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之阴阳应象大论:审其阴阳,以别柔刚

作者&投稿:塞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黄帝内经》分《灵枢(shū)》和《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他三部分别为黄帝的《难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及神农的《神农本草经》。

今天来聊一聊其中的“阴阳应象大论”篇:

“阴阳”是中医哲学最重要的概念;对于“应象”两个字,其中“应”是对应的意思,“象”是现象的意思;也就是以“阴阳”为核心,将天地万物的所有现象,和人体生命形象一一对应:

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疾病初起的时候,用针刺的方法就可以治疗。

其盛,可待衰而已:疾病严重一些,可以等到邪气衰退的时候,再去治疗。

故因其轻而扬之:疾病较轻的,使用发散的方法治疗。

因其重而减之:病情较重的,要用攻泻的方法治疗。

因其衰而彰之:在病邪衰退,正气也虚的时候,要以补充正气的方法。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形体羸弱的,使用“味厚”的补药。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精气不足的,使用“温补”之药。

其高者,因而越之:病在“上焦”,就用吐法。

其下者,引而竭之:病在“下焦”,就用泻法。

中满者,泻之于内:中部胀满的,就用“泻下”的方法。

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感受风邪的,要用“辛凉发汗”的方法。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如果邪在皮毛的,可用“辛温发汗”的方法。

其慓悍者,按而收之:病情急猛的,要用抑制的方法。

其实者,散而泻之:属于实证的,要用发散排泄的方法。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观察病是在“阴”还是在“阳”,再来决定应该使用“轻柔”之法还是“刚强”之法。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病”应该“治阴”,“阴病”应该“治阳”。

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要辨明疾病是在“气”还是在“血”,使得它们不至于相互伤害。

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血实”就用“泄血法”,“气虚”就用“补气法”。

“阴阳应象大论”告诉我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生命现象可以与自然界的“阴阳,四时,五行”的消长变化现象相感应,相通应。

天地之阴阳与人身之阴阳,所有现象都是相互对应,相互感应的。


读《黄帝内经》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11——阴病阳病的疗法
(原文)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

在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应象大论篇主要讲的是什么?
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四)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清升浊降
本节所论阴阳清浊升降出入的理论,为后世治疗学的多种方法提供了依据,如治疗耳目不聪的益气升阳法,治疗表热症的发散法,治疗手足厥逆的温阳法,治疗肠胃积滞的攻下法,治疗水肿病的利水法和逐水法等,都在这个理论的启发下,在医疗实践中发展而成的。[1]地气上为云……云出天气:地面的水气,因...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怎么理解...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主要是讲一年里的阴阳变化以及万物的生长情况。阳生阴长主要讲上半年,也就是春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阳渐渐生,阴渐渐长,两者的关系非常协调。联系到具体的自然,春日以后,白日渐长,气温渐高,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阳气的不断增长。那么阴呢?阳化气,阴成形,这些成形的...

读《黄帝内经》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4——肝的养护
(解读)“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 ” 黄帝问道:我听说古代圣人,讲到人体形态,分别脏腑的阴阳 。“ 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 审察经脉...

《黄帝内经》:阴阳平衡,那么阴阳同等重要吗?或该如此理解
2、《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阳在外,阴之使。从上述内经的原文,我们可以看出,阴阳不是绝对平等的状态,而是生生不息地变化着的。世间万物的变化,也就是阴阳的变化;人体的生老病死,也是阴阳的变化。我们...

求解黄帝内经第五篇中阴阳应象大论几句话~
你抄错原文。原文: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酸伤筋,辛胜酸。大意是东方滋生出风,风繁衍出木,木生发出酸物,酸物促进肝脏发育,肝脏促进筋脉出生,筋脉促使心脏系发育......

读《黄帝内经》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10——以右治左,以左治右_百度...
“ 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 用自己的正常状态来比较病人的异常状态 , 从在表的症状去 推测 在里的病变,观察 疾 病 是属于阴阳 太过 还是 不及的原因 ,观察发现 病人的细微变化 诊断疾病 ( 了解病人发病前的情况,以及...

阴阳应象大论篇译文
黄帝提出,阴阳是宇宙的根本法则,万物变化的根源,医学治疗必须理解并掌握这一核心。阴阳的对立统一体现在清阳之气与浊阴之气,前者上升为天,后者下降为地,各自代表活力和静止,生成和收藏,以及阳的肃杀与阴的滋养。疾病的发生,常常是阴阳失衡的反映,如清阳不升则腹泻,浊阴不降则胀满。自然界的变化...

贡井区17132278221: 阴阳应象大论篇的阴阳应象大论篇 -
闽炊长龙: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 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

贡井区17132278221: 黄帝内经 中 所有 大论 的篇名 -
闽炊长龙: 有七篇大论,包括“天元记大论篇”、“五运行大论篇”、“六微旨大论篇”、“气交变大论篇”、“五常政大论篇”、“六元正纪大论篇”、“至真要大论篇”.但“阴阳应象大论篇”有学术争论,有学者认为是后世王冰加入,不属于原文内.

贡井区17132278221: 求解“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 -
闽炊长龙: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

贡井区17132278221: 黄帝有哪些名言?
闽炊长龙: 黄帝名言如下: 1、黄帝的名言一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解释: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心里安定没有恐惧,形体疲惫但不倦怠,因此真气调顺,各人随其所欲,...

贡井区17132278221: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阴味出下窍”的“阴味”是什么意思? -
闽炊长龙: 这句话应该是针对前面浊阴出下窍所说的.因为阳为气,阴为味与之相对.实际就是指代能营养化型的有形之物.

贡井区17132278221: 八字五行在体内代表什么,怎样流通的 -
闽炊长龙: 常有易友这样问我:八字是怎样流通的?我说:当你是好运时是喜用神流通的,是坏运时是忌神流通的.我又说:八字的流通就像河水的流动一样,有顺流和逆流.顺流就是五行连续相生,推动五行向前流动,逆流就是柱中某种五行被克制太过...

贡井区17132278221: 中医“治未病”包含哪三个方面 -
闽炊长龙: 中医治未病,不是说一点都没有,要是真的是这样的,那就的给人宣传怎么养生,一般的都是亚健康状态,比如说有点乏力,或者感觉稍微不舒服,中医上认为这个时候阴阳就发生了不平衡,早期治疗就不至于成了疾病,而不是说一点病都没,给人吃药,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药物和病菌一样都是有偏性的物质,病菌进入人体能致病,药物同样也会,所以古人说是药三分毒

贡井区17132278221: 求解黄帝内经第五篇中阴阳应象大论几句话~ -
闽炊长龙: 你抄错原文. 1. 原文: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酸伤筋,辛胜酸. 2. 大意是东方滋生出风,风繁衍出木,木生发出酸物,酸物促进肝脏发育,肝脏促进筋脉出生,筋脉促使心脏系发育.......酸物会损伤筋脉(不是肝脏),辛物会抑制酸物的作用发挥. 3. 酸是促进肝脏产生的,不是促进筋脉,如果酸越过肝脏到达筋脉,就是损伤筋脉.即错位.

贡井区17132278221: 四气五味的养生 -
闽炊长龙: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它不仅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确立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为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食物性能理论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