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禅宗中核心概念“自性”指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仍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中的自心和自性分别指什么?是一样的吗?~

这个问题很好,是个很值得探讨的佛学话题。末学认为,不同的宗派在对待这些名相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这里主要举法相唯识宗和禅宗来做比较。这两宗代表了印度严谨的佛学系统,和传入中国后经本地化为玄学色彩的佛学。首先,在法相唯识宗和印度经典佛学中,“自性”是一个常用的术语,它并不特指心灵(能)或物质(所)的任何方面,而是指一种平常人(凡夫)的认知概念--“存在”。这里必须要强调这里是指“凡夫”的认知--即世间人常识性的概念,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在法相宗的佛学理论建立前提,是要运用世间人所能够承认和接受的通行逻辑来阐述和揭示佛法那种超越世俗经验的原理--当然,这需要很高的智慧;不难理解,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的建立,必须借助世间语言概念--如果不使用世间常识经验的逻辑,佛法言论是无法被大多数人理解的,佛学在社会上也是无法传播的。正因为如此,虽然圣者可以了达诸法空性,但为了说理,必须姑且、暂且承认一些世间认为的“有”或者说“存在”--比如说物质的存在、心意识的存在、时间空间的存在等等,这些姑且承认的“存在”,在法相唯识宗来说,佛学名词就叫做“自性”,但为了进一步引导凡夫的智慧超越密执,又故意把自性分为三种--三自性:1、遍计所执自性:指人们思想意识中的概念,这是意识的产物--是意识对物质现象的反映,并不是物质现象的实体,是“假有”--如龟毛、兔角般有名无实。2、依他起自性:指六识认知的物质现象,即上述遍计所执自性产生的基础。这种物质现象所谓的“有”,是幻有,是无明惑业所感。3、圆成实自性:这是指超越了上述两种自性的迷执的修行后得智所认知的心灵和物质的实际状况,是超越了上述“假有”和“幻有”后的真实,这种真实不能用世间人所说的“有”或“无”来概括,因为世间人的有和无都是遍计所执相状范畴。关于“自心”,在法相唯识学中,被概括为心、意、识三大范畴:1、识:指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和分别意识。前五识大致相当于今人所谓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分别意识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上的一部分功能,主要是随五识同时作用的、分别五尘境映射概念的功能;以及不和五识同时作用的独头意识。2、意:音译作“末那”,也称“第七识”,也称“意根”。这是指上述意识发生的基础,所以叫意根,它是业力轮回的关键,是生命原始的自我执着,是生命以自我为中心的运作代谢基本动力。在现代心理学上,可能有一部分功能属于此范畴。3、心:也称藏识、阿赖耶识、第八识。即前面七识功能发生的基础。是生死轮回,生命代谢的发生基础。在现代心理学上,基本无涉及此层面,大约只有荣格心理学中的集体无意识部分地反映了阿赖耶识的一部分功能。以上是法相唯识宗对于自心、自性概念的粗略描述。在中国化的宗派--天台宗和禅宗中(犹指六祖以下的顿教禅,而非早期的楞伽禅),自心和自性的概念就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如《六祖坛经》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在禅宗中,自性的概念,不再是法相唯识学中的那种表示世间共许的“存在”,而是指“心性”--大体相当于唯识学中阿赖耶识层面,或者相当于阿赖耶识这一机能去除业惑染污后的清净本质,即法相宗所谓“净识”。之所以说大体相当,这是因为禅宗并不使用八识这套概念和理论,佛教各宗理论体系不同,不能简单套用,这就好像不能简单地用西医来诠释中医一样,但效果上大家都可以治病--对于佛教学者来说,世间任何理论(包括佛学)都不究竟,都只是一种认知工具和手段,不但要懂得运用、善于运用,还要懂得方便--即何时、何地、对何人运用--运用的同时而不忘记其不究竟之处而随时准备超越。在禅宗中,“自心”这一概念大体相当于法相唯识宗所说的心、意、识的复合,犹指前七识。比如,在《六祖坛经》中,惠能禅师在天台宗的四弘誓愿文的四句前面,分别加上了自心和自性两个名词: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尽誓愿断自性法门无量誓愿学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你看,前两句是“自心”,这是因为众生、烦恼都是无明业惑轮回范畴,主要体现在前七识的作用--是修行要对治和转变的。而后两句法和道是“自性”,这是因为佛法的本质是不生不灭的涅槃法,是脱离惑、业、苦的,体现的是本体性的功用,所以是第八识层面,而且是脱离染污的净识,如天空本空明,云来不增。云去不减。

