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的端体结构是什么?

作者&投稿:闻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
shí miàn mái fú
1) 形容被敌军层层包围。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敌军如此,虽十面埋伏,吾何惧哉!」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重瞳有千般英勇,怎出的这十面埋伏?」
2) 乐曲名。约十六世纪以前已在民间流传,为琵琶的演奏名曲。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苹编的琵琶谱上。全曲属多段体结构,描写楚汉垓下决战,韩信在九里山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于乌江自刎的故事。

琵琶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中,这种乐器是由中亚地区传入,带着浓郁的异域色彩。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横抱,用拨子弹奏。古代的“琵”和“琶”是两种演奏手法,“琵”是向外弹,“琶”是向里弹。隋唐以前,凡是以这两种手法来演奏的乐器,都可统称为琵琶。
琵琶在中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期间,尤其是隋唐时,琵琶作为整个乐队的领奏,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种乐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可见,琵琶在隋唐《九部乐》、《十部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反弹琵琶”的飞天形象早已成为敦煌舞蹈的经典标志,更是将东方文化的神秘气质发挥到极致。
唐代诗人就特别喜欢以琵琶入诗,王翰《凉州词》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句,奇壮寒冽,让人悲郁击节;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感叹王昭君身世际遇,“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寄予了自己的感伤与幽怨;白居易浔阳江头听琵琶女一曲演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泪湿青衫,将琵琶曲升华到一种世事沧凉般的人生体验,最是让人饮恨泣绝。明清时期,琵琶艺术更是得到了较大发展,出现了许多演奏名家,演奏风格上也有了南北派之分。清代嘉靖年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琵琶谱集《华秋苹琵琶谱》,收录了数卅首琵琶曲。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可追溯至唐代,从《琵琶行》中可探知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乐。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秦末,刘邦和项羽逐鹿中原,争霸天下,决战于垓下,刘邦的30万汉军围住了项羽的10万楚军。汉军为瓦解敌方军心,夜深之时,汉营士兵齐唱楚歌。楚军士兵大多离家已久,本已厌倦了连年征战,此时听到周围阵阵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人民皆俘,于是楚营内人人自危,军心动摇。项羽眼见大势已去,悲从心起,对虞姬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唱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而死。在汉军围困之下,项羽被迫率八百骑兵突围外逃,逃至乌江边时仅余28骑,汉军则有追兵数千。乌江亭长劝他过江,但项羽自言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自杀。垓下之战是楚汉战争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等情节更在民间广为流传。《十面埋伏》即是以此为核心内容创作而成的琵琶曲。
《十面埋伏》属于琵琶中的武曲,全曲为叙事性多段套曲结构,大致可分三大部分13小段:一、战斗准备:开门放炮,吹打,点将,排阵;二、战斗过程:埋伏,小战,呐喊,大战;三、战斗结束:败阵,乌江,争功,凯歌,回营。
琵琶的声音清澈干净,层次分明,高音明亮刚劲,中音温润柔和,低音醇厚丰富,琴声的穿透力很强,且善于拟声,长于表现戏剧性的情节。《十面埋伏》以宏大的套曲结构,充分发挥了琵琶的这些特点。全曲节奏由慢渐快,运用轮指技巧,拨动琵琶的四弦,再配以强烈的节拍,立即引人进入激烈的战场。琵琶同时还模仿了号角、箫声、呐喊等声音。乐曲的高潮和精彩处在第三大部分,演奏者运用琵琶高超复杂的绞弦技巧,真实地再现了战场上的各种声音,一曲奏响,恍若两军对垒于前,声动天地,屋瓦飞坠,“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演奏者弹拨之间,极尽琵琶揉、挑、推、扫等最强劲有力的指法技巧。聆听琵琶急促的弦声,激奋而始,继而悲怆,壮怀激烈的英雄,慷慨赴死的气概,淋漓尽致地跳跃在音乐上。曲罢,余音绕梁,闻者无不恻怀动容。
《十面埋伏》创造性地以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来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将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在现代,往往需要大型乐队以交响乐的方式才能完成。因此。这首乐曲代表了明清琵琶演奏艺术的最高水准,也是琵琶演奏领域中的传统名作。
据记载,明代已有以楚汉战争为题材的琵琶曲。明末清初的《四照堂集》就记载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过《楚汉》曲,全面地表现了垓下之战。《十面埋伏》很可能是从其中演化而来。清代琵琶谱中还记载了一首琵琶曲《霸王卸甲》,后世流传甚广,可能也由《楚汉》演变而来。两者题材相近但颇有不同。从立意来看,《十面埋伏》以刘邦的汉军为中心,重点表现汉军的胜利,侧重于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霸王卸甲》则以项羽的楚军为中心,重点段落是“楚歌”、“别姬”,侧重于抒发英雄末路之慨。从音乐风格上看,《十面埋伏》属北派琵琶曲风,乐曲高亢激越,气势磅礴;《霸王卸甲》则属南派琵琶曲风,乐曲悲壮沉雄,凄楚哀婉。《十面埋伏》着力于赞颂刘邦胜利的豪迈,《霸王卸甲》则感叹项羽失败的悲壮,寄寓着深深的惋惜和同情,因此有“得意者弹《十面》,失意者奏《霸王》”之说。
壮士英雄不应以成败论,他们用生命作赌注,赢不来天下,却赚得一份堂堂英雄之气,实堪顶天立地之须眉。人杰鬼雄,孰胜孰败,千般功过,唯寄琵琶,留待后人评说。
英雄精神不死,《十面埋伏》依然雄壮刚劲、波澜壮阔。对于后世听众而言,自然不能以一首乐曲判定历史功过,但千载云烟,却为乐曲本身平添了无穷魅力,让别有怀抱的英雄唏嘘不已。

