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时期没有棉花古人是如何御寒的呢?

作者&投稿:雕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棉花没有出现之前,古代人都是如何御寒的呢?~

最近的高温天气是让人受不了的,很多的人在家开空调或者在家吹着电风扇,实在不行的话那就找个游泳池去游泳解热,吃个冰淇淋或者吃个西瓜都是十分爽快的。冬天的话,我们也可以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家开着暖气取暖,但是古人在没有棉花的时候是怎么取暖御寒的呢?

在古代,棉花最开始是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在宋末元初,棉花才大量传入内地,人们才开始大量生产棉花来取暖的。但是在棉花还没有传入中国时,冬天就是古代穷人的噩梦;古代的冬天是十分寒冷的,穷人在冬天没有御寒的衣物或者其他的取暖东西的话就容易在冬天冻死。
冬天是十分的难熬的,所以古代的穷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御寒取暖。

最简单的是在床上垫上一层芦苇或者是稻草,这样可以抵御一些寒气从床底窜上来。被盖最外面材料是粗布,最里面用柳絮和旧衣服稻草填充。在床的周围,再拉上一些旧的帘子阻挡外面的吹来的寒风。
其次,古人会在盆中烧一些柴火,这样热会传递,会扩散到整个房间,这样房间就会很暖和了。

对于穿的,古代的富人会穿动物的皮毛做成的衣服取暖,但是穷人就没有这么多的钱去买暖和的衣服,一般都是他们自己做的简陋的保暖衣服;穷人会穿劣质的羊皮和狗皮制成的衣服,实在没有就穿旧衣服和柳絮做成的衣服。
在棉花还没出来时,古代的御寒条件不好,但是穷人会有无数的办法去御寒取暖,而这些取暖御寒的方法无不是中华民族先祖的智慧结晶。

在有棉花棉被以前,古人依然有许多方式御寒保暖、度过冬天。火是古人御寒的重要途径。棉花棉被是如今的主流保暖材料和保暖工具,但最早并不是产自我国的。棉花原产于阿拉伯地区,在宋朝时期才有所种植,明朝时在朱元璋推广下才广泛使用。但原始人约在一百万年前就开始使用火,古人也因此衍生出如“火墙”“火坑”“火盆”等使用火御寒的工具。

为了在冬天御寒,古人在建筑方面也是颇具匠心。在房屋方位方面,中国古代北方常采用南向,门窗面对内院,从而在冬季获得良好的采光;在房屋结构上多用木构架结构,房顶以瓦片堆叠,从而有效的阻风保温;在房屋外部,常以厚墙包裹,墙体砖砌且灌以灰浆,既能充分储存热量又能抵御寒风减轻对外导热,房屋内部则发明了火炕、火地等内部取暖工具。

虽然没有棉花棉被,但是仍有许多其他替代保暖材料用于御寒。在富贵人家里,棉被多以绫罗绸缎为外表,内部填充各种动物毛作为内里,轻便又暖和。古人允许狩猎,也可以通过捕获或购买野生动物毛皮进行御寒。穷人虽然没有这些材料,仍可通过铺设稻草作为床褥,在被子里填入柳絮芦花废旧衣物等御寒。

