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孝乎鬼神

作者&投稿:营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文帝时期,出现过一个历史上非常耀眼的人物——贾谊,

他的政论作品《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不仅对西汉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后世也意义深远,

可贾谊的一生很短暂,这短暂的一生却又很不幸,入朝不久即被贬谪外放,而且一贬十年,至死都没得到汉文帝大用,

这是个很蹊跷的问题,一位博学多才的青年才俊,为何被排斥在廊庙之外?

一个“狂妄”的小青年,贾谊的结局,并不意外。

小青年,语出惊人

纵观西汉一朝,贾谊绝对算得上是最“狂妄”的小青年了,他入朝不久就干了件轰动朝野的大事——煽动汉文帝把旧法统统推倒重来........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历法),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举朝哗然!

没等老官僚们从震惊中缓过神来,

抑制不住狂热的贾谊,又语出惊人:凡是封了侯的人,都送回到封地去.......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老官僚们闻之顿时心中一惊:说得好听是“就国”,实际就是免官,这是要皇帝清退他们这些功臣,从而大夺权!

这一刻,也只有年轻的汉文帝喜上眉梢了........

无怪乎贾谊初入仕途,便得到文帝的器重,短短一年内就将他从博士提拔为太中大夫——皇帝身边议政的近侍官员,

当时鲜少有人注意到,对于当时的西汉王朝来说,一直存在着隐蔽又危险的问题——统治者威信不足。

这种风险既来自民间,又来自统治阶级内部。

一个市井小民,凭什么统治天下?

没错,刘邦是从秦末群雄中胜出不假,可他以一个市井小民的出身,凭什么坐在皇位上受万民朝拜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过去的统治者们为了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可谓费尽心机。

从夏朝开始

一场滔天洪水意外改变了华夏文明的格局,产生了首个统一的王权,大禹也因丰功伟绩被永载史册,即便如此,大禹还是“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宁愿衣食简陋也要让祭品精美华丽),

——这不仅是把公社氏族时代的神话传承了下来,还创造了宗教观念,也就是“夏服天命”。

到了商朝

商汤突破了宗教观念的禁锢,认识到人的作用大过于所谓的“天”,所以才敢于发动战争,然而,商朝在创作“君权神授”观念方面也毫不逊色,不仅创造“上帝”的概念,还将自己的祖先神说成是“上帝”的“合伙人”.......

周朝更加精明

利用殷商的天命解释灭商理由“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并非是我们周人敢反叛,而是“上帝”不保佑商朝了),并创造出新观念——以德配天,

甚至把“文字典籍”藏在王宫里,一边不让民众学习;一边又把文字越写越复杂,让人难辨其义,导向尊贵与神秘.......

等到秦统一,就比较尴尬了

自从广大民众掌握了文字知识,并对各种自然、社会现象有了更客观的认知后,过去那套说辞已经没什么可信度了,

最终,秦始皇采用了阴阳家创造的“五德终始”说,来论证自身合法性问题,宣称秦朝是水德战胜了周朝的火德,

但当时始皇帝还是草率了,没有考虑到“五德”运转是循环的这一点。

待西汉开国,刘邦才是欲哭无泪了。

当初,刘邦借着陈胜打起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旗号,成功摆脱市井小民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汉王”。

然而,这种临时性的煽动口号,难以撼动根深蒂固的老旧思想,只要存在等级贵贱,“王侯将相”仍会被视作贵族特权,

即使刘邦称帝后编造出一个“斩白蛇”的故事来蒙混过关,在广大民众看来也毫无意义,

甚至刘邦身边的人恐怕都会在私下里嘲笑——如果每个人都能斩杀大蛇,是不是谁都可以依葫芦画瓢当皇帝?

虽然有些仓促,但汉初的形势十分复杂,刘邦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他是皇帝不错,可充其量只是控制“半壁江山”的皇帝,而关东广大地区几乎全部被异姓诸侯王所占据。

这些诸侯“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就像独立的王国一样,而且他们出身高贵,在未来是否还会臣服是个未知数。

因此,娄敬和张良都建议刘邦定都关中,

一来,刘邦虽然是在丰沛起家,但他在关东根本就没有政治声望,若非吕家,萧何、曹参这些地位原比刘邦要高的丰沛班子,不见得会甘心听一个市井小民调遣;

二来,关中地理条件优越,刘邦又经营多年,能有效防止诸侯反叛.......

