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之法启示

作者&投稿:伍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鞅立木译文
2、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民信之,卒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 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初中历史考试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的积极意义
总的来说,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的积极意义在于通过法律的公正执行来维护社会稳定与秩序、保障国家强大与繁荣、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树立君主权威与中央集权。这些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建设法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法治–国之信仰
        法者,国之重鼎,邦之根本,民之利器。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国家宪法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不仅是展示中国法治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开展全民普法、推动全民守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法,是一面旗彰...

《韩非子五蠹》从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论证了治理国家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有变易,即“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决不能盲目地“法先王”的道理,同时也提出实际的权势比空头的仁义更有效的看法。这些看法,体现了韩非以法治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反对“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作者善于从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分析中引出结论。如从上古...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为现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出自:战国 韩非子《韩非子·五蠹》原文选段: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译...

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
宋自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政权以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一直贯彻执行的总原则就是: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防弊”,顾名思义是指防止弊政,而防弊的关键在于“防”,即预防,所谓“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就是这个道理。到了太宗朝,在“防”的基础上,又对这一总原则加以发展、...

古人立国,以测天为急,察悬象之运行,示人民以法守意思的现实意义?_百度...
古人立国,以测天为急,察悬象之运行,示人民以法守,这一古代治国理政的理念,体现了对天文观测与法律意识的重视。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从科学角度、社会角度还是道德角度来看,都能够找到其重要性和启示。从科学角度来看,测天和察悬象的行为代表了古代人对宇宙规律和自然现象...

中华武德文化的内容是什么?
“五事七计”是其安国之大经。欲安国就不能不重视养兵用战,孙子在其兵法首篇首句即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与《管子》的“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是一脉相承的。“兵”是“安国”的手段;“安国”是“兵”之目的,是最终的价值目标。所以,“安国”之日,也就是军人...

法国的历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老牌的英法,面对三种类型的新生对手,惶惶如丧家之犬,忽忽如惊弓之鸟,只是消极持守,惟恐生变.国联的产生及二战后联合国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这种时代需求性.新生的力量渴求进行利益的再分配,旧有的既得利益所有者顽强反抗,导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和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然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无力进行一场决定性的大战,...

...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
实行君主立宪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成立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的国家,君民一起治理国家,实现民主,国家哪有不强盛的道理?

东野沈15217732364问: 鲁国之法·····中,对孔子言行的看法 -
甘孜县风湿回答: 赞同.由于认识的差异,人的善行也是有各种层次的,从人数上看,每个层次的人数应该可以组成一个金字塔式结构.如果不能发挥更多人的善的力量,而只依靠少数人的所谓更加高尚的善行,那么善的力量和对国民及社会的作用仍然是微乎其微的.所以为每个人都能走在向善的路上,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够愿意成为做好事不求回报的人. 榜样的力量和作用则是不能忽视的,所以孔子更加赞同行善会的回报的作法.当然不能离开当时鲁国百姓还很贫穷这样的国情来谈论孔子的观点,毕竟子贡还算个有钱人,是个不需要依赖奖励而做好事的人.更多的百姓则不是这样了.为他人做好事而大幅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这实在不是大众的认知水平和道德水平所在了.

东野沈15217732364问: 关于子贡赎人和子路救落水者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怎样才是对的?下面有“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可以进一步说明: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 -
甘孜县风湿回答:[答案] 子路的行为是对的,子路的行为是在倡导一种规则,即善有善报,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子贡的行为是错的.报销赎金是国家为达到救赎国人而制定的一种规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子贡那样的觉悟,一旦子贡作出这个榜样,那么这条规则就会被...

东野沈15217732364问: 文言文鲁国之法的意思 -
甘孜县风湿回答: 一、译文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补偿金. 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

东野沈15217732364问: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 -
甘孜县风湿回答:[答案] 孔子的看法是站在群众利益上考虑的 可以体现出孔子的深谋远虑 孔子考虑事情多方面 他善于把握人心 知道人心“贪”的一面

东野沈15217732364问: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失子贡做了什么事? -
甘孜县风湿回答:[答案] 鲁国有规定,赎买在国外当奴隶的鲁国人,费用可以报销.子贡非常有钱,赎买鲁国人却不去报销,自以为是义举,孔子知道后却指出子贡的做法会使这项政策无法继续下去,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像子贡那样有钱,可以承担这一笔费用,但是每个人却都...

东野沈15217732364问: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 译文 -
甘孜县风湿回答:[答案]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鲁国的)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到鲁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

东野沈15217732364问: 《吕氏春秋》中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
甘孜县风湿回答: 鲁国的法令规定,鲁国人在别的诸侯国给人当奴仆,可以 赎出他们的,允许从国库中支取金钱.子贡从别的诸侯国赎出 做奴仆的鲁国人,回来却推辞而不支取金钱.孔子说:“端木 赐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不会再赎人了.”支取金钱,对品 行没有伤害,而不支取金钱,就不会有人再去赎人了.子路解 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个人拿着牛来酬谢他,子路收下了牛. 孔子说:“鲁国人一定会救溺水的人了.”孔子可以从细小的地 方看到结果,这是因为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观察得远啊.

东野沈15217732364问: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失 -
甘孜县风湿回答: 鲁国有规定,赎买在国外当奴隶的鲁国人,费用可以报销.子贡非常有钱,赎买鲁国人却不去报销,自以为是义举,孔子知道后却指出子贡的做法会使这项政策无法继续下去,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像子贡那样有钱,可以承担这一笔费用,但是每个人却都有羞耻之心,有子贡的行为先在,后面的人就会耻于向诸侯报销花费,这样愿意为鲁国赎买奴隶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果然时间一长,人们对在国外当奴隶的鲁国人就不闻不问了. 子贡的行为等同与将道义与道德绑架在一起,最终毁掉了一个良好的制度. 手机回答问题不容易,谢谢楼主 :)

东野沈15217732364问: 子贡赎人子贡赎人的原文和寓意 -
甘孜县风湿回答: 子贡赎人是《老子》中的一句话,原文是“子贡赎人,财物贵于生命”,意思是说,财物比生命更重要,所以要把财物用来赎人.这句话的寓意是,要把财物用来拯救他人,而不是自私地追求财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