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夸张吗

作者&投稿:昔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峡郦道元写的是哪三峡呢?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

《三峡》全文注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zhì yú xià shuǐ xiāng líng ,yán sù zǔ jué 。huò wáng mìng jí xuān ,yǒu shí cháo fā bái dì ,mù dào jiāng líng ,qí jiān qiān èr ...

《三峡》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峡》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寓情于景,文末以忧伤的渔歌作结,表现了“山水秀美,但贫穷依旧存在”的思想感情。《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

三峡考点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正面写山高大绵长,“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写山高大绵长。③动静结合。如静态写山,动态写水。④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山高峻挺拔。“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运用对偶侧面写水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三峡》文言文 全文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隐天蔽日的隐是什么意思
3、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的翻译
翻译如下文所示: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

《三峡之秋》阅读题参考答案
1、三峡秋天总的特征是___(从文中摘要填空)答案:成熟。2、本文在写法上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转移观察点并选择富有特征的典型景物,多角度表现三峡之秋的各自情态。请你根据选文填空。选文描写三峡秋天的早晨、中午和下午的景色,分别突出了它___、___、的特点,多角度表达了作者___。答案:明丽、热...

三州人文言文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写。 3. 三顾草庐文言文及翻译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怎么翻译的
原句: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句: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原文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

戏康13794833699问: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
绥江县愈美回答:[答案] 夸张. 作用是强调岩嶂的广度和高度.

戏康13794833699问: 三峡 郦道元中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急~~~~~明天用…… -
绥江县愈美回答:[答案]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用了夸张.山峰重重叠叠,把天遮住了,把云掩住了.

戏康13794833699问: 重岩叠嶂,隐天避日,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 -
绥江县愈美回答: 夸张!!!!!!! 使表现力更强!!! 读者感受更深!!!

戏康13794833699问: 三峡 郦道元中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
绥江县愈美回答: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用了夸张.山峰重重叠叠,把天遮住了,把云掩住了.

戏康13794833699问: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
绥江县愈美回答: 夸张的修辞方法.作用是强调岩嶂的广度和高度.

戏康13794833699问: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木有用修辞手法 -
绥江县愈美回答: 夸张 隐天蔽日:把天遮住,把太阳也挡住了.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

戏康13794833699问: 《三峡之游》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 -
绥江县愈美回答: 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作者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变现三峡山的高耸.《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

戏康13794833699问: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景物特点是什么 -
绥江县愈美回答: 额,“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从正面写出山的“峻”

戏康13794833699问: 郦道元的三峡中或的解释 -
绥江县愈美回答: 中文言文全解(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三峡》全解【课题】 27. 三 峡【题解】选自《水经注》.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qú)塘峡、巫(wū)峡和西陵峡.【作者】郦(lì)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zhuō...

戏康13794833699问: “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
绥江县愈美回答: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出处:北魏·郦道元《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