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重章叠句举例赏析

作者&投稿:除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津市高等院校“高职升本科”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基础考试大纲(2023年9月修订)

一、考试性质

天津市高等院校“高职升本科”招生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

考试。高等院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因此,考试应该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能力要求

语文基础考试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有关识记能力层次的术语,如记忆、背诵、了解等,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有关理解能力层次的术语,如解释、掌握、归纳、概括、认知等,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有关分析综合层次的术语,如辨识、识别、简要说明,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

1.语文基础知识

1)语言知识

理解文言文中文字、词汇、句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用法,了解古今通用的一般修辞方法。

①识别古今词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仍然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并理解其含义。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是”和“所以”“是

以”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等,并能正确译成现代汉语。

②修辞知识

理解识别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问、设问、借代、层递、拈联、双关、顶真、对比等常见的修辞格,并能联系作品说明其修辞的作用。

2)作家作品知识

了解与识记中外作家的姓名以及重要作家的字、号,所属国别、时代,主要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或团体、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代表作)等。

理解和识记所选课文的出处、写作背景、体裁、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3)文体知识

①议论文

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对论点、论据的要求,论据的种类,论证方式(立论和驳

论),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掌握驳论的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②记叙文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叙述人称;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分叙;记叙文中的描写手法: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及

要求;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写景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

③说明文

掌握说明文的种类、结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④诗、词、曲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了解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

概括、语言凝练富有形象性和音乐美的特点。

了解诗、词、曲在体裁形式上的特点,识记所选作品分属何种体裁。

⑤戏剧文学

了解戏剧的分类和戏剧文学的特点。

⑥小说

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三要素的内涵与要求。

2.课文阅读

★《田单列传》

司马迁《史记》

(节选:“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其田单之谓邪”)

分析文中田单形象的特点。

认知田单最终战胜侵略者所运用的方法与策略。

认知本文的写作方法。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及给人的启发。

理解本文类比和对比的说理方法。

理解本文在材料剪裁上的详略之妙。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

概括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认知文章第二自然段分别从所处位置、山川、四时和人事四个角度写竹楼。

认知第三自然段用反衬写法以突出竹楼。

认知本文刻意详写至道年间以来的经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识别本文语言骈散结合的特点。

《西湖七月半》

张岱

概括本文的主旨。

理解本文选材角度特点。

分析本文写人、写场景细致生动的特点。

分析文中所写五类游客的特点和相互对比映衬的关系。

理解本文内容与结构的错综变化转接呼应的特点。

《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

认知本文的思想内容和抒发的情感。

认知本文的叙写线索。

了解作者赋予所睹山水景色的特点。

了解文章景物与心情,自然与现实,风景画、风俗画与社会风云熔于一炉的特点。

《黄山记》

徐迟

概括本文的内容及主旨。

认知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理解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的语言特点。

★《拣麦穗》

张洁

理解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认知本文第一部分的铺垫作用。

识别文中的对话描写和行为细节描写并说明其作用。

理解文中关于“小火柿子”描写的象征意义。

★《丑石》

贾平凹

概括本文的主旨。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认知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冯至

概括本文的主旨。

了解文章在描写中融入想象与思考的写作方法。

认知文中蕴含的哲思之美。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斯蒂芬•茨威格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创作。

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的真正意义。

3

理解作者生动细致的叙事描写的方法和深刻含蓄的议论抒情方式。

★《蒹葭》

出自《诗经》

概括本诗思想内容。

认知“兴”在本诗中的运用及作用。

认知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

认知本诗重章叠句方法的运用。

简要说明本诗语言特点。

《迢迢牵牛星》

出自《古诗十九首》

识记这是一首五言古诗。

认知本诗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人间的相思离别之情。

分析诗中的六处叠字对描写物态、表达情思所起的作用。

背诵全诗。

《饮酒(五)》

陶渊明

识记这是一首田园诗,五言古诗。

概括本诗的主旨。

分析本诗写景的诗句所具有的思想意蕴。

理解本诗抒情、写景、说理融于一体的特点。

认知陶诗平淡自然、意韵淳厚的特点。

背诵全诗。

★《山居秋暝》

王维

识记这是一首山水诗,五言律诗。

辩证评价诗人的归隐意愿。

认知本诗写景纯用白描、笔致简约的特点。

分析本诗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点。

背诵全诗。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识记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歌。