棉花棉被的出现和使用只不过是人类历史上保暖方式的一次革新,在它们未出现之时,人们依然有各种方式保暖克服严寒。火的使用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以火来御寒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重要手段。建筑上的匠心独运,古人以无穷的智慧创造出许多建筑风格,尽可能地度过凛冬。除棉花外,大自然中还有各种保暖材料,保护着古人繁衍生息、文明进步。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直对棉花在大面积种植前,中国人是如何在冬季御寒的这个问题感兴趣。但没有人给过明确的答复。看了台湾师范大学的一篇研究论文后,颇有受启发的地方——古代时的中国,并不是只有不变的气候,气候对穿着必然会有影响。 虽然不曾解决全部疑问,至少知道了在某些朝代,寒冷似乎并不是个问题。尤其养蚕缫丝发源在北方,说明大概从原始社会末期到殷商时,北方的气候是相当湿润温暖的。(瑞典博物馆所藏的铜器上銹有残存的纺织物,经鉴定为丝帛织品,且织法甚精,可见殷商时代的丝织业已有相当高度的水准,蚕丝量必定不少,而蚕丝宜於暖湿气後环境中生长,故黄河流域气候应较今日为暖;甲骨卜辞中多桑,丝,帛,巾等字,可见蚕在一般因人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分布於黄河流域之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境内.从降雨记录,动物,植物,纺织,蚕丝,各方面的论证,之殷商时代的气候与今日长江流域及南域相当,由此推证当时年平均温要比现在高出2℃,一月平均温比现在一月平均温要高出3-5℃之多.)因此衣着方面困难不大。 至秦汉时,对广大的劳动者来说,不可能穿丝绸或精致的裘袍,只能穿葛,粗麻和乱毛织的粗布短衣,战国时称这种衣服为褐.先秦的衣服也有也有单夹之分.单衣叫禅,夹衣叫袷或复,夹衣有裏子,有的还可加絮.不过,这絮并不是今天的棉絮,而是旧丝絮,绵絮。但西域的少数民族可以有棉御寒,也可使用羊皮袄。 至两宋时期,棉花开始分2路向中国传入。南来一路从海上由海南岛首先传到广东,福建,然後进入华中棉区;西来一路,首先传入甘肃,然後进入华北棉区.但到南宋末为止,棉花还未传到长江以北。这大概与当时的中国处于分裂之中有关系吧。到元明,经忽必烈朱元璋等皇帝的大力推广,植棉遍及全国,纺织技术也大有提高。虽气候再如何变化,御寒应已不成问题。

古代人们很早就用木棉取暖,木棉纤维短而细软,中空率高,很适合制作御寒物品。羔羊皮、狐白裘等高档动物毛皮,王室贵族当然服用,而且庶民也可以用劣质的羊皮或者狗皮。
丝麻,中国历史大部分时间里都用它作为衣织品的原料。麻不仅作为纺织品的原料,麻更是可以制作成麻绳之类,而丝絮,则是制作被褥、冬服等的原料。至元朝,明朝时,棉花才逐渐部份取代丝麻,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
总之,中国历史,自夏代以来,约4000年中,中国古人的衣料,大致在前3000年是以丝、麻为主,之后的1000年,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宋、元、明三代,是棉花取代丝麻的过渡期。宋代,棉花和棉织品,尚为稀世之珍。自明以后,丝绵和丝织品,反而成为稀世之珍,这种转变,颇有意味。

用兽皮,比如说老虎,牛,羊等动物的皮或者是毛,用来御寒


古代女子穿的衣服叫什么
自天子至庶民不分尊重都可穿着,只是颜色、服饰和衣料有所不同。后来演变成袍式的大袍宽衣。这种服式一直流行于以后各个封建朝代,是我国古代服装的典型服式。 先秦时没有棉花,所谓“布衣”是指用麻布裁制的衣服,夏天穿的细麻布叫,冬装有袍和裘袍是穿在里面的夹衣,内夹丝绵,充填些粗麻叫做湿袍,袍固是内衣,...

古代皇帝的龙袍是什么样的 龙袍就真的都是黄色吗
皇帝的龙袍材质是在不断演变的,从先秦时期的夏、商、周到清代,整整近三千年的历史,因此,皇帝龙袍的材质也发生了变化。在先秦时期,由于还没有出现棉花等物品,皇帝的衣服大多数都是麻质的。麻质的衣服虽然看起来十分厚重,保暖、透气效果也很好,但是缺点就在于麻质的衣服质感比较粗糙,可能会刺伤皮肤。不过好在当年...

