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之战,明军失败的原因和此战的影响都有哪些?

作者&投稿:芒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松锦之战明军的败因和此战的影响有哪些呢?~

松锦之战,由皇太极发动,明清双方各投入十几万大军参战,从公元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清军围困锦州城起,到公元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松山城被清军攻陷,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止,战争共经历了两年,以明军惨败告终。此役是明清双方最后的关键战役。在此战役中反映尤为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知兵事,盲目催战
当时崇祯皇帝、尚书陈新甲等人,偏信“原属刑曹,本不知兵”的监军张若麒轻敌冒进之言,一味催战。因此,洪承畴“轻进顿师,进不能突围,退不能善后,形见势绌,遂使重臣宿将选率骁骑,十万之众,覆没殆尽”。

没有统属,督监不和
蓟辽总督洪承畴根据关外兵力和守将祖大寿“逼以,毋轻战”的意见,主张且战且守,步步为营,逐步向前推进以解锦州之围。而监军张若麒却反对,“振臂奋袂,扶兵之势,收督臣之权,纵心指挥”,于是明军“但知有张兵部,不知有洪都督,而督臣始无可为矣”。总督和监军两者互相掣肘,明军不知所从

指挥失误
洪承畴虽然精通兵家权谋,由于考虑到个人的得失安危,所以屈从于陈新甲、张若麒等人的权势。当“陈新甲趣之,未免轻进以顿师”时,他就孤军深入;当“张若麒惑之,倏焉退师以就饷”时,他就率军南逃。因此,洪承畴在指挥作战上,表现出犹豫和动摇,这就必然导致明军失败。

将官弃战怕死
明军在松山与清军对阵时,兵员和火器都胜于清军,本应决一死战以解锦州之围,但是一些明军将领畏死,却弃战南逃,如总兵王朴为了自己活命,不顾全军安危,违约先遁,造成明军松败。又如明廷为了解救洪承畴,命顺天巡抚杨绳武、兵部侍郎范志完率军赴松山解围,可是“皆敛兵不敢出”。

此战后的影响
空前惨烈的松锦大战结束了,以明的惨败告终。对于此战的巨大影响,明末清初著名历史学家谈迁一语中的:“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
   这次松锦大战失败,致使关外明军精锐尽丧,松锦杏三城俱失,不仅让明朝数十年的关宁锦防线尽毁,更给明军主力以毁灭性的打击。使大明帝国的有生力量消耗殆尽,从此,明王朝再也没有力量对付自己的内外敌人了。

如果把一个王朝比作一栋房子,朝廷是房顶,百姓是地板,那军队,就是支撑起房子的墙面。而松锦之战,则让大明王朝这栋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房子,彻底失去了赖以支撑的承重墙。此战过后,明朝的灭亡已经不可挽回,只剩时间问题了

松锦之战,是明清之间最后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大决战,双方各自投入十多万兵力,经过三年多的浴血争夺,遂以清胜明败而告终,从而为清入关建立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一、松锦之战败因分析
皇太极于1639年二月发动了战争,一开始的战略目的是攻打锦州,然而因“防守甚牢”,没有得手,清先锋攻城,折损颇多,在这种失利的情况下,皇太极放弃了攻坚的意图,决定驻扎在锦州城外,开始屯田,铁了心“外筑土城,且挖坑堑,以为久住之计。”
面对锦州被围的战略被动局面,明廷内部“朝议两端”,以兵部尚书陈新甲为首的一批京官,认为“兵多饷艰”,主张深入速战,而以蓟辽总督洪承畴为首的管我啊将领,认为“众寡不敌”,主张“且战且守”。
崇祯的态度不明确,但从后面的表现来看,明显是支持后者。这便是松锦战败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崇祯的态度有问题。