《十面埋伏》实行多段体结构,全曲共分有13个小段落,每段都有文字小标题,用于提示乐曲所表示的内容。《十面埋伏》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战前准备。包括[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五个小段落。




十面埋伏的端体结构是什么?
《十面埋伏》实行多段体结构,全曲共分有13个小段落,每段都有文字小标题,用于提示乐曲所表示的内容。《十面埋伏》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战前准备。包括[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五个小段落。

乐曲《十面埋伏》的结构是怎样的?
《十面埋伏》实行多段体结构,全曲共分有13个小段落,每段都有文字小标题,用于提示乐曲所表示的内容。《十面埋伏》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

十面埋伏艺术特色
整曲《十面埋伏》在结构上遵循了"起、承、转、合"的传统布局。首部分由五段构成,代表"起"和"承"部;第二部分包含三段,是"转"部;最后一部分为两段,对应"合"部。这种布局在明代王猷定的《汤琵琶传》中有所体现,其中汤应曾弹奏的《楚汉》场景生动,描述了楚汉战争中的各种声音,与《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的结构是怎样的?
结构对比 不同流派在《十面埋伏》的乐曲结构、篇幅长短、段落总数和段落小标题等方面存在着异同。例如养正轩谱、李氏谱由十八段组成,《瀛洲古调》由十三段组成,汪派由九段组成,刘德海则由养正轩谱删节、合并成十一段组成等等。而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一般会把十八段中的后五段删去,仅演奏到第十三段,...

琵琶曲十面埋伏描写的是什么战争
曲体结构 不同流派在《十面埋伏》的乐曲结构、篇幅长短、段落总数和段落小标题等存在着异同,例如养正轩谱、李氏谱由十八段组成,《瀛洲古调》由十三段组成,汪派由九段组成,刘德海则由养正轩谱删节、合并成十一段组成等等。而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一般会把十八段中的后五段删去,仅演奏到第十三段,乐曲...

什么是 十面埋伏 最好解释出所有的意思
《十面埋伏》的整体结构为带插部的发展性变奏曲式(适用于结束在败阵时,因为这时只含一个插部)。也可以看作变奏与回旋混合曲式,(适用于演奏十三段落时,因为这时包含了三个插部)。这样的乐曲,其美学价值,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颂扬刘邦、贬低项羽还是同情项羽、贬斥刘邦。尽管人们对此议论不少,其实,...

《十面埋伏》每部分是怎样的?
《项王败阵》这一段落在结构上属于插部性质,它几乎完全没有旋律性,音乐同音反复且由慢渐快,主要是一个零零落落的节奏型,如同马蹄声,然后有一个似乎是追击式的节奏型,表现项羽和他的少数部下突围的情景。《乌江自刎》整个气氛显得低沉,曲调悲壮凄切,塑造了项羽这位失败的英雄悲愤感慨的复杂心情。本...

中国十大名曲之一的十面埋伏取材于哪场古代战争?
《十面埋伏》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形式。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基本包括十三段,每段冠以概括性较强的标题。这些标题是:一、列营;二、吹打;三、点将;四、排阵;五、走队;六、埋伏;七、鸡鸣山小战;八、九里山大战;九、项王败阵;十、乌江自刎;十一、众军奏凯;十二、诸将争功;...