认知本诗所抒发的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

理解本诗情感变化的轨迹。

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理解本诗思维活跃、气势奔放的特点。

背诵全诗。

★《丽人行》

杜甫

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识记这是一首新题乐府诗,七言古诗。

概括本诗的主旨。

4

理解本诗在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认知本诗肖像、行为、细节描写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书愤》

陆游

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概括本诗的主旨。

认知本诗运用典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本诗的语言特点。

背诵全诗。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认知本词的思想内容。

理解本词在内容题材上的贡献。

理解本词铺叙手法的运用。

背诵全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概括本词的情感内容。

理解本词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背诵全词。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概括本词的主旨。

概括本词上片、下片的内容。

理解词中抒情手法的运用。

认知本词的语言特点。

背诵全词。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李清照

辛弃疾

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理解本词上片的抒情特点。

理解本词下片的抒情方法。

认知本词运用典故表达的思想感情。

认知本词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背诵全词。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认知本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理解本诗想象丰富、形象饱满的特点。

理解本诗的语言特点。

分析本诗的音乐美及其具体表现。

5

《红烛》

闻一多

识记本诗的时代背景及“三美”原则。

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

概括本诗意象的含义。

分析本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我爱这土地》

艾青

识记本诗的写作背景。

认知本诗的思想内容。

理解本诗的象征意蕴。

识别本诗象征、暗示手法的运用。

理解本诗结构特点。

理解本诗语言特点。

《齐桓晋文之事》

出自《孟子》

(节选:“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说明孟子“仁政”主张的主要内容,并作辩证评价。

理解本文循循善诱的论辩特点。

理解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

认知本文所用的比喻及其喻义。

★《谏逐客书》

李斯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识记本文的论点。

理解本文逐层深入的论证特点。

掌握本文对比的论证方法。

认知本文铺陈的写法。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识记本文是一篇驳论。

识记本文所批驳的错误论点。

识记本文运用驳论点的方法。

理解本文柔中寓刚、委婉有礼的特点。

《问说》

刘开

识记本文的思想内容。

识记“说”文体的特点。

认知本文观点鲜明、层次清晰、章法细密的特点。

理解本文论据充分的特点。

识别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

6

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骂杀与捧杀》

鲁迅

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

认知本文是一篇杂文及特点。

识别本文批评错误犀利的特点。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识记本文的思想内容。

理解本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理解本文所用论证方法。

《选择与安排》

朱光潜

识记本文在选择材料上的主张。

识记本文在安排结构上的主张。

认知本文在论据使用上具有典型性、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辨识本文类比法与对比法的运用。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概括本文的主旨。

理解文中主要概念及其含义。

认知本文介绍事物、阐述原理的方法。

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概括本文的观点及现实意义。

认知本文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

分析本文“工匠精神”的内涵。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钱学森

认知本文文体特点。

识记本文的说明中心。

把握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认知文中所运用的“定义”“举例”等说明方法。

★《菊花》

杨宪益

认知本文文体特点。

概括本文的说明中心。

把握本文并列式与“总—分—总”相结合的结构特征。

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认知本文所运用的“引用”说明方法,结合相关段落,简要说明有关引用材料的作用。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认知本文文体特点。

7

概括本文的说明中心。

认知本文用并列方式结构全文的特点。

识别并理解本文采用的“定义”“诠释”“举例”“比较”“数字”“引用”等说明方

法。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了解本文内容。

认知本文的写作特点。

把握本文语言特点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

理解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睢景臣

概括本套曲的思想内容。

认知本作品独特的切入角度。

分析作品中刘邦的性格特点。

认知作品中塑造刘邦形象的表现手法。

体会作品语言幽默诙谐的特点。

《汉宫秋》

马致远

(节选:[番使拥旦上,奏胡乐科旦云]妾身王昭君,自从选入宫中……两国长存。[下]”)

结合作品了解元杂剧的主要形式特征。

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与民族意识。

分析汉元帝的复杂心态以及王昭君的性格特点。

认知文辞的意境美与音乐美。

认知文中对偶、顶针、用典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雷雨》

曹禺

(节选:“[朴园由书房上。]周朴园

繁漪!……周萍

是,爸爸。[朴园由书房

下。]”)

