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古代喜欢远离闹市的道士会在深山险峰中建道观?

作者&投稿:敞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涉及民族、历史、宗教、文学的事件(追加分)~

焚书坑儒,蓝玉案,胡惟庸案

我算个半吊子吧,只是偶尔研究一下宗教和文学。对历史我还是很感兴趣的。

金庸的《笑傲江湖》中华山派有个地方名叫思过崖,令狐冲在思过崖面壁思过时发现破解五岳门派的武功。

小说中的思过崖是个迷人的地方,在那里主角获得了奇遇,现实中华山确实有个思过崖,是华山景区为了吸引游客而开凿,就位于大名鼎鼎的长空栈道尽头。

长空栈道只有尺宽,长约百余米,一侧是峭壁,一侧是悬崖,为华山派创始人元代道士贺志真在华山南峰东侧开凿,到了现代,尽管景区对其进行加固并安装安全绳,但游客走的时候仍战战兢兢。

除了长空栈道,华山各个峰顶都有各类的宫观道院,在条件极其艰苦的古代,在险峻荒无人烟的华山上建造宫观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


除了华山全真教的一系列道观,还有四大道教名山的道观,湖北武当山的真武观,四川青城山的老君阁,江西龙虎山的天师府,安徽齐云山的太素宫,更有“秦楚一柱,绝顶道观”的陕西塔云山等等。

这些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道观宫院或建于巍峨高耸的峰顶,或建于人迹罕至的地方,与佛教的名寺白马寺、少林寺、寒山寺、法门寺等比起来,古代道士建立宫观的地方大多选择在深山险峰,隔绝世俗的繁华和热闹。


为何古代道士喜欢在深山险峰荒无人烟的地方建立宫观呢?

一、道家修炼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至黄帝时期,后来在中国诸子百家中的道家基础上,结合方士形成的方仙道和黄老之术,于东汉末年由张道陵创建,后渐渐融合民间巫术、神仙传说、阴阳五行八卦理论。

道教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要遵循于万事万物其本身的规律,道就要顺应事情的自然规律,不强求不造作,不受约束不被束缚。


庄子认为: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古代的圣人们能通过天地的壮美而通晓万物的原则。

古代道士们深受这种思想影响,在名山大川中感受天地以通万物,以求通万物而成道。


二、道家收徒要考验其心性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一诗: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去拜访隐居道士,见到许多美景唯独不见人,诗中的景色固然美丽,却也远离闹市生活不便。


把宫观建在深山老林对于道教的收徒可以起到筛选作用,有真心有毅力想成为道士的人自然不惧高山险峰,倘若连深山老林的寂寞都无法忍受,那说明其心性不足以成为一名合格的道士,自然不会被选择上。

元代华山派的长空栈道,如若不是真心向道,怕是那窄窄的栈道就能拦住不少人。

在各类仙侠小说中,大气运男主在最初的求仙问道寻访师门时,必定是以极其垃圾的资质,凭着超强的毅力克服师门的各种考验在一群仙二代中脱颖而出。

道家的收徒也是如此,如若心性不够坚定的人,不如不收。


三、道家盛世隐居修炼,乱世下山济民

近些年流行这样一段短诗——“乱世菩提不问事,老君背剑救苍生。太平佛门迎香客,道君归隐山林间。”

这句话其实有失偏颇,因为历史中佛门僧众于乱世救人的事很多,道教在历史上的几次发展皆出现在盛世,比如李唐时期道教得到迅猛发展,但民间普遍认为道士在乱世几乎是毫无保留不计代价的救世济民,这种决绝的态度往往造成一观或一脉道士皆亡。

我国的佛道两教是古时民间受众最广的宗教,一般认为佛家度人,道家度己。


佛家更注重解答信众的困惑,“入世”似乎多些,道家更注重自身对天地的感悟,大多隐藏在深山老林修行,符合老子的“出世”观念。

然而实际上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在历史上每逢乱世,道家往往倾巢而出,以救苍生为己任,哪怕身死道消。

在近代的战争中,大观或许还能保存一二,但穷乡僻壤深山老林里小道观的道士许多投身战场,保家卫国,再也没有能够回来。

到了太平盛世,大多真心修道的道士又会选择在深山老林结庐而居,避世修行,前不久在网上火了的“网红山”终南山出现在大众视野,据说那里就有不少道士隐居修行。


四、道家认为仙人多出现在名山大川

古人盛行自然崇拜,且道教融合民间巫术,对于名山大川认为是仙人降落的地方,身处高峰,可以离神仙更近。

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在《神仙传》彭祖篇中这样描写仙人:仙人者,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成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

这一段描述非常生动有趣,展现了古人想象中的仙人是何等潇洒,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且多在名山大川中出现。

中国古代的道教神话体系中,西王母宫殿便在龙脉昆仑山上。

明末李渔为庐山简记观题的对联: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无限风光在险峰!

古代喜欢远离闹市的道士会在深山险峰中建道观这种方式追求心性,而且躲到这么远,可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可以达到真正的修行目的。

因为在深山险峰中建立道观,可以保持一个清幽的环境,能够让道士们清修。

因为古代的道士都喜欢清静,远离尘世,所以古代喜欢远离闹市的道士会在深山险峰中建道观。


为啥古代喜欢远离闹市的道士会在深山险峰中建道观?
这些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道观宫院或建于巍峨高耸的峰顶,或建于人迹罕至的地方,与佛教的名寺白马寺、少林寺、寒山寺、法门寺等比起来,古代道士建立宫观的地方大多选择在深山险峰,隔绝世俗的繁华和热闹。为何古代道士喜欢在深山险峰荒无人烟的地方建立宫观呢?一、道家修炼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道教是中国...