中观里的自性和禅宗里的自性是一样的,只不过就是修法和作用不同!它的本体是一样的!打个比方说,一桶汽油,把他加到两个车里面,车不一样但油一样!车的目地的不同,但油的用处是相同的!

楼主善问!

此事“唯证乃知”,而未悟凡夫却可以熏习“自性”的种种体性,种种功德;大乘诸经,处处弘扬;难以言说。末学不昧浅陋,略举如下:

“自性”,是指有情众生本自具足的“真心”,经论之中的:真如、涅盘、法身、实际、如来藏、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拖死尸者、我、心、阿赖耶识、唯我、唯心......几十种名称皆是同一物。以下举《心经》、“六祖见性偈”略说:

一 .《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自性的一部分体性:
“不生不灭”:是说自性从来没有出生过,因而永不坏灭;我们知道,凡有生者,必然断灭;世间万法,莫不如此;唯有自性有此体性;因而往来三世,是轮回的主体;也是成佛之本。愚迷不知此义,以能见闻觉知之“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心”等等为往来三世之主体,以此妄心不灭;是为“常见外道”;或是以为真心妄心皆是虚妄,则死后一切断灭,无有前身,亦无后世;是为“断见外道”

“不垢不净”:是说自性“本来自在清净”,却能含藏无始劫以来一切善不善业种。若是断除一切污染种子,则究竟成佛。比如墨水,水性无二,净染有别。其次,若含藏业种之心有生灭,则无始劫以来所作业因即随此心断灭而断灭,“如是因,如是果”即成虚妄;必有一永不坏灭之心携带业种,才可能在因缘聚会时现起而受报;愚迷不知此义而责难:“既是污染,云何名为真心?”

“不增不减”:是说自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一切众生之自性与诸佛无二无别,不因修行而有所增加,亦不因任何恶法而减少。但是,所含藏之业种却有差别,悟后实修,一一断除污染业种,却不损自性本身一分一毫。

二 .六祖见性偈所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包含了自性的一部分体性和功能:

“本自清净”,如上“不净不垢”义,自性本身不可能污染,所含业种才是污染。
“本不生灭”,同于《心经》“不生不灭”义,若有生灭,则是虚妄;不名“真实”“实相”。
“本自具足”,是说自性非修而得,本来自在,本来圆满;前无今有谓之“得”,自性无始劫以来就存在,所以不可名为“得”;所以《金刚经》云:“如来于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心经》云:“无智亦无得”。愚迷不知此意,以为“得法”,其实凡能“得”之法,必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偈)。无所得法,才是“诸法实相”。依此无所得法,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心经》云:“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本无动摇”,是说自性“如如不动”,远离见闻觉知,永不触六尘外境;你入地狱他不会悲伤,你生天界他也不会欢喜;只是默默地储存着你无始以来的一切善不善业种。
“能生万法”:山河大地器世间是由众生“共业所造”,是自性的功能;其次,能见闻觉知的种种心,也是由此自性出生。六祖明心见性后,如实现观此真心的微妙,故有此言。

