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到底好不好

作者&投稿:产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弊端。
所以说阳明的致良知之说,虽强调知行合一,但很大程度上却只能流于嘴上空谈。对原本家教好、气质佳、力量足者,即便不说致良知,也差不到哪里去;说了致良知,自然也能锦上添花。对气禀差,力量不足者,你就把致良知当经念,每天念个一万遍都没什么用。晚明士大夫之戾气充斥,未尝不与心学盛行潜...

你觉得善良的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这时候善良的人往往会帮助他们,从而上当受骗。善良固然是一件好事,可要是因为善良被人利用就不好了。那些善良的人对待别人的求助一定要仔细辨别,不要因为自己的善良而被人欺骗。

对于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学好容易,为什么学坏那么难呢?
因为他有良知,是内心和大脑所结合产生的可以主控人的情绪和行为的一种隐形物,可感知,所以坏对他来说本身不是主导的,他向往的是善,所以学好容易,变坏没有特殊情况却很难。

谈谈如何在金钱和良知面前做正确选择
而你假如违背了自己的良知,那你绝对“一失足成千古恨”。人身为万物灵长,就是因为他有心,有着一颗鲜活跳动着的心!你的心要你自己去主宰。我们绝对不要做坏思想坏习惯的奴隶。你都被它们牵着鼻子去走,那你的人生很难经营的好,甚至于说不可能。金钱我们可以自己去挣,但是一个人的良知——假如...

良知的小故事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我们的“星”们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应该好好学学人家乔丹呢? C. 谁知道关于“良心”的历史小故事 有人说:“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细细体味这句话,确实如此,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枕着这个温柔的枕头,我们得以安然入眠。 D. 古代有关...

请问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接受过道德教育也没有良知的概那就会是恶人吗...
你说的这些的话,他们车上去往下,如果没有接受道德教育的人的话,那么其实他是没有良知的,所以有的时候它是会恶人。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
没有善念没有恶念只是一具身体,有善意有恶意是心灵有了动摇,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是有良知,为了善念除去恶念就是格物致知。这句话出自:王阳明《心学》

为什么现在好人都不说自己是好人了?
每个人对好人和坏人的定义,判定标准不一样,对他好,就说你是好人,对他不好,你就是坏人,我觉得,好人和坏人,是靠自己的良知所决定的。做人做事,问一下自己的心。也就是良知。比如,说:这个人真好啊。孝敬父母。其实孝敬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良知发现。老人养你小。你孝敬父母,善养终老,是...

《良知》这篇童话讲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异性的知己有点为难,首先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也还有种异性的吸引力的,对原有的情感要保持忠贞和对这份知己的情谊看上去有些矛盾,无缘无故就会有种理不清的困惑。一但把握不好这种情谊的尺度,损害的还是这种知己的情谊。相悦的情谊和道德的尊重会和知己之情挑战,世俗的色眼也不会轻易离开你们。知...

为什么有人说,现在做个好人很难?
一个没有良知的人,总是对好人说三道四,一个没有道德的人,总是喜欢用自己的小聪明来戏耍老实人。这样的人不感到可悲吗?这样的人不感到心中有谴责吗?当然,或许这样的人才会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好人的一生,过得不好的时候,不受待见,别人会嫌弃你好人的一生,过得不好的时候,不受待见,...

冉戚13270104590问: 在致良知四合院学习是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柳林县洛那回答: 对我来说,在致良知四合院学习,类似家庭的感觉吧.有时候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其他学员都能够感知,然后一起开导我.有一次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因为团队不配合,导致方案一直不能得到统一意见,我连续一周郁郁寡欢,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其他学员们看到我的状态,都过来问我,并且告诉我,遇事解决事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遵循自己内心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也要尊重团队每个人员的想法.一直是这种不好的状态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听了之后觉得很受益,真的感谢他们,这是个心灵成长的港湾,有爱有温度,是学习场,也是家.最后说一下,致良知四合院的老师们,讲课也非常好,很温柔对学员真的挺不错,和我们的互动也很有爱.

冉戚13270104590问: 想去致良知四合院学习,有什么建议吗?
柳林县洛那回答: 想去致良知四合院学习的话,就去呀~老师们都很好的,而且你想上什么课程你就去上就行,平时都会提前有预告.我之前也是一直在这里当学员,现在比较忙啦,课程看...

冉戚13270104590问: 问题 :为什么说“致良知”三个字无病? -
柳林县洛那回答: ”《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 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冉戚13270104590问: 为什么说"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
柳林县洛那回答: 简言之,阐述了“人才教育,道德为先”的宗旨,即教育人要先从德育培养开始,让受教育者首先有良好的品行.指出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冉戚13270104590问: 请问“致良知”是什么意思?
柳林县洛那回答: “致良知”包含“致知”和“实行”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方面,我的良知能够让我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行为,并且能确保这种选择是具有道德意义的;另一方面,我又必须按照我的选择去实施我的行为,否则就谈不上真正的“知”.所以“致良知”既反对“坐而论道”,亦反对“随事体认天理”(一边实践 ,一边体会所实践之事所蕴含的天理),因为前者会流于空谈,后者则会导致将“天理”当作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从而把“良知”与人的现实行为(“事”)割裂开来.

冉戚13270104590问: 致良知是否就是达到儒家的中庸境界 -
柳林县洛那回答: 不是,致良知只是达到中庸境界的前提,中庸是君子处事的最高境界,贯穿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每个阶段.只有致良知了才是真正领悟到了天道天理,然后凭借这领悟到的天道天理通过诚意正心就能执中守正地行事,这才是中庸之道,不偏为中,不易为庸,中庸正是君子天人合一后一以贯之的处事态度.所以大学中八目顺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致良知只是第二步,而中庸贯穿人的一生.

冉戚13270104590问: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怎样理解 -
柳林县洛那回答: 良知是指既是道德意识,也指你自己的最高本体.致者,本身即是兼知兼行之过程也.这句话其实就是心学的最高法旨 ---知行合一(这句话不用解释了吧.).

冉戚13270104590问: 为什么王阳明(以及儒家)那么提倡“致良知” -
柳林县洛那回答: “ 致 良知”继 承了孟 子有关 良知 良能 的思想 .孟 子在 《 尽 心 ・上》 中说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 良能也 ;所不 虑而知 者 ,其 良知 也.孩提之童 ,无不知爱其亲 者;及 其长也 ,无 不知敬 其兄也 .亲亲 ,仁 也 ; 敬长 ,义也...

冉戚13270104590问: 请问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 -
柳林县洛那回答: 王阳明心学和象山学还是很接近的,象山学直接承接孟子,认为道德靠对本心的体证来实现,王阳明的良知和这个很接近,但是第一,王阳明的良知学说把天理、本心、诚意都打通了;第二,王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