当然这种复杂的局面,刘邦比谁都清楚,他知道反叛者随时可能出现,而且只要有人有谋反能力的情况下,编造任何统治说辞都毫无意义,

因此,帝业一确定,刘邦夫妇几乎用尽所有手段去诛杀异己功臣,无暇顾及其他,

期间只有秦朝原来的博士叔孙通,制定过一套新朝仪来“尊君抑臣”,勉强维护了一下皇帝的尊严,

直到异姓诸侯王被消灭、外戚吕家也惨遭灭门之后,才由贾谊提出改革方案。

贾谊学“帝王之术”

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书而闻名于郡中,被当时的河南郡守吴公相中并召置门下,

吴公本名不见于史,文帝即位后听说他“治平为天下第一”,将他调到朝中当了廷尉,列位九卿,

贾谊应当是在此后不久就步入了仕途,成为百官中最年轻的“博士”,不到一年的时间,文帝又将贾谊提拔为身边的近侍官员太中大夫。

汉初因直接继承了秦制,能诵诗书的年轻人不多,朝中的博士几乎也都是老眼昏花之辈,

直到公元前191年,惠帝刘盈下令废除了“挟书律”,《诗》《书》等儒家经典才在民间自由流通,

这一年贾谊约莫九岁,读书正当时,后来他师从张苍,这为他之后政治化的儒家思想埋下了伏笔,

张苍是荀况的学生,

荀况因他两名入室弟子韩非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被部分学者怀疑他是否属于儒家学派,

实质上,法家本来也是儒家学说中一部分的极端化,而荀况的儒家思想,只是着重研究如何治理国家而已,即外儒内法

史料记载说李斯“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可见张苍从荀况所学的自然也是“帝王之术”,

不难想象,贾谊也是“有其师必有其徒”,

所以,后世争论:贾谊到底应该是算法家还是儒家呢?答案显而易见。

当然,贾谊能师从张苍,可见家世不错,遗憾的是文献史料中并未提及贾谊的身世,

民国时期几个盗墓贼竟意外盗掘出了唐代贾洮、贾邠父子的墓志,据墓志记载:秦汉末年,回生谊。也就是说,贾谊的父亲叫贾回,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信息,

从“贾”姓推测,先秦时期绝非普通平民,所以贾家应当是为显宦世家,没活字印刷的时代,书籍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拥有的。

让皇权——高度膨胀!

贾谊的主张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等,

说白了核心就一个内容:用一个正统的伦理观念和礼制,来端正皇室的纲纪名分,维护皇权的绝对权威。

——这也是贾谊针对统治者威信不足“开”出的良方,毕竟当时是封建社会,想要巩固统治,势必要让皇权高度膨胀

西汉自建国后,一直力行黄老之术治国,讲究“无为而治”,

虽说是“无为”,但不可能什么都不做,这种说法只是为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政治层面上,也就是不用过度的制度去干预百姓的生产、生活,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汉初什么情况?

经历了秦末农民起义,不久又经历楚汉战争,光这两大混乱时期,人口就消失了百万之多;到西汉,连皇帝的乘车也无法驾系同样毛色的马,将相出门有时只能乘坐牛车,普通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

这种情况下,稳定政权、恢复封建统治秩序,成为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所以“无为”实质是汉初统治者对百姓的一种政治妥协

非常时期,采用非常手段,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就像陆贾对刘邦讲得一样: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总不能一直用特殊时期的政策来“守”天下,何况黄老之术的弊端也不小。

很现实的问题是,宽松的政治环境使得各诸侯国能够自由发展,久而久之形成能与中央朝廷分庭抗礼的严重隐患,刘邦虽早就意识到了分封制的弊端,消灭了异姓诸侯,可他却错误地又分封了同姓诸侯,

要继续“无为而治”,继续行政分权,只会加剧社会矛盾,又何遑论及发展?