如上种种义,凡夫常常熏习,如理思维,则功不唐捐:
一是可以鉴别说法者所说是否如法,初具“拣择眼”,不为恶知识之“玄奥高深”所笼罩;
二是可以在自以为悟,或是自以为将悟之时,鉴别所悟之心是真是妄。
三是在自性之中,种下善根,即便今生不悟,未来际因缘聚会时,种子现起,即得开悟;如六祖所说“普雨皆成萌”;
四是熏习大乘妙义,可得无量福德资粮,未来际则为“利根人”,为开悟明心打下基础。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禅宗历代真悟祖师

善问,

此事“唯证乃知”,而未悟凡夫却可以熏习“自性”的种种体性,种种功德;大乘诸经,处处弘扬;难以言说。末学不昧浅陋,略举如下:

“自性”,是指有情众生本自具足的“真心”,经论之中的:真如、涅盘、法身、实际、如来藏、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拖死尸者、我、心、阿赖耶识、唯我、唯心......几十种名称皆是同一物。以下举《心经》、“六祖见性偈”略说:

一 .《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自性的一部分体性:
“不生不灭”:是说自性从来没有出生过,因而永不坏灭;我们知道,凡有生者,必然断灭;世间万法,莫不如此;唯有自性有此体性;因而往来三世,是轮回的主体;也是成佛之本。愚迷不知此义,以能见闻觉知之“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心”等等为往来三世之主体,以此妄心不灭;是为“常见外道”;或是以为真心妄心皆是虚妄,则死后一切断灭,无有前身,亦无后世;是为“断见外道”

“不垢不净”:是说自性“本来自在清净”,却能含藏无始劫以来一切善不善业种。若是断除一切污染种子,则究竟成佛。比如墨水,水性无二,净染有别。其次,若含藏业种之心有生灭,则无始劫以来所作业因即随此心断灭而断灭,“如是因,如是果”即成虚妄;必有一永不坏灭之心携带业种,才可能在因缘聚会时现起而受报;愚迷不知此义而责难:“既是污染,云何名为真心?”

“不增不减”:是说自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一切众生之自性与诸佛无二无别,不因修行而有所增加,亦不因任何恶法而减少。但是,所含藏之业种却有差别,悟后实修,一一断除污染业种,却不损自性本身一分一毫。

二 .六祖见性偈所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包含了自性的一部分体性和功能:

“本自清净”,如上“不净不垢”义,自性本身不可能污染,所含业种才是污染。
“本不生灭”,同于《心经》“不生不灭”义,若有生灭,则是虚妄;不名“真实”“实相”。
“本自具足”,是说自性非修而得,本来自在,本来圆满;前无今有谓之“得”,自性无始劫以来就存在,所以不可名为“得”;所以《金刚经》云:“如来于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心经》云:“无智亦无得”。愚迷不知此意,以为“得法”,其实凡能“得”之法,必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偈)。无所得法,才是“诸法实相”。依此无所得法,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心经》云:“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本无动摇”,是说自性“如如不动”,远离见闻觉知,永不触六尘外境;你入地狱他不会悲伤,你生天界他也不会欢喜;只是默默地储存着你无始以来的一切善不善业种。
“能生万法”:山河大地器世间是由众生“共业所造”,是自性的功能;其次,能见闻觉知的种种心,也是由此自性出生。六祖明心见性后,如实现观此真心的微妙,故有此言。

