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劝谏李世民的话

作者&投稿:希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魏徵劝唐太宗对于臣下不可太过于信任。原句是什?
全文翻译如下: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出处: 《旧唐书·魏徵传》,唐贞观十七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译文:“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

魏征直言劝谏,对“贞观之治”的最终形成都起到了哪些不可忽视的...
其实想知道魏征对于贞观之治的具体贡献,可以看看《贞观政要》,这里面非常详细阐述了贞观之治和魏征的思想之间细细缕缕的关联。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魏征的谏言太多了,不过总结起来,我觉得就是劝谏李世民要以百姓为主,要远离小人,...

魏征劝谏太宗的文言文怎么翻译?
太宗忧国文言文的翻译如下: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

李世民有多惧怕魏征?魏征是如何劝谏李世民的?
但是,魏征的眼睛可不瞎,在远处便看见了李世民把玩鹞鹰,还将它藏入怀中。对于魏征来说,他的职责就是辅佐李世民,其中便包括劝谏李世民不当的言行举止。而李世民如此喜爱这只鹞鹰,往小的说,是李世民的私人爱好,往大的说,怕李世民会沉迷于此,玩物丧志,就会牵扯到整个江山社稷的安危。但李世民毕竟是...

用来劝谏庄宗的例子
用来劝谏庄宗的例子如下:1、在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他曾经犯了一个错误,导致国家陷入了危机。当时,他贪图享乐,疏忽了国家大事,使得国家财政赤字,民不聊生。但是,他身边有一位忠诚的大臣魏征,时刻提醒他,劝谏他改正错误。2、魏征常常对唐太宗说:皇上,您不能沉溺于享乐,忘记了自己...

要一些有趣的故事关于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忽然一拳砸在案几上,怒喝道:“这个德参,难道国家不征一个人,不收一斗租,宫女都不留头发,他才称心如意吗?” 侍中魏徵拿过中牟县县丞皇甫德参的奏章,只见上面写道:“修筑洛阳宫,是劳顿百姓;收缴地租,是滥征赋税;普通女子以梳高耸的发髻为时尚,是受宫内的影响。” 魏徵劝谏说:“陛...

古代大臣谏言的故事
淮安王李神通惭愧而退,其他大臣也无话可说。 房玄龄为人非常谦虚谨慎,对于论功行赏的事深感不安,便对唐太宗说:“陛下将臣排第一,臣心里很不安。” 唐太宗回答说:“从前汉高祖封赏大臣,萧何在最前面,你就像是朕的萧何,功列第一,理所应当。王者公正无私,才能得人心。朕和大臣们每天吃的穿的,都来自于百姓,...

魏征直言劝谏唐太宗,有哪些具体内容?
在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后,魏征为唐太宗提出个人生活、思想修养、为政之道等方面的建议,主要包括:生活上戒除奢靡,思想上戒骄戒躁,政务上勤勉谨慎,纳谏上兼听则明,赏罚上分明有度。魏征提出的这些建议,有些具体含义和做法可能因时代变化而变化,但...

《唐太宗知错怀鹞》主要内容
原文 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魏征),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译文 唐太宗得到一只鹞鹰,极其漂亮,私下里(在内宫,非朝堂)把鹞鹰架在胳臂上玩,看到魏征来了,就把鹞鹰藏在...

厍树19220966174问: 以史为鉴......这句名局的作者是 -
烈山区菲特回答: 魏征劝谏李世民的话!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段话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征的故事.大臣魏征,能直率的向唐太宗提意见,经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见,唐太宗也因为能听取正确意见,所以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唐朝出现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魏征病死后,唐太宗痛哭失声,非常悲伤,下令为魏征立碑,亲自撰写碑文并亲笔书写.太宗时常想念魏征,感叹的对群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把魏征比作是一面镜子.

厍树19220966174问: 魏征给唐太宗的谏言 -
烈山区菲特回答: 《谏太宗十思疏》

厍树19220966174问: 求魏征正面上谏唐太宗的文言文与分析要正面上谏,不是婉转的 -
烈山区菲特回答:[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

厍树19220966174问: 有谁知道敢于直言的历史名人的故事?一定要是故事! -
烈山区菲特回答:[答案] 敢于进谏的魏征 在中国历史上,唐初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发脾气,他也毫不畏惧,照旧慷慨陈词. 唐太宗对魏征是既赏识又敬畏的.魏征病...

厍树19220966174问: 唐太宗罢朝之后说:“会须杀此田舍翁(魏征).”的那一次,魏征谏了些什么使得太宗如此生气?进谏的过程越详细越好. -
烈山区菲特回答:[答案] 又有一次,李世民“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资治通鉴》卷193,贞观二年十月)李世民也有按捺不住的时候,一次罢朝回宫,怒气冲冲地说:“会须杀此田舍翁”.长孙皇后问要杀谁?李世民说,杀...

厍树19220966174问: 李世民畏魏征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 ① 威.尝谒告 ② 上冢 ③ ,还言于上曰:“... -
烈山区菲特回答:[答案]小题1:(1) 善于、擅长 (2)有时 (3)完成、结束 (4)停止 小题2:D 小题3:.(1)善于扭转人(君主)的心意.(2)魏征奏禀公事故意很久都不停止. 小题4:魏征奏禀公事故意很久都不停止,借此劝谏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小题1: 点...

厍树19220966174问: “《资治通鉴 唐纪》中魏征向唐太宗李世明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个观点对你有什么启示?” -
烈山区菲特回答: 广开言路,虚怀纳谏, 对我的启示就是要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虚心听取身边人的意见,好的坏的博纳众长最后自己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怀有一个谦虚的心. 以上是我各人的看法 资治通鉴 唐纪 略看了一二 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采纳

厍树19220966174问: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是魏征说的. -
烈山区菲特回答: 魏征劝诫唐太宗励精图治,以前朝历史为戒,使太宗从中感悟到了为君之道.

厍树19220966174问: 古代贤臣向皇帝进谏的例子 -
烈山区菲特回答: 魏征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这是他的可贵之处.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征每次向我进谏时,只要我没接受他的意见,他总是不答应,不知是何缘故?”未等长孙无忌答话,魏征接...

厍树19220966174问: 魏征用什么方法劝谏唐太宗,使其最终放弃了征中男服兵役的决定
烈山区菲特回答: 因为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皇帝下达的命令通过门下省时觉得不合理可以驳回不执行,防止皇帝犯错误,魏征认为太宗的这种兵役方法是竭泽而渔,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所以便把这个诏令驳回了,唐太宗也无可奈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