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祭义》诗解8悌义

作者&投稿:官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礼记.祭义》诗解8悌义

题文诗:

虞夏殷周,天下盛王,虞德尚齿,夏爵尚齿,

殷富尚齿,周亲尚齿,未有遗年,年贵天下,

次乎事亲.同爵尚齿,四代皆然,七十杖朝,

君问则席;八十不朝,君问则就,悌达朝廷;

居乡以齿,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

悌达州巷.行肩不并,不错则随,父党随行,

兄党雁行,见老则辟,斑白不任,悌达道路;

古道有情,五十不卒,颁禽隆长,悌达獀狩.

军旅什伍,同爵尚年,悌达军旅.悌发朝廷,

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獀狩,脩乎军旅,

孝悌之至,真情遍在,无处不行,众以义死,

义薄云天,自然而然,不得不然,众不敢范..

【原文】

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遗年者。年之贵乎天下,久矣;次乎事亲也。是故朝廷同爵则尚齿。七十杖于朝,君问则席。八十不俟朝,君问则就之,而弟达乎朝廷矣。行,肩而不并,不错则随。见老者,则车徒辟;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而弟达乎道路矣。居乡以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而弟达乎搜狩矣。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弟达乎军旅矣。孝弟发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搜狩,修乎军旅,众以义死之,而弗敢犯也。

分段释解:

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 贵,谓燕赐有加於诸臣也。尚,谓有事尊之於其党也。臣能世禄曰富。舜时多仁圣有德,后德则在小官。

[疏]“昔者”至“尚齿”。正义曰:此前经明孝,以下至“不敢犯”,又兼明孝弟,故下云“孝弟发诸朝廷”,事兼孝弟也。各随文解之。今此一经,论四代悌顺尚齿之义。“有虞氏贵德而尚齿”者,虞氏帝德弘大,故贵德。德之中,年高者在前,是德中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者,夏后之世渐浇薄,不能贵德而尚功,功高则爵高。既贵其官爵,德虽下而爵高者则贵之,由道劣故也。故贵爵之中,年高者在前,故云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者,殷人又劣於夏,但身有功,则与之重爵。殷家累世有功,世爵而富,乃贵之,故云贵富。亦年高者在前,故云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者,周人又劣於殷,敬爱弥狭。殷人疏而富者,犹贵之,周人於已有亲乃贵之。就此之中,亦年高者在前,故云尚齿。注“贵谓”至“小官”。正义曰:郑恐经云贵者,皆班序在上,故名之“贵,谓燕赐有加於诸臣”。凡四代朝位班序,皆以官爵为次,悉皆重爵,而夏后氏贵者,但於爵高者加恩赐。云“尚,谓有事尊之於其党也”者,谓德、爵、富、亲各於其党类之中而被尊也。云“舜时多仁圣有德,后德则在小官”者,郑解虞氏贵德之意,以舜时仁圣者多,人皆有德,其德小先来者已居大官,其德大后来者则在小官,是小官而德尊者,故有虞氏贵之,所以燕赐加於大官,俗本“后德”多作“小得”字。

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遗年者 。 年之贵乎天下久矣,次乎事亲也 。言其先老也。

[疏]“虞夏”至“事亲也”。正义曰:此一经覆述虞、夏以来尚年之事。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遗年”者,言虞、夏、殷、周虽是明盛之王也,未有遗弃其年者,悉皆尚齿,更无他善以加之。“年之贵乎天下久矣”者,从虞、夏以来,贵年是久矣。“次乎事亲也”者,言贵年之次弟,近於事亲之孝,除孝则次弟也。

是故朝廷同爵则尚齿,七十杖於朝,君问则席;八十不俟朝,君问则就之,而弟达乎朝廷矣。 同爵尚齿,老者在上也。君问则席,为之布席於堂上,而与之言。凡朝位立於庭,鲁哀公问於孔子,命席。不俟朝,君揖之即退,不待朝事毕也。就之,就其家也。老而致仕,君或不许,异其礼而已。於朝,直遥反,后皆同。弟音悌,下及下注同。为,于伪反。

