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钱塘江秋潮的情景你会想起刘禹锡的诗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官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诗歌~

水墨世界
傍晚,夕阳滞留在天际
踏着黄昏的脚步徘徊渐远
树之林群山上的淡淡金辉
渐渐褪却,还原出墨绿色的翠

群鸟归来兮,叽叽喳喳
汇聚于树枝的殿堂
是今日最后一场盛宴后的感慨
还是睡眠前的又一次不休的争论

风的行者,万万千千,自虚空中
踏着叶的波浪而来,一摇一晃,似醉
扯下一张张夜色的幕,覆盖大地
持着一支支墨色的笔,涂抹山林

寂静,是这夜的音符
墨色,是这夜的真彩
下弦月,在天的一角
露出她微泛金色的幸福微笑

树的世界,寂寞无语
烈日炎炎似乎留下了些伤痛
让这夜的墨色抚慰曾经的辛劳
让这风的细语放松劳作的心灵

开一场夜的舞会
孤树对影,零星交错
翩然树叶如掌者,伸向天空
纤纤细叶婆娑者,纱衣灵动

更多的树是观众
他们多是树的巨人,如梧桐树、白桦树
沉稳而健壮,魅影幢幢
是饱经沧桑的顶天立地的长者

这夜的水墨世界中,隐隐地
有桃枝默默婀娜轻舞
有枇杷枝叶暗香浮动
有长袖如风漫卷丝丝清秀

变换了天与地
移幻了色与彩
唯有形影相随、明暗相伴
唯有香影漫漫飘自那叶的衣衫

夜的水墨世界啊
好似一场沉醉的夜会
迷离了明与晰,混沌了清与醒
淡化了时间,遗忘了朝代

乘一叶梦之舟,伴风而走
航行于夜的墨山黛水之间
沉醉于这暗影缠绵的画界
逍遥兮这混沌无极的天地


不想让你流泪
不想让你流泪
  月色滑过你的肩膀
  流走着眷恋的期望
  银色的光芒闪过微凉
  你的脸却是炙热滚烫
  
  透明的泪水啊滚落到地上
  发出刺耳的声响
  染湿了地板
  染湿了我的心
  不想让你流泪
  不想让你伤心
  我只想你快乐
  请记住我永远爱你
  
  挚爱你的心永远不会放弃
  因为我一直
  深深的眷恋着你
  
  星星照亮你的眼眸
  流走着最甜美的笑容
  微弱的光芒闪过温暖
  那是你说要带我去远方
  
  透明的希望啊滴落在地上
  发出柔和的声响
  染湿了地板
  染湿了我的心
  只想让你微笑
  不想让你伤心
  我只想你幸福
  请记住我永远爱你
  
  挚爱的心永远不会放弃
  因为我一直
  深深的眷恋着你
  你知道吗
  当你落泪的那一天
  我就爱上了你


风月笔记


采撷朵朵桃花,抛撒在三月的
路上。一场邂逅,从桃香中缱绻开来
彼此不言不语,只是在清风中
嗅着缘分的气息

笑容开遍江南,烟雨从不干预
一场爱情的开始。于是把三叶草
织成一枚戒指,趁春色未尽
斜阳未落,替你戴上
一生的誓言



几米阳光透过帘隙,点亮一屋子
温馨。细听莺声燕语在梢头发酵
昨天酝酿了一坛子爱情,今天
准备将蜜月,酿上一个礼拜

你的呼吸在酒杯里久久沉埋
醉了一笺诗话,也醉了我的心
逐渐沉溺于你的柔情
我已——
难以自拔

独自在流星划过时
寻找天长地久,但至今
尚未发现蛛丝马迹
于是,在沉默中
饮下一抹星辉



日子轻描淡写,风花雪月从沧海
走到桑田。桃花纷纷扬扬
带着昨日辉煌,撒下
一地
破碎的笑

记忆遁入黑夜,脚步零零星星
或深或浅,并印下一叠
关于桃花的胶卷

笔记从三月开始,在一颦一笑中
层层展开。拈取一缕桃香
和着浅墨,记下了
一番风月

于是
爱情缩进云层
不再——
春暖花开……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翻译: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出处:《浪淘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全文: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翻译: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扩展资料: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刘禹锡善用语言作画,创造诗画结合的意境,描写中渗透着诗人的哲思。既有可观之物,又引发读者主动思考,参与文学作品的创作。在诗歌的韵律方面,押韵工整。首句入韵,偶句叶韵,韵律优美。