如上种种义,凡夫常常熏习,如理思维,则功不唐捐:
一是可以鉴别说法者所说是否如法,初具“拣择眼”,不为恶知识之“玄奥高深”所笼罩;
二是可以在自以为悟,或是自以为将悟之时,鉴别所悟之心是真是妄。
三是在自性之中,种下善根,即便今生不悟,未来际因缘聚会时,种子现起,即得开悟;如六祖所说“普雨皆成萌”;
四是熏习大乘妙义,可得无量福德资粮,未来际则为“利根人”,为开悟明心打下基础。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禅宗历代真悟祖师。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菩提意思是觉,自性就是本性。人人都有本性、智慧觉性,本来是清净的,从来也没有染污,就是禅家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个面目从未缺失,只可惜众生日用而不觉,所谓迷失真性。佛与众生的差别,只在一心。一心是真,一心是正念,一心是真如,一心是实相,一心见真法界,就叫做佛菩萨,就叫做觉者。众生一念不觉,三心二意,缘虑妄境,染著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妄想、分别、执著,心为境转,这才无迷自迷,不见自性本来面目,不能证得自性如来智慧德相;愈转愈远,愈迷愈深,所谓可怜悯者,就叫做凡夫、就叫做迷。六祖大慈大悲,只教人认得真性,性德本净,然后直指说:‘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正是无上佛道,何其简易!永明大师说:‘至理一言,点凡成圣。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性净心明本来是佛,正是这个意思。

简单点说就是“本心”。

就是你的第八识,也就是″如来藏″,又名″末那识″。


请问禅宗中核心概念“自性”指的是什么?
“自性”,是指有情众生本自具足的“真心”,经论之中的:真如、涅盘、法身、实际、如来藏、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拖死尸者、我、心、阿赖耶识、唯我、唯心...几十种名称皆是同一物。以下举《心经》、“六祖见性偈”略说:一 .《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自性...

禅宗的核心思想八个字
禅宗的核心思想八个字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在中国佛教之中,禅宗是最大的分支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分支之一,我们常说的禅学其来源处就是禅宗,由此可见,禅宗受到世人的推崇程度之高,是其他分支所不能比拟的。有人说禅宗的特色在于“顿悟”,这并没有错,但“顿悟”的本身其实也是“惭悟”...

禅宗来源于哪里有哪些核心思想?
佛教分为九乘佛法,然禅宗即是教外别传之第十乘,禅宗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我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佛教禅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即是禅宗的核心纲领,无论南禅的顿修还是北禅的渐修。无念,即不管面临什么境遇都不多想,即使有各种心念升起也不执着于这些心念,尽量删除心念,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统统随时产生随时删除,永远让心留有空间,流水不腐。删除了心念,就删除了偏见,因为任何心念...

禅宗思想的核心?
禅宗的核心思想是如何“见性”的问题。把禅思想和心性或佛性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禅思想的一个特色 禅主要是人的一种精神修持方法,是信奉者的一种体悟真理或最高实在的方法,是其摆脱外界干扰,保持内心平静的方法,是其明心见性的方法,是其思维修炼的方法,是其获得神通,获得功德,获得...

中国禅宗的主要思想是?
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参考资料:...

禅宗精神核心内容
而境界论则明确了禅修的目标,即超越世俗,达到精神的自由和解脱。在这些要素中,心性论作为核心内容,它不仅指导着禅修者对自我本质的认识,也是其他理论实践的导向。心性论与功夫论和境界论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禅宗理论体系的基石,影响了禅修者的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

禅宗精神的核心内容
禅宗思想体系包括本体论、心性论、道德论、体悟论、修持论和境界论等思想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心性论、功夫论和境界论三大要素,分别阐明了禅修成佛的根据(基础)、方法(中介)和目的(境界)三个基本问题。从这三大思想要素的相互关系来看,心性论是禅宗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zen是什么意思
Zen作为禅宗的核心概念之一,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实践。禅修是Zen的一种常见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静坐的方式,更是一种思考、观察和理解生活的方式。禅修的实践可以培养个人的专注力、内心平静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从而帮助人们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保持冷静和平衡。此外,禅宗哲学所强调的无我、自由和自然...

显宗、密宗、禅宗三个是什么,有什么关系?
首先,应该有一个概念上的明确,那就是,密宗和显宗属于藏传佛教,而禅宗属于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两者有着比较大的区别,而同属于藏传佛教的密宗和显宗之间区别比较小. 三者的具体区别是这样的. 禅宗是佛教完全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宗派,禅宗的核心理论是强调"顿悟",认为成佛与否关键在于"心"而不在于修炼多长时间....

