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没有棉花,为什么闵子骞的同父异母弟弟穿的是棉絮做的衣服?

作者&投稿:主父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闵子骞的孝悌故事~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子骞,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子骞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

这时闵子骞 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在中华文化传承中,指后学。“规”就是规范,就是规矩,就是规则,就是规律。

2006年以来,和谐中国网总编、台湾孔子学院特聘教授李耀君在学习研究《弟子规》过程中,与时俱进,对其进行修订,形成了与时俱进的现代修订版《弟子规》,并应邀在全国各地讲解《弟子规》数百场。他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综合论述,引经据典,深入浅出,通过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认为只有学习践行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最近的高温天气是让人受不了的,很多的人在家开空调或者在家吹着电风扇,实在不行的话那就找个游泳池去游泳解热,吃个冰淇淋或者吃个西瓜都是十分爽快的。冬天的话,我们也可以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家开着暖气取暖,但是古人在没有棉花的时候是怎么取暖御寒的呢?

在古代,棉花最开始是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在宋末元初,棉花才大量传入内地,人们才开始大量生产棉花来取暖的。但是在棉花还没有传入中国时,冬天就是古代穷人的噩梦;古代的冬天是十分寒冷的,穷人在冬天没有御寒的衣物或者其他的取暖东西的话就容易在冬天冻死。
冬天是十分的难熬的,所以古代的穷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御寒取暖。

最简单的是在床上垫上一层芦苇或者是稻草,这样可以抵御一些寒气从床底窜上来。被盖最外面材料是粗布,最里面用柳絮和旧衣服稻草填充。在床的周围,再拉上一些旧的帘子阻挡外面的吹来的寒风。
其次,古人会在盆中烧一些柴火,这样热会传递,会扩散到整个房间,这样房间就会很暖和了。

对于穿的,古代的富人会穿动物的皮毛做成的衣服取暖,但是穷人就没有这么多的钱去买暖和的衣服,一般都是他们自己做的简陋的保暖衣服;穷人会穿劣质的羊皮和狗皮制成的衣服,实在没有就穿旧衣服和柳絮做成的衣服。
在棉花还没出来时,古代的御寒条件不好,但是穷人会有无数的办法去御寒取暖,而这些取暖御寒的方法无不是中华民族先祖的智慧结晶。

春秋时期没有棉花,为什么闵子骞的同父异母弟弟穿的是棉絮做的衣服?
这个是导演搞错了吧

你是在电视上看的被,现在的电视剧有几个能否遵守历史事实的!


古代没有棉花时,晚上睡觉盖什么保暖?
当时并没有棉衣,都是靠动物皮毛保暖,那时候都是皮毛在里面,外面则用丝绸装饰。皮毛大衾作用很多,可以穿,可以当被子盖。那时候的被子基本上都是毛皮缝制的,夏天则是用丝织品做被子。没有棉被一说。据说当时汉朝使者出使匈奴,匈奴为他大衣里穿了几层衣服还能见到肌肤而大为惊异,可见当时的贵族穿...

唐朝没有棉花怎么御寒
因此在唐朝的时候,在严寒的冬天是没有棉花的,当时主要的御寒手段是丝麻、裘等,唐朝的时候,由于丝绸之路的开展,纺织业较为发达,但是丝绸的价格昂贵,古代的养蚕业也不发达,因此丝绸就称为了达官贵人主要的御寒衣物。那些买不起丝绸的穷人,主要靠麻衣来御寒,麻衣虽然外观比较粗糙,穿上后不如丝绸...

唐朝没有棉花怎么御寒 唐朝没有棉花是如何御寒
1. 唐朝没有棉花怎么御寒?唐朝时期,由于棉花尚未传入中国,古人采用多种方法来抵御寒冷。他们利用火源,通过设置火墙、火坑和火盆等设施来取暖。此外,还在建筑设计上做文章,比如优化房屋朝向和结构,使用木构架和瓦片屋顶来保温,并建造厚墙以储存热量。2. 唐朝没有棉花是如何御寒的?在没有棉花的时代...

在没有棉花的古代,人们都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
值得一提的是,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并不晚。至少在2000年以前的秦汉时期,西域地区就已经有栽种棉花的传统。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棉花只是作为观赏植物,并没有当作经济作物,贵族们还把棉花当做观赏花来种植。直到唐朝,古人才真正认识到棉花的实用价值,用其作为原料,制作棉织物。但是,此时棉花的...

没有棉花之前古人用什么御寒
现今我们到了冬天要穿棉衣,盖棉被御寒,完全不能没有棉,那么宋朝之前没有棉花,古人是如何御寒的?其一,生火取暖 从远古时期起,炭和煤就已经出现,古时没有电,没有燃气,基本是用木材生火做饭炒菜,于是百姓家中就会存木炭,到了冬天就拿出来,烧炭升温,并且古时还有卖炭翁,卖炭翁就希望天气越冷越好...

宋朝以前没有棉花也没有棉被,那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中原王朝的都城大多数在北方,而北方的冬天又极为肃杀。皇家贵族尚且能够烧取大量炭火进行取暖,普通人家若是想要挨过此冬天是难上加难,若是在战争时期,恐怕就是如杜甫所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是古人的智慧远远不低于今人,虽说棉花在当时尚未传入我国,但是先祖另有其他方式进行...