分析所选部分的戏剧冲突及其实质。

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认知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

理解剧本中内涵丰富的潜台词对刻画人物心理与性格的作用。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节选:“第三幕

第一场

城堡中一室……就这样吧;大人物的疯狂是不能听其自然

的。[同下。]”)

理解哈姆雷特思想的进步意义。

分析哈姆雷特、奥菲利娅、国王克劳狄斯的性格特点。

认知剧中独白与旁白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关羽温酒斩华雄》

罗贯中《三国演义》

8

(节选:“操发檄文去后,各镇十八路诸侯……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

分析小说中关羽形象的特点。

认知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认知小说中以虚写实的手法。

分析小说中的场面描写。

★《宝玉挨打》

曹雪芹《红楼梦》

(节选:“却说王夫人唤上他母亲来……袭人答应了,送他们出去”)

分析宝玉挨打的主要原因。

认知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

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政、王夫人的性格特点。

认知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断魂枪》

老舍

认知小说的主题思想。

概括沙子龙、孙老者、王三胜的性格特点。

认知小说的对比烘托写法。

认知小说突出的白描艺术。

认知小说语言简洁传神的特点。

★《亲亲土豆》

迟子建

识记小说的思想内容。

了解作者的创作追求。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理解小说诗意情节的特点。

认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认知小说语言丰富多彩的特点。

《一个文官的死》

契诃夫

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

概括切尔维亚科夫的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认知契诃夫小说“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公务文书

了解行政公文的概念、种类及特殊的文面格式。

明确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掌握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批复、函的使用范围及写作要点。

调查报告

了解调查报告的含义与种类。

把握调查报告标题的构成形式及正文的写作方法。

9

..

了解合同的含义及种类。

掌握合同的文本结构。

体会合同中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产品说明书与广告

了解产品说明书与广告的概念、种类。

掌握产品说明书的格式与写法。

掌握广告文稿的结构组成及写作要求。

★消息与通讯

了解消息与通讯的含义、种类。

把握消息与通讯的特点,注意区分两类不同的文体。

掌握消息应具备的内容“六要素”及行文结构上的要求。

注:带★为重点内容。

3.作文

作文是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核,是对考生语文水平的综合测试,主要考核应用文和

议论文。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为闭卷笔试,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

和较难题,总体难度适当,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1.内容结构

1)语文知识题约占39%

2)阅读分析约占21%

3)作文约占40%

2.主要题型

1)单项选择题约占27%

2)词语解释及翻译题约占12%

3)简析题约占21%

4)作文约占40%

四、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诗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305首诗

D.善于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答案:C

10

(二)词语解释及翻译题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答案:拒绝

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答案:不能被(您)理解体谅

(三)简析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3题。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1.这三句话和本词开头前三句的什么内容相呼应?

2.这三句话用了什么写法?

3.这三句话所写内容是什么?

答案:

1.和“钱塘自古繁华”的繁华相呼应。

2.铺叙和白描。

3.“市列珠玑”一句写出了商品的珍贵丰富,显示了商业的繁荣;“户盈罗绮”写出

了杭州民众的富庶状况;“竞豪奢”以夸张之笔写杭州民众财阜繁华极致的情景。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4~6题。

每次回老家,我都喜欢到老屋里翻翻找找,希望从一件件“老物件”中,链接到儿时的

种种美好记忆:翻耕田地的犁头、松动泥土的锄头、清理杂草的耘耙……每一件都像一个饱

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躺在工具屋的墙角,结满了蛛网、铺满了灰尘。唯有挂在墙上的镰刀,

还是郑重其事地闪闪发亮,似乎在等待着收获季节尽快来临,好披挂上阵一展雄风。

这是父亲的镰刀。今年已经96岁的父亲,虽然多年不用镰刀了,但对镰刀情有独钟。

每个收获季节来临前,他都会把镰刀从墙上取下,在磨刀石上细心地磨光磨亮。他说,磨好

镰刀随时准备收割庄稼,是每个庄稼人的习惯性动作。

父亲常常回忆他小时候村里每年开镰前的情景。那时候,乡邻们会自发举行盛大的开镰

仪式,牺牲丰盛,献祭诸神。晒谷场上,古老的开镰舞,既具男性的粗犷,又有女性的柔美。

月光映照下的开镰舞,仿佛农事的图腾,每个瞬间的定格,恰似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剪纸,尽