古代道士为何要远离闹市,在深山的险峰中建立道观呢?
原因之三:他们有自己的信念。其实说到底,还是自己的信念所支撑。他们虽然是道教的人,但是不用剃发,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只是一心以自己所坚持的“善良”为原则,所以在深山里面建立道观也不足为奇。

中国古代的道士,为何要远离闹市在深山险峰中建道观?
当时如果要远离闹市再深山险峰之中建立道观,在当时技术水平不太好的情况下,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些道士们表示支持,是因为道家比较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心性,而且远离乱世下山修炼,还可以为救济百姓做好准备。一、道士为什么要进行修行道士们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普渡众生,在道家的观念之中,修...

古代的道士,为什么要远离闹市,选择到深山去修行?
当社会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达到相当高度时,道佛等文化文明一定会重回社会的,当然是为幸福社会服务,而不是破坏社会和谐。懂与不懂在内心深处交织出现。某一阶段,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某一阶段,不知所措、茫然一片。我的猜测:绝大多数人在生命结束时,会觉得自己懂的廖廖无几。致虚守静是指身...

富人在深山有远亲穷人在闹市无人问出自哪里
1. 《增广贤文》中的寓意是,富人居住在深山,即使远离闹市,也有亲戚朋友前来奉承;而穷人住在繁华的城市,却无人问津。2. 这句话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即富人即使远离繁华地带也能得到关注和奉承,而穷人即使身处繁华地带也可能被忽视和冷落。3.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社会现象进行了...

为什么诗人喜欢归隐山林
厌倦了人世,退居山林,落得清静自然。跟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热情。

远离繁华闹市的词句
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三、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纳兰性德《渔父》四、...

他远离闹市,过起了什么然的生活?
1、平安;安安稳稳。2、没有顾虑;很放心。引证释义:清·李渔《奈何天·伙醋》:“妹子,我和你避俗以来,光阴迅速,不觉已是一载有馀,后来的那一个,到安然做了家婆,与他睡了半年,也不曾被臭气薰死。”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十二:“有几个胆子太小的人,还悄悄劝大家说:‘忍事者安然。’...

猜谜语:远离闹市去塞上 (长篇小说)谜底是什么?
谜面:远离闹市去塞上 (长篇小说)谜底:土门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陶渊明他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归隐田园,品乡间淡,观风中寒菊,活得那么潇洒自在。看似,他好像真的没有勇气来应对生活得是后人的典范。陶渊明他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归隐田园,品乡间淡,观风中寒菊,活得那么潇洒自在。看似,他好像真的没有勇气来应对生活得不幸,可是谁又能感受的到他内心得无奈。他也有济世的抱负,却无...

融水苗族自治县15834108429: 自古身怀绝技的老神仙,不居闹市隐深山.却是为何?
怀视贝可: 当你的思想觉悟到达一定境界的时候,就懒得管柴米油盐这些小事了.你说的那种老神仙,已经对人类不关心了,也就没有必要住在他们之间

融水苗族自治县15834108429: 为什么神仙总是住在深山里的
怀视贝可: 凡尘红尘之气.污浊之气.业力.所谓业力不沾身,是那些修为高深的存在.业力,是一种恐怖的存在.

融水苗族自治县15834108429: 为什么寺庙一般都会建在山上呢? -
怀视贝可: 出家的目的就是离开纷扰而潜心修行.所以一般寺院道观修在远离闹市的地方目的就是避免干扰,避免让还没有修行成就的人起杂心成为修行的障碍.如果已经修行成就的人就不在乎这些了,建在哪里都一样.所以初阶段要选择环境,远离闹市的山上可以精心熟虑安心修道.

融水苗族自治县15834108429: 和尚为什么要隐居
怀视贝可: 远离尘世中的纷扰,可以清心满意请采纳

融水苗族自治县15834108429: 如何寺庙和道观都建在山上 -
怀视贝可: 1.离天堂比较近 2.没有城管 3.比较安全(洪水时) 4.他们认为这就脱离红尘了 5.日本有句俗语:烟和笨蛋都喜欢高的地方 6.可以藐视凡人 7.使他们认为可以高人一等 8.根据相对论,在地球上,高的地方相对于地面运动的线速度会快一些,而运动的速度越快,时间就过得越慢,所以,如果他们一生都住在上面的话,说不定会比常人多活零点几秒....

融水苗族自治县15834108429: 古人云;穷在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话是否有道理?
怀视贝可: 这体现了社会的现实. 如果,你家里穷,就算你在热门的市区,也无人会特意来探访你. 如果,你家里很有钱,那就算是在深山里,别人也会千辛万苦的找去.

融水苗族自治县15834108429: 为什么许多寺庙都建在山上?
怀视贝可: 避世、清静

融水苗族自治县15834108429: 古人为什在山沟里修庙,一道沟一座庙 -
怀视贝可: 修行之人多是看破世俗,隐居山林的人,所以庙肯定得是建在远离闹市又清幽僻静的地方了,这是即适合修行,又没人打扰,所以在山沟里修庙就不足为奇了!

融水苗族自治县15834108429: 关于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
怀视贝可: 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小者隐于野,独善其身;中者隐于市,全家保族;大者隐于朝,全身全家全社会. ——出自《道德经》 东晋王康琚《反招隐诗》的开头:“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李善注:“《...

融水苗族自治县15834108429: 为什么寺庙都建在高处或深山? -
怀视贝可: 中国的佛教受政权推崇的时候也是把寺庙建在闹市的,比如法源寺,大相国寺,白马寺等,末落后僧人多选清净处建庙,当然选址是要看风水的,山水萦绕,绿树成荫的地方怎么也不能在市镇了. 另外中国人入寺庙一般是看破红尘,了却了凡尘俗念,清心寡欲,选择人少的地方修身养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