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言之政谓为谏诤

作者&投稿:右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纳言之政谓为谏诤是谁说的
纳言之政谓为谏诤是诸葛亮说的,出自《便宜十六策·纳言第四》。身为国君应广纳众议,虚心接受谏言。为人父者有直言不讳的子女,而为人君者有极言直谏的臣子,那麼当他们行为不义时,为人臣子、儿女便会提出告诫,及时挽救危机,也保全为君为父的美德。有恶习就要戒除,不可违逆正道,倘若破坏正道,国...

求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全文及翻译
视听之政,谓视微形,听细声。形微而不可见,声细而不可闻,故明君视微之几,听细之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故为政之道,务於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故《经》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目为心视,口为心言,耳为心听,身为心安。故身之有心,若国之有君,...

谓谏诤之言当如猛之详善翻译?
这句话出自《韩非子·说难》,意思是:规劝君主的话应当像药石一样中肯而恰当,应当像琴瑟一样协调和谐而中听。

谏诤是什么意思?
谏诤(jiàn zhèng),汉语词语,意思是指直言规劝以使人改正过错。释义 [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 谏诤即见听。——《汉书》出处 《礼记•曲礼下》中部:“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孝经注疏·...

求人之过言,谏诤的翻译
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出处:出自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之《求谏》。

诤臣的意思是什么
诤臣,汉语词汇,意思是能直言规劝国君缺失的臣子。出处:1、《白虎通·谏诤》引《孝经》:“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2、唐 白居易 《采诗官》诗:“诤臣杜口为冗员,谏鼓高悬作虚器。”3、《刘安世为谏官》: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

登闻鼓文言文
1、相传尧舜之时,就有“敢谏之鼓”了。凡欲直言谏诤或申诉冤枉者均可挝鼓上言。 2、周时悬鼓于路门之外,称“路鼓”,由太仆主管,御仆守护,百姓有击鼓声冤者,御仆须迅速报告太仆,太仆再报告周王,不得延误。这“路鼓”就是后来的“登闻鼓”。 3、晋武帝时起,开始在朝堂外悬置登闻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

文言文宋大儒曾巩神道碑
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 又有甚不可者: 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

曾巩为民除害文言文
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 又有甚不可者: 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

《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原文及译文
若无忠谏者为说,何由行得好事?况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乎!且人主安危所系,不可辄为骄纵。但出敕云,有谏者即斩,必知天下士庶无敢更发直言。故克己励精,容纳谏诤,卿等常须以此意共其谈说。每见有不是事,宜极言切谏,令有所裨益也。”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

衷唐18334679755问: 诸葛亮用了哪些计谋?最好有什么典故和故事,要详细点,不要太多乱七
华龙区盐酸回答: 孔明兵法二十四篇(以下是全文)——三国时期造就天下三分之势的著名政治家及军... 纳言第四纳言之政,谓为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谏臣,父有谏子,当其不...

衷唐18334679755问: 诸葛恪临终写给姜维的24一篇主要写的什么?求具体 -
华龙区盐酸回答: 【简介】 “兵法二十四篇”据说为诸葛亮晚年时候所著,上面记载了诸葛亮几十年来行军打仗的经验.在五丈原之战中,诸葛亮在死前曾将此书和“连弩”之法传给了姜维,使姜维成为了诸葛亮最有力的继承人. 【内容】 兵法二十四篇——...

衷唐18334679755问: 谏诤的词语解释 -
华龙区盐酸回答: 礼:谏有五,讽谏为上. 《礼记.曲礼》: 【经文】为人臣之礼,不显谏. 东汉郑玄注云:为夺美也.显,明也,谓明言其君恶,不几微. 【经文】三谏而不听,则逃之. 东汉郑玄注云:逃,去也.君臣有义,则合;无义,则离. 《论语.子张...

衷唐18334679755问: “礼有五谏”中“五谏”是哪五谏?
华龙区盐酸回答: 1).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1) 汉 刘向 《说苑·正谏》:“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2)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谏.谓讽谏、顺谏、窥谏、指谏、陷谏.”《后汉书·...

衷唐18334679755问: 《贞观政要》—— - 《求谏》的翻译 -
华龙区盐酸回答: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 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 臣...

衷唐18334679755问: 三省六部制的三省的运行机制是怎样的? -
华龙区盐酸回答:[答案] 隋唐时期的中枢制度.三省指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 门下审核,尚书执行.三省长官:中书令(隋为内史令)、门下侍中(隋为纳言)、尚书令共行宰相之职.六部为尚书省属下...

衷唐18334679755问: 《白居易传》古文翻译 -
华龙区盐酸回答: 《白居易传》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

衷唐18334679755问: 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开始以及在各个朝代的变化 -
华龙区盐酸回答:[答案] 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开始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 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唐...

衷唐18334679755问: 唐太宗纳谏翻译
华龙区盐酸回答: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联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联怀也.” 贞观(李世民年号)三年,太宗(李世民)对司空(官职)裴寂说:“每当有人呈上奏报的折子,内容很多,(看不过来时)我总是把折子粘在墙壁上,每天出入都要看看,用这种方法勤勉不懈怠,想方设法做到了解臣子们要表述的情况.常常思考政事,有时到了三更才休息,也希望你们这些臣工们也用心政事不知疲倦,来报答我的心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