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击鼓的艺术特色

作者&投稿:弓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邶风·击鼓》| 战争之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鼓声震天,士兵们踊跃地舞刀弄枪,为了国家兴土工在漕地筑城,我独自一人南行。...

击鼓文言文经朗诵
2. 那个啥,诗经里的《邶风 击鼓》适不适和初三学生朗诵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2006-5-16 9:47 页面功能 【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出自哪首诗经。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国风·邶风·击鼓...

关于相守的诗经。就好比山无棱天地合,与之类似的诗,要全,还要注解,谢 ...
《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击鼓》写了一个年轻战士打了胜仗,却依然不得归来,...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通常是用在夫妻或爱人之间的誓言,就是说无论生死都和你约定好了,我愿意牵着你的手,陪你到老,这是一种很温馨的诺言,不是山盟海誓,却表达出了在岁月中所融入的淡淡的爱,很平淡,担忧很动人。

...与子偕老 生死契阔 与子成说 诗经·邶风·击鼓里的,究竟是写的爱情...
我看陈戍国的《诗经校注》说《击鼓》是一首反战诗,全诗有一部分是写战事,另一部分通过“我”与“子”的誓言难以实现表现情人间分离的痛苦。契是合的意思,阔是离的意思。这句话的原意是: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我觉得死生契阔那几句是写爱的誓言而不是战友之情。

《诗经•邶风•击鼓》
《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译文]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将士们)奋勇演练着...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
我们早已立下了生死不分离的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可叹的是我们相距太遥远了没有缘分重相见。可叹的是我们已经分别太长久了,无法坚定守誓言。此句出自《国风·邶风·击鼓》,诗中描写了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此诗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原文:击鼓其镗...

《诗经邶风击鼓》这首诗说的是男女之情还是战友之情
鹏支持昊晟498 :你好。这是卫国远戍陈宋的兵士嗟怨想家的诗。据《左传》,鲁宣公十二年,宋伐陈,卫穆公出兵救陈。十三年,晋国不满意卫国援陈,出师讨卫。卫国屈服。本诗可能和这段史事有关。揣想当时留守在陈宋的军士可能因晋国的干涉和卫国的屈服,处境非常狼狈,所以诗里有“爰丧其马”这...

邶风基本内容
邶、鄘、卫三诗的年代归属大体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据现有研究,它们主要创作于西周末期到东周初期,这段时间的作品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其中包含的诗篇有: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等,这些作品富有深意,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与情感。此外,还有谷风、式微、旄丘、...

盖鸿18052718452问: 用自己的话改写《诗经.击鼓》并概括《诗经》的语言特色 -
万源市香连回答: 战鼓已经敲响,士兵们都在紧锣密鼓的操练,有的被派去修路筑墙,而有些则是被派往南方,而我必须跟着统领,联合盟国,走上危机四伏的战场,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卫国,也许身死异乡,我不得不忧心忡忡.一路的征途一直没能停下休息,战...

盖鸿18052718452问: 《国风邶风击鼓》中,对个体的尊重及人文情怀是怎样体现的 -
万源市香连回答: 《国风·邶风·击鼓》中,对个体的尊重及人文情怀的体现方式是: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 《国风·邶风·击鼓》是《诗经》中一篇典型的战争诗.为先秦时代邶地华夏族民歌.全诗共五章,每章四句.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此诗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其中,描写战士感情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

盖鸿18052718452问: 《诗经.邶风.击鼓》全文解释? -
万源市香连回答: 诗经·邶风·击鼓 赏析诗人采用赋的手法,铺陈直叙,将士卒长期征战之悲、夫妻不能团聚之苦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全诗的内容主要是写一位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回忆起新婚时与妻子的誓言而残酷的现实却使誓言落空.诗...

盖鸿18052718452问: 诗经击鼓中的古代文化 -
万源市香连回答: 死生契阔

盖鸿18052718452问: 如何理解评析《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
万源市香连回答: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故事产生于战乱不断的春秋时期的卫国.卫国公子州吁,生性残暴好战,在杀害了本国的国君卫桓公后,自立为新的国君.他试图通过对邻国的战争转移卫国人对自己弑主篡位的不满,于是频频发动战事.诗歌的主人公厌弃战争,只希望和自己的妻子在家中长相厮守.然而不幸被抓了“壮丁”,跟随主将去“调停”陈国和宋国的冲突.他离家越远,心中的忧虑就越重,整曰患得患失.想起自己和妻子的约定,不由得悲从心来,难以自己.这首诗读起来让人悲痛欲绝,伤心不已.

盖鸿18052718452问: 《诗经·击鼓》给自己的启示? -
万源市香连回答: 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 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盖鸿18052718452问: 诗经·邶风·击鼓
万源市香连回答: 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死生.

盖鸿18052718452问: 《诗经邶风击鼓》的主要含义及作者的情感 -
万源市香连回答: 主要描写的是一个出征在外的将士对妻子的思念.你可以看做这是对战争的控诉,然而我认为此诗真正能流传千古的原因并不在此.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句曾经感动了无数人的话语,至今读来依旧有着窝心的温暖.真正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如水般绵远长久.真正的爱情不是爱你一万年,只是简简单单的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盖鸿18052718452问: 诗经注解国风 邶风 击鼓 -
万源市香连回答: 敲鼓声音响镗镗, 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 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 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 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 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 “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 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 不能实现那誓约.

盖鸿18052718452问: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生死契阔 与子成说 诗经·邶风·击鼓里的,究竟是写的爱情还是战友亲? -
万源市香连回答: 我看陈戍国的《诗经校注》说《击鼓》是一首反战诗,全诗有一部分是写战事,另一部分通过“我”与“子”的誓言难以实现表现情人间分离的痛苦. 契是合的意思,阔是离的意思. 这句话的原意是: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我觉得死生契阔那几句是写爱的誓言而不是战友之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