遽伯玉使人于孔子

作者&投稿:郴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解释一下"遽伯玉".,谢谢
蘧伯玉:名瑗,长坦县伯玉村人,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蘧伯玉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孔子与善者,于齐晏婴,于郑子产,于卫伯玉。孔子几次适卫,多居蘧伯玉家,可见孔子与伯玉相交之厚。伯玉笃行不倦,慎德深思。一次,他使人到孔子那里,孔子问:“夫子(指伯玉)何为?”对曰:“夫人欲 寡其过...

14.36 公伯寮愬(sù)子路于季孙。
孔子的回答呢,就是不是说我的名气不被人了解,而是我真正立足的东西,大部分人并不知道。 就像前几章,有一个是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问他,他回答说: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一句话让孔子赞叹不已,就说到了点子上去。而我呢,很少有人能够说出我真正在意的东西,到底在意什么呢?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

请问春秋时期的蘧伯玉是谁?
蘧伯玉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孔子与善者,于齐晏婴,于郑子产,于卫伯玉。孔子几次适卫,多居蘧伯玉家,可见孔子与伯玉相交之厚。伯玉笃行不倦,慎德深思。一次,他使人到孔子那里,孔子问:“夫子(指伯玉)何为?”对 曰:“夫人欲 寡其过未能也。”使者出,孔子曰:“使乎!使乎!”既赞伯玉之...

君子在志不在形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追求的目标在于内心的志向,而不在外表的打扮。这是一句描写君子表现的话。君子修身修德,志在成就仁德,其心中没有私心杂念,所以不为外物所惑,所累,箪食饮水心中的志向一样坚定,更不注重外表打扮。这就是君子在志不在形的含义。我对这句话的看法:有人说过,人生有三大...

论语中有什么句子可以体现出思辨性?急求!!!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

长垣古代有多少名人了,具体名字叫什么
并有惊的人记忆力,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的事,即一岁就记很多的事。他又经常鞭策自已,《庄子、则阳篇》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说他年已60岁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他和孔子交往其密,孔子多次到魏国去都住蘧伯玉家。《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记述:“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

春秋时期的蘧伯玉每天做一件事 孔子看了对其赞叹不已
有一天,蘧伯玉派人来拜望孔子,孔子向来人询问蘧伯玉的近况,来人回答说:“他正设法减少自己的缺点,可却苦于做不到。”来人走后,孔子对弟子说:“这是了解蘧伯玉的人啊。”蘧伯玉每一天都思考前一天所犯的错误,力求使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他每一年都要思考前一年的不足,到了五十岁那年,仍然在思考之前所犯的...

求论语中所有的“问”字所在的句子,越详细越好哦。拜托了。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子路问君子...

孔子的名言。
14.25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14.26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之过其行。”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善言善语
善言善语:(1)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曰:“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

邗段13038361450问: 翻译下面文言文 蘧伯玉⑴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⑵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
蒸湘区艾达回答:[答案] 蘧伯玉派一位使者访问孔子.孔子给他坐位,而后问道:“他老人家干些什么?”使者答道:“他老人家想减少过错却还没能做到.” 使者辞了出来.孔子道:“好一位使者!好一位使者!” ⑴蘧...

邗段13038361450问: 蓬伯玉使人于孔子 是论语哪一章 -
蒸湘区艾达回答: 出自论语宪问篇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求采纳(*/ω\*)

邗段13038361450问: 论语宪问 十四 -
蒸湘区艾达回答: 由于《论语》对人物言行的时间和背景都没有交代,很多记载后人就不知道是在什么场合下发生的,这件事情也是这样.遽伯玉在当时应当是位名人,从史料来看,孔子到卫国后在他家里住过.这件事很可能是发生在孔子第二次到卫国,遽伯玉派人来探望.孔子可能是出于客套,待来人坐下后,随口问了一句“夫子何为”.没想到来人回答“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中想必出乎孔子的预料,惊讶的同时产生由衷的敬意,连声称赞“使乎,使乎”. 来人的回答之所以让孔子感动惊讶并产生敬意,恐怕不仅在于其回答内容的高明、得体,更重要的是其回答问题的态度认真严肃.如果孔子这里随便一问,他那里便随便一答,即使内容再高明、得体,也难以让人产生敬意.

邗段13038361450问: 夫子何为?《论语中蘧伯玉使人于孔子?论语》中蘧伯玉使人于孔
蒸湘区艾达回答: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让使者坐下后问道:“先生最近 在做什么?”使者说:“先生想减少自己犯的错误,但还没有做到.” 使者走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啊!”

邗段13038361450问: 蓬伯玉是什么时代的人 -
蒸湘区艾达回答: 蘧伯玉才对,春秋后期卫贤大夫,与孔子并世 论语中有他派使者慰问孔子的条目,看得出两人是互相欣赏的 原文“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邗段13038361450问: 关于<<论语>>宪问篇十四中的"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的注释. -
蒸湘区艾达回答: 【原文】子曰:“其言之不怍①,则为之也难.”【注释】①怍(zuò):惭愧.【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大言不惭,那他实践起来一定很困难.”【读解】说者容易做者难.所以,一个人说话一定要注意,大言不惭,夸夸其谈,把牛皮吹出去了却收不到口口,不能兑现,往往被人看白了.孔子关于言与行关系的论述在《论语》中收得很多,其基本 思想还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多做少说,先做后说.说到做到, 不说大话.

邗段13038361450问: 请解释一下"遽伯玉".,谢谢 -
蒸湘区艾达回答: 给你查的,自己看吧一、姓氏源流 璩(Q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宝饰为氏.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此物创始人的后代子孙遂以“璩”为姓,称璩姓.古人很看重玉,将玉的坚致、光采、纯粹、发声等来比喻人...

邗段13038361450问: 谁知道有姓氏:璩 -
蒸湘区艾达回答: 一、姓氏源流 璩(Q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宝饰为氏.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此物创始人的后代子孙遂以“璩”为姓,称璩姓.古人很看重玉,将玉的坚致、光采、纯粹、发声等来比喻人的品德,并且寄以吉...

邗段13038361450问: ...什么意思?这个话,原出《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蘧伯玉是春秋时卫国人.有一次,蘧伯玉派人到鲁国来看望自己的朋友孔... -
蒸湘区艾达回答:[答案] (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邗段13038361450问: 蘧伯玉 耻独为君子 -
蒸湘区艾达回答: 蘧伯玉以独自做君子为耻辱,你怎么君子之德的仁义当做自己的独有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