[疏]“是故”至“廷矣”。正义曰:此一经明朝廷之中行於弟也。“是故朝廷同爵则尚齿”者,此因前文尚年,以是之故,朝廷之中同爵则尚齿,官爵同者则贵尚於齿,四代皆然。“七十杖於朝,君问则席”者,以其尚齿,故七十者许之据杖於朝。若君有问,则布席令坐也。“八十不俟朝,君问则就之”者,年已八十,不但杖於朝而已,见君揖则退,不待朝事毕也。若君有事问之,则就其室,是逊弟敬老之道通达於朝廷矣。注“凡朝”至“而已”。正义曰:知“朝位立於庭”者,案《燕礼》大射,君与卿大夫皆立,卿大夫立於庭,君立于阼阶上。是也。云“鲁哀公问於孔子,命席”者,《儒行》文。云“不俟朝,君揖之即退”者,案《燕礼》:大射,卿、大夫立于庭,北面。君降自阼阶,南乡,尔卿。卿西面,尔大夫。大夫皆少进,皆北面。尔,谓揖也。於时老臣,君揖则退,不待朝事毕也。则於路寝门外,曰视朝,亦揖竟即退,不待朝事毕也。云“老而致仕,君或不许,异其礼而已”者,案《曲礼》云“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谢”,是或不许也。此经中所云,是君不许者,故“七十杖於朝,君问则席”,又“八十不俟朝”,是异其礼。若其致事,君许,则《王制》云“七十不俟朝,八十杖於朝”,是君许者与此异。

行,肩而不并,不错则随,见老者则车、徒辟。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而弟达乎道路矣。锴,雁行也。父党随行,兄党雁行。车、徒辟,乘车、步行,皆辟老人也。斑白者,发杂色也。任,所担持也。不以任,少者代之。并,步顷反,徐扶顶反。辟音避,注同。行,户刚反,下同。担,都甘反。少,诗照反,下同。居乡以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老穷不遗,以乡人尊而长之。虽贫且无子孙,无弃忘也。一乡者五州。巷,犹闾也。遗如字,一本作匮,其媿反。长,丁丈反,下文皆同。

[疏]“行肩”至“巷矣”。正义曰:此一节明弟通达於道路。“行,肩而不并”者,谓老少并行,言肩臂不得并行,少者差退在后,则朋友肩随是也。“不错则随”者,若兄党为雁行之差错,是父党则随从而为行。“见老者则车、徒辟”者,谓少者或乘车,或徒步,若逢见老者则辟之。“班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者,任,谓担持,言班白不以所任之物行于道路。少者必代之,是弟通达於道路。注“错雁”至“雁行”。正义曰:错,参差,假雁行为行。“父党随行”,《王制》文。

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而弟达乎獀狩矣 。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也,以为军田出役之法。五十始衰,不从力役之事也。颁之言分也。隆,犹多也。及田者分禽,多其老者,谓竭作未五十者。春猎为獀,冬猎为狩。甸,田见反。颁音班。獀,本亦作廋,音蒐,所求反。狩音兽。 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弟达乎军旅矣 。什伍,士卒部曲也。《少仪》曰:“军尚左,卒尚右。”卒,子忽反,下同。

[疏]“古之”至“旅矣”。正义曰:此一节明弟道达於獀狩。“古之道”者,谓作记之人在於周末,於时力役烦重,却道周初之事,故云“古之道”也。“五十不为甸徒”者,谓方八里之甸。徒谓步卒。军法:八里出长毂一乘,步卒七十二人。谓之甸者,以供军赋及田役之事。五十者气力始衰,不为此甸役徒卒。“颁禽隆诸长”者,谓四十九以下,田毕颁禽之时,多长者。注“四井”至“为狩”。正义曰:“四井为邑”至“六十四井也”,《司马法》文。云“以为军田出役之法”者,谓一甸之中,出长毂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供君田役事,故云“以为军田出役之法”。云“五十始衰,不从力政之事也”者,《王制》文。云“谓竭作未五十”者,案《小司徒》云“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馀为羡。唯田与追胥竭”。作若田与追胥竭作之时,此未五十者犹任田役,故颁禽之时,多此长者。云“春猎为獀,冬猎为狩”,《尔雅·释天》文。经云“獀、狩”,夏苗、秋狝可知也。注“什伍”至“部也”。正义曰: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士谓甲,士卒谓步卒。在军旅之中时,主帅部领团曲而聚,故云部曲。

 孝弟发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獀狩,脩乎军旅,众以义死之,而弗敢犯也 。死之,死此孝弟之礼。放,方往反。

[疏]“孝弟”至“犯也”。正义曰:此一节总论结上文。“孝弟发诸朝廷”者,即上文“而弟达乎朝廷”是也。在上诸文但云“弟”,此兼云“孝”者,以孝故能弟,弟则孝之次也。此经总结前诸文,故云“孝弟”也。“众以义死之,而弗敢犯也”者,言孝弟之道通於朝廷,行於道路、州巷、獀狩、军旅,无处不行孝弟以教众庶也。故众以道理之义死於孝弟也。言行孝弟,虽死不舍,不敢犯此孝弟而不行也。