从语言方面看,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运用对比,使诗中抒发的感情凸显出来。既有动静的刻画,又有颜色的细染,反观有色之景,却不见绘色之词,这正是高妙之处。写春天之景,日正必斜,花开定谢。



看到了钱塘江秋潮的情景你会想起刘禹锡的诗句是: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浪淘沙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湍急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2.对比、衬托,动静结合。由开头的动态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它的气概——波涛卷起的沙堆似座座雪堆。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意对即可)

注释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形制又变。作品描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②须臾:指极短的时间。
③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译文
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浪涛声如万马奔腾,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似乎在片刻之间,潮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词作(有人认为是诗)。作品描写的是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二句描写涨潮情形,后二句描写退潮情形,写涨潮固然写出其势,写退潮实亦写出其力,显得形象生动、丰满多姿。

此诗首句,“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三、四两句写退潮的景象。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潮水应时而来,应时而退,来时凶猛,退去迅疾,似乎“须臾”之间。这里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

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起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钱塘江秋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至 少写两句?
1、美丽: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看,潮水给它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2、壮观:以奔腾的白虹比喻江潮掀起的冲天巨浪,以传说中居住在瑶台里的神仙失手倒空了玉杯里的琼浆比喻波浪翻滚、汹涌奔腾的江潮。3、雄伟: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像给它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观潮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四自然段是作者描绘的近景,先说那条白线逐渐的横贯江面,随后白浪翻滚,形成白色城墙,潮来到最近时,作者把浪比喻成千上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让人们真正的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潮来之后:在《观潮》这篇文章的最后,作者还没有忘记给我们描写潮来之后的情景:...

郁达夫《故都的秋》的全文及解析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

钱塘江秋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美丽: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看,潮水给它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2、壮观:以奔腾的白虹比喻江潮掀起的冲天巨浪,以传说中居住在瑶台里的神仙失手倒空了玉杯里的琼浆比喻波浪翻滚、汹涌奔腾的江潮。3、雄伟: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像给它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关于钱塘江潮的诗句和名句
1. 两句关于钱塘江潮的诗句 2. 关于钱塘江的秋潮的诗句 两句关于钱塘江潮的诗句 1.描写钱塘江潮的诗句 宋代大文豪苏轼就写过“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北宋诗人王师道所写赞美钱塘江潮的诗句《十七日观潮》也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

《观潮》课文节选自什么?
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 《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 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潮756赞·17,661...

四年级作文观潮导游词400字 作业帮
观潮导游词内容如下:亲爱的游客们:您好!欢迎来到“钱塘江大潮”旅游团,我是您的导游,大家叫我姜导游就可以了!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你们能来到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来观潮,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哦!亲爱的游客们,我告诉你们吧,钱塘江秋潮...

导游词怎么写四年级观潮
你们可以在海塘大堤上观看涨潮。江潮快要来临的时候你们就会听见隆隆的响声,接着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就会出现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得向我们移来,慢慢的变粗变长,最后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要过很久江面才会平静下来。游客们祝你们旅途愉快!

钱塘江大潮壮丽景象描绘了钱塘江由什么到什么再到什么的动态变化,写 ...
钱塘江大潮按空间由远及近的顺序描绘了钱塘江潮由细长的一条白线到两丈多高的水墙再到千万匹白色战马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潮来前的风平浪静和潮来时的壮观澎湃和潮过后的久久不能平静,一句话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从声音,形状和颜色三个方面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声音: 午后一点...