速战速决当然是朝廷财政困难下最优的选择,战事拖得越久,耗费的钱粮就越多。但是,丧失关外大片土地的明军,野战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想要速战速决,除了找敌军主力野战之外,没有其他可操作的办法,然而,这种战法,等于是去送死。
洪承畴奉命出兵,在前期,依然可以按照他自己“且战且守”的方式与清军周旋,说白了这种战法就是跟清军“耗”,打持久战,不作战略决战,看谁先撑不住退兵。
没过多久,崇祯派职方司郎中张若骐赴宁远监军,随后又命绥德知县马绍愉出关赞画军务,实际上就是派这两个人去了解军情。可这俩人都是陈新甲的追随者,主战对清速战。俩人到了前线一看明军有所小胜,于是上书“边兵可战”,崇祯“遂不用承畴持久之计”,于是传旨催战。
洪承畴迫于朝廷的旨意,于是只能在宁远誓师驰援锦州,仅两天时间久挺进到锦州城郊乳峰山一带。明军的突然杀到,令清军大骇,年轻的多尔衮仓促应战,清军人马死伤甚多,不得不退兵六十里,并且上书皇太极请援。
是的,战争进行到这里,明军并没有败象,反观清军此时才是有点棘手。摆在皇太极面前的问题是,继续打下去,还是撤退。
继续打下去,就需要继续增兵,要把八旗全部压上去,毕竟洪承畴的援军至少在7万以上,而就此撤兵,围了那么久的锦州无功而返,十分不甘心的同时对自己的威信打击也是蛮大的。

“闻之忧愤呕血”的皇太极等不到病愈,于是带着最后本钱,亲赴锦州前线,寻机于明军决战。皇太极已经下定决心要吃掉洪承畴这支援军。
皇太极到了前线,多尔衮建议建云梯攻锦州城而不管洪承畴,而皇太极反复观看地形后的决定是断松山之路,把明军给团团围住。
起初,双方之间挑战各有胜负,但明军被围,士气低落,而洪承畴想要突围,却发现道路断绝,根本突不出去,于是只能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作战方案。明军将领多畏惧而不敢战,洪承畴遂放弃与清军决战以解锦州之围,兵分两路突围。
这个坑爹的突围计划更加动摇了涣散的军心,早就想着跑路的诸将,根本没按照约定时间突围,而是各自脱离计划自行逃跑,造成的结果是“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弓甲遍野,遥望火光,谓敌兵在前,走还,迂伏,大溃。”
没错,明军最终的失败,不是败在战斗力上,而是败在了“突围”变成了“乱七八糟的逃跑”,主力在逃跑的路上被清军一直追到了海边而灭!随着明军主力的不战而溃,松山、锦州、杏山相继失守,松锦之战以明军完败而划上了句号。

明军为何败?原则主要有这么几点:
1、中枢战术与主帅战术相左。陈新甲作为兵部尚书,因为了解崇祯在失败之后惯于委过于人的性格特点,为了保住自己,不得不主张与清军速战速决,而崇祯在之后也同意了这一战术。究其原因在于,明军最后主力集中在辽东的时候,李自成死灰复燃,越演越烈,已经威胁到帝国的统治根基,明军急需解决辽东战事,去镇压农民军。
虽然李自成的农民军威胁甚大,但洪承畴的战术布置已经坚持了一年之多,中途改弦易辙,对战局是相当不利的,首先就会导致军心不稳,其次也会忙中出乱,给敌军可乘之机。倘若中枢能够继续“且战且守“的策略,与清军打消耗,最终也能耗得清军撤退,从而以最小的代价解除锦州之围,避免了与清军做战略决战。
2、洪承畴对战局的判断失误,进退失据,最终造成了明军彻底的失败。洪承畴兵进松山后,面对多尔衮尚能一战,似是打算与清军决战,但他没有考虑到清军援军的问题,具体点来说,就是洪承畴对敌军虚实把握得不够,没有意识到多尔衮之部并非清军全部军事实力,以至于皇太极主力赶来,最终把明军给围在松山。
松山之围,是明军彻底丧失决战主动权的开始。倘若明军不以松山之地与清军对峙决战,而是寻机绕道攻击清军围城薄弱之处,师进锦州城,以锦州城之坚固,清军也并无多少胜算。