先秦的时期没有棉花古人是如何御寒的呢?
战国时称这种衣服为褐.先秦的衣服也有也有单夹之分.单衣叫禅,夹衣叫袷或复,夹衣有裏子,有的还可加絮.不过,这絮并不是今天的棉絮,而是旧丝絮,绵絮。但西域的少数民族可以有棉御寒,也可使用羊皮袄。 至两宋时期,棉花开始分2路向中国传入。南来一路从海上由海南岛首先传到广东,...

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怎样御寒的?
1. 古人虽然没有棉被,但他们有许多方法来抵御寒冷。2. 古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的国家,春秋时期已广泛采用煤炭取暖。3. 尽管缺乏棉花,古人仍通过各种方式保持温暖,从穿着到居住环境都做了适应。4. 在汉朝,人们建造温室以保持室内温暖,使用花椒和毛毯作为保温材料。5. 古人甚至创造了类似现代空调...

古代中国没有棉花的时候拿什么过冬
1. 夏、商、周三代以来,约四千年中,中国古人的衣料,大致在前三千年是以丝、麻为主,之后的一千年,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2. 古代皇室及贵族阶层,不是可以穿裘么?羔羊皮、狐白裘等高档动物毛皮,王室贵族当然服用,而且庶民也可以用劣质的羊皮或者狗皮。3. 《周礼》对天子、诸侯之服有很多...

中国古代没有棉花时,晚上睡觉盖什么保暖?用什么制作被子?
兽皮、兽毛在天为被、地为床的时期,古人们虽说用树叶遮挡其身体,但是到了冬季,为了御寒,他们会选择用兽皮作为被子或者衣物。到了后来,人们有了布匹,开始想到在布匹内填充其他保暖之物,这样就解决了许多百姓冬季寒冷的问题。那么他们又会用什么作为填充物?毕竟没有棉花芦花顾名思义,植物芦苇的花...

南宁市15890404927: 闵子骞故事里“棉絮”是指什么? -
爱新觉罗所博尔: 我记得好像是柳絮 后来闵子骞的父亲打他的时候打破了衣服柳絮漏了出来 然后他父亲要休妻闵子骞给劝下了

南宁市15890404927: 为什么春秋时期的姓名和以后时代的姓名很不一样? -
爱新觉罗所博尔: 春秋时期姓和氏是分开的,后来并在一起了 ,有的是外号,有的是地名加名,经常把氏和姓搞混.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

南宁市15890404927: 春秋时期的礼仪故事 -
爱新觉罗所博尔: 1、啮指痛心曾参, 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

南宁市15890404927: 谁知道芦衣顺母那个故事里闵损问教书先生的成语是什么 -
爱新觉罗所博尔: 原文: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翻译: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南宁市15890404927: 现在的江西省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哪个诸侯国 -
爱新觉罗所博尔: 现在的江西省在春秋时属于: 吴,越,楚 现在的江西省在战国时属于: 楚 江西这个名字,是从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来的. 春秋时期并没有这个行政单位名称

南宁市15890404927: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艺出现了怎么样的变革 -
爱新觉罗所博尔: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艺出现了私营手工业. 在官营手工业以外出现了更多私营手工业者和私营商业者.当时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在经营商业中发家致富,成为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国内部及国与...

南宁市15890404927: 春秋战国时期,无媒而嫁,同姓通婚 -
爱新觉罗所博尔: 春秋时期,同姓一般是不能同婚的.姓所以别婚姻.同姓不同氏不能通婚,但是不同姓同氏的可以!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姓氏趋于合一,只要不在五服之内就可以通婚了!但是正常的家族,还是需要媒人介绍的.不过由于战乱,需要大量的兵力,粮草所以各国还是鼓励早结婚,要生孩子的!

南宁市15890404927: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局面被打破为什么还以官营手工业为主导? -
爱新觉罗所博尔: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著名的有管仲变法、魏武变法、鲁公变法、商鞅变法等等.而这些变法无一例外都是弱化分封制,强化封建制.我以初高中重点知识的商鞅变法为例.商鞅变法最重要的一点是重农抑商.商鞅明确规定:凡...

南宁市15890404927: 中国春秋时期的衣服是长什么样的? -
爱新觉罗所博尔: 中国人养蚕织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到5000年左右,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因此,春秋战国时期肯定有丝绸的衣服,但主要是天子、诸侯和富有的王公大臣.普通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因为,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晚,最早大约在宋代才用作服饰(出土过碎片).

南宁市15890404927: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是穿深衣吗 -
爱新觉罗所博尔: 1. 春秋时期以衣裳为主2.战国开始深衣流行 春秋时,贵族一般穿丝绸,平头百姓只能穿麻布做的衣服了,如果没见过麻布的话,你可以去农村找一下麻布袋,就知道麻有多粗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室衰微,各诸侯国纷纷变法争雄,提倡耕织,富商大贾的城市手工业作坊与官营作坊并存,农村男耕女织,已初步形成封建经济的模式.当时齐、鲁地区先进的织绣技艺,逐渐向其他地区流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