为什么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是因为?50字
钱塘江秋潮比其他地方壮观的原因是独特的地形。钱塘江水涌入喇叭口状的河口,河口紧缩,河床顺势抬高,水深变浅了,为潮水提供了地理条件。又因为河口狭窄,潮水携带大量动能,潮水力量强劲,但前潮势头随着阻力减弱的同时,后潮赶超上来,后潮赶前潮,一层层堆叠,使得潮水变得巨大、壮观。

樊城区15930492116: 面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我想起了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古诗 -
奚衫康莱: 苏轼咏赞钱塘江大潮的千古名句是:“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波澜壮阔的壮丽景象.此句出自宋苏东坡《催试官考较戏作》,全文意并不在咏潮,此句却成为了咏潮的千古名句. 原文(节录) 八月十八潮,壮...

樊城区15930492116: 江南小学出版的四年级第一课观潮三四自然段,读正自然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试着描述一下. -
奚衫康莱: 江南小学出版的四年级第1课观潮的34段读这自然段,我想象自己置身于大海的海滩旁,看着波涛汹涌的,海浪特别的壮观. 课文刻画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它开阔,横贯江面,它势猛,有进无退,所以先呈线状,后呈墙状,至此则呈“万马并...

樊城区15930492116: 观潮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 -
奚衫康莱: {观潮}这篇课文凸显的祖国的大好河山非常的气势磅礴. 《观潮》中的三四自然段体现了大潮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特点. 现代赵宗成、朱明元的《观潮》原文(第三、四自然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

樊城区15930492116: 刘禹锡《浪淘沙》中“须臾却入海门去”与《观潮一文中“霎时,潮头奔腾西去”描述的景象类似.是对是错? -
奚衫康莱: 两者描写的景象并不类似,答案应当选“错”. “须臾却入海门去”,意思是没有多久潮水已退回到海门去了.描写的是钱塘江退潮的景象.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描写的是钱塘江潮如“山崩地裂”的凶猛势头过后、涌入江中的情景,是退潮之前的景象.(钱塘江由西向东入海,“潮头奔腾西去”说明潮水还没有退回海中,从后文紧接着所写“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也可以看出.) [附]课文《观潮》的最后一段: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樊城区15930492116: 四年级上的语文本书第一课 《观潮》的中心思想 -
奚衫康莱: 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zd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到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扩展资料...

樊城区15930492116: 看到《观潮》你会想到哪首古诗 -
奚衫康莱: 观潮 朝代:宋代 作者:周密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

樊城区15930492116: 钱塘江秋潮从出现到涌至眼前的三种形态是哪三种? -
奚衫康莱: 你好! 《钱塘江秋潮》三种形态是:一、在潮水到来之前,江面显得非常平静;二、当潮水刚从东方的江面涌来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一条很细的、隐隐约约的白线.这条白线越变越粗,白线渐渐演变成为一堵水墙,滚滚而来;三、待到潮头临近的时候,其声如雷霆万钧,震撼天地;其势如蛟龙出海,激扬喷薄!其汹涌澎湃之滔天巨浪,把个平静清彻的江面翻搅得泥浆横流,江水随着奔腾的巨浪滚滚向西奔涌而去.这大自然的雄伟壮观.祝你生活愉快!

樊城区15930492116: 写一段话描写观潮中的一景,展开想象 -
奚衫康莱: 常常想起以前观潮的时候,全城的人都抢着去看江上的景色.现在再想起来,总怀疑那都是虚幻的.我就好象身处在一万面鼓敲打出来的嘈杂声响中(那样烦乱).(再想起当年)弄潮儿面向潮水的峰头站立,手上举着的红旗都没有被潮水弄湿...

樊城区15930492116: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观潮资料 -
奚衫康莱: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1: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2:第2—5自然段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记叙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次过程,具体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奇异壮观的景象.3: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

樊城区15930492116: 4年级上册语文书19课观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奚衫康莱: 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 片段: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