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方如何机智应对袁公关于父亲政绩的提问?

作者&投稿:白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陈元方,出身于显赫的家族,父亲身为政府官员,使他从小就对人情世故和官场的狡猾有着深刻理解。有一次,有人试图通过诱导让元方评价当朝和他父亲,元方机智地避开锋芒,选择谈论古人,既表达了自己观点,又让对方无从下手(见《言语》之6:颍川太守问元方,元方分别以「高明之君」和「忠臣孝子」评价,巧妙地回应了对方关于『同心』之说的质疑)。他的应变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元方11岁时,面对袁公关于其父在太丘政绩的询问,他以自豪的口吻称赞父亲的政绩,认为父亲非常杰出。然而,袁公以轻松的口吻暗示自己可能也曾做过类似的事情,试图刁难元方。面对这个难题,元方的回答尤为巧妙(见《政事》之3):他引用周公和孔子的例子,指出即使不同时代,他们的为官之道并无师承关系,既维护了袁公的尊严,又保全了自己的立场,展现出了不卑不亢的风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关于陈元方的故事并非收录在专门讲述早慧儿童的《夙惠》门,也不是一般言论的《言语》门,而是被归入了记录官员施政方式的《政事》门,这表明后人对他的评价极高,认为此事具有深远的政治智慧和策略意义。


扩展资料

陈纪(129年-199年6月),字元方,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陈寔之子。享年七十一岁。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在当时并称为“三君”。遭父丧,哀痛欧血豫州刺史表上尚书,绘象百城,以励风俗。遭党锢后,累辟不就。董卓入洛阳,就家拜五官中郎将。纪不得已而到京师。累迁尚书令。建安元年(196),袁绍为太尉,欲让于纪,纪不受。拜太鸿胪,卒于官。纪子群尝谌子忠各誉其父公德,相争不决,质于祖父实。实道:“元方难为兄,季方(谌字)难为弟。”纪于遭党锢后,发愤著书,号曰《陈子》,凡数万言。




陈元方如何机智应对袁公关于父亲政绩的提问?
有一次,有人试图通过诱导让元方评价当朝和他父亲,元方机智地避开锋芒,选择谈论古人,既表达了自己观点,又让对方无从下手(见《言语》之6:颍川太守问元方,元方分别以「高明之君」和「忠臣孝子」评价,巧妙地回应了对方关于『同心』之说的质疑)。他的应变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在元方11岁时,面对袁公...

元方妙答原文
”陈元方回答说:“家父在太丘,对待强者,他用德行来安抚他们;对待弱者,则以仁爱相待,让他们感到安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他的敬意更加深厚。”袁公接着说:“我以前担任过邺令,也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我想知道,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仿你的父亲呢?”元方机智地回应道:“周公和孔子...

说说元方如何巧妙
元方:正直,机智,率真,明白事理,坚持原则

《陈元方候袁公》中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在哪里?
元方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1.出自:刘义庆《陈元方候袁公》2.原文: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

文言文《元方善对》意思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

陈元方候袁公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是什么?
袁公比较自负,问题刁钻。有意为难陈元方,元方机智应变,如此巧妙回答,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创作背景: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

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元方在面对他人的无理指责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用巧妙的方式为自己和家人辩护。这种聪颖和机智使他在应对困境时显得游刃有余。例如,当友人失约时,他没有直接指责对方,而是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样委婉而有力的话语来提醒友人,既表达了自己的...

元方是什么样的人
总的来说,元方是一个机智聪慧、善于应对、有远见卓识的人。他的这些品质使得他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这样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尤其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更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陈元方候袁公诗词鉴赏
袁公自视甚高,提问往往带有挑战性,如他曾问陈元方:“我曾担任邺令时,做过这样的事,不知是你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仿你父亲?”这个问题看似寻求答案,实则考验元方的机智。袁公并不真正关心答案,而是借此考验对方的应变能力。面对这样的刁难,元方展现出了出色的智慧。他回答说:“周公与孔子虽然...

世说新语元方的聪明机智主要表现在哪
《世说新语》陈元方的聪明机智主要表现在:面对事情不慌张,点明对方言行中的矛盾之处(不守信用)和无礼之处(对子骂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作品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银川市13888724345: 陈纪的故事三 -
璩诸丁络: 陈元方出身大家世族,父亲又是政府官员,对人情世故官场狡诈自小就看得非常清楚.曾经有人千方百计用言语诱导他评论当朝和自己的父亲,陈元方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会在对方用心险恶的情况下说出来,而是改评论古人,既不违心,又使...

银川市13888724345: 陈元方为了避免把袁公与父亲直接相比,他是怎样做的?
璩诸丁络: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银川市13888724345: <<周公不师孔子>>元方如何巧妙回答袁公的第二次提问 -
璩诸丁络: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讲出了“道不同”.

银川市13888724345: 陈元方年十一时,陈元方第二次答语有何巧妙之处?请简要说说 -
璩诸丁络: 巧妙地回答了袁公的问题.既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自己的父亲. 好处就是既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自己的父亲.

银川市13888724345: 陈元方舌辩袁公 -
璩诸丁络: 【译文】陈元方(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银川市13888724345: 陈元方年十一时本文体现了陈元方怎样的特点?结合文章内容 -
璩诸丁络: 应变机智,不卑不亢. 袁公有问就有答,而且回答得体,既夸奖了对方,又不贬低自己的父亲

银川市13888724345: 帮忙解下语文题
璩诸丁络: 1.(1)称赞,赞许 (2)效法 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银川市13888724345: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学生自己讲述的100个成长故事读后感 -
璩诸丁络: 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浮球之智;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 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 十三郎五岁朝天;唐刘晏七岁举翰林;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 秦甘罗,一十二岁身为宰相; 吴周瑜,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执掌六郡八十...

银川市13888724345: 《陈元方年十一时》中他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
璩诸丁络:[答案] 巧妙地回答了袁公的问题.既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自己的父亲. 好处就是既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自己的父亲.

银川市13888724345: 陈元方妙答袁公妙在哪里? -
璩诸丁络: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 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