3、松山被围后,明知军心不可用,还分兵突围,早已打算逃脱的诸将根本不按照计划走,致使明军主力在逃命中被清军从容消灭。明军将帅之间的信任度,诸将对帝国的忠诚度,以及对清决战的战斗意志都十分薄弱,这些因素夹杂在一起,使得这场决战,成为了清军单方面的决战,
二、松锦之战的影响
在战争爆发之前,明陕西道御史米寿图曾说:“关外之存亡,神京之安危,决于一战”。明清之兴系于关外诸城之得失,这确实是明朝无法回避的决战。
明廷始终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次战略决战,尽管它已经把所有能够野战的机动部队都给派上去了,但从中枢到将官,大家都没有抱着决战的态度来打这一战。
松锦决战的失败,至少造成了这么两个可怕后果:
1、关宁锦防线的彻底瓦解,明军只能依托山海关苟延残喘,关外之地尽失,山海关缺少战略防御的纵深,清军可以随时以倾国之力来攻山海关,以山海关之兵力,根本守不住。这对清军后来入关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清军入关,此刻,只欠缺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一口气吃下明朝,而不会被噎死的机会。
2、明军野战机动部队全军覆没。这意味着,短时间内,明军再没有能力组织起一支有经验的野战部队,辽东防线不能再复盘,而面对日益壮大的李自成也无能为力。可以这样说,正是松锦之战的失败,使得李自成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无人可制,最终攻破北京城,灭亡大明朝。
总而言之,松锦之战,关系明清之间国运,明朝赢了的话,清军只能退回去再次蛰伏,同时也可以折回中原战场收拾农民军,赢得喘息的机会,至于还能活多久,这就不好说了;清军赢了话,结果也正如历史发展的那样,成全了李自成,也成全了多尔衮,当然,也成全了松锦之战中唯二损失不大而跑回山海关的吴三桂。

松锦大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明朝将士们明明是兵力更多,但最后却是一败涂地的局面,明军失败的主要原因,除了有兵力原因之外,还是因为整个明朝后期政治统治比较腐败,所以民不聊生,明朝的灭亡也就是民心所向,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松锦大战中明朝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崇祯皇帝盲目的催促战役推进。

首先就是因为明朝崇祯皇帝的指挥不当,崇祯皇帝应该派驻守荆州的洪承畴一味的前进,但是后来守城的大将祖大寿却是一个没有胆量和能力的人,祖大寿在面对清朝的熊熊兵力时候,没有选择硬占,而是选择了退缩,洪承畴和祖大寿两个人意见不合,也导致整个军队不知道该听从谁的命令,那么战争失败也是必然的,即使在明朝的军队中,也有很多贪生怕死的官员,这是因为祖大寿,这个将领就是唯唯缩缩的,就导致士兵也不敢勇往直前。

二、祖大寿的退缩导致了明军的失败。

祖大寿的退兵导致了整个战争的失利,崇祯皇帝命令洪承畴出关口的时候,坐镇在后方的祖大寿面对清军冲锋的时候,却直接缩回了金州,这就让整个明军队这场战役失去了信心,祖大寿的失败是导致整个明君实力的主要原因,可能如果祖大寿,再坚持一下,多尔衮就可能被消灭了,但是历史不会改写。

三、松锦大战导致明朝的灭亡。

松锦大战的失败,成为明朝和清朝数年战争里边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使得明朝走向了灭亡,为清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松锦大战之后,明朝所剩的兵力不多,所以清军才能势如破竹,一步一步向山海关挺进,最终占领了整个中原地区。




松锦之战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明军野战机动部队全军覆没。这意味着,短时间内,明军再没有能力组织起一支有经验的野战部队,辽东防线不能再复盘,而面对日益壮大的李自成也无能为力。可以这样说,正是松锦之战的失败,使得李自成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无人可制,最终攻破北京城,灭亡大明朝。总而言之,松锦之战,关系明清之间国运,明朝赢...

