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

作者&投稿:表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简介:

《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作者是孟子(前372—前309),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背景: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字词:

一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3、王说:说通“悦”,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了。

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

10、无不为已:已通矣,语气词,表示感叹。

11、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陷害。

1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二、古今异义

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

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

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齐桓晋文之事的翻译,还有知识点(全的
齐桓晋文之事的翻译,还有知识点(全的 翻译要准确,知识点要全,没错误的... 翻译要准确,知识点要全,没错误的 展开 1个回答 #热议# 该不该让孩子很早学习人情世故?★偶ài俊杰 2008-10-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齐桓晋文之...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的文章和译文
1、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

高三语文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译文
高三语文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的名篇,突出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三语文必修五《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

齐桓晋王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翻译 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跟我讲讲吗?”孟子说:“孔子的弟子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人,所以后世失传了,我也没有听说过。如果不能不说,那还是说说王道吧。” 齐宣王问:“要有怎样的德行才能实行王道呢?” 孟子答:“通过安抚百姓称王,没有谁可以抵御得了。” 齐宣...

齐桓晋文之事章注释译文
文章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讲述了齐宣王向孟子询问齐桓晋文公称霸之事,并试图效法他们。齐宣王关心如何具备施行王道的品德。孟子通过齐宣王对牛的怜悯故事,强调了施行王道的仁心。孟子指出,宣王虽被误认为吝啬,但他内心出于不忍,这正是王道仁政的体现。孟子进一步解释,实行王道的关键是推己及...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的原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

悦读经典之《孟子·齐恒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重要片段——《孟子》“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

齐桓晋文之事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齐桓晋文之事》 中心思想是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宣王询问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孟子回应说孔子门徒未提及这些,但可以转向讨论如何行王道。他认为保民是王道的根本,而齐宣王表示自己也有保民之心。孟子通过齐王与胡龁的对话,展示了王道的仁心,即使在小事上也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他认为,若君王能推恩于百姓,如同齐王对牛的怜悯,那么天下可轻易...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齐宣王询问孟子关于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孟子回应说,孔子的门徒并未详细讨论过这些事,因此后世没有流传。齐宣王接着问,什么样的德行才能称王。孟子回答,真正能称王的,是保护百姓。宣王自问是否有能力保护百姓,孟子肯定了他的能力,并通过讲述齐王在牵牛事件中的表现,说明他内心深处的仁爱足以称王...

仁怀市13366498146: 急!齐桓晋文之事 重点词语解释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齐桓晋文之事 重点词语解释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要全部的急!谢谢 -
荆物芬司:[答案] 一 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 以 通 “已 ”, 停止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 与 通“ 欤” , 语气词, 表疑问3、王说 :说 通“ 悦 ”, 高兴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

仁怀市13366498146: 齐桓晋文之事 文中所说的“不为”和“不能”指的是什么?二者有哪些异同? -
荆物芬司:[答案] 不为:不去做(可以做到) 不能:无法做到(能力有限) 望采纳.

仁怀市13366498146: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 -
荆物芬司:[答案] 比喻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巧妙地把“霸道”的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观...

仁怀市13366498146: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阐述的政治观点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 -
荆物芬司:[答案] 答案: 解析: 阐述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政治观点,表现了“民贵君轻”、“得民心斯得天下”的民本思想.

仁怀市13366498146: <齐桓晋文之事>重点字词解释 -
荆物芬司: 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同“已”,止 2、王说:同“悦”,高兴 3、刑于寡妻:通“型”,作榜样 4、为长者折枝:通“肢”,肢体 5、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6、可得闻与:通“欤”,语气词 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通“途” ...

仁怀市13366498146: "齐桓晋文之事"游说技巧的大总结(有三大特点) -
荆物芬司:[答案] 孟子游说技巧: 1. 因势利导:孟子明白齐宣王的心理,不直斥其非,而是根据对方的经历来设问,引导其思考,然说明事理 2. 层层推进:由浅入深,逐步解说,使宣王明白「保民而王」、「不忍之心」、「不能」与「不为」、「推恩」的道理 3. 善...

仁怀市13366498146: 高考文言文知识常考点
荆物芬司: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 《齐桓晋文之事》通“薆”,隐蔽、隐藏 动词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仁怀市13366498146: 齐桓晋文之事的问题,急上加急!有几个关于这篇课文的问题,1.齐宣王为什么要问“齐桓晋文之事”?2.孟子希望齐宣王如何做?3.孟子为什么说齐宣王可以... -
荆物芬司:[答案] 1.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2.孟子希望齐宣王接受他所提出的意见,施行王道的仁政.3.齐宣王听见孟子说他可以做到保民而王天下,反问孟子说,你怎么知道我可以?齐宣王也许听了这句话,相...

仁怀市13366498146: 《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用了哪些比喻?用比喻有哪些作用? -
荆物芬司:[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而这沉雄豪宕的气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