所以,统治思想势必要顺应时代而完成转变

贾谊就把这个转折点,定位在了加强中央集权上,计划从改正朔开始,一项一项改彻底。

这手段,真叫绝儿!

而贾谊提出的“列侯悉就国”之策,确实说到了文帝心里。

文帝即位时,王朝内部能够直接威胁到统治的军功集团,已经不存在了,但盘踞在京城的功臣列侯却成了他的心病。

这些功臣列侯表面上看,不能同诸侯王相提并论,

但他们是执政者,尤其是在诛吕之后,成了实质上的支配者,并且悄无声息地形成一股庞大的政治势力,一直让文帝“如鲠在喉”;

此外,这些大臣多是武将出身,对于治国理政之道是一窍不通,这时的文帝已经意识到“文治”的必要,势必是要培养一批新生力量来代替这些老官僚。

文帝也比较隐晦地做过尝试,

此前文帝就同时提拔代国旧属六人担任九卿之职“诸从朕六人,官皆至九卿”,

当时这个人事调动引起了多大的动乱呢?

细看史书,虽没明确表明因果关系,其后却发生“陈平谢病引退”、“周勃惧危,乃谢请归相印”的怪事,

这仅仅是陈平谦让周勃尊位,周勃惧“功高震主”的缘故么?

文帝也问过周勃两个问题:一是,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二是,全国一年的钱粮收支,

结果周勃一个都回答不上来,

想必经过此事,文帝会更加坚定要改变军功集团执政的政治结构,

所以,

在贾谊提出“列侯悉就国”之策后不是很久,也就是在文帝二年冬十月,丞相陈平去世后,文帝下召:

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干余,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欢欣,靡有违德。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也无由教训其民。其令列侯之国,为吏及诏所止者,遣太子。

啥意思呢?

大意就是:如今列侯都住在长安,封邑离得又远,要靠吏卒运输给养,劳民伤财不说,也做不到管理封地的百姓,因此列侯都回各自的封地吧,有在朝廷任职及特批留下的人,也得把太子派回去。

不得不说,贾谊这手段真叫绝儿,

本来盘根错节的军功集团,瞬间就被拆得七零八落,大量的列侯走掉了,只剩周勃等人也孤掌难鸣了,

也正因为如此,贾谊不可避免地触碰到了功臣列侯的既得利益。

处境孤危,沦为弃子.......

就在文帝想要提拔贾谊任公卿之职时

周勃、灌英、张相如、冯敬之等人,群起而攻击贾谊“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文帝被迫做出了取舍,疏之,不用其议,还把贾谊“发配”出了京城,让他去做了长沙王太傅

所谓公卿,也就是“三公九卿”,

彼时的贾谊,职务为一千石的太中大夫,只在皇帝身边议政,却没行政权,

公卿就不同了,那可是掌握着帝国行政系统的最高官吏,

文帝还是太年轻了,

贾谊有才不假,可想要施展抱负,光有皇帝一人支持那是不行的,得不到大臣的配合,注定枉费力气,

贾谊干了什么?

还没开始轰轰烈烈的事业,就要这班老臣交出权力卷铺盖卷儿走人,把一众老官僚们得罪了个精光,何况他入朝不久,一没政治实践经验,二没政治成就,这样的人物哪有资格、资历担任公卿?

结果毋庸置疑——大臣们肯定是要强烈反对,贾谊根本当不上公卿!

不仅如此,大臣们还会想当然地认为——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贾谊,皇帝铁定是被蒙蔽了.......

显然文帝也意识到自己操之过急了,

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作为一切争端和是非的最高决裁者,他必须要考虑大局想到解决办法又要迅速作出取舍,

于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贾谊,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排斥于廊庙之外!

可颇为怪异的是,

至此之后,文帝未再起用贾谊,哪怕是周勃等人都“就国”后,这是为什么?

贾生,冤乎?

