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之战:拉开明朝败亡序幕

作者&投稿:禤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松锦之战:拉开明朝败亡序幕

崇祯十六年(1643年),皇太极让庄妃入狱探望洪承畴。庄贵妃与洪承畴日夜相谈,有情有理,有理有解,洪承畴决定投降清朝。松津之战,一场惨败明军十三万的毫无意义的战役,拉开了明朝灭亡的序幕。

1640年,皇太极亲征,率太子郑吉尔哈朗、郡王铎铎攻打锦州。长达两年的宋金大战拉开序幕。

锦州守将祖大寿率部攻打多多,斩杀八旗将士一百余人,多多败退。吉尔哈朗与多多联手出兵,祖大寿退守锦州,待命求援。

完成军事部署后,皇太极返回沉阳养病。他派太子睿多尔衮督促,配合吉尔哈朗攻打锦州。

1641年,洪承畴率8名将士和13万精锐出征,抗击松津之围。起初,明军获胜,清军险些败北。多尔衮劳累过度,失去了生育能力。

前线大败,八旗纷纷跑回沉阳。皇太怒极,废了多尔衮的“王”,并扬言要处死他,然后赦免他以示震慑。

为了取胜,皇太极再次亲征,调集各部兵力,携带三十六门红炮,在锦州、嵩山、兴山与明军大战。

出征当日,皇太极头晕眼花,鼻血直流,只好硬着头皮上去。五百里的路程,皇太极日夜不停,疲惫不堪。

到达益州前线,皇太极登高望远。看到洪承畴的阵势,他很是意外。明军不缺能人。可惜最终洪承畴还是战败了,因为这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战斗,尤其是对于明朝来说。

松津之战,明朝投入兵马13万,清朝也有10万兵力。双方势均力敌。然而,对于明朝来说,这场战役毫无意义,后果也很严重。

1626年,袁崇焕打败努尔哈赤,取得连胜。他开始构筑“宁津防线”,步步为营,蚕食后津地盘,杀戮对手。

“宁津防线”分为南北两段:南段山海关至宁远;北段为宁远至锦州。每条战线的中间,遍布着要塞和城堡,相互配合,相互配合。

袁崇焕的策略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步削弱对手。那么,这一招能奏效吗?答案是肯定的。

宋朝时期,范仲淹和韩琦对付西夏也采用了“筑城之策”。如果不是契丹的介入,金兵南下,西夏早就灭亡了。

元武宗海山镇守西域和漠北多年。他还采取“筑城战术”与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清代,为对付准噶尔汗国,康熙、雍正、乾隆也采取“筑堡之策”,扩建并逐步推进元武宗所建的科布多等城池。准噶尔版图缩小,内部矛盾尖锐。清朝笑到了最后。“宁津防线”的构想是步步蚕食,缩小后津领土,然后联合蒙古、朝鲜等盟国进攻后津。一旦地盘缩小,八旗之主自然会为了争夺地盘而战,削弱自己。

明朝一旦挺过二代八旗皇太极,军政掌握在各大旗主手中,他们会在明争暗斗中慢慢衰弱,再次臣服明朝,继续效忠任建州卫司令。

可以说,“宁津防线”攻守兼备,进可攻,退可守。为了破坏防线,皇太极亲自上阵,袁崇焕被活活打死,一点脾气都没有。

“筑堡战术”的前提是朝廷有充足的财力和稳定的后勤保障。建设“宁晋防线”之初,明朝还能支持,但崇祯继位后,似乎力不从心。

明朝末年,恰逢“小冰河期”,中原大旱,庄稼绝收,万里荒芜,农民起义如烟如云。由于文官阻挠,江南财税征收困难,朝廷财力有限。

关外清军虎视眈眈,中原农民军活跃,明朝水深火热。这个时候,再固守“宁津防线”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修筑“宁津防线”的目的是为了收复辽东,但条件已经不存在了。明朝财力不足,无法同时两线作战,尤其是在松津之战爆发的时候。

1639年夏,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再次造反。督军杨思昌心急如焚,病死在军中。中原大地再次沸腾。

