下,以报杀害父兄之仇.柳亚子《是日适为 “三一八”纪念节感赋一首》:“掘墓鞭尸公论在,休将宽纵 误慈悲.”

兴安盟13151767865: 鞭尸三百讲的是谁? -
何净吲哚: 毫无疑问,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辱尸”事件当属伍子胥的“鞭尸三百”.面对楚平王的尸体,泄忿心切的伍子胥没有在楚平王活着的时候完成报仇计划,终于在他死后实现了“教训”目的.伍子胥辱尸的经过,《吴越春秋》有清楚的记载,...

兴安盟13151767865: 伍子胥并没有掘墓鞭尸?
何净吲哚: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楚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忌的谗言,杀害了伍奢,并追杀伍子胥,欲斩草除根.伍...

兴安盟13151767865: 鞭尸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鞭尸的网络意思介绍 -
何净吲哚: 1、网络用语“鞭尸”的意思是“对旧帖子反复讽刺挖苦”. 2、“鞭尸”这个词最一开始的意思是用鞭子抽打尸体,而随着网络的发展,“鞭尸”这个词渐渐的成为了网络用语,并且其意思也发生了改变. 3、历史上关于鞭尸的记载: 《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之父兄为楚平王所害,他立誓要报仇,逃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攻破楚国的郢都.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比喻泄愤报仇.《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鞭尸辱已及,堂卜罗宿莽.”另参见人物部,将相“鞭平王”.

兴安盟13151767865: 伍子胥有名的故事 -
何净吲哚: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发 伍子胥与孙武带兵攻进楚国郢都,挖出楚平王尸体,鞭尸三百 伍子胥自杀前,要求挖出自己双眼,挂在吴国城门上,看越国灭吴.

兴安盟13151767865: 伍子婿为什么要被鞭尸三百?
何净吲哚: 他是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因楚平王十分昏庸,听信谗言,于七年(公元前522年)废太子建,杀太子师傅伍奢及其长子伍尚.伍子胥迅速逃离楚国,混出昭关(今安徽含山县西北),渡过长江,进入楚国的仇敌,日益强盛的吴国.投于公子光门下,后来策划后者夺得吴国王位是为阖闾,后来经伍子胥和孙武振军经武,在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攻破楚国都城,使楚昭王仓皇出逃(楚平王已死于公元前516年).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但尤不解狠于是鞭其尸三百.这就是这个典故的由来.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