贾谊到长沙之后备感委屈,写了一篇《吊屈原赋》“.....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

名义上是凭吊屈原,实则控诉自己是遭受奸人诬陷而被放逐,处境孤危,却无一人替自己说句公道话,

不难看出,字里行间也在埋怨文帝,听信谗言抛弃了自己。

长沙郡,在先秦时期叫“扬越之地”,又叫“荆蛮”——可谓是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蛮荒”之地,

无怪乎贾谊到长沙之后非常郁闷,觉得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命不久矣,

后世文人也很是同情贾谊的遭遇,纷纷谴责文帝凉薄寡恩,以至于“贾谊的不幸”成了熟滥的写作题材。

然而,文帝是给他“发配”到了蛮荒之地不假,可也是用心良苦——太傅这个官职看似作用不大,那也得看是什么情况,

诸侯王“幼弱未壮”时,太傅是可以代为管理诸侯国的,

当时的长沙王叫吴著,乃汉初八大异姓王之一吴芮的嫡玄孙,在位二十三年去世,无子国除。

贾谊去长沙任职大约是在文帝三年,这一年刚好是靖王著元年,也就是说吴著刚继位,考虑到他在位二十三年都没有子嗣,

大可以推测,吴著应当是幼年继位

文帝让贾谊去给一个幼弱的诸侯王当太傅,这不是给他一个历练的机会是什么?

但凡贾谊在长沙干出点政绩,证明自己是干大事的材料,也好给文帝一个召他回京的理由不是,

可贾谊是怎么做的?

刚到长沙就怨天怨地,写了《吊屈原赋》;

待到第三年,看见一只鵩鸟(猫头鹰)飞进屋子,竟觉得自己快死掉了,又写了一篇《鵩鸟赋》........

也就是说,整整三年,贾谊陷入一种抑郁状态无法自拔.......

唉,不问苍生问鬼神

又过了一年,贾谊被文帝召回京城,干什么呢?文帝召见贾谊,只跟他谈了一晚上的鬼神之事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商隐写下了那篇著名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讽刺文帝“有眼无珠”,贾谊这么一个难得的人才,不让他在政治上发挥作用,反而被浪费在鬼神之事上.......

当时的李商隐也很不幸,卷入牛李党争之中,怀才不遇,

他的人生轨迹与贾谊很相似,都是少年得志,然后在官场一败涂地,再然后都被边缘化到了地方,

所以,他写这首诗,主意是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悲愤,

只是经他这么一写,文帝就惨了,一度被当作昏聩无能的反面教材........

不过,文帝突然从千里迢迢的长沙召回贾谊,只是为了跟他谈鬼论神,就这?

放到现在也是匪夷所思的事儿,讲不通啊,

所以文帝必不止欲“问鬼神之事”,

应当是为了重新起用贾谊,许是突然发生了某种变故,使得文帝临时改变了主意,本来是要谈政治,结果就谈起了文化.......

不然,向来简朴的文帝,写个书信不比“摇人”更省时、省心、省银子

那么,会是什么变故呢?

贾谊!

四年了,文帝早就不是当年的文帝,愈发成熟稳重;可贾谊,还是那个四年前的贾谊,除了抱怨,整整四年没给文帝一个满意的交代。

尽管如此,不久文帝还是很妥帖地将贾谊调任为粱怀王的太傅。

粱怀王是文帝最宠爱的小儿子,

这在贾谊看来,这是他“东山再起”的迹象,于是又像打了鸡血一样来了精神。

不过,果真如此吗?

文帝这个人,从他的传记来看,不难发现他属于那种内心纵横交错、外表却一平如水的性格,《孝文本纪》中有一处关于文帝面部表情的“特写”:薄昭还报曰:“信矣,毋可疑者。”代王乃笑谓宋昌曰:“果如公言。”

这一段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实在太稀奇了,居然从这才能感受到文帝身上存在情绪这个东西.......

言归正传,文帝做事滴水不漏,论心机也只会是帝王圈里的“战斗机”,他把贾谊调为粱怀王太傅,是为了重新起用?

显然不是,文帝再喜爱梁怀王,梁怀王也不是西汉王朝的继承人,

又或者打算再历练贾谊?

要知道,机会有时候只有一次,没有再次。

其实文帝的意图还是比较明显的,怕是贾谊注定要在梁国颐养天年了.......

难怪现在流行这么一个说法,谥号带“文”的皇帝或者大臣,都是相当厉害的角色........

当然,也不是没有起用贾谊的可能,贾谊的确是奇才,即便如此,这最后一丝可能也被贾谊自己毁掉了!

