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古时的“三法司”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莱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为什么秋后问斩?~

古人有严重的封建迷信思想,执行死刑是在秋冬季节,与古人信奉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时时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古人认为皇帝是天的儿子,就要遵从更要遵守,按照天时行事,处决犯人也是一样。
古代选择在秋分以后、立春以前处决死囚,即“秋后问斩”。这是为了顺应天时,合秋冬肃杀之气。“问”的本义就是审讯,后来才衍生出了“判处”的意思,而“问斩”就是指判处死刑。
古代死刑犯被判死刑之后通常都会集中处死。选择秋冬二季实行的原因,农民在秋冬二季较为空闲,不用种粮食,强迫民众观看,有考虑示警的作用,当然这也与古人“不误农时”的考虑有关。

扩展资料:
说到“秋后问斩”一词,最早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这与当初我们所崇尚的自然哲学有关,当然这里说的自然哲学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有大量证据表明,汉朝时期,死刑的执行限制在秋季和冬季举行,已经不仅是一种观念,而且是深入人们心中的事实。
当然,秋冬行刑并没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化,一直到明清两代才基本固定下来。但对于那种谋反、谋大逆等罪行并不适用,往往是直接处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秋后问斩

  都察院,明清时期官署名, 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明代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为最高监察机关。
  清代改以左右副都御史专为总督、巡抚的国衔(明代,都御史、副都御史都兼用作加衔),以方便其行事。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又以六科给事中并入。乾隆十三年(1748),废左佥都御史。清代都察院是法纪监督机关,既审核死刑案件,另外参加秋审与热审,还监督百官。
  作为明清监察制度的主要实施者,都察院在维护封建统治正常秩序和保障封建国家机器平稳运转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代,中央司法机关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称三法司。

其中刑部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洪武元年置,最初设四子部,其后机构设置经多次变动至最后发展为一司务厅,一照磨所,十三清吏司。其职掌为:“刑部尚书、左右侍郎,掌天下刑名及徒皂、勾复、关禁之政令。”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

大理寺掌复核,吴元年,置大理寺,其后屡罢屡革,至永乐初年始确定。其设官,据《大明会典》载:“大理寺正官,卿一员,左右少卿二员,左右寺丞二员。”[45]其职掌,据《诸司职掌》载:“本寺官其所属左右寺官,职专审录天下刑名。凡罪有出入者,依律照驳。事有冤枉者,推情辩明。务必刑归有罪,不陷无辜。” 也具有现在最高法院的一些职能。

督察院是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兼理刑名,亦拥有司法审判权。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两名,左、右副都御史两名,左、右佥都御史各两名。(系依据万历十五年颁行之《大明会典》)下设十三道,但十三道监察御史非都御史的属官,可以相互参劾,不受其约束。都御史的职权为:“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

三法司会审是一种司法制度。
清制,凡是死罪中应处斩、绞的重大案件,在京的由三法司会审,在外省的由三法司会同复核。在京的会审之案,先由“小三法司”即大理寺左、右寺官及都察院有关道监察御史到刑部与承审司官一起会审录问,叫做“会小法”。审毕,小三法司各以供词呈报堂官。然后,大理寺堂官(卿或少卿)、都察院堂官(左都御史或左副都御史)挈同属员再赴刑部,与刑部堂官(尚书或侍郎)一起会审犯人,谓之“会大法”。如有翻异,则发司复审。如果三方无疑义者(即对案情认定)及所拟罪名意见一致者,由刑部定稿分送院、寺堂属一体画题。在外各省总督、巡抚具题重辟之案,同时皆以随本揭帖分送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由部、院、寺分发其下属有关司道及左、右寺承办。有关司道及左、右寺先据揭帖,详推案情与所拟罪名、所引律例是否符合,各自提出复核意见(即预定谳语)呈堂。由刑部主稿钤印,分送院、寺。如果刑部看语与院、寺看语意见一致,院、寺即画题,但必须在八日内送回刑部。如果意不一致,有改易的,亦必须在八日内声明缘由,交回酌议。刑部再定期移知院、寺赴部,细绎案情,详推律意,各秉虚公,画一定谳。按规定,凡重辟,必须三法司的意见完全一致,才能定案。如果意见统一,由刑部主稿,院、寺画题,奏闻钦定。若意见仍不能一致,允许各抒所见,候旨酌夺。但不得一衙门立一意见,判然与刑部立异;只许两议并陈,候皇帝裁决。