松锦大战明朝有多少兵力 松锦大战明军的错误
其实松锦之战明朝并不是没有胜利的机会的,可惜各种错误堆叠让明朝彻底丧失了胜利的希望。让我们来看看明朝到底在松锦之战中犯了哪些错误:1、明朝皇帝崇祯胡乱指挥。崇祯此人刚愎自用,在松锦之战中盲目地催战,在后勤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之下,命令洪承畴提起率军出了关口。出关之后,明军虽然胜了几...

揭秘明朝松锦大战历史背景
这一场战役,可以说,明朝被打得落花流水,不仅仅是因为清朝的兵力雄厚,其实更多是明朝的皇帝和将领领军胆小怕事造成的,否则,明朝也不至于损伤如此惨重。《松锦大战》画像 松锦大战是发生在松山锦州的战役,故称为松锦之战。明朝清朝两方几十万的军队,从1639年到1642年,明军最终一败涂地。当时,...

松锦之战对明朝有何影响?崇祯帝为何不答应求和?
朝野舆论压力很大 史料记载:“‘是尔君好逞干戈,犹尔之君杀尔也。天运循环,无往不复,有天子而为匹夫,亦有匹夫而为天子者。天既佑我,乃使我去帝号。天其鉴之!’辛丑,大军逼燕京。”崇祯拒绝议和,那么皇太极也就只能再度发兵。松锦之战虽说清军取得了胜利,皇太极的军事天赋也显露无遗,但...

松锦之战发生在大明巅峰时期,结果如何?
女真会被打得很惨,皇太极会选择逃跑,到山林里打猎,注:朱元璋、朱棣在位时,大明最牛,其一、明初军队战斗力强大,横扫蒙古、女真不在话下,在历时两年多的松锦之战中,前期明军胜利,步步推进,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等不断后撤。不过,有意思的是,清军每次撤退之后,都能安心扎营,而丝毫不怕被...

明朝与清朝的战争有多惨烈?
洪承畴困守松山城长达半年之久,期间虽几次组织突围,但是皆以失败告终,直至粮饷断绝。加之松山副将夏承德遣人携其子密约降清,松山城于崇祯十五年二月十八日彻底陷落,洪承畴也成为了阶下囚。明朝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清朝进行大规模决战,洪承畴与祖大寿更是相继降清。松锦之战的失败,标志...

两大战役明军皆惨败(萨尔浒之战明军为什么惨败?对明朝的影响)
这场战役的失利,不仅对明军的士气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更为后金进一步削弱明朝提供了契机。萨尔浒之战的失败,可以说是明朝军事策略失误和内部腐败的集中体现。明廷的骄傲和盲目出击,未能充分准备和应对后金的策略,导致了这一重大失利。对明朝的深远影响 萨尔浒之战后的松锦之战,明军损失了更多的精锐士兵,...

宁锦之战爆发的原因及结果
因为宁锦之战的失败,皇太极背负“辱名”之痛,于六月十二日回到沈阳。明朝方面取胜,史称"宁锦大捷"。在这场战役后,明总兵赵率教上奏道:此役后金军伤亡“不下二三千”。虽然伤亡人数不是太大,但是,这场战役阻止了后金大军的西进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继续让后金大军西进的话,那么,明朝...

松锦大战明朝的兵力如何,明军犯了哪些错误?
其实松锦之战明朝并不是没有胜利的机会的,可惜各种错误堆叠让明朝彻底丧失了胜利的希望。让我们来看看明朝到底在松锦之战中犯了哪些错误:1、明朝皇帝崇祯胡乱指挥。崇祯此人刚愎自用,在松锦之战中盲目地催战,在后勤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之下,命令洪承畴提起率军出了关口。出关之后,明军虽然胜了几...

