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笔记

作者&投稿:平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要点
在《齐桓晋文之事》的学习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通假字。例如,"无以,则王乎"中的"以"通"已",表示停止;"然则废衅钟与"中的"与"通"欤",用于疑问语气。"王说"的"说"通"悦",表示高兴,而在"为长者折枝"中,"枝"通"肢",可能是指折断树枝的义项。在古汉语中,有些词的古今意义有所变化。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如下:1、诸:兼词,"之乎"的合音。2、孝、悌:恭敬父母是孝,尊敬兄长是悌。3、已通"矣",确定语气。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译:我并不是吝惜我的财物才用羊来替代牛啊,百姓说我吝惜是合适的。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
《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作者是孟子(前372—前309),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背景: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字词:一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有哪些?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如下:1、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2、异,意动,对……感到奇怪。3、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译:我并不是吝惜我的财物才用羊来替代牛啊,百姓说我吝惜是合适的。4、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译:用这样的做为,来求取那所想要的...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实词虚词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实词虚词:一、之,代齐桓晋文之事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未之闻也,即未闻之也的倒置(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可译为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二、之,代保民而王的人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莫之能御也,即,莫能御之也,句式同上。没有人能阻挡他(保民而王...

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指的是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迹,他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举措,成就了各自的辉煌。一、齐桓公的事迹 齐桓公,春秋第一霸主,他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第一强国。他任用管仲进行政治改革,提倡尊王攘夷,发展生产,保护工商业者利益,从而使齐国经济...

齐桓晋文之事的翻译,还有知识点(全的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 【翻译】: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齐桓晋文之事注释
齐宣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篇章,他是田氏的后裔,名为辟疆,曾于公元前342年至324年担任齐国君主。齐宣王仰慕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他们以霸业闻名诸侯,宣王想效仿他们,故向孟子询问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孔子的弟子孟子,以其儒家学说,强调遵循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的仁政之道,而非...

《齐桓晋文之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3、他的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

齐桓晋文之事
1、原文:《齐桓晋文之事?【作者】孟子及弟子【朝代】先秦2、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

尚卖19773312486问: "齐桓晋文之事"游说技巧的大总结(有三大特点) -
东山县迪艾回答:[答案] 孟子游说技巧: 1. 因势利导:孟子明白齐宣王的心理,不直斥其非,而是根据对方的经历来设问,引导其思考,然说明事理 2. 层层推进:由浅入深,逐步解说,使宣王明白「保民而王」、「不忍之心」、「不能」与「不为」、「推恩」的道理 3. 善...

尚卖19773312486问: 急!齐桓晋文之事 重点词语解释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齐桓晋文之事 重点词语解释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要全部的急!谢谢 -
东山县迪艾回答:[答案] 一 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 以 通 “已 ”, 停止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 与 通“ 欤” , 语气词, 表疑问3、王说 :说 通“ 悦 ”, 高兴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

尚卖19773312486问: 齐桓晋文之事 文中所说的“不为”和“不能”指的是什么?二者有哪些异同? -
东山县迪艾回答:[答案] 不为:不去做(可以做到) 不能:无法做到(能力有限) 望采纳.

尚卖19773312486问: 齐桓晋文之事的问题,急上加急!有几个关于这篇课文的问题,1.齐宣王为什么要问“齐桓晋文之事”?2.孟子希望齐宣王如何做?3.孟子为什么说齐宣王可以... -
东山县迪艾回答:[答案] 1.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2.孟子希望齐宣王接受他所提出的意见,施行王道的仁政.3.齐宣王听见孟子说他可以做到保民而王天下,反问孟子说,你怎么知道我可以?齐宣王也许听了这句话,相...

尚卖19773312486问: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 -
东山县迪艾回答:[答案] 比喻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巧妙地把“霸道”的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观...

尚卖19773312486问: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人政的内容 -
东山县迪艾回答: 《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说服齐宣王施行保民的仁政的言论.说明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在于制民之产.这是全篇的章旨. 孟子的保民和...

尚卖19773312486问: 《齐桓晋文之事》 -
东山县迪艾回答: 一 通假字 无以,则王乎 以 通 已 , 止 王说 说 通 悦 , 高兴 刑于寡妻 刑 通 型 , 做榜样 盖亦反其本矣 盖 通 盍 , 何不 反 通 返 , 可得闻与 与 通 欤 , 语气词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 通 途 , 皆欲赴愬于王 愬 通 诉 , 跑来申诉 无不为已 已 通 ...

尚卖19773312486问: 《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用了哪些比喻?用比喻有哪些作用? -
东山县迪艾回答: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而这沉雄豪宕的气势,又得力于文...

尚卖19773312486问: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 -
东山县迪艾回答: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对方的心理,诱使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