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作者&投稿:晨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的共同点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的共同点是:都描写了月色的美好,以及环境的幽静。1、《记承天寺夜游》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翻译是什么。
出自宋代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百度...
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宋代:苏轼 诗: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记承天诗夜游中写月下景色的清幽美好的用意是什么
月下景色的清幽美好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特点
《记承天寺夜游》采取分层写作的特点,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将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第...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笔下的月景有何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宋朝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都说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很有名,这篇游记好在哪里?
谢邀:开篇明义,《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黄州写的一篇景情交融的游记。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正打算就寝之时,突然看到了皎洁的月光爬上了窗户,他发现这如水的月光是如此美丽。这撩人的月光,竟让苏轼忽然感到无比激动和喜悦起来,他借着月光想起了许多尘封的往事,顿时睡意全无。于是...

唐宋八大家·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元丰六年[188]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189]起行。念[190]无与为乐者[191],遂至承天寺[192]寻张怀民[193]。怀民亦未寝,相与[194]步[195]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196],水中藻、荇[197]交横,盖[198]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苏轼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撒并称什么?_百度知 ...
1039~1112)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有水的诗句
有水的诗句:宋代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唐代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唐代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1、宋代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

由蕊18919019054问: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是怎样的? -
甘孜县凯舒回答:[答案]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

由蕊18919019054问: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
甘孜县凯舒回答: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③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由蕊18919019054问: 《记承天寺夜游》中,文字极少,但内容丰富,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
甘孜县凯舒回答:[答案]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作者被贬黄州 3.作者的感情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

由蕊18919019054问: 苏轼 记承天使夜游古诗
甘孜县凯舒回答: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由蕊18919019054问: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是----------家 -
甘孜县凯舒回答:[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由蕊18919019054问: 苏轼的 记承天寺夜游 翻译
甘孜县凯舒回答: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由蕊18919019054问: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甘孜县凯舒回答: 白话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

由蕊18919019054问: 急需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甘孜县凯舒回答: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选自《东坡全集》卷七十一.承天寺在湖北黄冈县南. 本文作于宋元丰六年(1083),时作者被贬在黄州.)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由蕊18919019054问: 关于苏东坡的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
甘孜县凯舒回答: 这里有: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由蕊18919019054问: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此句在写景手法和表意效果上有何妙处? -
甘孜县凯舒回答:[答案] 首先,该句处处都写皎洁的月光,却没有出现一个“月”字,这个表里澄澈的月的世界,完全是由喻体来完成的.其次,句中所用比喻完全摆脱了陈俗的旧套.一般人写月光,总是写月光如水,这虽准确但显陈旧,而苏轼将它与错觉,视觉,悬念,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