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攻篇认为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

作者&投稿:谢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书 韩信传》翻译
希望您能重视臣下的计谋,一定不会被这两个小子擒获。”成安君是个信奉儒学的人,经常声称正义之师不用奇诈计谋,因而说:“我听兵法说,‘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它交战。’现在韩信的兵力号称数万,其实不可能有那么多,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也就精疲力尽了。像现在如此...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的原文的正确版本
兵力少就要防守。这是与汉简本的孙子思想吻合的。汉简本说:守则有余,攻则不足。是说采取防守,自己的力量就会充裕;采取进攻自己的力量就会不足。所以在兵力少于敌人的情况下,是能够防守的。汉人也一直说,倍战敌分,也是认为两倍于敌就战斗,势均力敌就分散敌人。

求《孙子兵法》中《谋攻》的译文和全文大意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

过秦论翻译
于是六国的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一班人替他们谋划;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一类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一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凭着十倍大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直逼函谷关去进攻秦国。秦国人敞开关口迎敌...

高考要求高中生必须掌握_个文言实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2)数词,一倍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孙子兵法》的思想精华包括哪些?急急
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公元前515年至公元前512年。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有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计》的...

曹操在官渡之战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曾经把十万黄巾军
中国古代的军事学著作当然首推《孙子兵法》,后人对其有十多家注解,然而最权威的注解是曹操的《孙子注》。曹操在《谋攻篇》对“十则围之”解释说“以十敌一则围之,操所以倍兵围下邳生擒吕布也。”对“五则攻之”,曹注说“以五敌一,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意思是用三倍于敌人的兵力正面进攻,二倍于敌人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什么意思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

急求三国人物传记
夫结营相守,异于摧锋决战。本纪云:"绍觽十余万,屯营东西数十里。"魏太祖虽机变无方,略不世出,安有以数千之兵,而得逾时相抗者哉?以理而言,窃谓不然。绍为屯数十里,公能分营与相当,此兵不得甚少,一也。绍若有十倍之觽,理应当悉力围守,使出入断绝,而公使徐晃等击其运车,...

诸葛亮介绍
诸葛亮自刘备于公元207年“三顾茅庐”后,即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以完成统一大业。经过长期奋战,使寄寓荆州的刘备,一跃而为与魏、吴对峙的蜀汉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221年刘备即帝位。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后,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死。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

进话17058214607问: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
萝岗区丁那回答: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见《孙子•谋攻篇》.这几句大意是:用兵的原则,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有与敌相等的兵力要设法击败敌人,兵力比敌人少就要退却,实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决战. 用兵的基本法则是根据敌我强弱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针.在我强敌弱的情况下,应集中优势兵力,包围、进攻、消灭敌人;在敌我力量接近时,应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果断地攻击敌人,将敌人击溃;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则回避与敌交手,能走便走,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否则,或者会坐失良机,或者会冒险交战,导致战争失败.作为兵战的原则,这几句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进话17058214607问: 五倍于敌 十倍于敌 -
萝岗区丁那回答: 你说的应该是《孙子兵法》中的第三篇谋攻篇中的部分吧!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译文:所以,在实际作战中运用的原则是: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作战.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那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进话17058214607问: 孙子兵法其具体内容
萝岗区丁那回答: 孙子兵法的具体内容: 第一《计篇》,论述怎样在开战之前和战争中时行谋划的问题... 即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

进话17058214607问: 出自】:春秋·齐·孙武《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示例】:南朝·宋·范 -
萝岗区丁那回答: 第一句:所以用兵的方法,如果自己的兵力是对方的10倍,就要包围他.五倍就要攻击对方(可以理解为主动出击寻找机会). 还有一句大概是敌则能战,就是说兵力差不多就可以一战.郭图、审配曰:“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今以明公之神武,连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操,其势譬若覆手.今不时取,后难图也.” 也就是会说,郭图、审配劝袁绍仗着兵多,迅速进攻曹操.由此也可以看出,官渡之战,袁绍的兵虽然多,但也不像演义里说的,胜过曹军10倍,只不过比曹操多一些而已.

进话17058214607问: 谁有《谋攻》的文章? -
萝岗区丁那回答: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

进话17058214607问: 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表达的思想 -
萝岗区丁那回答: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普遍规律和策略思想,不仅揭示了犯罪侦查指导者对彼.己情况的了解与双方胜负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指明了在了解双方情况的基础上,找出双方行动的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确定自己的行动,以战胜敌人."知彼...

进话17058214607问: 孙子兵法里面”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怎么解 -
萝岗区丁那回答: 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敌人,一倍于敌人就进行战斗,兵力与敌人势均力敌就分散敌人,兵力少于敌人就进行防守,兵力比敌人的兵力差就避免作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