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作者寄寓的情感

作者&投稿:阎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中古诗词鉴赏60首
一年之内桃李等花卉几经枯荣,而你长大后,则具栋梁之功。请告诉那些去西园观花的人们:在雪飞霜落的园中,他们定会为枝叶光秃秃的桃李等花卉而悲伤动容!诗人热烈赞颂小松,寄寓着自己的傲岸清高和政治抱负,以不耐霜雪的桃李嘲讽煊赫一时的显贵和奔走于其门庭邀宠之徒。20、送朱大入秦 21、早梅 ...

用古诗意象写作文
古诗中的意象就是情与景的统一,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学习鉴赏古诗时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内容,感知诗人情感,进入诗歌意境,领悟诗歌的主旨。而一些意象寄寓了约定俗成的审美习惯,如何抓住诗歌中意象的正确含义,以下是我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点滴体会。 一、自然意象类 1、月亮(残月、明...

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现,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2、特点不同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

古代诗歌中明月的美学意蕴
②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的希冀和渴盼。 ③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诗中的"月"可以...

水调歌头读后感
自古以来,写中秋赏月的诗词不少,但许多作者往往把自己置于月外,仅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描述月色。而东坡则不然,他竟然把自己置于月宫主人的位置,他在饮酒赏月中,逸兴神飞,神游月宫,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读到这里,就不由让我们同样产生了豪迈的感情,深深地被词的意境所吸引,尤其是那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寄寓的感情是什么
寄寓了诗人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的感情。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

秋斋独宿意象与意境
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从景物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但景物表现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适,后者孤独清冷。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

古诗的种类
11、山水诗,又称山水田园诗,这类诗以自然风光为题材,通过描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自然景物来寄寓情感,常用寓情于景,借景写情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在古诗词中最常见,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如:2003年全国卷中的王维的《过香积寺》,1999年杜甫的《漫成一首》,1998年的两首:刘禹锡《...

更漏子 温庭筠 梧桐雨寄寓词人怎样的
全词从室内到室外,从视觉到听觉,从实到虚,构成一种浓郁的愁境。上阕辞采密丽,下阕疏淡流畅,一密一疏,一浓一淡,情感变化发展自然。温庭筠《更漏子》赏析(万露)- - 更漏子 玉炉香(一作烟),红蜡(一作烛)泪,偏照(一作对)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一作来)衾枕寒。 梧桐树...

14首七言律诗加简析
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评析】:��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

子丰辉13125309130问: 闻一多写的红烛,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题目为什么是红烛? -
滦平县澳扶回答:[答案] 闻一多赏析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

子丰辉13125309130问: 闻一多的红烛中的红有什么象征意义,红烛在诗人心里是什么的化身 -
滦平县澳扶回答: 《红烛》这首诗是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这首诗中,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既是对红烛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不惜牺牲,无私奉献.诗的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浓郁的抒情氛围,继之以自问、自悟、自励、自答、自勉,一步步展示执著追求的心迹,有很强的感染力.

子丰辉13125309130问: 闻一多的红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呢? -
滦平县澳扶回答: 默默无闻的燃烧自己,照常别人...

子丰辉13125309130问: 红烛的赏析 -
滦平县澳扶回答: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

子丰辉13125309130问: “你烧得不稳时,才急着流泪!”一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滦平县澳扶回答: 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

子丰辉13125309130问: 我要关于借物喻人的现代诗和感想 -
滦平县澳扶回答: 闻一多的《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

子丰辉13125309130问: 谁有闻一多《红烛》的赏析和读后感 -
滦平县澳扶回答: 闻一多的诗——红烛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子丰辉13125309130问: 红烛 闻一多 理解. -
滦平县澳扶回答: (一)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这里是一种反复的修辞方法,不算重复,起强调的作用,这里强调了蜡烛具有非常的红) (二) (在作者心里,心应该有两种颜色,就是黑或者红,黑的是丑的,红的是美的,红心和红烛的共同之处就是红,作者在前两句强调了红烛红的纯粹,美的让人心醉,第二句引入了诗人与红烛作对比,并且以“可是一般颜色?”的问句做结尾,体现了作者希望诗人能怀有一颗纯粹,善良,美好的心,所以作者认为那美好的心是红的!)

子丰辉13125309130问: <红蜡>闻一多的大意 -
滦平县澳扶回答: 综合整首诗作来说,“红烛”这一传统诗歌文化的原型意象在进入闻一多诗歌创作并一如中国文人那样被作为诗人人生追求的象征时,其时代的、文化的矛盾冲突就势不可免的发生了.但闻一多又不愿意掩饰、放弃、消泯这样的矛盾,他在忠实...

子丰辉13125309130问: 红烛的意象 -
滦平县澳扶回答: 红烛一般带有喜庆热情的意思.偶有赤诚之意.“烛”这一普通物象成为诗歌描写对象后,经历代积淀,已被赋予特定的含义.从搜集并不完备的《中华诗词》里检索,唐诗、宋词、元曲里,涉及“烛”就有967首之多.宋诗里则有1145处.可谓数字庞大.“红烛”则别有一番意味,唐诗、宋词、元曲里有129首,宋诗里有63首.这温柔的红烛之光,照亮了多少歌台舞榭,带来了多少温香暖腻的情事!蜡烛(或“蜡炬”),在唐诗里有许多名句, “烛”的意象常常和宴饮离别、爱情思念有关. 仅就“红烛”这一意象来看,宋词中的“红烛”多半与缱绻柔情、追忆往事、甜蜜温馨有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