【译文】

从前虞舜之时,虽然尊重有德之人,但也不忘尊重年长之人;夏代虽然尊重有爵之人,但也不忘尊重年长之人;殷代虽然尊重有钱之人,但也不忘尊重年长之人;周代虽然尊重有亲属关系的人,但也不忘尊重年长之人。虞、夏、殷、周四代,’是人们公认的盛世,他们都没有忘记对年长者的尊重。由此看来,年龄的被人们看重是很久以来的事了,其重要性仅次于孝道。因此,在朝廷上,彼此官爵相同,则年长者居上位;年龄到了七十岁,可以拄着拐杖上朝,国君如果有所咨询,就要在堂上为他铺席以便落座;到了八十岁就不但可以扶杖上朝,而且可以在行过朝见礼后就打道回府,国君如果有所咨询,就要亲自到他府上求教。这样,悌道就通行于朝廷了。在道路上行走,不能和年长者并肩,年长者如果是兄辈的年龄,就斜错在他身后走;年长者如果是父辈的年龄,就紧随在他身后走。无论是乘车的还是步行的,遇到年长者都要让路。看见头发花白的老人挑着担子行路,年轻人就要为他代劳。这样一来,悌道就通行于道路了。在乡里居住,凡事都讲究个长幼,即使贫穷的老人也不遗弃,年轻人不可恃强凌弱,以众欺寡。这样一来,悌道就通行于乡里了。按照古代的规矩,年龄到了五十岁就可以不参加田猎活动了,而在分配猎获物的时候还要让年长者多得点。这样一来,悌道就通行于田猎了。在军队里边,官爵相同则以年长者居上。这佯一来,悌道就通行于军旅了。孝悌之道,从朝廷开始,通行于道路;通行于乡里,通行于田猎,通行于军旅,大家都抱着宁可为孝而死的信念,没有人敢违背它。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这句话如何理解?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该句典出自《礼记·祭义第二十四》中。物:根据。格:格式。这句话的意思可解释为:说话要有根据,行事要有原则,所以活着的时候不会改变志向,死后就不会丧失好的名声。

求翻译文言文句子,急用~~
除上面的例子外,可以在《礼记》中多处发现这种说法,如《杂记》、《曾子问》、《祭义》、《檀弓上下》等。丧、祭礼内在于人的感情的大概是先秦一种主流意见。其实,就现在看,也实在道出了丧、祭礼的实质,不仅仅为一种论说,而是事实了。这种观点到后来更扩大到了所有的礼上。上述的这种礼论,把...

《礼记》中的名言释义
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què)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 【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实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10、孔子曰:“...

_然的诗句_然的诗句是什么
_然的诗句有:_然入室,_然倏如在。注音是:ㄞ_ㄖㄢ_。拼音是:àirán。结构是:_(左右结构)然(上下结构)。_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仿佛,隐约貌。含蓄貌。二、引证解释⒈仿佛,隐约貌。引《礼记·祭义》:“祭之日,入室...

甸徒释义
在古代社会,"甸"是一种制度,具体指的是由六十四井组成的区域。这个区域的居民按照规定承担着军赋和田役的征发义务,这些义务的执行者被称为"甸徒"。这一概念在《礼记·祭义》中有详细的记载,其中提到,古人的规定是,年满五十的人不再被列为甸徒,因为他们体力开始衰退,不再适合承担繁重的力役...

礼记中关于达志的句子如何解释
3.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xxx作让。(《礼记·坊记》)4. 子云:“君子约言,小人先言。”(《礼记·坊记》)5.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表记》)6.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7. 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8....

斑白的引证解释斑白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谓年老。引《礼记·祭义》:“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郑玄注:“斑白者,_杂色也。”元_吉《两世姻缘》第三折:“日夜忧思,不觉__斑白。”曹禺《雷雨》第一幕:“他约莫有五六十上下,鬓发已经斑白。”⒉指老年人。引《史记·循吏列传》:“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唐杜甫《后出塞》诗...

叹息的诗句叹息的诗句是什么
结构是:叹(左右结构)息(上下结构)。注音是:ㄊㄢ_ㄒ一。词性是:动词。拼音是:tànxī。叹息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叹息tànxī。(1)叹气。(2)叹美;赞叹。二、引证解释⒈叹气。引《礼记·祭义》:“出户而听,_然必有闻乎其...