“狂妄”的贾生

贾谊任梁怀王太傅后,仍十分“操心”朝政,

一篇一篇地向文帝“投递”他的政论文,文帝不理他,他还坚持不懈地投,究竟写了多少篇也不清楚了,流传至今叫《治安策》。

不可否认,贾谊的一些思想意识很超前——提出了用儒术治国的设想,活脱脱就是西汉2.0版本,

也正因为太超前,只能搭建成个理论体系,归根到底还是时机不成熟。

从现代的眼光看来,当时的西汉王朝仍在草创时期,不仅国家财力严重不足,人民生活还相当困顿,

等于西汉建国二十几年了,恢复的只是秩序,却不是经济发展,

而且面临的局势依然严峻,

匈奴强盛,不断侵犯边境,有些诸侯王僭越,占地超过古制,淮南、济北王都因谋逆被诛。

这时候突然要推动百姓移风易俗,要他们适应新法制律例,会怎样?

我想我们应该能够感同身受,疫情过后,我们期盼的是什么?

早点回归正常生活.......

当时西汉的百姓也一样,摆在眼前的是温饱问题,是安定稳定,而不是动荡,

贾谊的策略,完全就是大翻盘,势必会引发天下骚乱,

这也是文帝采用了一些贾谊经济方面的策略,比如“重农抑商”,却极少采用政治方面策略的缘故,

文帝的政治,已越走越趋向于成熟,

而贾谊却不断暴露他的幼稚,几年过去了,仍是一个狂妄青年

看看贾谊干了什么?

他说“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已经大治了,唯独臣以为未必),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说天下已安已治的人,不是愚蠢便是阿谀,事实上都不是知治乱道的人),

——一众朝中大臣,都被他说成了只会阿谀奉承,却把自己捧成天才,实在太目中无人了。

又说“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虽使禹、舜复生,为陛下计,亡以易此”,

——好大的口气,说即使禹、舜再生,为文帝谋划,都做不到。

要说年轻人张狂了一些,倒也能理解,可贾谊的狂妄程度,已到令人吃惊的地步!

对于匈奴问题,

贾谊说“陛下何忍以帝皇之号为戎人诸侯,势既卑辱,而祸不息,长此安穷”(陛下为何忍受得了以皇帝之尊甘为戎人的诸侯,气势上已低下屈辱,祸患却未因此停息,长此以往如何是好),

——嘲讽文帝不敢与匈奴开战,他就没想过拿来的基础和后盾去开战!这是有多幼稚才能在西汉穷得叮当响的时候,撺掇皇帝去开战.......

“进谋者率以为是,固不可解也,亡具甚矣”(为陛下出谋划策的人都认为只能这样,真令人不能理解,他们太没有治国安邦之才了),

——在他看来,文帝左右的人都是酒囊饭袋,等于把满朝大臣,狠狠滴鄙视了一遍。

“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以天下之大困于一县之众,甚为执事者羞之”(匈奴的人口不超过汉朝的一个大县,汉朝却以天下之大被一县之众所困,太为执事者羞愧了),

——活脱脱把上至文帝,下至群臣,都说成了无能之辈。

“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行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举匈奴之众唯上之令”(陛下何不让我主持匈奴之事?按我的计策行事,定将绞索套上单于脖子而制其死命,定将叛徒中行说捉回来用鞭子抽其背,定使匈奴部众唯皇上之命是听)

——被匈奴困扰的岂止一个汉朝,从春秋时期就不断被困扰,要不哪来的春秋霸主?照贾谊的说法,制服匈奴那么容易的话,哪来的长城?又怎么会轮到西汉困扰这个问题.......

“削藩”问题

贾谊是提出了对西汉产生重要影响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之策,

但当时他怎么说的?

“数年之后.......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数年之后,等这些诸侯王形成势力。那时再想要治国安邦,即使是尧舜也无办法了)

“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如果不肯及早动手,不忍削除,那跟秦代之末世岂不一样?)

——理论上贾谊说得没错,可实际情况不是,此前济北王、淮南王反叛,哪个不是趁着匈奴侵犯的时机?

