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八章核心

作者&投稿:漕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德经经典名句大全集
——《老子·德经·第四十八章》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老子·德经·第五十七章》 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德经·第四十六章》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老子·道经·第三十一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德经·第四十九章》 凿户牖以为室...

钦兔18475887405问: 道德经云:损之又损,乃至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 -
齐齐哈尔市格列回答: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学】:探求外物的知识.【日益】:增加. 【损】:减少. 这一章是讲修养论.在冥想中理解自然规律:【无为】.在探求外物知识的时候要不断的学习.在知识日益增加的同时,烦恼也随之增加.为此要减去烦恼,还要增加知识.就要自然而然的学,不要强求的学.要提高【无为】的能力,把【无为】能力日益提高.把烦恼【损】之又损,即减少又减少......最终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钦兔18475887405问: 何谓“为道日损”? -
齐齐哈尔市格列回答: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於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 ******************************************* 充实自身学问,要日日精进. 追求体悟大道,要日日减欲. 要不断的减损欲望,一直到无所住的境界. 当行事、作为皆无所住时,就无所不能; 也就是用天下间的自然法则去行无所住之事. 若是行事住相或有所得心(自己的欲求), 必无法将天下事处理得圆满.

钦兔18475887405问: 哪位能解释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怎么理解?有人说道家是讲无为的,讲自然的,是随心... -
齐齐哈尔市格列回答:[答案] 在下献丑了,只是在下的一点小小看法,供你参考.道家讲无为,其实古代甲骨文,无这个字类似于舞蹈的舞字,今天解释成没有的意思,其实没有其实就是没有,无为,为什么不用弗为呢?弗才是不的意思,或者用不为也成啊!其实无为是...

钦兔18475887405问: 取天下常以无事是什么意思 -
齐齐哈尔市格列回答: “取天下常以无事”意思是说,取天下之道,常在不妄为.其出处为《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这种思想强调的是无为而治,以不干扰、不压迫、不剥夺的方式治理国家,从而实现民众的自我教化,达到和谐有序的社会状态.

钦兔18475887405问: 《老子》第二章 第三十八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八章 第六十章的主旨 -
齐齐哈尔市格列回答: 老子《道德经》首章之尾句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形容“道”之深邃,为宇宙万物及其规律之总门户.作者在此以虔诚轻叩之态,译注和研究《道德经》,尝试以入“道”境,“以观其妙”.编写和出版本书,旨在:弘扬老子思想,...

钦兔18475887405问: 无为而无不为,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全文是什么 谁写的 -
齐齐哈尔市格列回答: 这些话都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

钦兔18475887405问: 请展开对《老子》第48章的讨论 -
齐齐哈尔市格列回答: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学,学问.或说专指政教、礼乐之学,或说专指以情欲日益为目的的有为之学.学问天天积累,越积累越多.闻道者刚好相反,对于细枝末节的知识愈益消损.老子认为,细节知识妨害对于道的精要的把握.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道”、“为学”是对立的,为学是一种经验认知,可以追求知识的不断增加,而为道靠的是直觉体悟,所以要贬损知识的干扰,“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最终才有可能得道

钦兔18475887405问: 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 -
齐齐哈尔市格列回答: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如果这 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然而 老子的哲学...

钦兔18475887405问: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么意思?
齐齐哈尔市格列回答: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常”.第一个“道”表示万事万物的真理,“可道”可以勉强命名为道.“恒”永恒不变,“非恒道”,不是那个永远不变的真理.意思是真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