因明军不听指挥,傅宗龙、王乔年等名将以身殉国,何仁龙擅自撤军。而左良玉则扶着自己的部队,在西北看着孙传庭打仗。

孙传庭善于用兵,手段凌厉,但手下的精兵并不多,只有高杰和白关根两个人。明朝精锐全部被洪承畴带往辽东,与清军决战。

好笑的是,松津之战白关根逃了回来,而孙传庭又是精锐,可见明军的现状。再加上白关根和高洁关系不好,互不配合。

形势很不妙,孙传庭也是连战连捷,在嘉县之战中差点生擒李自成。可惜明军没有粮草,在孙传庭大功告成之际,终于战败自尽。

如果放弃锦州,退下山海关,明军有十三万精兵和曹变角等劲将相助,分分钟搞定李自成和张献忠,省钱救灾,恢复生产。

洪承畴手下的13万兵马,还有8名将士,都是明朝的精锐。明军战败,不是洪承畴的错,也不是明军无能,而是没有粮食。

孙传庭因“缺粮”而战败,洪承畴也是。洪承畴主张稳扎稳打,打破皇太极的“攻城计”,崇祯不同意,兵部尚书陈信甲也不同意。

13万大军出征,粮食弹药消耗巨大,明朝难以长期供应。崇祯力劝,洪承畴害怕,只能出去迎战清军。初战洪承畴险些将多尔衮逼上吊,但明军骑兵实力不足,只能在火炮配合下作战,难以对清军造成毁灭性打击.

皇太极亲征,并非与洪承畴决战,而是为了断绝明军粮道。清军在交通线上挖壕沟,修筑炮台,打消耗战。

催促出兵,洪承畴只带了三天的粮食,结果可想而知。即便如此,曹变角的奇袭还是突破了清军五道防线,险些生擒皇太极。

要知道,在曹变角突袭皇太极的时候,其余的明朝各路军队已经因为“缺粮”而溃不成军,只有曹变角和洪承畴守卫嵩山。可见明军若是放手一搏,战斗力还是不差的。

在崇祯催促下的松津之战中,明军“缺粮”,大败兵马13万,战死5万余人,可谓重伤。然而,清军随后进攻宁远,被吴三桂打得狼狈而逃。

客观地看,崇祯并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如果能撤出锦州、宁远,以山海关为防线,明朝就有足够的资源对付清军和农民军。

八旗并非铁板一块,皇太极也需要对付满洲贵族,巩固皇权,所以主张与明朝议和。甚至在松津之战之后,皇太极也主动提出议和,希望能够阻止大军。

对于明朝来说,镇守锦州并没有实际意义。镇守锦州的目的是为了收复辽东,但崇祯继位后,明朝财力有限,已经无法达到目的。

退守山海关,放弃关外孤城,直接依靠内地援军,清军拿明军没办法。一旦这13万兵马内调,将李自成和张献忠收拾干净,再集中精力守住京畿道,崇祯就算是成功了。

是否拯救锦州,在明朝也曾有过激烈的争论。崇祯选择了救援,却自欺欺人。精心打造的十三万精兵被击溃,关内无兵可用,无法阻挡农民军的壮大。明朝内忧外患。




松锦之战:拉开明朝败亡序幕
松锦之战:拉开明朝败亡序幕 崇祯十六年(1643年),皇太极让庄妃入狱探望洪承畴。庄贵妃与洪承畴日夜相谈,有情有理,有理有解,洪承畴决定投降清朝。松津之战,一场惨败明军十三万的毫无意义的战役,拉开了明朝灭亡的序幕。1640年,皇太极亲征,率太子郑吉尔哈朗、郡王铎铎攻打锦州。长达两年的宋金大战...

明军在松锦之战中究竟为什么会失败,这场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1、关宁锦防线的彻底瓦解,明军只能依托山海关苟延残喘,关外之地尽失,山海关缺少战略防御的纵深,清军可以随时以倾国之力来攻山海关,以山海关之兵力,根本守不住。这对清军后来入关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清军入关,此刻,只欠缺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一口气吃下明朝,而不会被噎死的机会。2、明军...

松锦之战明军的败因和此战的影响有哪些呢?
空前惨烈的松锦大战结束了,以明的惨败告终。对于此战的巨大影响,明末清初著名历史学家谈迁一语中的:“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这次松锦大战失败,致使关外明军精锐尽丧,松锦杏三城俱失,不仅让明朝数十年的关宁锦防线尽毁,更给明军主力以...

松锦之战中,明朝关宁军主力为何会惨败清军?
不过松锦大战之时,明军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把被包围的锦州解救出来,这样就没法避免和清兵在平原地区展开大战,其结果自然是明朝落败。更何况当时明朝的军队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大明王师了,拖欠军饷,腐败滋生,士兵们都没有勇猛作战的决心,战斗力直线下降。他们的思想普遍是反正国家会发放粮饷,活着回...

松锦之战,明军失败的原因和此战的影响都有哪些?
松锦大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明朝将士们明明是兵力更多,但最后却是一败涂地的局面,明军失败的主要原因,除了有兵力原因之外,还是因为整个明朝后期政治统治比较腐败,所以民不聊生,明朝的灭亡也就是民心所向,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松锦大战中明朝失败的主要原因。一、崇祯皇帝盲目的催促战役推进。...

