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精讲第五十七章

作者&投稿:师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章旨】

本章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命名为“淳风”,熊春锦《<老子德道经>校注》命名本章为“治邦”。本章主旨老子继续论证“无为而治”,从不同方面反证无为、好静、无事、无欲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正,无为、清静之道。奇,奇巧、诡秘、临机应变。取天下,治理天下。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以道治兵应有的方式。

以此 :此,指下面一段文字。以此,即以下面这段话为依据,在简本及帛书本均无二字。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下面这些事端上可以看出来。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忌讳,禁忌、避讳。“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郭店本作“天(下)多忌讳,而民弥畔(叛)”。民,景龙本、唐玄宗本、强思齐本、王纯甫本及多种古本则作“人”。利器,一种说法是锐利武器,另一种说法是比喻权谋。伎巧,技巧,即智巧,有智巧、机诈的意思。

奇物,邪事、不正之事。法令滋彰,河上公本作“法物滋彰”,简本及帛书本同。《河上公注》:“法物’好物也。珍好之物滋生彰者,则农事废,饥寒并至,故盗贼多有也。”天下的禁忌越多,民众越陷于贫困;民众的利器越多,国家越陷于昏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恶的事情就连连发生: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自化,自我化育。晨阳说:'这里提出私有欲望问题,为什么当时周末社会被搅得很乱,无非是'天子’诸侯们互相争夺,因'有欲’而动刀兵,天下因而多事,人民不得安宁。老子希望的是克制私欲,消灭剥削,满足人们吃饱穿暖的要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反对'财货有余’,反对'贵难得之货’,主张去甚,去奢,去泰’,即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可见老子是反对不合理的剥削制度的。

他把'无为’与无欲连在一起。'无为是勿因争夺而为,'无欲是不要有占他人财物之欲。”晨阳(〈老子的哲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一九八一,三期)所以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而民众就自我化育,我好静而民众就自然上正路,我不搅扰而民众就自然富足,我没有贪欲而民众就自然朴实。这就是这一章基本的意思。

【延伸】

本章老子所设想的“无为而治”,是上古三皇时代,以道治天下的理想。宋儒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内篇:“三皇同意而异化.……同意而异化者必以道,以道化民者,民亦以道归之,故尚自然。夫自然者,无为无有之谓也,无为者非不谓也,不固为者也,故能广;无有者非不有也,不固有者也,故能大,广大悉备而不固为固有者,其惟三皇乎?是故能知以道化天下者,天下亦以道归焉。所以圣人有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其斯之谓欤?”这是邵雍引了这段话,概括起来就是三皇时代以道治天下。统治者以道化民,民众归于道,都崇尚自然无为,符合老子所说的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的治国平天下理想。

【本章总结】

老子生活的时代,社会动乱不安,统治者依仗权势,滥用武力,肆意横行,为所欲为,造成天下“民弥贫”、“国有滋备贼多有”的混乱局面。所以老子在第二章、第五章和第十章里已提出并论证过“无为而治”的思想,本章在前几章的基础上,以四个方面的反证告诫统治者应以“无事取天下”,以无为、好静、无事取天下”,以无为、好静、无事、无欲治国平天下。

本章和第三十七章内容相对应,而且说得更为具体。他的政治主张尽管在当时不可能被执政者所接受,但这对于头脑清醒的统治者治国理民是有益处的,在后来历史上某些朝代对统治者的治国理政有一定影响,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老子经典的话
——《老子·德经·第五十七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德经·第八十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道经·第二十九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道经·第二十五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城西区13862939743: 道德经全文诵读
雪倩倍顺: 《道德经》原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城西区13862939743: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什么?请请详细解释(包括其中的字词),谢谢! -
雪倩倍顺:[答案]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写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后人有许多的看法,阐述大相径庭,特别是近来一些研究老子的学者,提出了许多与往不同的颠覆性观点,值得借鉴.我想大家能够把各种观点包括您的观点罗列出来就好了,能够链接相关地...

城西区13862939743: 老子《道德经》名句译解.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 -
雪倩倍顺:[答案]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 在十五章里有“敦兮其若朴”;十九章“见素抱朴”;本章的“复归于朴”以及三十七章和五十七章都提到“朴”这一概念....

城西区13862939743: 道德经第77章求解. -
雪倩倍顺: 本章先以天之道的不争无为与人之道的苛求诈取为一个对比,再引出道者淡泊名利心性.

城西区13862939743: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作者:老子TXT下载 -
雪倩倍顺: 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

城西区13862939743: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请帮忙翻译一下 -
雪倩倍顺: 这怎么翻译 不尚贤,使民不争 是《老子》第三章 大道废,存仁义 《老子》第十八章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老子》第五十七章完全衔接不上 你要想看翻译 直接看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 就行了

城西区13862939743: 道德经第37章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怎么理解 -
雪倩倍顺: 白诺大好人877 :你好.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你提出【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其中之【欲】,指的是贪欲.【无名】:指的是【道】. 若将原文译成现代话就是: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内就是你的问题的意思.

城西区13862939743: 《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 -
雪倩倍顺: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

城西区13862939743: 老子的道德经是什么内容 -
雪倩倍顺: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相传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所著,所以《道德经》就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其实,该经典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

城西区13862939743: 道德经第55章讲的是什么意思 -
雪倩倍顺: 意思是讲道德修养深厚的人,遇难不惊,遇惊无险,就好像是有如天助一般的通达无碍.之所以有人道德深厚,是因为尊道修行得来的,有修行的人一身正气就好像和刚出生的婴儿一般的没有任何的杂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