宋朝以前没棉被,古人在冬天究竟是怎么御寒的呢?
翻阅了资料以后,发现《宋书》以前,从来没有关于“棉”字的解读,也没有出现过“棉”字,那就说明宋朝以前是没有棉花的。棉花开始传入中国最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但也仅仅是某些边疆之地才有,中原人根本不知道有棉花, 所以在史书上也并没有出现过“棉”字,棉花真正传入中国其实是在宋末。宋朝...

古代没有棉花用的什么
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人们使用麻、丝绸、布料、草和兽皮等材料来制作保暖的被褥。随着张骞的西域之行,他带回了棉花。从此,人们开始采用棉花来制作被子,从而改善了生活质量。

古代没有出现棉花之前 古人冬天都用什么保暖抗寒
棉花没有出现之前,古代人用什么御寒 古代在没有出现棉花之前,基本上都是用丝麻,裘衣,木棉还有沙土等方法来御寒。前面的这两种方法一般普通的人是没有办法拥有的,对于这些贫穷的老百姓来说,就只能够选择后面的几种方法,比如沙土在当时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抵御严寒。一.用丝麻御寒 ...

宋朝以前没有棉花也没有棉被,那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中原王朝的都城大多数在北方,而北方的冬天又极为肃杀。皇家贵族尚且能够烧取大量炭火进行取暖,普通人家若是想要挨过此冬天是难上加难,若是在战争时期,恐怕就是如杜甫所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是古人的智慧远远不低于今人,虽说棉花在当时尚未传入我国,但是先祖另有其他方式进行...

没有棉花的时候,古代人是靠什么保暖的?
空调就不说了吧,放在几十年前都还是个新鲜玩意,而且就连棉被在宋朝之前,都还没有出现在中国的国土上。因为要编一床棉被自然是要棉花,但是棉花的原产地并不是在中国,而是印度和阿拉伯。这一点从文字中就能看出来了,在宋朝以前中国只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因为当时中国很多着身用品...

古代没有棉花时,晚上睡觉盖什么保暖?
那时候都是皮毛在里面,外面则用丝绸装饰。皮毛大衾作用很多,可以穿,可以当被子盖。那时候的被子基本上都是毛皮缝制的,夏天则是用丝织品做被子。没有棉被一说。据说当时汉朝使者出使匈奴,匈奴为他大衣里穿了几层衣服还能见到肌肤而大为惊异,可见当时的贵族穿的衣服是相当轻薄的,全靠大衾保暖。

在没有棉花的时代,中国古人是靠什么保暖的呢?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都会自觉地将棉衣棉裤穿上用来御寒,古时候人类在没有发现棉花的时候都是用动物的皮毛或者草编织的被子取暖,虽然没有棉花但他们却找到了替代品用来度过寒冷的冬天,但是这种东西也有弊端那就是没有棉花保暖经常在睡梦中冻醒,所以在人类不停的进步后就开始普及棉花用来御寒。一、原始人类在...

宋朝以前没有棉被,古人冬天如何睡觉?
普通人家的被子的填充物还是以芦花和杨絮为主。这些东西廉价,但是要注意采集的时间,一个在春天,一个在秋天,错过了杨絮,还有芦花,但是连芦花都错过了,冬天就准备挨冻吧。古代的被子虽然大小不一,宽窄不同,但形状都是一样的,都是标准的长方形,宋朝以前没有棉花所以也没有棉被,加之古代贫富差距...

马关县13663207882: 先秦的时期没有棉花古人是如何御寒的呢?
丘非消栓: 用兽皮,比如说老虎,牛,羊等动物的皮或者是毛,用来御寒

马关县13663207882: 古代没有棉花,那么古人是穿什么御寒过冬的 -
丘非消栓: 中国古代本土的纺织材料,主要是葛,麻,蚕丝,羊毛.冬天御寒这事,就拿这几样材料做文章.最常见的御寒材料就是丝絮,有高档低档之分,高档的是蚕丝絮,又叫“纩”,低档的是用螺丝用的下脚料,叫做“缊”.这种材料主要用来做绵...

