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为信成语解释

作者&投稿:祖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成语"徙木为信"的典故是怎样的
xìn 释义: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立木为信什么意思
“立木为信”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它强调人们应该像树一样扎根,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外界干扰所动摇。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树立木杆作为信号”,引申为“言出必行,坚持信仰”,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立木为信的精神在中国历史...

立木为信成语典故
立木为信成语典故1 【出处】《史记·商鞅列传》。【释义】商鞅为推行新法而取信于民的方法。比喻只有言出必行。【成语典故】战国七雄中,秦国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但自从秦孝公即位后,他重用卫国人商鞅变法强国,使秦国一跃成为七国之中最强者。商鞅在变法前,深知推行新法...

立木为信是成语吗?
这四个字是成语。“立木为信”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寓意,被作为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立木为信”的字面意思是通过树立木头来表达承诺和诚信。“立木为信”常被用来比喻言行一致、诚信可靠的人。“立木为信”这个成语告诫人们,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要始终坚守诚信原则,言行一致,做一个...

成语立木为信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在城门前立根木头,谁能搬走就给谁金子,是根据战国时商鞅变法的内容而得到的词语,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读音:chéng mén lì mù 典故: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为使国家富强不拘一格启用人才,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商鞅对秦孝公...

立木为信成语典故
【释义】商鞅为推行新法而取信于民的方法。比喻只有言出必行。【成语典故】战国七雄中,秦国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但自从秦孝公即位后,他重用卫国人商鞅变法强国,使秦国一跃成为七国之中最强者。商鞅在变法前,深知推行新法的困难,为了让老百姓相信自己,他想出了一条妙计。

立木为信,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兴师问罪,揭竿而起,三顾茅庐。这些成语的意...
立木为信:意思是生活中凡是都应以信为重,言必行、行必果。出处: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

立木为信什么意思 立木为信的意思介绍
1、立木为信来自于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2、商鞅到秦国主持变法,为了取信于民,在国都南门立下三丈之木,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赏十金,开始没人信,赏金加到五十金,有人上前试了试,果然得到赏金,于是才开始颁布法令。

徙木为信的解释
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 迁《史记?商君列传》:“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徙木为信的近义词: 言而有信 说话守信用。《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只要小娘子 徙木为...

成语立木为信的典故
【成语】立木为信 【拼音】limuweixin 【出处】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 【典故】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

陈宋17591388606问: 立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
青川县安宫回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立木为信讲的是诚实守信

陈宋17591388606问: 立木取信
青川县安宫回答: 立木取信,源自商鞅为了变法采取的南门立木.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

陈宋17591388606问: 成语立木为信是那位古人说出来的成语 -
青川县安宫回答: 不是说出来的,是有典故的. 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 商鞅变法: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 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

陈宋17591388606问: 国家之信的成语典故 -
青川县安宫回答: 1、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陈宋17591388606问: 立木取信 译文 -
青川县安宫回答: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到了战国初期,比较大的诸侯国只剩下七个,这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世称“战国七雄”.秦国是当时七个诸侯国中最弱、最被别的诸侯国看不起的,年仅二十一岁的秦孝公即位时,...

陈宋17591388606问: 古代君王为了确立诚信,然路人搬木头赏黄金 -
青川县安宫回答: 商鞅立木建信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众人皆不信.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

陈宋17591388606问: 商鞅变法时时立木为信还是徙木为信 -
青川县安宫回答: 徙木为信正确,能够搬动大木头的赏十金,但是没人去动,后来改为五十金,终于有人搬动了.商鞅借此来表明不欺骗老百姓,颁布了新法

陈宋17591388606问: 几个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 -
青川县安宫回答: 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

陈宋17591388606问: 商鞅立木 -
青川县安宫回答: 古人商鞅想要推行新的法规,为了( 取信 )于民,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徙木为信的故事 【注音】xǐ mù wéi xì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新法公布以后,为使人们相信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声明谁搬动到北门就赏五十金.有一个胆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们认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 【出处】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解释】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言而有信 【近义词】言而有信 【反义词】食言而肥、言而无信

陈宋17591388606问: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五个? -
青川县安宫回答: 【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