松锦之战明军占有足够优势,为何还是失败了呢?
松锦之战使松山、塔山、锦州、杏山四个明朝城堡陷落。 失败的原因是明朝统治阶级已经分崩离析,军队将领纷纷认为。事实上,这场战争失败的人不是洪承畴,而是明朝政府。 战前,朝廷赋予全权指挥这场战斗的权利,但他必须等待朝廷的军令行事。也就是说必须听从兵部和崇祯皇帝的命令行动,这种诟病始于宋朝,...

松锦之战洪承畴为何一败涂地
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松锦之战,清军兵力占优,以逸待劳,且有皇太极亲自督战,清军整体上占优势。但是来自明朝内部各方的掣肘,对于洪承畴的取胜也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文官出身的洪承畴,曾于危难之际被派往镇压农民起义,并迅速成长为一代将星,成了崇祯眼中的救命稻草,后被派...

松锦之战洪承畴的兵力如何?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松锦之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明朝在辽东的最后防线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那么松锦之战明朝到底因何而败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朝廷盲目催战。早在萨尔浒之战时,明军就因为朝廷不断催战而最终导致失败,结果松锦之战依然没有汲取教训。在初战告胜之后,如果明军按照洪承畴的建议...

洪承畴在松锦之战中,最后的结果是胜还是是败?
1642年,这一场战斗正式地结束了明朝就此灭亡,只剩下关外仅存的一座孤城宁远,而清朝开始走向了长长的精彩的历史的舞台。松锦大战过程 历史上有名的松锦之战,在明清之间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战争,可以说松锦之战的过程并不简单。但是,如果从概括来说,松锦大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战...

松锦之战中,明朝关宁军主力为何会惨败清军?
松锦大战,对于明帝国而言,是一场无奈的战争,从一开始,它就注定会是失败。因为。 明帝国如果不救援锦州,那锦州就会坐困而亡;如果去救援锦州,那就意味着明军主力要远赴关外四百里,与敌人进行战略决战,而这正是满清所想要的。在松锦会战时,大明帝国的洛阳已经失陷,开封也被久围,整个中原几乎不...

殷都区15258138558: 标志着明朝在关外的统治权全部丧失的一战是哪场战争?
无馨友欣: 松锦之战 松锦大战又称松锦之战,是由皇太极发动,明、清双方各投入十多万大军,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战争经历了三年,此...

殷都区15258138558: 明朝崇祯皇帝的主要事件 -
无馨友欣:天启七年,熹宗死去.继任熹宗的是其弟信王朱由检,是为思宗(明安宗初谥为思宗,后改为毅宗,明绍宗谥为威宗),年号崇祯.他即位后,锐意改革朝政.他首先下令停建生祠,又逼客氏移居宫...

殷都区15258138558: 分析历史,松锦大战明朝到底是输在什么地方 -
无馨友欣: 为将看战场,为帅看战略.皇太极采取步步为营方法,先在锦州附近建筑义城盾兵囤粮,做到了发动大战就近补充.而明军困于国内财政只得劳师远征,这决定了不可久战.而朝廷偏偏令洪承畴急速进兵.皇太极困明军于松锦,明军由此败局已定,其余战场争斗不过就是枝节之事.明清两军本来兵力相当,明军强大,清军岂是软弱之敌!此战本来就绝无速胜之数,再加上决策错误战略大局已经败了,洪承畴又怎能回天呢!

殷都区15258138558: 哪次战役皇太极基本上统一了东北? -
无馨友欣: 松锦之战,又称松锦大战,是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到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在锦州地区进行的明朝与清朝入关前的最后总决战.明军共20万,清军共24万,以明军全军覆没,明军统帅洪承畴投降清朝告终.松锦大战标榜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明朝在辽西的最后防线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

殷都区15258138558: 吴三桂为什么要叛国?
无馨友欣: 吴三桂为人狡诈多变、心计深沉,出生于军事世家又极富政治斗争经验,常使自己处于明末清初大量历史事件的紧要关头,并在其中扮演着胜负手的角色.从崇祯十七年京师被围由山海关逡巡不入间接导致明亡,到转变政治立场投靠清军击溃大...

殷都区15258138558: 明末辽东第一血战:弹尽粮绝;为大明帝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
无馨友欣: 我记得是西平之战?虽然只是一座小城,但几乎死伤与城墙想齐,是一次英勇的抵抗,城破后,城中军民自缢者无数,是明军在关外最后一次,有大量人殉国的战斗了,之后的破城就再也没有这么多人以身殉国了

殷都区15258138558: 明朝和后金总共打了四场大战,那场大战对明与后金的战略地位最重要? -
无馨友欣: 萨尔浒大战是明清重大军事冲突的开端,标志着双方军事态势的转化——明辽军由进攻转为防御,后金军由防御转为进攻:沈辽大战是明清激烈军事冲突的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