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宪问17章

作者&投稿:燕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宪问第十四原文和翻译
【解读】克,过分好胜;伐,急功近利,自我夸耀;怨,牢骚抱怨;欲,私欲过强。这一章体现了孔子的富贵观,探讨了克伐怨欲与仁的关系。【原文】14.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译文】孔子说:"作为士如果怀恋安逸的生活,就称不上是士了。"【解读】孔子意在告诉他的学生和后人,不...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段话出自《论语、宪问第十四章》,原文是:子曰:“君子之道三,我无能焉:仁者无忧,知(同“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之道也。”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条,我都没有做到:有仁德的人不...

委曲求全和委屈求全哪个正确
词语历史来源:委曲求全是一个常用的词语,其历史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委曲求全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论语·宪问》一章。《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其中的宪问一章中,有关于宪问的对话记录了不得已而委曲者,其艰也久矣的说法。这里的不得已而委曲即可理解为为了苟且求生而...

2-4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
又曰:「孔子自言其进德之序如此者,圣人未必然,但为学者立法, 使之盈科而後进,成章而後达 耳。」...能志孔子之所志,学孔子之所学,乃为读《论语》之最大宗旨。 而立:立,成立义。能确有所立,不退...《论语•宪问》: 《论语•述而》 孔子非一宗教主,然孔于实有一极高无上之终极信仰,此种信仰,...

《论语译注》前言
又有基本上是重复只是详略不同的,如"君子不重"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一字,《子罕篇第九》只载"主忠信"以下的十四个字;"父在观其志"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字,《里仁篇第四》只载"三年"以下的十二字。还有一个意思,却有各种记载的,如《里仁篇第四》说:"不患莫己知,求可为也。"《宪问篇第...

3-22 管仲之器小哉章
读者以此章与宪问篇孔子评管仲章参读可见。 先生说:“管仲的器量真小呀!”或人说“管仲生活得很俭吗?”先生道:“管仲有三处家,各处各项职事,都设有专人,不兼撮,哪好算俭?”或人说:“那么管子知礼吗?”先生说:“国君在大门外有屏,管仲家大门外也有屏。国君宴会,堂上有安放酒杯的土几,管仲宴窖也自...

《论语》总共分几卷
里仁第四,共二十六章公冶长第五,共二十八章雍也第六,共三十章述而第七,共三十八章泰伯第八,共二十一章子罕第九,共三十一章乡党第十,共二十七章先进第十一,共二十六章颜渊第十二,共二十四章子路第十三,共三十章宪问第十四,共四十四章卫灵公第十五,共四十二章季氏第十六,共十四章阳货第十七,共二十六章微子第...

论语共读——爱之能勿劳乎?
共读论语第19天,论语共读,一天不落。读论语  诵经典  品人生 【原文】14.7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论语.宪问篇》【翻译】孔子说:“爱他,能不以勤劳相劝勉吗?忠于他,能不以善言来教诲他吗?”【解读】这是论语第14篇宪问篇的第7章,孔子...

《宪问篇》36,37,38,39
这位守门人就是上章孔子提到的七人之一。如果知道做不成就不做,这个世界也不会创新了。正是因为有很多理想主义者,这个世界才会不断突破。39,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

《论语·宪问第十四》40:你算哪一级的隐士
《论语·宪问第十四》40:你算哪一级的隐士 子曰:“作者七人矣。”先生说:起而避去的,已有七人了!很显然,这是紧承上一章而言的。前面,先生讲过“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这里先生承接着又讲:如今起而避去的,已有七人了。贤者因天下无道而辟世,其次去乱国,适治邦...

勤茅18331572044问: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
蔚县拨云回答: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篇》 【翻译】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解读】 本章谈“德...

勤茅18331572044问: 孔子如何看待“管仲相桓公”这件事的 -
蔚县拨云回答: 孔子认为“管仲相桓公”是真正的“仁”.【《论语·宪问》第十六章】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译文】子路问:“齐桓...

勤茅18331572044问: 《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求全句解释!谢谢! -
蔚县拨云回答: 文 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注: 仁者不忧虑,是因为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所以才能无忧无虑;智慧者不迷惑,是因为智慧者明于事理,洞达因果,所以才能够不迷惑;勇毅者不畏惧,是因为勇毅者折冲御侮,一往直前,所以才能够不畏不惧.“仁”、“智”、“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这些都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孔子这么说,一则自责,二则勉人.

勤茅18331572044问: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帮我翻译翻译 -
蔚县拨云回答:[答案] 原宪问什么是可耻.孔子说:“国家太平时,可以当官;社会黑暗时,当官就是耻辱.”问:“好胜、自夸、怨恨、贪婪,这几种毛病都没有的人,可以算仁吗?”孔子说:“可以算难得了,算不算仁我不知道.”

勤茅18331572044问: 《论语.宪问》中的“宪问”是何含义? -
蔚县拨云回答: “宪问”是指孔子的学生原宪与孔子的对答.《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其中第十四篇《宪问》就是孔子的弟子原宪与孔子的对话. 原 宪 (前515~?) 字子思,孔子弟子,今仲村镇南屯人 .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

勤茅18331572044问: 求《论语·宪问》中一段文言文的解释... -
蔚县拨云回答: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1)人.下学而上达(2),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1)尤:责怪、怨恨. (2)下学上达: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 【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勤茅18331572044问: 求《论语·宪问》中一段文言文的解释...《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
蔚县拨云回答:[答案]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1)人.下学而上达(2),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1)尤:责怪、怨恨.(2)下学上达: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

勤茅18331572044问: 子路问于孔子曰,管仲之为人何如 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影
蔚县拨云回答: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争议的重要人物,孔子对管仲的评论,也成为历来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根据《论语》一书记载,孔子对管仲的评论主要有四条:一条见于《八佾》篇(以下凡引《论语》只出篇名),其文云:“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勤茅18331572044问: 子击磐于卫 《论语·宪问》 什么意思
蔚县拨云回答: 孔子在卫国击磬,有一位肩扛草筐的人从孔子门前走过,说:“有心啊?击磬呢?”听了一会儿,说:“鄙野呀,硁硁的响啊!没有人能够自知的,一切事在于自己而已,水深就穿着衣服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过去.”孔子说:“果真对啊!可是末端的生长就难了.”

勤茅18331572044问: 言而有信 敏事慎言 意思 -
蔚县拨云回答: 1 、言而有信 信,是儒家五大德之一,也是其德性言语观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儒家代表人物几乎都认为:信这一道德要求是言语的内在的精神实质,是德性言语观的基石.孔子说: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里仁》)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