名曲十面埋伏
名曲《十面埋伏》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的形式。现流行的全曲共有十三个小段落,每段冠以概括性很强的标题。标题:一、列营;二、吹打;三、点将;四、排阵;五、走队;六、埋伏;七、鸡鸣山小战;八、九里山大战;九、项王败阵;十、乌江自刎;十一、众军奏凯;十二、诸将争功;十三、...

如何描写《十面埋伏》这首乐曲
《十面埋伏》是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该曲结构完整,用音乐叙事的手法完美地表现了名闻古今的楚汉之战,琵琶的演奏手法在此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那激动人心的旋律令听者无不热血沸腾、振奋不已。这首曲子逼真地描绘了气势磅礴的大战的场面,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

金口河区15835567024: 《十面埋伏》大致分为几大部分?
挚许纬欣: 《十面埋伏》属于琵琶中的武曲,全曲为叙事性多段套曲结构,大致可分 三大部分十三小段:一、战斗准备:开门放炮,吹打,点将,排阵;二、战 斗过程:埋伏,小战,呐喊,大战;三、战斗结束:败阵,乌江,争功,凯 歌,回营.

金口河区15835567024: 琵琶曲十面埋伏是怎么样的?
挚许纬欣: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是琵琶武曲的顶峰之作,它结构完整,用音乐叙事的手法完美地表现了名闻古今的楚汉之战,琵琶的演奏手法在此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那激动人心的旋律令听者无不热血沸腾、振奋不已.至今在各种类型的音乐会中,《十面埋伏》都是最受欢迎的琵琶曲之一. 《十面埋伏》最早记载的是1818年出版的于华秋苹(江苏无锡人)编的《琵琶谱》卷上,标题为《十面》,标为直隶王君锡传谱,全曲共分十三段,各段前均有小标题: (1)开门放炮(2)吹打(3)点将(4)排阵(5)埋伏(6)小战(7)呐喊(8)大战(9)败阵(10)乌江(11)争功(12)凯歌(13)回营

金口河区15835567024: 成语故事动画 十面埋伏 -
挚许纬欣: 【成语】: 十面埋伏 【拼音】: shí miàn mái fú 【解释】: 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韩信属于楚军的行列,曾经多次参加战争,但是始终没有得到重用.后来楚军由项羽指挥,...

金口河区15835567024: 什么是十面埋伏阵? -
挚许纬欣: 十面埋伏阵即诱敌进入指定场景,通过刺杀?下毒?陷阱等模式使其身心疲惫,在最脆弱之时给予致命一击?阵法无固定模式,随时随地,依据地?人?天而设置? 十面埋伏阵,是四面八方广布伏兵的意思,表现出一种不可逆转的军事态势?

金口河区15835567024: 十面埋伏琵琶是什么时候的曲子 -
挚许纬欣: 《十面埋伏》是蓍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前身是明代的《楚汉》.十面埋伏: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描绘了楚汉相争中垓下之战的情景,故事性极强. 曲谱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华秋萍的《琵琶谱》,而在此谱之前,只有描绘同...

金口河区15835567024: 古代排兵布阵,有一字长蛇阵→........十面埋伏阵,具体点,从二到九 -
挚许纬欣: 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斗九阵,五行生克阵,六金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九连环阵,十面埋伏阵.

金口河区15835567024: “四面楚歌”来自历史史实故事楚汉争霸,根据这一史实故事而创作的著名琵琶曲叫什么? -
挚许纬欣: 根据这一史实故事而创作的著名琵琶曲叫作《楚汉》.

金口河区15835567024: 琵琶曲《十面埋伏》讲的是什么? -
挚许纬欣: 《十面埋伏》首先是“武曲”又叫《淮阳平楚》最早见于《华秋频琵琶谱》(1819).一般认为描写的应该是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和霸王别虞姬,直至乌江自刎!描写的应该是“垓下之战”.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的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

金口河区15835567024: 请介绍中国古典音乐名曲《十面埋伏》如题<br/>谢谢!
挚许纬欣: 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 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

金口河区15835567024: 十面埋伏是什么意思? -
挚许纬欣: 十面埋伏是楚汉相争末期,著名军事家韩信分十路军队把项羽的楚军围在垓下,还专门针对项羽的骁勇采用了步步为营的战术,终于打败了项羽,逼迫项羽在乌江自刎.这个阵法一环连一环,内涵九宫八卦,无懈可击故称之为十面埋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