总之,贾谊把汉初的君臣说得愚蠢至极,把汉初的制度说的坏得不能再坏,要不按照他的策略,将旧人旧制全都换新,汉朝简直就没救了,

可要是按贾谊说的,一边与匈奴开战,一边削藩,再一朝之间尽弃其旧,

这将是什么场景?

里里外外乱成一锅粥,更可怕的是,当时的西汉财库,比脸还干净.......

无怪乎周勃、灌婴等人说贾谊是为“纷乱诸事”,这样狂妄的人物,有几个能承担政治重任的?

早就看清贾谊政治修养不成熟的文帝,自然也不可能再重用贾谊,

如果文帝听了他的,届时,君臣离心都算不上最坏的局面,各方势力都抱团对付文帝一个,那才是致命一击。

贾谊本人,也必如后来晁错那样“衣朝衣腰斩东市”!

然而,深陷“舍我其谁”幻想中贾谊,以为文帝将他安排在梁国是暂时的,将来还会大用,

谁知没几年梁怀王竟“堕马死”(公元前169年),一年后贾谊亦“哭死”(公元前168年),去世时年仅三十三岁。

贾谊之死非因梁怀王 “堕马死”,而是因为梁怀王都死了一年了,文帝都没征贾谊入京,一直就将他晾在了梁国,

直到这个时候,贾谊才明白,自己早就被弃用了,遂而郁郁而终!

","gnid":"93ede8d988d3d0ed1","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60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a90cb49eef7db00.jpg","width":"1027"},{"desc":"","height":"133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054d713f53dcc9a.jpg","width":"1267"},{"desc":"","height":"131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ea228a9e58e82a0e.jpg","width":"1268"},{"desc":"","height":"1325","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feb956e89448675f.jpg","width":"1269"},{"desc":"","height":"134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2d3b7d6d5ce7c99.jpg","width":"1271"},{"desc":"","height":"130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23f7384bef242a77.jpg","width":"1267"},{"desc":"","height":"98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653054c7dbe0c740.jpg","width":"690"},{"desc":"","height":"47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bd0f27a74137e94e.jpg","width":"1000"},{"desc":"","height":"447","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3740266b1d86224b.jpg","width":"640"},{"desc":"","height":"501","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cbae44e63006c6b4.jpg","width":"641"},{"desc":"","height":"29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dc97091de42c092.jpg","width":"500"},{"desc":"","height":"128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a118fbb18c06f54d.jpg","width":"952"},{"desc":"","height":"68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d81927049f10fcc.jpg","width":"1029"}]}],"original":0,"pat":"art_src_3,fts0,sts0","powerby":"hbase","pub_time":16889241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e1db1c1ba6553d5b67ea6447d5acb4f0","redirect":0,"rptid":"21abc9f3338d070c","rss_ext":[],"s":"t","src":"芜史","tag":[{"clk":"khistory_1:文帝","k":"文帝","u":""},{"clk":"khistory_1:刘邦","k":"刘邦","u":""},{"clk":"khistory_1:匈奴","k":"匈奴","u":""},{"clk":"khistory_1:贾谊","k":"贾谊","u":""},{"clk":"khistory_1:西汉","k":"西汉","u":""},{"clk":"khistory_1:周勃","k":"周勃","u":""}],"title":"蹊跷,贾谊为何不得大用?

夏后氏详细资料大全
孔子非常敬仰大禹并给予大禹极高的评价:“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也称道大禹说:“禹亲自操蠹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股无、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荀子·成相篇》云:“禹傅土,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尚书...

论语上下句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恤,禹吾无间然矣。"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搏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

中国饮食文化理论有哪四大原则?
1、精 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饮食的精品意识。当然,这可能仅仅局限于某些贵族阶层。但是,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2、美 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

孔子的论语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恤,禹吾无间然矣。」*lunyu.009子罕第九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搏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

孔子夸赞哪几个人仁德?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译文】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

200分求《论语》英文翻译(带标题)
『2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恤,禹吾无间然矣。」子罕第九『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搏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

表示人坏的成语有哪些?
语出《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卑躬屈节 见“卑躬屈膝” 卑躬屈膝 弯腰下跪。形容毫无骨气,谄媚奉承 卑礼厚币 谓礼节谦恭,所赠币帛等礼物丰厚 卑身贱体 ①谓俭约勤苦。②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卑身屈体 见“卑...