明朝中经常有:某某联合九卿上奏,这的九卿和秦三公九卿一样吗_百度知...
刑部尚书加上都察院和大理院,又叫做三法司,这都是司法机关,朝廷一切重大司法案件,就由三法司会审。 上述的九卿,实际上只前面七卿比较重要,后面两个卿就不重要了。在这九卿之上,更无首长,所以明制是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刑部不能管吏部,吏部不能管户部,政府诸长官全成平列,上面总其成者是皇帝。

古时的“午时三刻”相当于我们现在时间的几点钟啊?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

古时为什么要到秋后问宰
1. 第一种说法:秋后处斩 在汉代起,已有"秋冬行刑"的规定。除谋反、谋大逆等罪犯即时处死外,其他死囚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执行。隋唐以后,重案要案一般需中央复审复核,死罪需多次复奏后由皇帝亲笔勾决。明清两代引入了"秋审"和"朝审"制度。每年霜降后十日,三法司同三品以上高官会审京畿附近的死囚...

关于古代的秋后处斩和午时三刻的由来
但是其他的一般的杀人事件如果被判处了斩或者是绞刑之后,就必须要将卷宗送给“三法司”共同审核。 其实刑部并不是现代人想象中的大权独揽,掌握罪犯生死的唯一机构,而是要和其并称为三法司的大理寺、都察院共同审理才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该杀,而这一系统类似于封建时期的“公检法”。在三法司共同审核的过程中有...

明代厂卫制度是怎样的?
至朱元璋晚年,鉴于锦衣卫“非法凌虐,诛杀为多”,朱元璋明确地禁止了“诏狱”,也就是将王朝司法权重新还给“三法司”。然而,朱元璋这些亡羊补牢的举措并没有就此使“诏狱”寿终正寝,后世的皇帝根据自己的需要,使锦衣卫及“诏狱”的祸害愈演愈烈,成为明代臭名昭著的弊政之一。 永乐帝朱棣在位时期是明代厂卫制度发展...

为什么古时候斩杀犯人,要选在午时三刻,这午时三刻又是几天的几点钟?
“午时三刻”问斩犯人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往往呈现昏昏欲睡的状态,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在被砍头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如此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也有一些体谅犯人的考虑,体现了古代严酷法治下尚存的一丝人道主义 ...

有谁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多尔衮是怎样的?
故辙。”④如,发现吏部中有四名小吏,为害甚多,他批示道:“三法司严审 追拟,毋得徇纵。”府、州、县守一级,贪劣者亦不乏其人。如牛金星之子 牛铨,降清后任黄州知府,他在任上贪污受贿,被人举劾。多尔衮批道:“牛 铨著革了职,并本内有名人员,该督抚按提问具奏,该部知道。”①最贪酷的 大员当属...

为什么古代要在"午时三刻"斩人?
古代史籍记载及小说戏曲中的描写都是这样。如清初朱素臣的传奇《未央天》写书生米新图被屈打成招,判成死罪,定下来的行刑日子是十一月十七日,时辰是寅时三刻,这是符合明代刑法规定的,因此监斩官必须等到天亮才能行刑。由於米新图冤情重大感动了上天,这天夜裏天一直不亮,直到打过九更,朝廷派来复查此...

