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对应的浪淘沙

作者&投稿:褒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潮的古诗句
1. 关于潮的古诗句 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王在晋《望江台》: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李廓《忆钱塘》: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孟浩然《与颜钱...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到:"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大触山回...
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七。八月涛声:指钱塘江口的潮声。据传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海潮最盛。这两句大意是:八月潮水吼地而来,潮头高选几丈,触山之后又退回大海。诗人把潮水描写得似乎是一个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猛兽,它吼地而来,触山而退,活灵活现。可用来描写潮来潮退的景象。

_代诗人_在观看了钱塘江大潮后写下《浪淘沙》这当诗,诗中_,_写了潮来...
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浪涛声如万马奔腾,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似乎在片刻之间,潮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赏析:《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词...

浪淘沙其七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大潮的雄伟壮丽
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体现了大潮的雄伟壮丽,描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出自:唐代:刘禹锡《浪淘沙·其七》原文: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译文:八月的涛声...

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讲解、赏析
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作者】唐·白居易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大和至开成年间,作者在洛阳所作,先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这首词说的是我问这江潮和海水,哪里像郎君的深情...

《观潮》你想起了刘禹锡的那句诗句?
1、诗词:《浪淘沙》(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2、译文: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浪涛声如万马奔腾,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似乎在片刻之间,潮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

《观潮》里和《浪淘沙其七》描写海潮的句子是什么
浪淘沙其七须叟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在观潮中对应的句子描写的是钱塘江的潮水。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14赞·317浏览2019-09-08浪淘沙其七刘禹锡这首诗和课文中描写的大潮的相同点有哪三个相同点相关的句子和诗句分别是: 1、《观潮》:“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

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2——《浪淘沙》
《观潮》一文按照总分结构,从潮来前、潮来中和潮来过后的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浪淘沙·其七》前两句恰好是写了涨潮的情景,对应课文第四自然段中“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浪淘沙(其七)的意思及赏析
诗由开头的动态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它的气概——波涛卷起的沙堆似座座雪堆。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三、浪淘沙(其七) 原文:中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

看到了钱塘江秋潮的情景你会想起刘禹锡的诗句是什么?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翻译: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出处:《浪淘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全文: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翻译: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

移炎17750445676问: 卷起沙堆似雪堆对应观潮哪一句? -
佛山市脑血回答: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八月的海涛咆哮地从地面卷来,浪头高达数丈拍触山崖依旧退回. 没有多久潮水已退到海门去了,它在临走的时候卷起的沙堆洁白得好象雪堆

移炎17750445676问: 观潮用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是什么 -
佛山市脑血回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移炎17750445676问: 刘禹锡《浪淘沙》中“须臾却入海门去”与《观潮一文中“霎时,潮头奔腾西去”描述的景象类似.是对是错? -
佛山市脑血回答: 两者描写的景象并不类似,答案应当选“错”. “须臾却入海门去”,意思是没有多久潮水已退回到海门去了.描写的是钱塘江退潮的景象.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描写的是钱塘江潮如“山崩地裂”的凶猛势头过后、涌入江中的情景,是退潮之前的景象.(钱塘江由西向东入海,“潮头奔腾西去”说明潮水还没有退回海中,从后文紧接着所写“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也可以看出.) [附]课文《观潮》的最后一段: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移炎17750445676问: 浪淘沙和观潮描写海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急求,在线等. -
佛山市脑血回答:[答案] 浪淘沙和观潮描写海潮的相同点:都是描写海潮,以海潮为线索. 浪淘沙和观潮描写海潮的不同点:浪淘沙写的是秋天海潮涨落的壮观景象.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潮来之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没有描写退潮. 错了别找我,我自已想的

移炎17750445676问: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到:"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大触山回."《观潮 -
佛山市脑血回答: 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七. 八月涛声:指钱塘江口的潮声.据传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海潮最盛.这两句大意是:八月潮水吼地而来,潮头高选几丈,触山之后又退回大海. 诗人把潮水描写得似乎是一个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猛兽,它吼地而来,触山而退,活灵活现.可用来描写潮来潮退的景象.

移炎17750445676问: 浪淘沙其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 -
佛山市脑血回答: 浪淘沙·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其七,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潮. 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第三、四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

移炎17750445676问: 一首刘禹锡的关于观潮的诗 -
佛山市脑血回答: 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移炎17750445676问: 浪淘沙 钱塘观潮翻译 -
佛山市脑血回答: 原文:遥望海菛开,匹练初来,须臾万马蹴飞埃.白雪洒空红日暗,疾走风雷. 乘醉上高台,俯仰徘徊,眼前陵谷总堪哀.安得钱王张万弩,重射潮回. 译文: 八月的海涛咆哮地从地面卷来,浪头高达数丈拍触山崖依旧退回. 八月涛声吼地去...

移炎17750445676问: 浪淘沙钱塘观潮 -
佛山市脑血回答: 答案是B应该是钱塘潮像万马奔腾,飞尘滚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