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为信的寓意和道理

作者&投稿:恽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有一个“徒木为信”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就是当商鞅立法后,别人担心他说话不算数,商鞅为了取信于人,在一个地方立了一块木头,说把它移到某处奖励黄金,有人试了,果然有黄金拿,就是做某事为了取得别人的信任 主人公就是商鞅

立木为信的感想
千里之途始于足下。可见第一步的重要性!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万民。不只他变法如此,昭示了生活中凡是都应以信为重,言必行、行必果。立木为信,说明了做事的决心和勇气,一切皆不可半途而废!

立木为信文言文翻译
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3意义七子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立木建信”成为商鞅变法的突破...

立木为信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立木为信的主人公是谁
关于立木为信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立木为信的主人公是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春秋战国时期,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担心老百姓不信任他就不按照新法令去做。2、于是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 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把木头扛到北门去的人赏...

励志成语故事及寓意
生命本身是一个过程,成功与失败只是人生过程中一些小小的片段,若果把生命与成功或失败联系在一起,生命将失去本身该有的意义。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励志成语故事及寓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励志成语故事及寓意篇一: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

立木为信,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兴师问罪,揭竿而起,三顾茅庐。这些成语的意...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三顾茅庐:意思: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出处:《三国演义》历史背景: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

《徙木为信》是关于诚心的历史典故吗
应该是的。商鞅变法,徙木为信,表示自己说到做到。商鞅变法,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

立木为信成语典故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立木为信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立木...

立木取信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诚信,是人的内在道德修养与外在行为准则的统一,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基本道德要求。在当代中国,诚信为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道德支撑。典故:这个故事与商鞅变法有关。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在秦国变法,为了变法顺利进行,取信于民,就有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

商鞅变法徒木为信 的信是什么意思?
“商鞅变法徒木为信”的“信”是信用的意思。这是一个关于诚信的典故,所以信字在这个成语中是指诚信,信用。成语的典故是: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金。百姓们感到...

通侦18591099458问: 徙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
宝鸡市强肝回答: 徒木为信 当年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

通侦18591099458问: 商鞅立木为信的目的是什么 -
宝鸡市强肝回答:[答案] 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百姓不信赖政府,他就是要说明商鞅自己是个言而有信得人,说到做到,表明他变法的决心,说到底就是为了获取信任度,能够让人们接受他,更好的代表政府推行他的商鞅变法!

通侦18591099458问: 立木为信的感想 -
宝鸡市强肝回答: 千里之途始于足下.可见第一步的重要性!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万民.不只他变法如此,昭示了生活中凡是都应以信为重,言必行、行必果.立木为信,说明了做事的决心和勇气,一切皆不可半途而废!

通侦18591099458问: 徒木为信的典故和含义? -
宝鸡市强肝回答: 就是当商鞅立法后,别人担心他说话不算数,商鞅为了取信于人,在一个地方立了一块木头,说把它移到某处奖励黄金,有人试了,果然有黄金拿,就是做某事为了取得别人的信任

通侦18591099458问: 商鞅立木为信说的是个什么故事?
宝鸡市强肝回答: 商鞅立木为信说的是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他五十两银子.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发展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

通侦18591099458问: 商鞅立木为信的目的 -
宝鸡市强肝回答: 当时秦国官府经常言而无信,老百姓多不相信政府,再加上秦国保守势力的刁难,为了推动变法,赢得秦国百姓的支持,以收买人心,是变法之事深入人心,成为秦国铁律.

通侦18591099458问: 立木为信的问题
宝鸡市强肝回答: 在今天看来略显幼稚了, 但是仍然从某个方面反映出人心的力量, 要干好哪件事情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结果: 由于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自始至终遭到很多贵族的反对.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宗室多怨鞅”.于是,商鞅被“车裂”而死. 不过,由于变法内容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加上新法已推行多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最先进的强国,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从这点来看, 做的任何事情都不要过于激烈, 要顾及大部分人的利益,同时也不要忘记了决定这大部分人利益的统治阶级的好处.

通侦18591099458问: 立木为信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宝鸡市强肝回答: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有一个人却扛起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当场兑现,赏给他五十两银子

通侦18591099458问: 徙木为信的典故 -
宝鸡市强肝回答: 原文: 徙木为信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译文: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通侦18591099458问: 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意义? -
宝鸡市强肝回答: 一切信用和信任的建立推行,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法律从某个角度来讲,是一种社会契约的制定.公元800年罗马的大陆法系的制定,其中的契约概念、信用概念,蕴涵其中,社会生活各方奉之为社会生活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准则,信守契约、信守承诺,造就了西方社会的文明,其中罗马贵族的推动,自律和远见,功劳是不可磨灭的.我国也是大陆法系的国家,立法已经完备,但如何从政府的角度来宣传以法治国,履行政府责任,推行政府信用,“立木为信”,需要当政者的远见卓识,勇气和信心.这样才能鼓励社会的正确行为,打击错误行为,提高社会效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