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分析秋水

作者&投稿:答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赏析:庄子《秋水》

文章一开始,就以精练传神的笔墨,描绘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宏伟景象,由此自然引发出河伯的骄傲自满之情。

接着又从东流入海的河伯的视角,见出大海的浩淼无际,由此自然引发出河伯的惭愧无地和望洋兴叹。在此简单明了的自然现象中,读者的视野也和河伯一样顿然开阔。

此段文字,可谓极尽行云流水之妙,笔意与水势仿佛已相浃俱化,了无分际。而北海若的议论,也就借此形象的呈现自然地涌流而出。

以“井蛙”、“夏虫”、“曲士”三个比喻,北海若精辟地说明了认知判断总是受到生存处境的局限的道理;又以“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三个对比强烈的比喻,形象地阐发了小与大之分别。这段文字,可以说是《逍遥游》篇“小知不及大知”的精彩发挥。

而当河伯在破除了自以为是的成见,随乏贰催荷诎沽挫泰旦骏即又陷入了小不及大的新成见时,北海若又从“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等四个方面,越过具体的感性直观层面,思辨地阐述了他相对主义的时空观和变化观,并从这一自然哲学的洞见中,进一步引申出“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生而不悦,死而不祸”这种超脱旷达的人生哲学,充分体现了庄子哲学贯通天人的周延性。至于“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则又是《养生主》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之论的发挥。

2. 分析《秋水》的思想内容

【思想】 《秋水》是庄子哲学思想方面的一篇论述,包括了他寻求个人自由“全性保真”的处世态度,和他辩证的宇宙观两个方面。

“濮水钓鱼”是庄子自由精神的直接体现,面对浩瀚的人世,是寂寂漫漫,还是庸庸碌碌。选择精神的欢乐颂就意味着一种和凡尘的剥离,只因为战国是个信仰缺失的时代。

即使如此,庄子依然要选择剥离。拒绝小吏,就是关闭了通向红尘的大门,红尘中不止有虚左以待的楚相之位,也有集体的认同,时代价值的体现,然而他关上了通向那些的大门,打开了另一扇名位“性灵”的窗,窗外,白鹭在湍流中戏水。

如果说“濮水钓鱼”说的是自由的选择,那么“鹓鶵栖梧”则说的是自由的保洁,真正的自由是要如高山之雪那般纯净的。“富贵于我如浮云”自由的高洁如莲花般不可亵渎。

所以庄子宁愿饥寒,也要“饮梧桐枝的水”;宁愿困顿,也要“采薇而食”,落落拓拓,干干净净。前两个例子讲的是庄子“自由保真”的处世态度,“河伯与海若”的寓言则体现了他辩证的宇宙观。

这辩证包括:大小之辩,多少之辩,道德与天道之辩。河伯宽广得“百川灌河”,然而相对于海若的“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它还是显得微小,而海若相比天地“犹小木石在大山也”,仍然微不足道。

在庄子看来,一粒可以是一个世界,一个世界也可以是一粒沙。这是大小之辩。

接下来是多少之辩。“人卒九州,似毫末在马体。”

“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粒米之在大仓乎?”强调个体的渺小,但反过来为渺小与博大的矛盾统一做了铺垫。最后引出人间的道德与天道之辩,所谓“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

说的是泛化的仁义道德在亘古流传的天道面前,正如高山下的小草一般的渺小。那些逐鹿中原的王侯将相,救国图强的仁人志士,伯夷、叔齐死节首阳山的好名声,孔丘羽化八千弟子的博学,面对造物的智慧神奇,天道的宝相庄严,难道不狭隘吗?庄子在秋水之湄唱出一段放飞心灵,敬畏自然的清阙。

松林泉下,斯人同谁?。

3. 初三语文课文《秋水》的全文

秋 水《庄子》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4. 文言文《秋水》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急

【秋水 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 泾 同 径 直 泾流之大 辩 同 辨 辨识 不辩牛马 虚 同 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豪 同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二、词性活用 1.名作动面 名作动,面向 东面而视2.名作状时 名作状,按时 秋水时至 东 名作状,向东 顺流而东行东 名作状,向东 东面而视3.形作动少 形作意动,认为。

少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 形作意动,认为。轻 而轻伯夷之义者穷 形作动,走到尽头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多 形作意动,认为。

多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方寸乎见少4.形作名美 形作名,美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三.一词多义1.之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的 仲尼之闻 代词,指天下 伯夷辞之以为名2.于动词,到达 吾非至于子之门介词,被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比 莫大于海介词,由于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以动词,认为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动词,凭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连词,来 伯夷辞之以为名4.为动词,认为 以为莫己若'者介词,用 不可为量数动词,取得 伯夷辞之以为名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2.省略句顺流而东行 (省略主语)东面而视 (省略主语)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省略主语)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省略主语)3.被动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存乎见少拘于虚也笃于时也束于教也4.定语后置句闻道百5.宾语前置句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又奚以自多 介词宾语前置句6.介词结构后置句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自以比行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5. 二年级语文短文阅读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加粗的词。

①不见水端_________________

②百川灌河_________________

③则殆矣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少仲尼之闻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由此文衍生出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成语: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这篇短文联系自身,谈谈你认识到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尽头

②注入

③危险

④认为……少

2.①河伯显露出高兴的样子,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的身上。

②“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3.成语:望洋兴叹 意思:现在用来比喻做事力量不足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成语:贻笑大方 意思:用来比喻被内行的人笑话。

4.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应该在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 秋水中为什么河伯态度不同
原文部分译文:秋天的洪水按时到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直流的水波这样的大,两岸和沙洲之间,汹涌澎湃,广阔无边,分辨不清牛和马。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神才转过脸来...

