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人物生平

作者&投稿:伯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柳永的生平~

白衣卿相柳永(987年—1053年),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生平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佑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词作极佳,流传甚广。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柳永的父亲是前朝的旧臣,归顺宋朝。少年柳永过得十分阔气,常常一郑千金。他很小就对婉约的词很喜欢,随口上手。当时的,范仲淹很是欣赏他的才华,劝他不要把才华浪费在艳词上一定大有作为,柳永没有听进去。后来,家道中落。柳永生活顿然陷进窘况,范仲淹一直帮助他。。。。。后来,柳永不得不卖文为生,很是凄惨。
在爱情上,柳永喜欢一个女子由于身份不配遭到家庭反对,范仲淹就为了帮助柳永把那女子收为义女才使他们结为夫妻,当,柳永遭人暗算,那女子为了救柳永牺牲了自己。柳永本打算再也不娶,后来,又遇一女子是范仲淹的义女。她一直很欣赏柳永的才华范仲淹又为了让柳永摆脱失意极力撮合柳永和她,柳永在拒绝多次之后被那女子的真诚所感到欣然结合。后来,那女子怀有身孕要生的时候,柳永收好友之邀去山顶观雪,他妻子不慎跌到,早产而死!!柳永悲痛中伤心的离开了人世。
死时柳永连下葬的银两都不够。还是他以前的要好的妓女们凑钱为他下葬的。当时~~~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 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或987年,任城;史无明确记载)。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
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 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 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 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柳永做《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
景德年间(1004—1007年),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苏州,作《双声子·晚天萧索》;不久入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追忆旧游 ,度过了青年时期的一段放浪生活。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开封)。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 ;清明,郊外踏青 ;端午,龙舟竞渡 ;汴京风情,纸迷金醉。 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 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 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 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
天禧二年(1018年),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或为虫娘)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 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惫,柳永作《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
天圣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师,汴京繁华依旧,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触目伤怀 ,柳永又离开京都,前往西北。
明道年间(1032—1033年),柳永漫游渭南,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不久,至成都,时田况知益州,锦里风流、蚕市繁华,柳永作词以赠。 出成都后,柳永又沿长江向东,过湖南、抵鄂州。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 ,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 ,授睦州团练推官 ,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 ,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 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
景祐元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 宝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作《煮海歌》,对盐工的艰苦劳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 庆历三年(1043年),调任泗州判官。时柳永已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绩,按宋制理应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选调”,遂有“游宦成羁旅”之叹。 秋,柳永进献新词《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语 ,不合圣意,改官投诉无果而终。 八月,范仲淹拜参知政事,颁行庆历新政,重订官员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诉,改为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山令。
庆历六年(1046年),转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游苏州,作词赠苏州知州滕宗谅。
皇祐元年(1049年),转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员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润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与世长辞。




王永生的人物生平
王永生,1957年出生在河南林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哇声落地的他,刚降人世就置身在“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艰苦生活之中。挣扎至懂事之年,他目睹了父辈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开辟红旗渠的壮丽险景,从此,年幼懂事的他,萌生了战胜贫穷,创造新生活的念想。当改革开发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时候,王永生开始...

永野修身的人物生平
高知县士族永野春吉第四子。和山下奉文和泽田茂一样都是山内藩出身的。明治初年高知县海南中学毕业,1900年毕业于江田岛海军兵学校28期毕业(在105人中名列第二,由于首席波多野贞夫后来一直是在兵工厂坐到技术中将,所以他是事实上的首席)。1904年以大尉军衔参加过日俄战争,作为重炮队射手参加了...

南朝书法家、僧人智永简介,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有何特点
人物生平 智永,陈、隋间僧人,名法极,姓王,会稽人,善书法,尤工草书。为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之后。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称“永禅师”。常居永欣寺书阁,临池学书。闭门习书三十年。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在永欣寺书阁上潜心研习了30年。智永妙传家法,精力过人,隋唐间工书...

爱新觉罗·永璂,爱新觉罗·永璂,十二子
我们也由此可见乾隆帝并不怎么喜欢永璂,大概是他既没有什么专长,又是讨厌的乌喇纳喇废后之子的缘故。 直到数十年后的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永璂才被追封为多罗贝勒并过继永瑆第四子绵偲为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永璂 爱新觉罗·永瑆的家族人物 一、家族成员 1、父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母淑嘉皇...

