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罚忠厚之至论苏轼

作者&投稿:边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孔安国传注文:“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苏轼误记为“赏疑从与,罚疑从去”,于是紧紧抓住这一题目,主要阐明古代的贤君赏善惩恶,都是本着忠厚宽大的原则,主张“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应试之文,佳作极少,但这篇文章却是佼佼者,有其鲜明特色。由于文章的题目出自《尚书...

《苏轼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

刑赏忠厚之至论原文及赏析
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原文赏析鉴赏
比如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要体现的“忠厚之至”的精神就和欧阳修的政治观念是一致的。 全文共五段。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劈头以感叹古代盛世刑赏忠厚之至开篇,颇有气魄。接着,作者概括古之贤君的作法是,只要谁有一点好处,就及...

《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译文与赏析或者是详解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 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 而...

《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译文与赏析或者是详解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成、康既没,...

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与不可赏也,则吾犹可以自解翻译
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与不可赏也,则吾犹可以自解;是北宋文学家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里的一句话,它探讨了刑罚与赏罚对于治理社会以及塑造人性品行的重要性。原文: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于斯民也。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日杀之,三。尧曰宥之,三。”的...
译文: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出处: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

苏轼《邢赏忠厚之至论》大致翻译
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於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於爵禄之所加,而不行於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於...

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轶事典故
《刑赏忠厚之至论》是苏轼二十一岁考进士的试卷文字。宋人曾作为逸话流传,说欧阳修主持嘉祐二年的礼部考试,请诗人梅圣俞阅卷,梅阅此文后以为有“孟轲之风”,荐于欧阳修。此时欧阳修门下士曾巩也在同试,他俩认为此文优异,可能是曾巩作的,欧阳修为了避嫌不敢定为第一,遂降为第二。但是文中所...

师佩17149114800问: 刑赏忠厚之至论的翻译文章 -
察隅县麦迪回答: 原文: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师佩17149114800问: 苏轼为什么写刑赏忠厚之至论
察隅县麦迪回答: 《刑赏忠厚之至论》,为宋嘉祐二年(1057)苏轼应礼部试的试卷.主考官欧阳修认为它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十分赏识,曾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文章以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施行刑赏以忠...

师佩17149114800问: 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轶事典故 -
察隅县麦迪回答: 《刑赏忠厚之至论》是苏轼二十一岁考进士的试卷文字.宋人曾作为逸话流传,说欧阳修主持嘉祐二年的礼部考试,请诗人梅圣俞阅卷,梅阅此文后以为有“孟轲之风”,荐于欧阳修.此时欧阳修门下士曾巩也在同试,他俩认为此文优异,可能...

师佩17149114800问: 从诗中看苏轼的政治成就 -
察隅县麦迪回答: 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

师佩17149114800问: 苏轼的简介及写作背景 -
察隅县麦迪回答:[答案]作家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

师佩17149114800问: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是什么意思 -
察隅县麦迪回答:[答案] 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如果高兴,祸乱就会很快止息;君子如果愤怒,祸乱就会很快止息., 这是诗经里的句子.苏轼的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

师佩17149114800问: 苏轼的故事 -
察隅县麦迪回答:[答案] 1、年少轻狂的苏轼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委婉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

师佩17149114800问: 游沙湖的赏析 -
察隅县麦迪回答: 名篇 《刑赏忠厚之至论》 赏析 本文题为游沙湖,行文重点不在游,而在感,这明显有别于一般游记.先写到沙湖相田,接下来得了病,于是求医,结识了名医庞安常,病愈后二人同游清泉寺,作者写词抒怀. 词的下片说明人生也有返老还童,青...

师佩17149114800问: 苏轼写过什么名句? -
察隅县麦迪回答: 苏轼是北宋留诗最多的诗人,诗词几千首,文几千首,名句何其多! 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⑶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