孔子所说的损和益的革新问题是指什么?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泰伯》第十八章)(孔子说:真是崇高啊,舜和禹为君治理天下,却一点也不为自己。)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泰伯》第二十一章)(孔子说:禹这个人,我找不出他...

简述墨子兼爱与儒家仁爱的不同
是“借天志和鬼神来压贵族”,至少在上天和鬼神面前,把贵贱拉平。 孔子“不言”,就真不信么?也未必,他只是“不言”,因为他认为当时的人不“畏天”而“怨天”(《论语?宪问》),说了没用;信不信鬼神呢?《论语?泰伯》记载孔子说“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论语?为政》记载孔子说“祭之以礼”,其实孔夫子...

大禹是在哪里生出来的(是在今天的山东境内吗) 他有什么特异功能?_百度...
禹是一个有多方面伟大贡献的民族英雄,深受人们的拜因此关于他的神话传说也颇多。关于禹的出生就充满了神秘彩,传说鲧为了治洪水,偷窃了天帝的宝物“息壤”,天帝十分生气,命火神祝融把鲧杀死在羽郊。鲧死了3年尸体却没有腐烂,有人用刀剖开他的肚子,禹就从里面跳出来,而鲧自己则变成一头黄熊隐入...

泰苏15916933032问:  翻译下面文言文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
柳林县欧博回答:[答案] 孔子说:“禹,无可挑剔.他自己粗茶淡饭,而祭品却很丰盛;自己衣服朴素,而祭服却很华美美;自己宫殿简陋,却尽力兴修水利.禹,无可挑剔.”间(见):找出空隙.菲(匪)薄.黼(扶):祭祀的衣服.冕(免):帽子.沟洫(序):沟...

泰苏15916933032问: 求这段文言文的意思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
柳林县欧博回答:[答案] 禹,我对他没有挑剔了.他自己吃得很差,却把祭品办得很丰盛;穿得粗劣破旧,祭祀的礼服礼帽却做得很精美;自己的宫室很低矮,却倾全力于兴修水利.

泰苏15916933032问: 敬鬼神而远之我们需要自己讲解孔子关于鬼神的这块内容,需要一个大致的讲课方案,如果有课件的话最好(追加50分),比较急的 -
柳林县欧博回答:[答案] 孔子的鬼神观 「孔子对鬼神的看法为何?」这样的问题看起来彷佛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对大多 数的人而言,「存而不论」...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 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把禹...

泰苏15916933032问: 论语中关于祭祀的句子有哪些 -
柳林县欧博回答: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虽蔬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

泰苏15916933032问: 关于大禹治水的文言文禹伤先人父 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域.....急需翻译及相关问题 -
柳林县欧博回答:[答案] 原文: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 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 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 决九川距四海,浚赋治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

泰苏15916933032问: 文言字句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存)停车坐爱枫林晚(坐)致费于沟洫(致)致孝敬于鬼神(致)致慎财富(致) -
柳林县欧博回答:[答案]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存) :保存;保全 停车坐爱枫林晚(坐) :因为 致费于沟洫(致) :集中心、力等于某一方面 致孝敬于鬼神(致) :同上 致慎财富(致):同上 个人理解.

泰苏15916933032问: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文言文解释 -
柳林县欧博回答: 原文: 禹乃遂与益、后2113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於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

泰苏15916933032问: 论语中关于祭祀的句子有哪些 -
柳林县欧博回答:[答案]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虽蔬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

泰苏15916933032问: 自古以来对"孝"的记载 -
柳林县欧博回答: 孝,善事父母者.——《说文》孝利亲也.——《墨子经》子爱利亲谓之孝.——《贾子道术》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周书·谥法》众之本教曰孝.——《礼记·祭义》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

泰苏15916933032问: 为什么孔子说禹是无可挑剔的依据是什么 -
柳林县欧博回答: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论语·泰伯》)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对大禹这个人,我想挑一下他的毛病,实在挑不出来.大禹这个人,吃饭很节俭,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