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为信的历史故事

作者&投稿:宦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移木建信历史故事
借助这个事件,商鞅确认法令已取得民众信任,于是正式公布他的新法。新法规定,官职和爵位将根据战功授予,贵族无军功将失去爵位;鼓励农业生产,生产者可免去徭役;而因懒惰或从事商业导致贫困者,全家将被罚为奴。这一举措在秦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续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木为信的故事?
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意义编辑 七子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立木建信”...

立木为信是讲述谁的故事
商鞅又下令说,只要能把树干搬到北门,奖金就由十两提升到五十两。最终有人决定一试,将南门立的柱子搬到了北门,商鞅就立马奖励了他五十两的赏金。这一举动,也在民间树立了威信,变法也随之发行,在秦国很快就传开了,这也是秦国能够强盛,统一中国的开始。立木为信这个故事也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信...

<徙木为信>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徙木为信 :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

讲讲关于“徒木为信”的时间 朝代 地点 人物 和故事情节
说动秦孝公只是取信于君,找到了实施变法的支撑点。商鞅明白变法是要强国,强国还要用民力、靠民众。他认为要让百姓信任新法,必须先确立新法的可信度,也就是我们说的政治诚信。“徒木为信”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演绎的:商鞅在国都南门竖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告谕市民,谁将它搬到北门,...

立木取信的故事
立木取信什么意思?立木取信出自于《资治通鉴》,是指商鞅通过利用让百姓搬一块木杆从南门到北门,就给赏银50两黄金的方式取得百姓的信任,最后顺利颁布变法法令的历史典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移木建信”商鞅的故事?
故事原文: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辙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选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白话译文:法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

历史上有一个“徒木为信”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商鞅.在秦变法初期,商鞅为了让百姓信服官府的权威,说一是一,政无二出,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木杆,百姓有能将木杆搬到北门的,赏其十镒黄金.之后,秦国在全国实行变法.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

关于古时信的典故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立身之本。你知道古代有关诚信的历史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诚信的历史典故(精选8则),欢迎阅读。有关诚信的历史典故1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

立木为信和一诺千金的来历?
。您有这样的好名声,还不是靠您的家乡人——楚人替您传扬。我也是楚人,为什么您要鄙视我呢?季布听了这一番话,心里的气消了一大半。他把曹丘生留在家里住了几天,诚恳地指出曹丘生的错误,曹丘生也虚心地接受了劝告。后来曹丘生又到处为季布传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元水13225936414问: 商鞅立木为信说的是个什么故事?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路滴回答: 商鞅立木为信说的是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他五十两银子.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发展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

元水13225936414问: 立木为信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路滴回答: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有一个人却扛起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当场兑现,赏给他五十两银子

元水13225936414问: 一诺千金的故事(要短)一定要短 -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路滴回答:[答案] 商鞅徒木为信的故事.商鞅让人在咸阳城门立了一根木柱,说谁能把它搬到另外一个城门就给他一千金,结果真有人去搬了木柱,商鞅真的给了他千金.这个故事就是一诺千金的由来.

元水13225936414问: 徙木为信的典故 -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路滴回答: 原文: 徙木为信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译文: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元水13225936414问: 商鞅立木 -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路滴回答: 古人商鞅想要推行新的法规,为了( 取信 )于民,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徙木为信的故事 【注音】xǐ mù wéi xì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新法公布以后,为使人们相信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声明谁搬动到北门就赏五十金.有一个胆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们认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 【出处】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解释】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言而有信 【近义词】言而有信 【反义词】食言而肥、言而无信

元水13225936414问: 徙木为信的典故徙木为信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我要简略的,要总括全文的! -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路滴回答:[答案] 原文:徙木为信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译文:商鞅变法的法...

元水13225936414问: 6、综合性学习.(6分)班内决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其中的两个环节.(1)[认识诚信]请写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名字,并... -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路滴回答:[答案] (1)示例:①立木为信的故事.商鞅变法 时,为了树立威信,下令在城门外立一根三 丈长的木头,并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 搬到北门,重赏.终于有人站出来并将木 头扛到了北门.商鞅重赏了他.②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为了逗妃子 笑,...

元水13225936414问: 商鞅立木为信的目的是什么 -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路滴回答:[答案] 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百姓不信赖政府,他就是要说明商鞅自己是个言而有信得人,说到做到,表明他变法的决心,说到底就是为了获取信任度,能够让人们接受他,更好的代表政府推行他的商鞅变法!

元水13225936414问: 徒木为信的典故和含义? -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路滴回答: 就是当商鞅立法后,别人担心他说话不算数,商鞅为了取信于人,在一个地方立了一块木头,说把它移到某处奖励黄金,有人试了,果然有黄金拿,就是做某事为了取得别人的信任

元水13225936414问: 与立木为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谁 -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路滴回答: 立木为信的主人必是商鞅 里面的人物有秦孝公 商鞅 晋文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