《秋水》文言文翻译
《秋水》翻译: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

文言文 秋水,说明了什么道理
①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 ②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 ③人贵有自知之明; ④有比较才有鉴别; ⑤知耻而近乎勇; ⑥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⑦自大是由于无知; ⑧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⑨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⑩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

秋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1、《秋水》原文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_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_,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

文言文 秋水,说明了什么道理
①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②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③人贵有自知之明;④有比较才有鉴别;⑤知耻而近乎勇;⑥站得高才能看得远;⑦自大是由于无知;⑧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⑨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⑩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文言文阅读 秋水 海神若会怎样回答河神
海神若说:“其实我也不大,你没有见过洋神,他才是真正的‘不见水端’的大方之家。我之比于他,恰似你之比于我,所以该谦虚的还有我。知耻近乎勇,你能明白并且虚心承认自己的不足,真是有勇气的表现。我见过好多河伯,他们看到自己‘泾流之大’,也都‘欣然自喜’,但见到我以后却仍然夜郎自大,你是...

秋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

《秋水 》阅读题目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在秋天洪水暴涨时河面大增,站在河边,连对面的牛和马都看不清楚。B.河伯本以为自己天下最为壮美,到了的北海面前,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C.河伯由自喜自满到自省自悟,这种知错就改的精神是本文所要给人们的启示。D.文章以秋水为题,...

文言文秋水怎么断句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

庄子·秋水的文言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二第一学期语文课本中节选了“秋水至时……自多于水乎”。以下为课文中的文言现象整理。 “泾” 同 “径 ”直 泾流之大“辩” 同 “辨” 辨识 不辩牛马“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豪” 同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大同县13559702595: 文言文《秋水》问题题目《秋水》意思是“秋天的洪水”,但是我们知道,洪水一般是夏天才有的,秋天是个比较平静幽凉的季节,为什么会有洪水呢?秋... -
禹蓓达路:[答案] 《秋水》选自《庄子·秋水》,我们学的是前面的部分.题目“秋水”意思是秋天的洪水,但是却又并非秋天的洪水.这个问题要先从庄子说起,庄子是战国时的人,我们知道,战国时代有很多个国家,而每个国家的文化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今天一...

大同县13559702595: 《秋水》古文在河伯望洋兴叹的一番话中,包括了哪三层意思? -
禹蓓达路:[答案] 一、不出门的人,就像井底之蛙; 二、知道一点东西,不要以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大道理.别人都比不过自己. 三、在无法处理问题时,应该求助于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才能脱离困境.

大同县13559702595: 秋水在古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
禹蓓达路:[答案] 1.指秋天的水.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2指清澈的神色.杜甫《徐卿二子歌》“秋水为神玉为骨.”3指清澈的眼波.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4指镜面.鲍溶《古鉴》曾向春窗分绰约,误为秋水照蹉跎.

大同县13559702595: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 -
禹蓓达路:[答案]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

大同县13559702595: 文言文《秋水》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急求高中文言文《秋水》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正确点, -
禹蓓达路:[答案] 【秋水 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 泾 同 径 直 泾流之大 辩 同 辨 辨识 不辩牛马 虚 同 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 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 豪 同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二、词性活用 1.名作动 面 名作动...

大同县13559702595: 秋水文言文揭示了什么道理?这种道理在客观上有何意义 -
禹蓓达路: 你问的是《秋水》这篇文章揭示的是什么道理吧?它揭示的是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在客观上的意义是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客观限制是有限的,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要不断开拓进取.

大同县13559702595: 文言文 秋水,说明了什么道理 -
禹蓓达路: ①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 ②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 ③人贵有自知之明; ④有比较才有鉴别; ⑤知耻而近乎勇; ⑥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⑦自大是由于无知; ⑧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 ⑨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⑩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大同县13559702595: 文言文《秋水》的意思????? 急用啊!兄弟们帮帮忙! -
禹蓓达路: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

大同县13559702595: <秋水》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道理? -
禹蓓达路: 断章取义又何妨——《秋水》的寓意赏析在一般的文学鉴赏中,人们常常讲究窥一斑而知全豹,反对断章取义,因为断章取义只是截取文章其中的一段孤立地加以理解,这种理解往往会与原意不相符合,甚至是截然相反,容易造成错误.事实...

大同县13559702595: 《庄子.秋水》 秋水的文言文翻译.急用.开始: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
禹蓓达路:[答案]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鹓*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