马关县13663207882: 宋朝以前没有棉被,那么古代人冬天是怎么御寒的? -
丘非消栓: 宋朝之前,即使没有棉花棉被,古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保暖御寒,具体分析如下: 一. 用动物绒毛、柳絮和稻草等作为填充物,来制作被子御寒.据史料记载,棉花真正开始被引入中国,是在宋代的末期,它的原产地是印度与阿拉伯这两个...

马关县13663207882: 古人是怎么御寒的? -
丘非消栓: 《礼记·礼运》篇关于衣服演化的记载表明:当世界处于冰河时期或当冬季来临,在麻、丝织物还未出现之前,鸟兽的羽毛和皮毛会自然的被取来御寒护体,此时,最早的衣服就出现了.可是这时候的兽皮未经人工裁减缝拼,只是原始的兽皮;...

马关县13663207882: 真问真答:没有棉花,中国古人盖什么被子 -
丘非消栓: 先秦时期,被子已是中国人普遍的睡眠用具.衾是厚被,里面保暖用的填充物多;而被(寝衣)是一种没有填充物或填充物很少的夹被,寝衣是午休这类短暂休息时用于覆体的,故古人又称寝衣为“小卧被”. 棉花没有进入中国前,做被子的布...

马关县13663207882: 古人是怎样防寒越冬的 -
丘非消栓: 从西安的 “半坡” 遗址看,数千年前的中国人就会搭建火炕,生火取暖.古人以皮衣御寒、火盆取暖.【水浒】描写了林冲 “向火” 取暖的情节.【三国演义】描写了头戴 “风雪帽” 的情节.古人的棉衣里面的丝、毛.棉花传入中国以后,多以棉花做棉衣、棉鞋.

马关县13663207882: 古人是怎么御寒过冬的 -
丘非消栓: 棉花传入中国的历史在公元前二世纪或更早一些,棉花及棉纺织品已经传入中国.但是在宋以前,大 约有一千余年之久,棉花的种植始终是局限于边疆的少数民族之间,而未在中原地区 广泛传播. 在较远的古代,我国人民的衣服原料主要是丝、麻和葛.御寒的衣物被褥也是用这些材料做成,里面可以充塞一些动物家禽的羽毛.

马关县13663207882: 棉花在明朝才开始种植,古人都是依靠什么过冬的 -
丘非消栓: 古代人在前3000年虽然没有棉花取暖,但是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棉花的替代物,那就是木棉.木棉的质地短而细软,中空率高,很适合制作御寒物品. 古代人们多以打猎为生,猎物的肉可以吃,动物的皮毛可以用来当做御寒的衣物,御寒效果最好的要算貂皮,能御寒、保暖性强、不沾水等特点而成为皮毛中的上品,多半为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起,平民用劣质的羊皮或者狗皮. 丝麻制品,这种材料大多数时间都在作为衣织品的原料,丝麻不仅可以做衣服,还可以做成麻绳,丝麻一直到元朝,才被棉花逐渐的替代.

马关县13663207882: 古代怎样过冬 -
丘非消栓: 古代棉花传入中国是在宋明时期.他们怎么过冬呢.那古人那时更冷,而且衣服又少,没有棉衣,他们怎么过冬呢?有钱人: 古时富人家里有一种暖室,在盖房子的时候,用铜来当顶梁柱,铜柱中间是空的,冬天的时候把烧红的碳,倒入铜柱中,铜柱受热,使室内空气热起来.这样就不冷了. 平常人: 平常人家家都备有碳鉴.就是一种大的铜或铁盆,特冷时,一家人围着火盆取暖. 穷人: 穷人到冬天时会在家里用土造一个大的空心土敦,类似于现在的炕头,但是那时的人不懂调节温度,经常出现烧死人,烫伤人的事情.

马关县13663207882: 中国古代没有棉花时,人们晚上睡觉盖什么保暖 -
丘非消栓: 丝绵,就是碎丝,蚕吐的丝.北方的话用兽皮,羊毛什么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