永明延寿禅师简介
他三十岁出家后,入天台山向当时吴越国高僧德韶国师学禅,为德韶所器重,于是密授玄旨,得传法嗣。后周广顺二年(952),迁遁雪窦山传法,一时四方僧众纷纭而至,使雪窦成为中国禅宗参学的一处重要场所。住雪窦山期间,这处佛国胜地,使延寿的佛学修养达到全新的高度。永明延寿禅师的人物生平 当年,...

完颜永济的人物生平
完颜永济自幼懦弱,平庸无能,心无卓见,识人、理政能力皆弱,但却在世宗、章宗和朝臣面前,表现出一副持重老成和与世无争的样子。大定十一年(1171年),完颜永济被封为薛王。同年,进封为禭王。大定十七年(1177年),授世袭猛安。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

钮永建的人物生平
1904年,永建任龙州边防大营总文案兼边防教导团总理。1905年秘密加入同盟会。1906年,调任桂林兵备道帮办兼筹办广西讲武堂及陆军小学总监,以训练新军为掩护,改良省军,组训新军,暗助西南边疆的革命起义,从事反清活动,为广西培养了大量的革命军事和政治人才,李宗仁、白崇禧等均为其学生,永建因此成为新...

叶问妻子张永成简介及怎么死的?
死因:病逝。人物简介如下:张永成,咏春拳宗师叶问的妻子,是清末支持维新变法的外交官张荫桓的后辈亲属。按儿子叶正的访问所述,张永成与叶问两人结婚后,共生下七名子女,可惜三个夭折了,剩下四个分别为叶准、叶正、适伍、适吴。1950年与女儿一同到香港领取身份证后返回佛山 无奈中英同时于1951年元旦...

金永春的人物生平
从事教育工作52年期间,在每一不同岗位上积极响应工作的需要,拼命地开展工作,从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实际工作中认真钻研业务,突出完成教学任务,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1956年度开始1959年度为止,除继续负责科任任务外,兼做学校宣传工作,办好全校黑板报和校刊《萌芽》,同时活跃地开展“文学中心”活动,...

吕永中的人物生平
1986年,吕永中考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的设计教育受包豪斯影响很大,现代主义和国际思潮涌入中国,现代的设计方法让他很受裨益。1990年,吕永中以专业最优的成绩破格留校任教,开始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在同济大学任教期间,吕永中编纂设计专业教科书...

呼兰区13273386887: 柳永具体的生活年代及生平、成名作 -
巧马盐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 《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呼兰区13273386887: 柳永的生平事迹 -
巧马盐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

呼兰区13273386887: 柳永生平事迹 -
巧马盐酸: 柳永的父亲是前朝的旧臣,归顺宋朝.少年柳永过得十分阔气,常常一郑千金.他很小就对婉约的词很喜欢,随口上手.当时的,范仲淹很是欣赏他的才华,劝他不要把才华浪费在艳词上一定大有作为,柳永没有听进去.后来,家道中落.柳永...

呼兰区13273386887: 柳永的资料 -
巧马盐酸: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一作乐安)人.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今人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 (987),卒于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他的文学活动期间约略相当于仁宗朝(1023~1063)...

呼兰区13273386887: 柳永生平 -
巧马盐酸: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年轻时,常出入歌妓馆,为乐工歌妓撰写歌辞,因而被达官贵人所不齿,屡试不第.于是他索性放浪于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以填词为专业.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考取进士,做过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世称柳七,柳屯田.他一生穷愁潦倒,独以词著称于世,最后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呼兰区13273386887: 柳永的简介 -
巧马盐酸: 柳永简介 柳永(约有980~约定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仁宗景佑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愁潦倒,处事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在...

呼兰区13273386887: 柳永人生经历 -
巧马盐酸: 一、少年识词 公元978年,宋朝皇帝派人将软禁的南唐皇帝李煜毒死,南唐终被宋所灭.柳永便出生在南唐降臣柳宜之家,柳宜身为降臣,但对旧主仍念念不忘: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遥祝祭旧主,又恐授人把柄而遭当今皇帝的残杀,从而畏畏...

呼兰区13273386887: 介绍一下宋朝词人柳永的生活年代背景和他的生平 -
巧马盐酸: 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

呼兰区13273386887: 有关柳永的诗与生平 -
巧马盐酸: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

呼兰区13273386887: 谁知道北宋时期大词人柳永的一生 -
巧马盐酸: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佑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 少年柳永混迹于巷陌中,51岁时,柳永终于及第,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