历史上是否真有韦小宝其人?
下议政大臣、三法司、九卿会鞫,命公主理。以疾辞。 五年,江宁织造曹頫坐事当诛,公具表求宥,免死,籍没。 十年,乞休。允之。帝赋诗嘉曰:“两朝密勿重元臣,南平吴越西定秦。钟鼎功名悬日月,丹青事业画麒麟。” 十三年八月,帝不豫,诏公曰:“皇考临崩,教朕与诸兄弟以父事公,言公薨,当谥文正,不意朕先...

古时秋后处决
1.关于秋后问斩 早在汉代起便有"秋冬行刑"的规定,除谋反、谋大逆等罪犯即时处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进行。隋唐以后,重案要案一般需中央复审复核,死罪更要多次复奏后由皇帝亲笔勾决。明清两代又引入了"秋审""和"朝审"制度。每年霜降后十日,三法司同三品以上高官会审京畿附近的...

怀远县13345858107: 六扇门里面都有什么职位? -
徵终草铂: 六扇门指的是三法司衙门的合称.三法司衙门在明清时分别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元代指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宋代指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唐代只有大理寺和刑部,汉代指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以明朝为例,六扇门各部职位...

怀远县13345858107: “三堂会审”中的“三堂”是 什么意思? -
徵终草铂: 何谓“三堂会审”,这要从我国古代审判、监察制度谈起.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内部,有一个很重要的制约系统,即对官僚机构和官吏的监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在皇帝之下设置三个最重要的官职,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称...

怀远县13345858107: 三堂会审什么意思 -
徵终草铂: 三堂会审就是三个部门的最高长官同时、同地同场合审慧禅缺理同一件案件.按照今天的部门就是公安、检察、法院.一般为重大案件,或涉及敏感部分,如皇室内部案件.这要从我国古代审判、监察制度谈起.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内部,...

怀远县13345858107: 六扇门是什么部门 -
徵终草铂: 六扇门,指的是三法司衙门的合称.整个衙门外墙唯一的出入口就是位于中轴线正南方位的大门.这个大门也叫“头门”,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门洞,而是一座有屋顶的建筑物.这种屋宇式大门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点,它的形制受到法律、礼制的严格限制,无论多大的州县,大门都只能是三开间(建筑物正面的开间,两根柱子之间的横向空间为一间).每间各安两扇黑漆门扇,总共有六扇门,所以州县衙门也往往俗称“六扇门”.俗谚“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1],俗称衙门的差役、书吏之类的工作人员为“六扇门里的勾当”.[2]中文名六扇门别名三法司衙门性质机构来源古代俗语衙门六扇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怀远县13345858107: 刑部是做什么的?
徵终草铂: 刑部是中国古代最高司法机关,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刑部最早设立于隋朝,为“三... 明清两代,刑部与大理寺、都察院合称“三法司”,共同行使审判权.其中刑部的职...

怀远县13345858107: 古文中的大理寺是什么意思 -
徵终草铂: 掌管刑狱的官署,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北齐 开始设大理寺,历代至 清 皆相沿. 明 清 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的司法案件.

怀远县13345858107: 司法考试法制史之明代的司法制度有哪些内容?
徵终草铂: 1.中央司法机关 明清时期,中央司法机构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一改隋唐以降... 其一,奉旨行事,厂卫作出的裁决,三法司无权更改,有时还得执行.其二,非法逮...

怀远县13345858107: 古时大理寺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如何形成的?
徵终草铂: 大理寺 中国封建王朝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 始设于北齐,隋、唐以后皆沿其制... 它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凡刑部、...

怀远县13345858107: 大理寺卿 - 古代的“最高法院为什么叫大理寺”?
徵终草铂: 在古代案例中,常看到很多重要案件交由“大理寺”审判.它所作出的审判结果基本... 都察院会审的制度,俗称“三法司”断案. 决狱之权虽在刑部,如大理寺不同意,...

怀远县13345858107: 明朝的大理寺是在哪一年设立的?
徵终草铂: 大理寺为明朝的执法机关.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政府设立大理寺,命当时著名... 明代的大理寺同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三法司”负责审理国家的重大案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