送往的引证解释送往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送往的引证解释是:⒈送别去者。参见“送往迎来”。引《庄子·山木》:“萃乎芒乎,其送往而迎来。”⒉祭送死者。参见“送往事居”。引《礼记·祭义》:“乐以迎来,哀以送往。”郑玄注:“送去而哀,哀其享否不可知也。”唐韩愈《顺宗实录五》:“克申送往之哀,宜展事居之礼。”。送往的...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 怎么解释?礼记祭义的一句话?
意思是你不说恶毒伤人的话,也就没人用忿恨恼怒的话说你,就不会辱没了自己的清白。是教人要谦恭有礼的。

固安县18320421700: 怎么才能做到天时地利人和 -
蒸容罗荛: 感应章第十六 2006-11-28 18:31:50 大 中 小 感应章第十六1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2.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3.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4;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

固安县18320421700: 仞怎么组词? -
蒸容罗荛: 盈仞、仞积、千仞

固安县18320421700: 居乡以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什么意思 -
蒸容罗荛: 居处于乡里论年龄,因此老而穷困者不会遭遗弃,强者不侵犯弱者.

固安县18320421700: 翻译:居乡以齿,而老穷不遗,抢不犯弱,众不暴寡.翻译好的即刻兑现奖赏 -
蒸容罗荛: 此句出自《礼记·祭义》 “……居乡以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标题中的句子可以翻译如下: 居住在乡里,凡事以年长者为先,不遗弃年老贫弱之人,强者不欺压弱者,人多不欺负人少.全句“居乡以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可翻译为: 居住在乡里,凡事以年长者为先,不遗弃年老贫弱之人,强者不欺压弱者,人多不欺负人少,这样就是悌道行于州巷了.主要是讲悌道的表现.

固安县18320421700: 古代汉语词典中 通 的意思 -
蒸容罗荛: 古代汉语词典中“谅”的意思是诚实;信实.谅,信也.――《说文》众信曰谅.――《方言一》请肆简谅.――《礼记·内则》友直友谅.――《论语》易直子谅之心.――《礼记·祭义》私直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楚辞·九辩》 现代汉语中是宽恕或容忍的意思

固安县18320421700: 日斤怎么读 -
蒸容罗荛: 昕 [xīn] 基本意思:太阳将要出来的时候.多用于人名. 【名词】(形声.字从日,从斤,斤亦声.“斤”本指斧斤,引申指“凿破”.“日”指天日.“日”与“斤”联合起来表示“日光像斧斤凿破遮挡物那样破开黑暗”.本义:黎明、昕明)同本义〖dawn;when the sun rises〗昕,旦明日将出也.——《说文》明日迟昕,帝出延秋门.——《新唐书》又如:昕旦(黎明);昕夕(朝暮)昕 Xīn【形容词】明亮〖bright〗昕,明也.——《小尔雅》大昕鼓徵.——《礼记·文王世子》及大昕之朝.——《礼记·祭义》檀车孔夏,四騵孔昕.——《初学记》引《太仆箴》又如:昕昕(明亮的样子)

固安县18320421700: 《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这句话怎么解释啊? -
蒸容罗荛: 意思是:如果孝子对父母有深深的爱戴,心中就必然充满和顺之气;心中充满和顺之气,脸上就一定会表现为和颜悦色;脸上有和颜悦色,就一定会表现为曲意承欢的样子.出处:《礼记·祭义》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原文:孝子之有深爱者...

固安县18320421700: 昕这个字的解释 -
蒸容罗荛: 昕,作为名词指黎明,作为形容词指明亮的意思,有许多相关词条,如昕昕,昕旦,昕天等.(形声.字从日,从斤,斤亦声.“斤”本指斧斤,引申指“凿破”.“日”指天日.“日”与“斤”联合起来表示“日光像斧斤凿破遮挡物那样破开黑暗”.本义:黎明)

固安县18320421700: 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是什么思想 -
蒸容罗荛: 这句话意思是伐一颗树、杀一只禽兽,不在合适的时节就是不孝.体现了古人朴素的环保思想. 出自:《礼记·祭义》:“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尊重万物的生命的思想,落实到对待动植物上,表现为“时禁”的观念,即动植物不到成熟之时,不得渔猎和砍伐.孔子的弟子曾子,更把环保思想和孝道联系在一起,认为“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尊重生命、仁民爱物是生态伦理的道德准则,爱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以时禁发,取之有道这是古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