情表达了农家对新一年丰收的渴盼与内心的喜悦。

对于镰刀,我却与父亲有不同的记忆。我刚学当农民时,父亲递给我的第一件农具就是

镰刀。他说,收割庄稼是当农民的基本功。

农具之中,镰刀是最简单不过的大众化工具,也是收获劳动成果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

镰刀以汗流浃背的方式鼓舞着节气,令乡邻们的生存有了坚实的宽慰和自豪。想着那些粮食,

经过镰刀的收割从田野送到粮仓,再热气喷香地成为我们舌尖上的美味,我就心潮澎湃。于

是,手握镰刀,我奔跑在散发着麦香的田野里,意气风发地加入收割庄稼的劳动大军。

由于第一次使用镰刀,技术太生疏,一不小心,镰刀就把我细嫩的手指割破了。望着汹

涌而出的殷红鲜血,我欲哭无泪,这是我学习收割第一次付出的代价。我的手指至今还对镰

11

刀的嗜血产生着“抗体”。

在收割的场景里,同样手握镰刀的父亲,却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如鱼得水,来往穿梭。

父亲神采奕奕的风度,让摇头晃脑的麦丛一片片为之倾倒,举手投足之间,总被镰刀表达得

酣畅淋漓。父亲紧握镰刀,如同握住了岁月的风雨,握住了乡音的呼唤,握住了温饱的日子,

握住了辉煌的向度。倒下去的麦丛,以另一种方式接受土地的加冕。嚓——嚓——嚓,父亲

强健的手臂挥舞着鼓点一样的镰刀起落,铿锵雄壮,大有作为,让整个过程酣畅淋漓,热烈

磅礴,一派喜庆。父亲握紧的镰刀如同高扬的风帆,正在把巨大的丰收载进渴望已久的梦的

海洋。

一个称职的农民,挥舞着称职的镰刀,收割着称职的麦丛,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称

职的劳动和诗意,我开始对父亲手中的镰刀产生了莫名的崇拜。

割完小麦,又割油菜,再割早稻、中稻和晚稻。一年当中,镰刀越忙碌、越辛苦,我们

的心里越喜悦。镰刀在稻香飘逸的田野奔跑,众多的镰刀你追我赶,把朝阳推向中天,把夕

阳搂在怀抱;镰刀们像一弯新月,越割越明亮,越亮越耀眼。而谷物入仓时,镰刀们又悄悄

地回到楹柱上,像一只只等待召唤的精灵,它的翅膀,便是田地里稔熟的芬芳。

后来,在我多次付出血的代价后,终于逐步掌握了收割的技巧。锋芒毕露的镰刀,开始

在我手中闪耀出感性的光芒,它开始以谦逊的仪态忙碌在乡野,为历久醇香的乡情背书。感

谢镰刀,它让我感受到丰收带来的喜悦与感恩,造就了我从容抚慰乡愁的资格与底气,更让

我开启了人生路上各种披荆斩棘和纵横捭阖。

(柯兰《父亲的镰刀》)

4.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5.“我”为什么对父亲手中的镰刀产生了莫名的崇拜?

6.根据文章最后一段,“我”为何要感谢镰刀?

答案:

4.拟人。形象地表现了镰刀对于收获时节不可或缺的特殊意义。

5.因为“一个称职的农民,挥舞着称职的镰刀,收割着称职的麦丛,我不知道还有什

么比这更称职的劳动和诗意”。

6.镰刀让我感受到丰收带来的喜悦与感恩,造就了我从容抚慰乡愁的资格与底气,更

让我开启了人生路上各种披荆斩棘和纵横捭阖。

(四)作文

1.根据下面材料,撰写一份消息。

时间:2020120

地点: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消息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

事件:截至2020120日,空间站核心舱初样产品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经过大

约一周的海陆运输,已先后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将分别参加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

射场合练及首飞任务,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即将拉开序幕。

12

背景1: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20日发布消息称,1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

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按计划,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于2

月上旬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计划今年上半年择机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首飞任务。