五常市17658697797: 佛教中观中所说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独所丁络: 你问印度佛学,特别是中观、瑜伽、因明等论著中所说的“自性”这个词,如果非要... 或言种种成见、种种妄想、种种颠倒、种种分别执着.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禅宗自六...

五常市17658697797: 佛教中的自心和自性分别指什么?是一样的吗? -
独所丁络: 这个问题很好,是个很值得探讨的佛学话题.末学认为,不同的宗派在对待这些名相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这里主要举法相唯识宗和禅宗来做比较.这两宗代表了印度严谨的佛学系统,和传入中国后经本地化为玄学色彩的佛学.首先,在法相...

五常市17658697797: 自性和本性的区别
独所丁络: 自性和本性在佛学意义上没有区别,实际上指的都是一个概念. 自性,是佛教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佛教中各个派别都讲自性,但赋予的内涵不一样.早期佛教...

五常市17658697797: 自性是什么?自性原是佛教用语.最近我们学的人格心理学要考试了,据老师透露有这个题目,麻烦大虾们帮我解释下这个词,最好能从佛教和心理学两方面结合起来.
独所丁络: 自性,是佛学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佛教的各个宗派中,不论是小乘,还是大乘,是教下,抑或是宗下;都谈到它.但由于各家的核心思想不同,所以赋予的含义也往往不一样.几种代表性的说法:有部的自性,是指因缘聚合的有为现象中,具有自生、自成、永恒存在的自体,唯识家的自性,是指依他生起的一切现象,各有相对独立的体质及简别于他的功能,禅家的自性,是指我人本具的真如佛性.个人比较欣赏禅家的

五常市17658697797: 请教:真如自性是永恒不变呢?还是生灭无常? -
独所丁络: 真如自性一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尽相同的所指. 一般来讲,中观学者认为的自性,是指以万物拥有自有、自成、永恒存在的某种本质特征或者拥有某种永恒不变的基本粒子这样的思想,因此予以批判,认为一切宇宙间有为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

五常市17658697797: 佛教中的“自性”简单的解释是什么意思? 类似的境界还有哪些? -
独所丁络: 自己本来真是面目,如未被灰尘玷污的明镜.

五常市17658697797: 自性的简介 -
独所丁络: 荣格认为道教内丹术中所说的元神即是自性、识神即是自我. 日裔的荣格学者认为禅宗十牛图中的牛是自性、牧童是自我.在这里牛又称心牛. 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中的莫扎特及其它的不朽者以及给哈瑞条约与引哈瑞入舞厅的皆可视为哈瑞的自性. 青蛙王子中小公主的金球. 黑客任务中的Morpheus. 星际大战中的欧比王·肯诺比(Obi-Wan(Ben) Kenobi)及尤达(Yoda). 中国传说中的盘古.

五常市17658697797: 自性具足是什么意思 -
独所丁络: 一.释义: 1.一切众生本来有的佛性和智慧 2.自性本来就是圆满的,一切都具备,丝毫不缺 3.具足是具备具足和如来同等的世间和出世间法的一切智慧、神通 二.出处: 禅宗六祖惠能在《六祖坛经》中说:“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五常市17658697797: 清净自性是什么境界 -
独所丁络: 清净自性就是佛教中常说的“一心”.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

五常市17658697797: 是心便是佛,自性即弥陀 什么意思 -
独所丁络: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以禅宗的义理来解释你,禅宗讲即心即佛,是心作佛.心外无物,唯心菩提.菩提不在内,不在外,不在内外,是在人的本性里面的,所谓如来藏,不是外边的,成佛的是心. 唯识说有八识,转识成智,当你的识成为智的时候,那便是菩提到来的时候.当你的心清净了,你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如净土般妙乐安好,而弥陀不在外求,不向内求,弥陀本就在你的内心里面,你把你内心的弥陀请出来了,你就是真正的弥陀佛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