松锦之战清军损失有多大
说到历史上的松锦之战,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战役是明朝和清朝之间一次非常大的战役,不过最后结果是明军战败。对于明朝来说,这一次的战役失败损失可以说是非常的严重。那么对于战胜方清军来说,损失有多大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松锦之战为期两年,可以说是明清之间的关外大决战,这一战之后,...

察哈尔右翼中旗18529715507: 明军松锦大战为什么失败呢? -
晋熊施乐: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兵力水分太多.名义上有十三万大军,实际上根本不到十万,再加上留守后方的部队,投入一线的更少,对围城的清军并不占优势. 二、后勤压力太大.明军此次作战,朝廷是花了血本,通过压缩其他方面及战场的需求而供应松锦前线需要,如果战争旷日持久,朝廷很难提供再多的后勤支持.因此,崇祯皇帝严令速战速决. 三、崇祯皇帝操之过急.本来洪承畴制定的作战方略是打持久战,但崇祯皇帝是个急性子,等不及,再加上后勤压力大,更是要求速战.再加上锦州城内吃紧,清军已突破外城,祖大寿困守内城,已无法坚持太久.种种因素,迫使洪承畴改变策略,集中兵力攻击围城的清军,导致后方兵力不足,被增援的皇太极抄了后路,被分割包围.

察哈尔右翼中旗18529715507: 为什么萨尔浒之战很出名,松锦之战却好很少有 -
晋熊施乐: 盲目催战.当时崇祯、兵部尚书陈新甲等人,偏信“原属刑曹,本不知兵”的辽东监军张若麒轻敌冒进之言,一味催战.因此,洪承畴“轻进顿师,进不能突围,退不能善后,形见势绌,……遂使重臣宿将选率骁骑,十万之众,覆没殆尽”. 督...

察哈尔右翼中旗18529715507: 哪次战役皇太极基本上统一了东北? -
晋熊施乐: 松锦之战,又称松锦大战,是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到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在锦州地区进行的明朝与清朝入关前的最后总决战.明军共20万,清军共24万,以明军全军覆没,明军统帅洪承畴投降清朝告终.松锦大战标榜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明朝在辽西的最后防线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

察哈尔右翼中旗18529715507: 中国明王朝结束的具体时间及原因
晋熊施乐: 明(公元1368——公元1644) 南明(公元1644——公元1662) 原因嘛,给你复制粘贴下... 我正好最近在看,应该可以回答楼主的问题! 历史的确是像楼主说的那样...

察哈尔右翼中旗18529715507: 明朝和后金总共打了四场大战,那场大战对明与后金的战略地位最重要? -
晋熊施乐: 萨尔浒大战是明清重大军事冲突的开端,标志着双方军事态势的转化——明辽军由进攻转为防御,后金军由防御转为进攻:沈辽大战是明清激烈军事冲突的高...

察哈尔右翼中旗18529715507: 明末辽东第一血战:弹尽粮绝;为大明帝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
晋熊施乐: 我记得是西平之战?虽然只是一座小城,但几乎死伤与城墙想齐,是一次英勇的抵抗,城破后,城中军民自缢者无数,是明军在关外最后一次,有大量人殉国的战斗了,之后的破城就再也没有这么多人以身殉国了

察哈尔右翼中旗18529715507: 姓蒋清朝诗人有哪些 -
晋熊施乐:朋友,您是不是打错字了,是新疆清朝诗人有哪些吧? 多尔衮:...

察哈尔右翼中旗18529715507: 清朝第一个皇帝是谁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
晋熊施乐: 第一个使用清朝年号的是皇太极,而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皇帝.他 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16)日在沈阳即位,...

察哈尔右翼中旗18529715507: 求20个人物简介300字以下 -
晋熊施乐:管仲 ?~公元前645 春秋初期齐国主政之卿,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又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后,生于颍上(颍水之滨).青年时曾经商、从军,又三次为小官,均被辞. 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