背景2: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

质量22.5吨,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是我国目前研制的最大航天器。新一代载

人飞船试验船是为我国空间站运营和后续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研制,全长8.8米,发射质量21.6吨,主要用于验证气动热防护、再入控制和群伞减速回收等关键技术。

结果: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合练任务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

2.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请围绕“如何看待、理解国风国潮流行这一社会现象”写一

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国风国潮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将传统文化元素、古典艺术风格与现代

生活方式相融合,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如古风歌曲的传唱,黄鹤楼造型的雪糕、故宫日历等各种文创产品的畅销,《典籍里的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各类影视节目的热播,三星堆考古“上新”引发的热议,旅游景点、热闹街市时常可以看见身着汉服的年轻人……

如今中华传统文化的溯源、保护、传承与创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gnid":"9f9218934dd8e562b","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48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f66aab57b3ca26d.jpg","width":"744"}]}],"original":0,"pat":"art_src_0,otherc,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95291873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ce72f093cd721e083bbb81454e0d6a9c","redirect":0,"rptid":"3ca935b56c28038a","rss_ext":[],"s":"t","src":"学长爱升本","tag":[{"clk":"keducation_1:天津","k":"天津","u":""}],"title":"2024年天津专升本文化课考试语文基础考试大纲(2023年9月修订)

如何理解《诗经.蒹葭》中的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采用重章叠唱的复沓形式来抒情达意,是《诗经》在艺术表达上一个显著特点。所谓重章叠唱,就是指诗的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通过每章的重复出现,反复咏唱。从而起到强化音乐节拍,深化主题、强化抒情、增加感染力的审美艺术效果。如有的诗中情景交...

举例说明《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

蒹葭的重章叠句作用
1.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2.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

蒹葭这首诗中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谢谢!_百度知...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

关于诗经中重章叠句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eí)。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

以《诗经·蒹葭》为例,分析本诗情景交融及重章复沓的艺术手法
最后,还有音乐美,该诗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 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的探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重章叠唱是诗经经典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蒹葭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 ...
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重章叠句,是指文学作品中,在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语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蒹葭这首歌出自哪里?诗中重章叠句有何作用?
《蒹葭》中重章叠句的作用: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原文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

重章叠句属于什么手法
重章叠句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其中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采用重章叠句的作用
《蒹葭》采用重章叠句可以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还可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全诗每章只换几个字,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苏咱19331992454问: 试分析“兴”及重章叠句手法在《蒹葭》这首诗中的运用特点及其艺术效果 -
任丘市盐酸回答:[答案] (1)《蒹葭》一诗每章开头都运用了“兴”的手法,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 (2)通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章法,各章节只变换少数字词,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具有一唱三叹、回环 跌宕的艺术效果.

苏咱19331992454问: 蒹葭一诗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个( )的意境 -
任丘市盐酸回答:[答案] 蒹葭 是一首爱情诗,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抒写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执着之情

苏咱19331992454问: 《蒹葭》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其作用是什么? -
任丘市盐酸回答:[答案]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

苏咱19331992454问: 诗经《蒹葭》为题例,分析本诗情景交融及重章复沓的手法. -
任丘市盐酸回答:[答案]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苏咱19331992454问: 蒹葭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的每一章都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
任丘市盐酸回答:[答案] 1蒹葭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回环复沓,(重章叠句)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2每一章都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每章开头...

苏咱19331992454问: 以下面《蒹葭》中诗句为例,说说《诗经》突出的艺术手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 -
任丘市盐酸回答:[答案] ①比兴手法 ②重章叠句

苏咱19331992454问: 蒹葭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有何好处 -
任丘市盐酸回答:[答案] 音乐美,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

苏咱19331992454问: 蒹葭这首诗中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谢谢! -
任丘市盐酸回答: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

苏咱19331992454问: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的文章 请列举3~4个 -
任丘市盐酸回答:[答案] 1、《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

苏咱19331992454问: 试分析“兴”及重章叠句手法在《蒹葭》这首诗中的运用特点及其艺术效果 -
任丘市盐酸回答: (1)《蒹葭》一诗每章开头都运用了“兴”的手法,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 (2)通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章法,各章节只变换少数字词,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具有一唱三叹、回环 跌宕的艺术效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